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輪回過患(八)▪P2

  ..續本文上一頁好地了緣了債。不想見到偏偏要見面,不想接觸偏偏要在一起,這就是業力。在業力面前你是沒有自由的,你是沒有權利的,你就是業力的奴才,是煩惱的奴才。

  

   第六、愛別離苦: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親人離開人世或者流離失所,淪落他鄉,或者被怨敵逼得走投無路,自己甚至比受害者本人還痛苦。特別是父母雙親都十分慈愛、憐憫子女,一會兒擔心他挨凍受涼,一會兒顧及他餓了渴了,一會兒又憂慮他生病死亡。如果是寶貝兒子或女兒生病了,他們甯願以自己死去的代價來換取子女的健康,他們揮之不去的唯一心事就是子女,總是爲了孩子而勞心費神,含辛茹苦。不願意分開,還必須要分開,這也是一種痛苦。

  

   然而,我們如果認真加以觀察就會發現,親人也不一定是真正的親,父母等雖然自以爲對孩子情深意切,甚爲慈愛,可是這種慈愛的方式其實完全是顛倒的,最終只能是害了他們。爲什麼這樣說呢?你想想:兒子小的時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親爲他們做好所有的事情,到了成家立業之時,又爲他迎娶作爲終生伴侶的妻子,這實際是把他們捆縛在輪回的繩索上,並且教給他們如何製服敵人,如何扶助親友,如何發家致富等等作惡的方法,這無疑會導致他們無法從惡趣深淵中獲得解脫,恐怕再沒有比這更爲嚴重的傷害了。

  

   現在主要是父母對兒女特別執著、牽挂。現在的兒女對父母沒有什麼放不下的,但是父母卻放不下兒女。可兒女們是怎樣對待親生父母的呢?最初,吸取父母身體的精華;中間,搶奪他們口中的飲食;最後,奪取他們手中的財産。父母對兒女心疼得不得了,溺愛得不得了。但是對于父母所做的一切,兒女不會有絲毫的感激之心,反過來還特意與父母作對,父母說東,兒女就說西,就是故意傷害父母。父母在兒女面前一點面子都沒有,父母雙親將畢生不顧千辛萬苦,不顧罪大惡極,不顧臭名遠揚而積累下來的所有的財富,毫不吝惜地全部給予了兒女,可是兒女卻沒有一點一滴的感激之情。

  

   現在很多父母爲了給兒女賺錢不擇手段,做了很多違法的事,隨時都可能進監獄。也有些人是相信佛法,相信因果的,但爲了兒女,不顧將來要遭受的痛苦,可謂不顧一切。真的是顛倒。

  

   有些父母真的非常可憐。子女對父母連一點感激之情都沒有,不管父母爲他們做什麼都覺得是理所應當的。給他們那麼多,還不如給一個乞丐,就算只是給了一個普通人一把茶葉,他也會喜不自禁地連連道謝。你給兒女那麼多錢財,他說過一次“謝”字嗎?你給他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他都滿不在乎。有時候還埋怨你、訓你、罵你,說你是不是藏錢了,是不是還給別人了?他們還認爲享用父母的財物是天經地義的事。什麼天經地義?最好一分錢也別給,還不如做慈善。現在的兒女,尤其是獨生子女太不像話了!你們到藏地,到牧區看看那些小孩子是什麼樣的。

  

   而且兄弟姐妹之間,常常爲了能得到父母的財産而互不相讓,你爭我奪。就算父母給了他們,也沒有答謝之意;即使父母已傾囊相送,可子女卻一要再要。你給得越多,他向你要得越多。爲什麼說父母的心是水,兒女的心是石頭呢?父母的心是水,又輕又軟;兒女的心是石頭,又冷又硬。現在的兒女對父母非常狠,哪怕面對真正的仇人,他都不可能這樣發火、這樣折磨,對父母卻是這樣,這叫恩將仇報!

  

   子女使用軟的手段,把所有的財産都掠奪走了。父母什麼也沒有了,這個時候子女就不要父母了,父母就看不到他們了,所以不要太牽挂。這也是你自己的因果,沒辦法,就當還債吧!但是你心裏要明白,牽挂是沒有用的。他都不牽挂你,你牽挂他幹什麼?他都不在乎你,你在乎他幹什麼?現在他長大成人了,自己有能力了,比你強了,你還爲他擔心,還留戀他,真是愚癡!現在應該是他們照顧你,關心你的時候了,但是他們卻不關心你,不照顧你。這也沒辦法,也是自己的業力。要明白這些道理,不要太牽挂。不然到臨終的時候,會變成最大的障礙,很容易成爲王鬼,對自他都沒有好處,只有害處。

  

   今天爲什麼要講這些呢?就是提醒你不要牽挂他們,要明白人家是怎樣對待你的,了緣了債是應該的,但是你心裏要放下。

  

   第七、求不得苦:我們從小到大也都沒有真正心想事成過:上學的時候希望有一個好成績,結果經常考試不及格;畢業的時候希望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結果工作不如意;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希望找到一個合適的人結婚,但是偏偏跟一個不喜歡的人在一起。人的期望值永遠是高的,但是始終達不到要求,心裏很失望,很苦惱。

  

   雖然人們爲了今生的幸福、受用得到滿足而盡心盡力、勤勤懇懇地勞作,但是如果沒有前世的福德因緣,即使解決暫時的溫飽也成問題,不僅自討苦吃,而且連累他人,到頭來所得到的只是墮入惡趣深淵無法解脫。

  

   所以,古大德說:“勤勞如山王,不及積微福。”只有自己往昔積德的善因才能生出財産受用、幸福名譽等善果,如果有了這樣的因,那麼善果不求自得;相反,如果不具備這樣的因,那麼就算是再怎樣兢兢業業、勤勤懇懇,非但不會如願以償,還會適得其反,遭遇不幸。所以,我們應當依靠知足少欲這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寶。如果我們沒有集中精力修行正法,入了佛門之後還是忙碌今生塵世間的瑣事,那只能是自我痛苦,受到聖者呵責。

  

   以前爲了今生俗世的目標,大多數人的上半生與下半生都在百般努力,如果把這份辛勤努力用在修持正法上,恐怕現在已經成就佛果了。即使沒有成佛,也絕不至于再度感受惡趣的痛苦。我們心中要這樣想:如今已經知道棄惡從善的分界,此時此刻,千萬不能再將精力放在成辦沒完沒了的輪回瑣事上了,一定要修持真實的正法。

  

   第八、不欲臨苦:不想遇到,不想遭受的,偏偏遇到了,遭受了。我們可以肯定,希望自己受苦受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也沒有。但是,不願意也要感受。如全知無垢光尊者說:“家人親友雖欲恒不離,相依相伴然卻定別離;美妙住宅雖欲恒不離,長久居住然卻定離去;幸福受用雖欲恒不離,長久享受然卻定舍棄;暇滿人身雖欲恒不離,長久留世然卻定死亡;賢善上師雖欲恒不離,聽受正法然卻定別離;善良道友雖欲恒不離,和睦相處然卻定分離。今起該披精進之铠甲,詣至無離大樂之寶洲。于諸生深厭離道友前,無有正法乞人我勸勉。”

  

   無論是從生活的角度,還是從工作的角度,無論是從叁根本苦的角度,還是從八支分苦的角度來看,人間只有苦沒有樂。

  

   大家現在應該仔細地觀察自己有沒有這些痛苦,是不是始終沒有離開過這些痛苦。事實上,人道衆生的所作所爲要麼是痛苦的因,要麼是痛苦的果,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範圍。原因何在?就是因爲貪著,因爲我們執著世間八法。若是不執著,錢財不會影響你,障礙你;兒女不會影響你,障礙你;一切顯現都不會影響你,障礙你。這些顯現不會束縛人,執著才會束縛人。我們雖然離不開這些顯現,但是沒有必要執著。怎樣才能不執著呢?就是把輪回看透、看破。你只有看透、看破了,才能放下,放下後心裏才沒有煩惱、痛苦。

  

   非天之苦:阿修羅像天界但不是天界,而是非天。從外界上看阿修羅和天界沒有太大的區別。他們的福報也很大,但是嫉妒心、嗔恨心特別重。有一種樹叫如意樹,想要什麼如意樹就結什麼,想要什麼如意樹就給什麼。但是如意樹的樹根在阿修羅界裏,樹果卻在天界,由叁十叁天的天人享受著如意樹的福報,他們到如意樹那裏求什麼都能如願以償。阿修羅卻得不到那些福報,于是就生起了嫉妒心、嗔恨心,然後就跟天人作戰。天人有各種兵器,阿修羅根本鬥不過他們,然後就會戰死。死了以後還會轉生爲阿修羅,再戰再死,如此反複,痛苦難以忍受。

  

   天人之苦:一般來說,天人活著的時候應有盡有,快樂幸福,受用圓滿,整天在散亂中消磨時日,根本沒有修持正法的念頭。雖說天人的壽命長達數劫,但在他們自己的感覺中只是刹那的顯現,稍縱即逝,在散亂、放逸、迷茫中壽命就到了盡頭,已經接近了死亡的邊緣。我們現在連擁有的一點點福報都放不下,他們更是放不下,沈溺在那樣的狀態當中無法自拔,根本學不了佛。有的天人雖然也信佛、學佛了,但由于不精進,最終還是墮落惡趣。

  

   從四天王天到他化自在天,無論生在哪裏都要感受死亡的痛苦。天人接近死亡的時候,會出現五種死亡的征相。以前,每個天人身體的光芒可以照射一由旬或一聞距,而當臨近死亡的時候,他們身體的光全然消失;以前如何坐在寶座上也不會覺得不開心,此時卻不願意坐在寶座上了,而且甚感不適,心裏非常不高興;以前天人生下來的時候就自帶有衣服,還有很多的花鬘、裝飾等,這些花鬘不會枯萎,此時這些花鬘都自然枯萎、凋謝了;以前天衣如何汙染也不會沾上汙垢,此時天人的衣服陳舊,沾滿汙垢;以前天人身上不會流汗,此時身上出現汗水。當這五種死相現前時,他們自己也知道末日即將來臨,內心十分痛苦。

  

   其他天人也知道他們將要死亡了,也無法來到他們身邊,只能在遠處灑花祝願:“願你們死後轉生人間,行持善業,再生天界。”其他天人這樣祝願之後紛紛離開了,只剩下他們孤孤單單、淒淒慘慘,非常痛苦。而此時,他們通過天眼觀察,知道自己後世將轉生何處。當他們看到轉生之處的痛苦時,本來死亡的痛苦還沒有消除,現在又加上墮落的痛苦,無形之中痛苦增加了兩叁倍,他們禁不…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輪回過患(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