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36講▪P2

  ..續本文上一頁或雖未失念(雖未忘記所緣對境)然亦易隨沈掉而轉,沈掉生已不能速知(昏沈掉舉生了不能迅速知道)。這是就初學者而言時間不能太久,時間短比較好,原因何在?時間久的話就會産生二個毛病。

  第一個毛病是指上座實修時間若長久,忘記所緣對境,內心散亂到別的地方去,如果這樣,爾時其心或沈或掉(心陷入昏暗乃至睡著,或心散亂跑到別的地方去、形成掉舉,有時候在打座參禅觀修時內心胡思亂想,已經離開了所緣對境、散亂掉了,不是昏沈就是睡著了或是內心跑到很遠的地方去,胡思亂想、想了很多,內心沈沒睡著自己完全不知道,要很久很久才會察覺)非經久時不能速察覺,久久一段時間才會察覺到我的心跑掉了,或者才發現已經睡著了。此時可能心裏想到印度的都市怎樣!西藏的城市怎樣!哪位上師以前做過什麼事情!或者想某個地方我也要去,妄念紛飛胡思亂想,要經過長久的時間才會發現我在打座呢!不能這樣胡思亂想,所以非經久時不能速知,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發覺自己正在胡思亂想,沒辦法馬上立刻就察覺到,這是一個毛病。

  在初學習者而言出現第一個毛病看起來是比較粗糙的情況,第二種的類型就沒有那麼粗糙了,就比較微細了,第二種類型是說雖未失念(沒有忘記我在觀修,心還安住在所緣的對境上,心沒有忘失),然亦易隨沈掉而轉,沈掉生已不能速知。(沈沒掉舉還是會出現,這上次談到過,雖然沒有忘失對境還是在作觀修,不過就此時的有境內心而言,應當是有力量的明分,假設力道不夠的話,對境雖然明晰的出現,可是有境執取的力道不夠,慢慢就會發生沈沒;或者執取的力道太強烈,內心過于緊繃,慢慢會産生掉舉,這種情況下就算沒有忘失,心還是安住在所緣境上,沈沒、掉舉還是會出現,還是有這種危險。這種情況雖然心安放在對境上,但有境執取的力道不夠或太緊繃,雖然對境明晰的出現,可是力量太強或是不夠,要不是出現沈沒就是出現散亂的毛病,這是比較細分的部份。

  觀修的時候,運用憶念讓心留在對境上,這個力量要無過無不及,要剛好中間中庸,這些毛病不會出現,如果太過或不及,毛病就會出現。現在這是在沒有忘失的情況下,憶念都還在,但這表示憶念的二個特色沒有齊備,我們之前談到憶念要具足二個特色,要有力的明分,可見這二個特色的條件沒有齊備,雖然這二個特色的條件沒有齊備但憶念沒有忘失,憶念都還在。但是它的特色條件不齊備,因此不是産生沈沒就是産生掉舉,所以毛病還是要出現,毛病出現的原因是因爲二個特色不齊備。

  易隨沈掉而轉,沈掉生已不能速知沈和掉産生要久久才會發現,這是因爲正知的力量不夠,沒有立刻去察覺。憶念要具足二個特色,誰來檢查分析憶念是否具足這二個特色條件,正知要作檢查分析。不過初學者正知的力量都不夠,所以檢查的力量不太夠,因此沈沒掉舉出現了,正知還沒有發覺,要經過久久的時間才會發現,立刻察覺沒辦法達到,就初學者而言。現在這種情況,憶念仍然還在,也安住在對境上,並沒有忘失,不過沈和掉還是會出現,沒有察覺,還是要經過很久很久,沒有辦法迅速察覺它。這個毛病跟前面比起來就比較微細,就是心已經可以安住在對境上,實修好像好一點點,在這種情況之下又出現了第二種毛病。

  後面這個毛病,在憶念還存在並沒有忘失的情況下,還要用正知來檢查分析,憶念沒有忘失是指要具足二個特色,一個是專一安住,一個是有力明分。首先專一安住的特色丟掉了,即心同時想二個叁個對境,有時候我們禅修的時候,並沒有把要修的對境忘記,心還是安住對境上,雖然是安住,但是沒有專ㄧ安住,不是在專一的上面來安住,而是好幾個上面來安住,所以有時候禅修的時候,所緣的對境當然也沒有丟掉,可是同時又想這個又想那個,想二個叁個好幾個呢!忘失是沒有發生,因爲並沒有離開對境,還是安住在所緣對境上,但是掉舉産生了。

  安住的情況下掉舉還是産生,爲什麼掉舉産生呢?這是因爲安住的時候,同時想了好幾個二個叁個同時一起想,所以雖然安住,但是沒有專一安住,即專一安住了。這是在沒有忘失的情況下,掉舉的毛病也是要出現。在沒有忘失的情況下,沈沒的毛病還是會出現,這是指前面的專一安住作到了,但是有力明分的條件不齊備。雖然心裏沒有胡思亂想、想二個叁個目標,而是專一安住,但是明分的力量不夠,有境有力明分的力道不夠,所以就會發生沈沒的情況,這是對于對境有力的明分不夠,這時候忘失是沒有發生,但是沈沒還是要發生。

  第一種是專一安住的條件不夠,雖然是安住,但是內心同時思惟二個叁個對境一起想,這就是掉舉,這是在沒有忘失的情況下還是要形成掉舉。我們禅修的時候,有時會發生這種情況,內心沒有專一安住東想西想、想很多,雖然所緣的對境也會想到,但是同時又想了好多,這是掉舉。其次一種毛病,就是在專一安住的情況下,但是有力明分不夠,就會陷入沈沒之中,這是二種毛病。這二種毛病的發生,要靠正知去檢查才會發現,不過就初學者而言,用正知去檢查的話,可能要在時間短暫才容易進行,假如修座的時間稍微拖長一點的話,正知恐怕就沒有辦法立刻檢查到,所以時間短可能會比較好,這是因爲這個原因。

  相對來看第一個毛病,若時長久多生忘念散亂,爾時其心或沈或掉,非經久時不能速知。第一個毛病,如果時間長久就忘失所緣,內心完全離開所緣對境,已經把它忘失掉,這時候內心沒有放在所緣對境上,已經跑地球跑了好幾圈了,這部份大家就很容易了解,跟這個比較起來,第二個毛病就比較微細,這個可能是要觀修程度稍微好一點點的人才會面對這樣的情況,剛開始學習者面對的毛病不是這個,而是第一個毛病,所以第一個毛病大家都很容易了解了。

  把禅修的境界修得稍微好一點點,又要面對第二個毛病,也許修禅坐一分鍾、五分鍾、十分鍾不忘失所緣,這個還容易做到還可以安住,但是時間再稍微久就很容易忘失所緣,心就跑到很多別的地方去,所以第一個毛病大家很容易了解。那這樣一個人經久禅修,修的程度稍微好一點點之後,他可能又要面對第二個毛病了。第二個毛病或雖未失念,雖然忘念沒有産生,但是還是要發生沈沒和掉舉,這個目前好像跟我們沒有什麼關系,這是程度高一點點的人,才要面對的毛病。

  後面要解釋說明前能障生有力記念,後能障生有力正知,這都是指時間長久之後,沈沒和掉舉産生的情況有二種情形,一種是已經産生忘失,在忘失的情況下産生沈沒和掉舉,一種情況是禅修時間久,沒有産生忘失,憶念都還在,但還是形成沈沒和掉舉。前面第一個毛病會障礙有力的憶念的産生,前者是忘失已經形成,然後引發沈沒和掉舉,這種情況會障礙有力憶念的産生;或者忘失沒有産生,還是維系在所緣對境上仍然産生沈沒和掉舉,這種情況會障礙産生有力的正知,這二種毛病仔細分析是怎樣形成,障礙有力的憶念和正知,這二種障礙是如何産生?就是因爲修座的時間太久。

  就一個初學者修座的時間太久,有些人就産生第一種毛病,有些人就産生第二種毛病,時間太久産生二種毛病,第一種毛病會障礙什麼?第二種毛病會障礙什麼?第一種毛病會障礙有力憶念的産生,第二種毛病會障礙有力的正知産生,形成這二種障礙當然對禅修會形成嚴重的障礙,因爲禅修就是要把沈沒和掉舉消滅掉,這要靠有力的憶念和有力的正知。

  可是有力的憶念和正知在産生方面而言,靠有力的憶念和正知可以把沈沒和掉舉滅掉,但這個能滅者(有力的憶念和有力的正知),卻遇到這個障礙,由于這個障礙産生之故,有力的憶念和有力的正知不會發生,如果這部分沒有的話,就不能消滅沈沒和掉舉,不能消滅沈沒和掉舉的話,禅修的目標不能達成,禅修沒有什麼效果,觀修沒有辦法達成對禅修目標要達成而言,禅修的時候要把沈沒和掉舉滅掉,但只要禅修的時間一久的話,要不産生第一個毛病就是産生第二個毛病,不是障礙有力憶念的産生,就是障礙有力正知的産生,有力的憶念和有力的正知不存在的情況下,無法把沈沒和掉舉滅掉,如果沒有把沈沒和掉舉滅掉,禅修就沒有任何成效,所以是則沈掉極難斷除。

  前者能障礙産生有力的記念(憶念),就是會障礙有力的憶念産生,障礙的情形是怎樣要作說明,這是就初學者而言,修座的時間如果長久的話,馬上就會産生第一種毛病。前者即前面的毛病,是指修座的時間太久,忘失所緣對境,內心想到別的地方去,胡思亂想、東想西想、想的很多,或者根本就睡著了,或者即使沒有睡著,可是念頭胡思亂想、想很多,形成這樣一個情形。睡著了或者胡思亂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修座時間太久,「忘失」太過嚴重,形成這個毛病,亦即忘記所緣對境,因爲忘失的力量強大嚴重故,所以不忘失的憶念,當然力量就很薄弱,對于有力憶念的産生當然會形成障礙。

  之後,雖然前者的毛病沒有形成,但是有些人就要面對第二種毛病,第二種毛病也是修座的時間太長,仍然要形成這個毛病。修座的時間如果短的話,對于沈沒和掉舉有無産生,正知分析檢查就容易進行。但是只要修座的時間一加長,正知(檢查的心)可能就丟掉了,沒辦法進行檢查,這時候正知的力量很薄弱,不能察知沈和掉到底有沒有産生,在沒有察知沈和掉有無産生的情況下,如果繼續禅修、繼續爲持下去,會養成一個習慣。就是沈沒和掉舉的産生要有一個檢查的正知存在,現在正知的力量很薄弱無法發揮效果做檢查,在此情況下就無法進行檢查,這樣繼續禅修會養成不去檢查的習慣,這個習慣養成以後禅修也不會去檢查,因此當然正知的力量就很薄弱,所以這種情況之下做禅修,對有力的正知的産生當然變成一種…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36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