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之后,要得到第二静虑的正行,得此正行的前面,还是要这些近分。这些近分就是把初静虑的烦恼灭掉,初静虑的烦恼灭掉也是要透过这些加行准备(近分)的工作,到时候把它灭掉了,就得到二静虑的正行,就得到二静虑。从二静虑进入第三静虑,一样也是经过这个过程,第三静虑进入第四静虑也是一样,第四静虑进入无色界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都是按照这个过程进行。
大家应该有听过四果的理论,也许我们要对四果,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汉果作一个简略的解释说明。在四果里谈到阿罗汉果位,阿罗汉果是把轮回完全彻底灭掉,已经完全脱离轮回,解脱轮回,就称之为阿罗汉果。可是在阿罗汉果前面还有三个果,也用这个名称,为什么前面也有这个果的名称呢?这是因为就我们欲界者而言,最重要的,非常重要的,当然是把欲界的烦恼灭掉,对我们来讲欲界的烦恼影响最大,毛病最大,所以首先要把欲界的烦恼灭掉,在把欲界的烦恼灭掉的过程当中,也给它取果名,所以就有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也用果这个名称。这是因为,佛陀针对他的弟子,希望他好好努力加油,在把欲界的烦恼灭掉过程当中(还没有完全灭掉),灭掉的过程当中也用果这个名称,因此弟子就会努力精进,所以也用果这个名称,所以前面就还有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三个果,这三个果都是指把欲界烦恼断掉的段落,一来果、不来果都是在把欲界烦恼断掉的段落里,所以为什么称为一来、不来,来一次来什么地方、不来什么地方?欲界啊!是指来欲界的投生,来还是不来?用这个来做区分的。
假设把欲界的烦恼都灭掉,当然不可能来欲界,因为没有欲界的烦恼,在一来果的时候,是指把欲界的烦恼已经断掉六项(六品),就是大的三项、中的三项,六项已经断掉了,这时候得到一来果。一来果就是再来一次,再来轮回一次,还没有完全把烦恼灭掉,大的三个灭掉,中的三个也灭掉,不过字看起来一来,再来一次。我们大家都还要再来一次,不只一次,大家都还要再来,但是不能说在轮回里还要再来的人就称为一来果,不是啊!一来是说来一次二次,已经非常靠近不来了,这时候才称为一来,因为他已经把六项烦恼已经灭掉了,已经非常靠近不来了。
前面还有预流果,预流果这个流怎么解释呢?解脱道的续流。我们要得到解脱果位的时候,当然有一个能够得到解脱果的道路,这个道路的续流,已经参与其中,这个「预」是参加,已经参加在这个里面,已经走到解脱道这个道路上面去了,入于解脱道的续流中,所以称之为预流果。
如果想要进入解脱道的续流,要怎么做?要做什么呢?首先要把进入解脱道的阻碍断掉,所以把进入解脱道的障碍,当作所应断把它灭掉,进入解脱道的所应断是什么呢?三缠缚。这是指上面应该得到解脱的果,现在把我挡住,把我紧紧的绑住在轮回里,让我不能够上去,所以缠住了,把我绑住了,所以叫做三种缠缚,这三种缠缚是哪三个呢?坏见、戒禁取和烦恼(怀)疑,因为这三种缠缚把我们缠住绑在轮回里面,向上不能得到解脱的果,这三种缠缚为什么有这种力量把我们束缚在轮回里呢?
阿阇黎世亲的《俱舍论》如此解释,首先坏见,对解脱道不想去,不愿意去,不愿去学习,不愿去走入解脱道,具有这种影响力。戒禁取是引导我们走入错误的道路,应当有一个解脱的道路、解脱的果位,不是让我们走到这个道路,走到错误的道路去了,这是戒禁取。烦恼(怀)疑是指就算所走的道路没有错误,内心也产生怀疑、疑心重重之故,所以内心很紧张,疑心生暗鬼,不能做实修,不会努力做实修,因此不会得到果位。这是三种缠缚。
首先坏见让我们不会想走解脱的道路,戒禁取会让我们走入错误的道路,烦恼(怀)疑会让我们即使走在没有错误的道路,也是疑心重重,因为疑心重重,内心紧张,不可能尽力去做实修。因为在怀疑里面,不会尽力做实修,当然就不会得到果位,这是三者的毛病,把这三个列入所应断,这是进入解脱道主要的阻碍。所以如果把这三者断掉的话,就会进入解脱道的续流当中,应该说这三者什么时候断除掉,就在那时候得到预流果,因为已经走到解脱的道路去了。
或许有这么一个疑问?坏见会让我们不想去得到解脱的果位,因此挡住我们、让我们不能进入解脱的道路里面,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它是怎么发挥威力,造成这样的后果呢?我们就要好好的分析一下,首先谈到我们会得到解脱果位,什么叫做解脱?解脱是指脱离什么呢?就是脱离轮回的因和轮回的果,这就称之为解脱。轮回的因是什么?我执无明。轮回的根本是无明,如果要脱离轮回,要脱离轮回的因和果,要了解轮回的因(无明),我执无明要把它灭掉,就会脱离我执,得到解脱,所以首先要对我执有一些了解,之后才有办法脱离我执,脱离我执就脱离轮回的因。
在经教乘门里谈到,如何把老死灭掉,生如果没有,就没有老死,怎样把生灭掉呢?再往前面有,再往前推推推,最后是要把无明灭掉。假设无明不能灭掉,后面的每一项都会产生,就仍然还要在轮回里,如果我要脱离轮回,就要把最上面的根本我执无明,要把它灭掉,我要先脱离我执无明,所以脱离我执,就称为得到解脱了,这是解脱的内容。
如果把解脱的内容详细分析做一个了解的话,要得到解脱一定要放弃我执,一定要把我执丢掉,可是我们的内心如果有强烈坏见的时候,当然要把我执丢掉的时候,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害怕、恐惧,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我执我们已经保管这么久了(更正一下,我执把我们保管太久了),在内心有一个我执存在,已经陪伴我这么久了,一直保有这个我执,一直保有它,保有它,已经拥有这么久了,已经保管这么久了,现在要把我执丢掉了,不要它,要把它丢掉,这时候内心不能够忍受,会舍不得啊!已经保管这么久了,现在要把它丢掉,心里面会觉得很害怕,这个我不能丢掉,已经这么久了,陪伴这么久了,在我心里常常想我啊!我啊!想了这么久,所以这个我执已经太久了,现在要把这个我执丢掉、不要它,不能保管,内心就会很害怕,不能忍受,很恐惧,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这种想法呢?这是坏见之故。
有了这个坏见之后,就让我们不会想要去得到解脱,不能够忍受我要得到解脱,因为得到解脱就要把我执丢掉,我执丢掉就不能够忍受,因为已经陪伴太久,已经保管太久了。更正一下,我执把我们保管太久了,因为从无始轮回以来,我执制造我们在轮回里,所以我执已经把我们保管太久了。假设把我执丢掉,会觉得好像没有一个保护者、保管者,来保管我一样,因此自己会觉得恐惧、害怕。恐惧害怕的话,就不能够接受了,因此就不会想要去得到解脱,不会想要去学习,或许有人会想,为什么会不想去得到解脱呢?或不要去追求解脱呢?这是因为对解脱的内容,还没有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因此才会这种想法。
把解脱的内容做一个详细的分析。解脱的意思,是指脱离轮回的因,我们要分析一下轮回的因是什么?轮回的因就是我执。我执,是我的保管者,把我保管如此久,无始轮回以来都有我执存在,因为有我执之故,我才在轮回里一直流转,现在要把这个保管者我执丢掉,内心会觉得非常奇怪,内心会非常不舒服。因为好像没有一个保护者、保管者一样,内心会非常恐慌害怕,这种想法就是坏见。因此就舍不得把它丢掉,舍不得离开,不能够忍受,所以就不想要去做,不想要去得到解脱,这个就是坏见。
因此把坏见、戒禁取、烦恼(怀)疑,这三者断除掉,肯定进入解脱道之中。因为把不想追求解脱,走入错误的道路,还有即使没有走在错误的道路,但是也不能够完全发挥全力,努力去做实修,这些毛病全部都丢掉,这些都是阻碍,把这些毛病都灭掉了,彻底把这些毛病都灭掉,就会完全进入解脱道里面。已经进入解脱道里面,肯定就一定会得到果,百分之百肯定会得到果位,这种把握已经完全形成,也就表示已经走在解脱的道路上,一定会得到解脱的,这时候当然就是预流果。已经走在解脱的道路里,所以什么时候得到解脱,得到预流果呢?应该是把坏见、戒禁取、烦恼(怀)疑这三者完全灭掉的时候,就得到预流果。
预流果什么时候得到呢?在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五道里的见道位的时候会得到预流果,见道位是什么时候呢?解脱时有忍智十六剎那,忍智十六剎那的第十六个剎那,第十六项是道类智,道类智的时候就得到这个果位。
预流果得到之后,在后面逐渐进步,就要得到罗汉果,这中间要经过长久的时间努力做实修。因为我们前面谈到解脱,解脱是解脱轮回,解脱轮回就是要把轮回的烦恼全部灭掉,轮回烦恼全部都要灭掉就是三界烦恼都要灭掉。所以欲界的烦恼要灭掉,色界的烦恼要灭掉,无色界的烦恼也要灭掉,可见这个不是立刻就达成了,这要一段时间达成,不是说立刻全部就灭掉。
就我们欲界众生而言,现在对我们伤害迫害力最强大,就是欲界烦恼。色界烦恼和无色界烦恼对我们现在来讲,力量没有那么强大,当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得到解脱,但是就算还没有得到解脱的同时,我们要对付的目标,主要也是以欲界的烦恼为主。因此在得到预流果的时候,为了追求得到解脱,这个时候在内心所受到最大的伤害是欲界的烦恼,因此这个时候要断掉欲界的烦恼为主。
所以把欲界烦恼断掉的中间又有二个果位,又取了二个名字,就是一来果、不还(来)果,这二个都是在把欲界烦恼断掉的段落里,得到不来果的时候,就把欲界的烦恼完全灭掉,不会再来欲界了。所以初静虑得到的时候,就得到不来果,因为什么时候把欲界的烦恼都灭掉的时候,就是得到初静虑的正行。既然得到初静虑的正行,就是…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9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