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 第五十叁講(第9品)▪P2

  ..續本文上一頁個社會呢?因爲我們心續當中有這種的主。所以,有主、自性跟補特伽羅有看到色法及聽聞到聲音是一樣的意思。

  

自宗這樣跟他辯論之後,他就回答:雖然同時不會聽聞到聲音,但是未來還是會聽聞到聲音。剛剛是心安住于色法上面,現在改成心安住于聲音上面的時候,他就會聽得見。如果是這樣子的話,你講的自性就有問題了,它就不是自性了,因爲自性是永遠不會變的,比如色法的自性永遠都是色法,我們永遠都是看到色法,心安住于色法,它就不可以變了。

  

後面他的回答就是像換衣服一樣,如果是這樣子的話,補特伽羅就變成無常了,「我」就是無常了。

  

如伎異狀見,是識即非常

  

「我」就變成非常了。

  

再來他就回答:不會變成無常,因爲在前面色法的自性時就已經有聲音法的自性,就已經沒有什麼變化了,在前面色法的自性時,它還是聲音的自性。比如在換衣服的時候,本身也還是他,能換衣服的到後面換了也還是他,所以,他就說前面色法的自性就是後面聲音的自性,並沒有變成無常。

  

後面兩句念一下

  

謂異樣一體,彼一未曾有」。

  

意思就是:這是他宗講的,他宗講的是沒有什麼變的,你剛剛跟我說的不同的異裝,他說這不是不同而是一體的,他就回答這是一體的。在這樣回答的時候,自宗就說「彼一未曾有」,「未曾有」就是「沒有」的意思。所以,你這樣講是不對的。現在是前面沒有的情況已經出現了,所以你就不可以說一體。

  

再來就是講第六十六個偈頌,第一句是

  

異樣若非真

  

這是他宗講的,他宗說:你們應成派一直說色法的自性就變成像換衣服一樣就變成聲音的自性,你們說的沒有錯,我們凡人都會這樣想。意思就是應成派也是凡夫,這是大家都會這樣想的,實際上這不是真的,實際上是假的。他們會說:實際上就只有「主」而已,並沒有什麼其他的。我們應成派會說:實際上一切法都是名言安立的,並沒有什麼真的。他們則會說:實際上一切法都是「主」那邊出現的,並沒有什麼真的。因爲我們有無明的關系,我們就會看到有很多法的變化,實際上並沒有,實際上是有自性。但是,你們講的沒有錯,世俗凡人一定會這樣看的,實際上是沒有什麼真的。

  

他們說「異樣若非真」,「異樣」就是「不同」的意思,在表現上面不同,這是我們凡人的角度看到的,事實上沒有不一樣的,都是一樣的,一樣都是從「主」那邊顯現的。所以,從「主」的角度看的話,一切法是一,並沒有不一樣的。

  

這樣講的時候,自宗就要跟他們辯,自宗說:「現在我所講的,你說不是真的,那麼,你們就把真正的自性講出來吧!」他們說「異樣若非真」,自宗就說

  

自性複爲何

  

就是說你要把真正的法的自性講出來的意思。

  

如果你們這樣講的話,我就會這樣問你,所以,後面是

  

若爲即是識,衆生將成一

  

我們會說:每一個衆生心續當中一定有一個「主」,所以,你現在講的是每一個衆生心續當中的「主」就變成一個的話,那麼,衆生都會變成一個。或者可以說:每一個衆生都有「主」,「主」是只有一個,我們如果沒有看清楚它的話,那麼就會一直輪回。這裏要講的是:他宗真正要講的是什麼呢?如果真正要講出來的話,那麼自性的角度就要講,這樣的話,「主」的角度要講,以「主」的角度來說,一切的法是一,如果一切法是一的話,那麼衆生都是一,就沒有不同的衆生。所以,自宗就辯說:如果你以自性的角度、主的角度來講的話,一切法是一,如果是這樣子的話,一切的衆生就都會變成一。所以,「衆生將成一」。

  

再來的話,不只衆生變成一,有情、無情都會變成一,這就是

  

心無心亦一」。

  

實際上有情跟無情是不同的,但是,對你來說就變成一。爲什麼呢?

  

同爲常有故」。

  

「主」就是「爲常」,以「爲常」的角度來看都是一。所以,他們心跟無心爲什麼變成一呢?這兩個都是爲常,主的變異,或是說心跟無心的自性都是主,這兩個的自性是一樣的,心跟無心的自性同樣都是爲常的主的緣故,這兩個也是會變成一。所以,後面這個就是理由,這邊講爲常就是主,「」的意思是心跟無心的自性兩個都是同樣的爲常的主的緣故。

  

差殊成妄時,何爲共同依?

  

他宗說一切的法都是主的示現,主是真的,整個輪回法的自性來源就是它,輪回的示現是假相的,是沒有真的,這是他宗的說法。所以,這邊講的「差殊」就是果的輪回裏面很多不同差別的法,如果輪回是假的話,它所依靠的來源的因也是假的,或者可以說它所依靠的來源不可能會有真的,或者可以說不可能會有真的一個真實的法、有自性的法,「何爲共同依」就是這樣的意思,既然果是假的,那麼,所依靠的就一定是假的,不可能會有真實的、谛實的自性。

  

現在這裏已經破除了數論派的說法,這裏所破除的是遍計的我執,遍計的我執只有一些宗義才會有,我們沒有學宗義者是不會受影響的,因此就跟我們沒有什麼關系,真正跟我們有關系的是俱生的我執,那麼,爲什麼我們要破除遍計的我執呢?有時候我們會這樣想。

  

我們要破除俱生我執的話,前面一定要先破除遍計我執,爲什麼呢?當我們要破除俱生我執時,我們先要看俱生我執的後面有什麼理由去支持它是真實的,要先將這些理由破除,如果沒有把這些理由破除的話,俱生我執還是會幹擾到我們,我們就完全沒辦法面對它。我們在破除這些理由的時候就是講遍計我執,可以說遍計我執是支持俱生我執背後的力量。比如我跟他辯論的時候,另一個人來幫助他,或者有些國家的背後會有一些靠山,我們就對它莫可奈何。同樣的,俱生我執背後會有遍計我執一直幫助它,遍計我執會一直說這個俱生我執是對的,遍計我執就會這樣講給我們聽的。所以,遍計我執會一直講理由去成立俱生我執,我們就一定要先把這些理由破除,否則我們就沒辦法面對俱生我執。既然它的理由都成立了,我們就更會去依止它,所以,我們先要把它的理由破除,然後我們就可以面對它,這就是我們爲什麼要破除遍計我執的原因。知道它確實是假的,我知道它的理由都不存在了,我們就一直不斷的去串習這個修道,然後就破除掉它。

  

我們有時候又會想「遍計我執和俱生我執整個好像是不同的體性」,不可以這樣想,它們兩個是有關系的,就像前面說的「遍計我執成立俱生我執」,所以,它們兩個是有關系的,並不是沒有關系的。所以,當我們破除遍計我執的時候,同時也會有一點點傷害到俱生我執。

  

我們自己想一想,我們有學一點點遍計的我執,知道外道是怎麼說我執是真實的,也知道他們是用什麼理由來成立的。或者可以說自續派、唯識、經部和有部都會說「我」是有自性的,我們去想一想他們講的理由是什麼之後,然後再回頭問我們自己:「我如果要成立俱生我執是正確的、有理由的,我會用怎樣的理由呢?」想一想大概也就差不多這些外道所用的理由而已,自續派、唯識、經部和有部講的理由都差不多。我們回頭看看自己,如果我們一直去支持俱生我執的話,想一想大概也就是用這些理由來支持、成立它。所以,當我們破除遍計我執的時候,總有一天俱生我執也會穿幫的。

  

遍計我執一直去支持俱生我執,事實上,俱生我執是假的,我們了解它的理由是不對的時候,我們就發現它是假的、它是一直在騙我們的,我們以前會一直想它是真的,等到它被人家看出它是假的時候,它就穿幫了,可以說我們也有傷害到它,所以,我們在前面要先破除遍計我執。

  

接著就開始破除勝論派,勝論派認爲補特伽羅就是物質,就好像大自然的花草樹木一般生生滅滅,至于有沒有心則是另外一個事情。我們怎麼破除他們呢?如果勝論派認爲我是無心的話,那麼,你們也應該要說瓶子等等也是「我」。

  

第六十八個偈頌說

  

無心亦非我

  

就是你們應該不可以說無心。他們說:我就是柱子,我就是有心,但是,跟瓶子還是不一樣,它還是有心。但是,它有心並不是它自己的一個天分,只是一個心進來「我」上面而已。就像冬蟲夏草一般,有一些植物本身…

《入菩薩行論 第五十叁講(第9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