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佛捷徑

  成佛捷徑

  菩薩戒優婆塞湖北通成惕園毛淩雲纂述

  第一 爲何學佛成佛度生

  第二 如何成佛覺行圓滿

  第叁 有何捷徑信願持名

  第四 如何信願

  第五 如何持名事持理持

  第六 往生因緣善根福德

  第七 往生品位九品四土

  第八 普勸專修

  第九 結勸專勤

  附錄 印光祖師普勸全球同胞同念觀音聖號啓

  第一 爲何學佛成佛度生

  世界大亂,方興末艾,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余燼,猶未熄滅,第叁次世界大戰的危機,又一觸即發,核子競賽,毀滅尤大。加以地震天災,危險莫測,無地可逃,無人能救。惟有速發利人利物、改惡遷善的大心,常念大慈大悲、觀音菩薩的聖號,定蒙慈悲庇佑,化險爲夷,轉危爲安。因觀音菩薩悲願甚切,代佛垂慈,尋聲救苦,一稱聖號,即蒙救護,感應甚速,靈驗不爽。這是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的方便接引。待信心已生,請以念佛爲主,念觀音爲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爲天災人禍,還是最小的危險,而輪回的危險,更有甚于千萬億倍。必須深信切願,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求了生死,求成佛道,廣度衆生,才是學佛的正因。若信願堅固,千信即千生,萬修萬人去,即了生死,永脫輪回,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成佛度生,福壽無量。這是從正因下手,果大功高如是,請大家一心念佛。

  第二 如何成佛覺行圓滿

  我們信佛學佛念佛的人,先要明了佛字的意義,這佛字的意義無窮,今且略說:佛是梵語佛陀音譯的簡稱,意譯爲覺者,即大覺悟的人。覺有本覺、始覺、究竟覺,佛是究竟覺悟的人。又覺有自覺、覺他、覺滿,佛是覺行圓滿的人。玆分述如下:

  一、本覺 即吾人現前一念知覺的心,是人人本有的覺性,故名本覺。這覺性本來自有,不假修成,是萬劫常住不變的本體,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即衆生離念的靈知,人人本具的佛性,諸佛妙明的真心。我們現前所有的身心,是本體隨緣所現的妄相,這是肉團心,也就是妄心。王陽明說:“心不是一塊血肉,凡知覺處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視聽,手足之知痛癢,此知覺便是心。”真心直說雲:“在胎名神,處世爲人,在眼觀照,在耳聽聞,在鼻嗅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法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由無始不覺,一念妄動,而起無明,迷真逐妄,起惑造業,隨業受報,輪回六道,受苦無窮。虞舜所傳:“人心惟危。”人心就是妄心,確甚危險。但真妄同源,叁心實同一體,大乘起信論種種發明,妄心無體,以真心爲體。佛在華嚴經說:“心佛及衆生,是叁無差別。”六祖壇經說:“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永嘉證道歌說:“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由隨緣故,迷爲衆生,而本體未嘗減,惟妄迷真隱,故在纏名如來藏。如來,就是佛,如來藏,是真心在妄念纏縛之中,雖隱而不滅。由不變故,覺即是佛,而本體未嘗增,惟妄盡真顯,故出纏即如來的法身,也就是理即佛。

  二、始覺 因衆生本具佛性,迷而不覺,致妄念紛擾,煩惱無盡,流轉生死,長劫不休。忽遇善知識開導,或看佛經,才覺悟這本具天真的佛性,一向昏迷,今始覺悟,故名始覺。

  叁、究竟覺 本覺屬理,始覺屬智,由本覺內熏之因,與經教外熏之緣,因緣具足,依理起智,方始覺悟。既已覺悟,即以智照理,時時回光返照,照見五蘊皆空,破盡一切妄惑,惑盡智圓,複還本有心源,究竟清淨,朗然大覺。不生不滅,無相無名,非言語所能形容,非凡情所能測度,儒所說明德、峻德、至善、至誠等微精一中的道心,佛所說法身、圓覺、般若、真如、菩提、實相、涅槃、妙心等自性清淨心,皆是強名。必須叁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方成爲大行圓滿、究竟至極之無上正等正覺,一切事理,無所不知,是名成佛,方爲究竟佛,堪稱究竟大覺的大聖人。

  四、自覺 即前面所說:由本覺內熏爲因,經教外熏爲緣,發起始覺的智,了知我們生滅身中,自有本具不生滅的佛性。稱性起修以修慧,必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這就是自覺。

  五、覺他 即以自覺的理,普度衆生以修福,輾轉教化他人,以先覺,覺後覺,令皆覺悟,發菩提心,同修福慧,同斷妄惑,同證真常,同成佛道,這就是覺他。

  六、覺滿 即自覺、覺他,兩種功行圓滿。自覺圓滿,斷五住煩惱,得四智菩提,即慧足。覺他圓滿,經叁祇練行,住百劫修因,即福足。福慧滿足,爲兩足尊,是名成佛,堪稱覺行圓滿的大聖人,才是究竟佛。

  第叁 有何捷徑信願持名

  因爲衆生迷這本元真心,而起貪嗔癡等八萬四千煩惱,沈淪生死苦海,永無出期。佛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俯就機宜,曲垂方便,廣說八萬四千法門,示以歸元之路,皆令衆生、修戒定慧,斷貪嗔癡,了幻妄的生死,證真常的心性。但衆生根有利鈍,惑有厚薄,根利惑薄的,或可即了生死,或二叁四五生可了。根鈍惑厚的,或十百千萬生可了,或十百千萬劫還不能了。這是依通途教理修持,仗自己的戒定慧力,斷盡貪嗔癡等煩惱惑業,難于登天。任你見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見思惑未盡,決不能出叁界,了生死。究竟有何捷徑,能橫超叁界,即了生死,圓成佛果呢?(捷徑,是最近的路,即簡便速成的方法。)

  淨宗九祖靈峰蕅益大師說:“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最直捷,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又說:“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故雲: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淨宗十二祖徹悟禅師雲:“夫見道而後修道,修道而後證道,此千聖同途,千古不易之定論也。然見道豈易言哉?若依教乘,必大開圓解,若依宗門,必直透重關,然後得論修道,否則,便爲盲修瞎練,不免撞牆磕壁,墮坑落塹矣。唯淨土一門則不然,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但發願持名,即得往生,此乃佛心佛眼,親知親見之境界,非彼叁乘賢聖,所能知見者也,但當深信佛言,依此而發願持名,即是以佛知見爲知見,不必另求悟門也。余門修道,必悟後依法修習,攝心成定,因定發慧,因慧斷惑。所發之慧有勝劣,所斷之惑有淺深,然後方可論其退與不退。唯此淨土門中,唯以信願之心,專持名號,持至一心不亂,淨業即爲大成,身後決定往生,一得往生,便永不退轉。至極省要,至極捷徑,及其證入,至極廣大,至極究竟。學者當細心玩味而詳擇之,毋以一時貢高,失此殊勝最大利益也。”

  淨宗十叁祖印光大師雲:“唯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

  因持名一法,全仗阿彌陀佛大悲願力,只要信願持名,求生極樂,無論根的利鈍,惑的厚薄,現生命終,皆可蒙佛慈力,親垂接引,決定往生,見思煩惱自斷,生死自了。因爲極樂世界,境緣殊勝,一一皆能增長功德智慧,圓證不退,圓超四土,圓證真常,圓成佛道。故說:“淨土法門,爲徑中捷徑,持名一法,是爲徑路之中徑而又徑。”因能持名的就是始覺,所持名的就是本覺,今直下持去,持外無佛,佛外無持,能所不二,即始覺合乎本覺,就名爲究竟覺矣。這是我佛一代時教的特別法門,百千萬劫難遭遇,望勿當面錯過,後悔莫及。

  第四 如何信願

  甲 信須深信

  蕅益祖師說:“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生品高下,乃視持名之深淺”。又說:“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即爲淨土指南,由此執持名號,乃爲正行。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玆分述祖師所揭示之信願于後:

  一、信自 信我自己現前一念念佛的心,本來不是我們身內肉團的假心,也不是六識緣塵分別影事的妄心,是豎窮叁際,沒有始終,橫遍十方,沒有邊涯的真心。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所有微塵國土,原來是我一念心中所現的境物,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我心所現。我雖昏迷顛倒,起惑造業,依業受苦,輪轉不休。倘一念回心,專持佛名,決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極樂世界,更無疑慮,是名信自。

  二、信他 深信淨土叁經所說極樂依正莊嚴,普勸持名往生,是釋迦如來金口親宣,決無诳語。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圓滿,方成正覺,決無虛願。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勸信贊歎,決無二言。我們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極樂世界,定蒙佛力接引往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即是信佛。

  叁、信因 以念佛爲因。深信往生淨土,一生成佛的果,全由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的因。法華經說:“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是以散亂心念佛,猶爲成佛種子,況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怎能不生淨土呢?是名信因。

  四、信果 以往生爲果。深信我有念佛求生淨土的因,必得往生淨土的果,淨土所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皆由念佛叁昧的真因,而得往生九品四土的實果。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也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定功無虛棄,是名信果。

  五、信事 以境爲事。深信境由心現,我今現前一念念佛的心,不可窮盡,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也不可窮盡,實有極樂國土,在西方十萬億佛土以外,最極清淨莊嚴。比如地球上實有無量國土,虛空中實有無量星球,皆依心所現而實有,極樂世界,自屬實有,毫無疑義,是名信事。

  六、信理 以法界實相真心爲理。深信十萬億土無量事境,實在不出我今現前最微小的一念心性以外。我們現前一念心性,雖然微小,體即法界,本來廣大周遍,實無有外。又深信西方主伴,皆我現前一念所現的影子。事…

《成佛捷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念佛叁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