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9講▪P2

  ..續本文上一頁之後,要得到第二靜慮的正行,得此正行的前面,還是要這些近分。這些近分就是把初靜慮的煩惱滅掉,初靜慮的煩惱滅掉也是要透過這些加行准備(近分)的工作,到時候把它滅掉了,就得到二靜慮的正行,就得到二靜慮。從二靜慮進入第叁靜慮,一樣也是經過這個過程,第叁靜慮進入第四靜慮也是一樣,第四靜慮進入無色界的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都是按照這個過程進行。

  大家應該有聽過四果的理論,也許我們要對四果,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阿羅漢果作一個簡略的解釋說明。在四果裏談到阿羅漢果位,阿羅漢果是把輪回完全徹底滅掉,已經完全脫離輪回,解脫輪回,就稱之爲阿羅漢果。可是在阿羅漢果前面還有叁個果,也用這個名稱,爲什麼前面也有這個果的名稱呢?這是因爲就我們欲界者而言,最重要的,非常重要的,當然是把欲界的煩惱滅掉,對我們來講欲界的煩惱影響最大,毛病最大,所以首先要把欲界的煩惱滅掉,在把欲界的煩惱滅掉的過程當中,也給它取果名,所以就有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也用果這個名稱。這是因爲,佛陀針對他的弟子,希望他好好努力加油,在把欲界的煩惱滅掉過程當中(還沒有完全滅掉),滅掉的過程當中也用果這個名稱,因此弟子就會努力精進,所以也用果這個名稱,所以前面就還有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叁個果,這叁個果都是指把欲界煩惱斷掉的段落,一來果、不來果都是在把欲界煩惱斷掉的段落裏,所以爲什麼稱爲一來、不來,來一次來什麼地方、不來什麼地方?欲界啊!是指來欲界的投生,來還是不來?用這個來做區分的。

  假設把欲界的煩惱都滅掉,當然不可能來欲界,因爲沒有欲界的煩惱,在一來果的時候,是指把欲界的煩惱已經斷掉六項(六品),就是大的叁項、中的叁項,六項已經斷掉了,這時候得到一來果。一來果就是再來一次,再來輪回一次,還沒有完全把煩惱滅掉,大的叁個滅掉,中的叁個也滅掉,不過字看起來一來,再來一次。我們大家都還要再來一次,不只一次,大家都還要再來,但是不能說在輪回裏還要再來的人就稱爲一來果,不是啊!一來是說來一次二次,已經非常靠近不來了,這時候才稱爲一來,因爲他已經把六項煩惱已經滅掉了,已經非常靠近不來了。

  前面還有預流果,預流果這個流怎麼解釋呢?解脫道的續流。我們要得到解脫果位的時候,當然有一個能夠得到解脫果的道路,這個道路的續流,已經參與其中,這個「預」是參加,已經參加在這個裏面,已經走到解脫道這個道路上面去了,入于解脫道的續流中,所以稱之爲預流果。

  如果想要進入解脫道的續流,要怎麼做?要做什麼呢?首先要把進入解脫道的阻礙斷掉,所以把進入解脫道的障礙,當作所應斷把它滅掉,進入解脫道的所應斷是什麼呢?叁纏縛。這是指上面應該得到解脫的果,現在把我擋住,把我緊緊的綁住在輪回裏,讓我不能夠上去,所以纏住了,把我綁住了,所以叫做叁種纏縛,這叁種纏縛是哪叁個呢?壞見、戒禁取和煩惱(懷)疑,因爲這叁種纏縛把我們纏住綁在輪回裏面,向上不能得到解脫的果,這叁種纏縛爲什麼有這種力量把我們束縛在輪回裏呢?

  阿阇黎世親的《俱舍論》如此解釋,首先壞見,對解脫道不想去,不願意去,不願去學習,不願去走入解脫道,具有這種影響力。戒禁取是引導我們走入錯誤的道路,應當有一個解脫的道路、解脫的果位,不是讓我們走到這個道路,走到錯誤的道路去了,這是戒禁取煩惱(懷)疑是指就算所走的道路沒有錯誤,內心也産生懷疑、疑心重重之故,所以內心很緊張,疑心生暗鬼,不能做實修,不會努力做實修,因此不會得到果位。這是叁種纏縛。

  首先壞見讓我們不會想走解脫的道路,戒禁取會讓我們走入錯誤的道路,煩惱(懷)疑會讓我們即使走在沒有錯誤的道路,也是疑心重重,因爲疑心重重,內心緊張,不可能盡力去做實修。因爲在懷疑裏面,不會盡力做實修,當然就不會得到果位,這是叁者的毛病,把這叁個列入所應斷,這是進入解脫道主要的阻礙。所以如果把這叁者斷掉的話,就會進入解脫道的續流當中,應該說這叁者什麼時候斷除掉,就在那時候得到預流果,因爲已經走到解脫的道路去了。

  或許有這麼一個疑問?壞見會讓我們不想去得到解脫的果位,因此擋住我們、讓我們不能進入解脫的道路裏面,爲什麼會這個樣子呢?它是怎麼發揮威力,造成這樣的後果呢?我們就要好好的分析一下,首先談到我們會得到解脫果位,什麼叫做解脫?解脫是指脫離什麼呢?就是脫離輪回的因和輪回的果,這就稱之爲解脫。輪回的因是什麼?我執無明。輪回的根本是無明,如果要脫離輪回,要脫離輪回的因和果,要了解輪回的因(無明),我執無明要把它滅掉,就會脫離我執,得到解脫,所以首先要對我執有一些了解,之後才有辦法脫離我執,脫離我執就脫離輪回的因。

  在經教乘門裏談到,如何把老死滅掉,生如果沒有,就沒有老死,怎樣把生滅掉呢?再往前面有,再往前推推推,最後是要把無明滅掉。假設無明不能滅掉,後面的每一項都會産生,就仍然還要在輪回裏,如果我要脫離輪回,就要把最上面的根本我執無明,要把它滅掉,我要先脫離我執無明,所以脫離我執,就稱爲得到解脫了,這是解脫的內容。

  如果把解脫的內容詳細分析做一個了解的話,要得到解脫一定要放棄我執,一定要把我執丟掉,可是我們的內心如果有強烈壞見的時候,當然要把我執丟掉的時候,內心會産生強烈的害怕、恐懼,爲什麼呢?因爲這個我執我們已經保管這麼久了(更正一下,我執把我們保管太久了),在內心有一個我執存在,已經陪伴我這麼久了,一直保有這個我執,一直保有它,保有它,已經擁有這麼久了,已經保管這麼久了,現在要把我執丟掉了,不要它,要把它丟掉,這時候內心不能夠忍受,會舍不得啊!已經保管這麼久了,現在要把它丟掉,心裏面會覺得很害怕,這個我不能丟掉,已經這麼久了,陪伴這麼久了,在我心裏常常想我啊!我啊!想了這麼久,所以這個我執已經太久了,現在要把這個我執丟掉、不要它,不能保管,內心就會很害怕,不能忍受,很恐懼,爲什麼會有這種反應,這種想法呢?這是壞見之故。

  有了這個壞見之後,就讓我們不會想要去得到解脫,不能夠忍受我要得到解脫,因爲得到解脫就要把我執丟掉,我執丟掉就不能夠忍受,因爲已經陪伴太久,已經保管太久了。更正一下,我執把我們保管太久了,因爲從無始輪回以來,我執製造我們在輪回裏,所以我執已經把我們保管太久了。假設把我執丟掉,會覺得好像沒有一個保護者、保管者,來保管我一樣,因此自己會覺得恐懼、害怕。恐懼害怕的話,就不能夠接受了,因此就不會想要去得到解脫,不會想要去學習,或許有人會想,爲什麼會不想去得到解脫呢?或不要去追求解脫呢?這是因爲對解脫的內容,還沒有做一個詳細的分析,因此才會這種想法。

  把解脫的內容做一個詳細的分析。解脫的意思,是指脫離輪回的因,我們要分析一下輪回的因是什麼?輪回的因就是我執。我執,是我的保管者,把我保管如此久,無始輪回以來都有我執存在,因爲有我執之故,我才在輪回裏一直流轉,現在要把這個保管者我執丟掉,內心會覺得非常奇怪,內心會非常不舒服。因爲好像沒有一個保護者、保管者一樣,內心會非常恐慌害怕,這種想法就是壞見。因此就舍不得把它丟掉,舍不得離開,不能夠忍受,所以就不想要去做,不想要去得到解脫,這個就是壞見。

  因此把壞見、戒禁取、煩惱(懷)疑,這叁者斷除掉,肯定進入解脫道之中。因爲把不想追求解脫,走入錯誤的道路,還有即使沒有走在錯誤的道路,但是也不能夠完全發揮全力,努力去做實修,這些毛病全部都丟掉,這些都是阻礙,把這些毛病都滅掉了,徹底把這些毛病都滅掉,就會完全進入解脫道裏面。已經進入解脫道裏面,肯定就一定會得到果,百分之百肯定會得到果位,這種把握已經完全形成,也就表示已經走在解脫的道路上,一定會得到解脫的,這時候當然就是預流果。已經走在解脫的道路裏,所以什麼時候得到解脫,得到預流果呢?應該是把壞見、戒禁取、煩惱(懷)疑這叁者完全滅掉的時候,就得到預流果。

  預流果什麼時候得到呢?在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五道裏的見道位的時候會得到預流果,見道位是什麼時候呢?解脫時有忍智十六剎那,忍智十六剎那的第十六個剎那,第十六項是道類智,道類智的時候就得到這個果位。

  預流果得到之後,在後面逐漸進步,就要得到羅漢果,這中間要經過長久的時間努力做實修。因爲我們前面談到解脫,解脫是解脫輪回,解脫輪回就是要把輪回的煩惱全部滅掉,輪回煩惱全部都要滅掉就是叁界煩惱都要滅掉。所以欲界的煩惱要滅掉,色界的煩惱要滅掉,無色界的煩惱也要滅掉,可見這個不是立刻就達成了,這要一段時間達成,不是說立刻全部就滅掉。

  就我們欲界衆生而言,現在對我們傷害迫害力最強大,就是欲界煩惱。色界煩惱和無色界煩惱對我們現在來講,力量沒有那麼強大,當然我們現在還沒有得到解脫,但是就算還沒有得到解脫的同時,我們要對付的目標,主要也是以欲界的煩惱爲主。因此在得到預流果的時候,爲了追求得到解脫,這個時候在內心所受到最大的傷害是欲界的煩惱,因此這個時候要斷掉欲界的煩惱爲主。

  所以把欲界煩惱斷掉的中間又有二個果位,又取了二個名字,就是一來果、不還(來)果,這二個都是在把欲界煩惱斷掉的段落裏,得到不來果的時候,就把欲界的煩惱完全滅掉,不會再來欲界了。所以初靜慮得到的時候,就得到不來果,因爲什麼時候把欲界的煩惱都滅掉的時候,就是得到初靜慮的正行。既然得到初靜慮的正行,就是…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9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