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事物:外地界包括磚瓦、土、石、岩石、山巒、樹木、建築物、橋梁;內地界包括頭發、體毛、指甲、牙齒、塵垢、皮膚、肌肉、骨骼、筋、脈,內髒——肝、膽、心、肺、脾、胃、大小腸、大便等,即人體內具有堅硬、堅固性的事物。
水界也有內外兩種:外水界具濕潤性的事物,如江、河、湖、海、溪、池等;內水界即體內具濕潤性的法,如淚、汗、髓、痰、膿、血、脂肪、腦膜、尿等。
火界,外即外在具有溫熱性的法,譬如,點燃煤氣的火、燒牛糞的火、以太陽能引起的火,這些火能焚燒草木、森林,能焚毀房屋、燒幹河水等。人體內也有火界,即體內的溫暖,能讓身體有熱量。在空間上,熱量遍滿人體各部分;在時間上,過去、現在、未來的火都是熱性。火有蒸熱的能力,可以幫助消化食物,若火微弱,食物就不易被消化。
再看風界,外即外界以輕、動爲特性的事物,“輕”是輕飄、不沈重,“動”是運轉、不定。譬如:從方向來說,有東風、西風、南風、北風;從風力來說,有弱風、強風;從運動區域來說,有狹小風、廣大風;還有帶塵風、無塵風、大氣層中的風等。
有時忽然刮起大風,能吹斷樹、吹倒牆垣、吹垮房屋,甚至使海動蕩、令山崩潰。或者,搖扇、開電風扇,這樣扇動也能生風。這些是外風界的事。
對應觀察,人體內也有輕動性的風,譬如:上行風(向上運動的風,如嘔吐、打嗝、咳嗽等)、下行風(向下運動的風,如排泄大小便的風等),腹外風(如腸外風)、腹內風(如腸內風),肋臥風(睡覺時用肋靠床的風)、脊臥風(脊背靠地或靠床的風),出息入息的風、隨支節風(周遍全身各支節的風,或行走、運動時四肢屈伸等産生的風),小刀風、大刀風(如刀一樣能傷害身體的大大小小的風),還有針刺風(有病時如針刺般的風)。這些是內風界的事。
空界,外即虛空、房屋的空間等。內即眼、耳、鼻、口腔、咽喉、胸腔、腹腔等內的孔穴、空間。譬如:消化道有空間才能吞下食物,向下排泄,諸如此類的空間,都叫內空界。
識界,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法。
庚叁、思惟相
思惟:地以堅固、堅硬爲相,水以流動、濕潤爲相,火以煖熱爲相,風以輕飄、動轉爲相,空以虛空爲相、以周遍色法、無障礙爲相,識以了別爲相,這是思惟六界的自相。再思惟總的一切界,都是無常、苦、空、無我,這是思惟通于一切界的共相。
庚四、思惟品
如何思惟品類呢?即從黑白兩方面觀察。
一、觀察顛倒黑品
身體爲一合相,即以地、水、火、風、空、識六界和合,而形成身體之相。
我們應當這樣思惟:如果我不能真實了達體內界的差別體性,反而緣六界假合的身體生起傲慢,這時是顛倒黑品所攝,屬于錯誤、罪過的一類。這是煩惱之法,以此將引起傲慢,有了傲慢,就會生起嫉妒、競爭等煩惱,不但自己身心苦惱,還會對他人也造成傷害。以此因緣,未來世還會産生生老病死等過患,有各種憂愁、悲傷、哀歎、苦惱。
二、觀察無顛倒白品
觀察:如果我能對身體內界的差別體性,隨順真實而觀察,這是無顛倒白品所攝,沒有顛倒迷亂、沒有罪過。如此是淨化煩惱,即由此能息滅自己身心苦惱,也不會因自我膨脹而傷害或逼惱他人。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修成功後,便不再有有漏生老病死,也不會有種種悲傷、哀愁、苦惱,將會得到永恒的甯靜、安祥。
這樣從正反二面思察後,內心就會決定:我現在對顛倒黑品再不能容忍了,再也不能接受自己這樣顛倒執著,我應當切斷這些黑品,排遣這些雜染。對于使心清淨的白品,應當“未生者令生,已生者令其安住,令其增長廣大”,即以前沒有生起的功德,現在應努力讓它生起,如果生起了,應當讓它安住不退,而且讓它越來越有力量、越來越增上。
庚五、思惟時
思惟:不論過去世、現在世,還是未來世,衆生都是以地、水、火、風、空、識六界爲因緣而入于母胎。換言之,只要是輪回中以業惑感招的有漏身,過去世的取蘊身是由六界組成,現在世和未來世的取蘊身也是如此,決定不會超出這種特性。
庚六、思惟道理
包括思惟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
一、思惟觀待道理:
譬如,以木頭、磚塊、瓦片等衆多因緣和合,圍繞中間的虛空,對此聚合取“房屋”之名。所謂“房屋”,實際只是觀待這一聚合假立的名字,除了磚木等衆多因緣,並無一種實體的房屋。
同樣,以地、水、火、風、空、識爲所依,筋、骨、身、肉等衆多部分圍繞虛空,對此聚合施設身體的假名。換言之,“身體”實際只是觀待六界聚合假立的名字,此外並沒有一體的身體。
就因緣觀察,六界和合之身,並非不觀待因緣而具有獨立的自性,它唯一是觀待過去業惑的因緣緣起而生之法,有何種業和煩惱,就會現前何種六界假合之身。比如:以嗔煩惱和殺生業,現前地獄中的六界之身;以悭煩惱及貪業,現前餓鬼的六界蘊身,依此類推,業與煩惱林林總總,由此變現的六界身也千差萬別。
對上述道理思惟,稱爲思惟觀待道理。
二、思惟作用道理:
“作用”,即修習界差別觀會發生的作用。“界差別觀”是一個因法,必然具有一種功能或作用,如果實修此一觀法,就能斷除驕慢。
五停心觀中,針對不同煩惱,佛說了不同的對治法,如:對治貪欲修不淨觀,對治愚癡修緣起觀,對治驕慢修界差別觀;然而,須知並非一法只能對治一種煩惱,比如,界差別觀不僅能對治驕慢,也能消除貪、嗔、嫉等煩惱。
如理思惟上述界差別觀的作用,就是思惟作用道理。
佛在世時,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向佛請假,准備到人間遊行。臨行時,有位比丘向佛告狀說,舍利弗尊者瞧不起他。
佛問舍利弗:“剛才某比丘說你輕視他,有這回事嗎?”
舍利弗說:“我觀察,自己的身體就是一個袋子,裏面充滿了種種不淨物,這個袋子破了,各種不淨物就向外流。我觀察自身就是如此,怎麼會瞧不起別人呢?”
傲慢心重的人修界差別觀會有很大的作用,一旦觀修到量,就能對身體遠離一合想,得不淨想,如此傲慢便無從産生,因爲只見自己是地、水、火、風、空、識,他人也是地水火風空識,並無一法值得傲慢。
叁、思惟證成道理:
即思惟叁量——聖教量、比度量、現證量(即教量、比量和現量),我們應如理思惟界差別觀有沒有佛陀聖教依據,能否由現證得出,是否符合比量。
1、以此處來說,所謂“善巧修習、多次修習界差別觀能斷驕慢”,是按佛陀聖教宣說,因此符合聖教量。遍知佛陀沒有絲毫迷亂,所說皆爲真實語,既然佛這樣說,就一定真實成立,這是以教量證成。
2、觀修者向內觀察,自己也能現量見到隨著對界差別觀如理作意思惟修習,未生的驕慢能令不生,已生的驕慢能夠遣除,這是以現量證成,即可由實踐證實其意義真實不虛。
3、比量推測,即因爲驕慢是緣一體無分的身體而生起,界差別觀能破一體的執著,既然連一體都沒有,那麼緣誰起驕慢呢?這樣以比量也可以證成。
四、思惟法爾道理:
修習界差別觀能斷驕慢,這是法爾如是成立的,是難以思議的,是在法性上安住的。因此,對這條法爾規律不應思議、不應分別,唯應信解,這是依法爾道理思惟。
以上是精勤修習界差別觀的行人所應思惟的六個方面。思惟之後,再看引導文。
己二、以引導文實修界差別觀
同樣,把身體別別分解爲骨肉等的堅固地界,暖熱火界,氣息風界,血液、尿液等的水界,孔隙竅穴的空界等,以這些體相不同的諸界、如凶殘毒蛇共聚一處般所聚合的有漏之身,實爲虛假、無有實義的體相,對此以智慧眼觀察。
“凶殘毒蛇”,指地、水、火、風四界,因其體相分別是堅、濕、暖、動,彼此違害,某界增盛即損害其它叁界,造成一百零一種病,故比喻爲“凶殘毒蛇”。
《修習止觀坐禅法要》雲:“若水大增者,則痰陰脹滿,飲食不消,腹痛下痢,百一患生。”(水大增盛,會産生痰多、咳嗽、消化不好、腸胃病等一百零一種病。)“若地大增者,則腫結沈重、身體枯瘠,如是百一患生。”(地大增上,會引起腫脹沈重、身體枯瘦等一百零一種病。)“若火大增者,則煎寒壯熱,支節皆痛,大小便利不通,百一患生。”(火大增上,會造成乍寒乍熱、關節酸痛等一百零一種病。)“若風大增者,則身體懸虛、戰掉疼痛、肺悶脹急、嘔逆氣急,如是百一患生。”(風大增盛,會有身體站立不穩、肺悶、胸脹、呼吸不順、嘔吐、哮喘等一百零一種病。)
修時應將注意力置于所緣境——自他的蘊身,首先憶念:此身體中,堅固性者爲地界,流動、濕潤性者爲水界,暖熱性者爲火界,動轉性者爲風界,虛空、無障礙性者爲空界。如此憶念五界之後,應當逐一剖析身體,用智慧之手分開它們,以智慧眼辨別認識:骨骼、肌肉、皮膚、毛發、五髒六腑等是地界,各部位的暖熱是火界,氣息是風界,血液等是水界,孔隙等是空界。這樣明確地觀察五界的體相,並認識堅固與暖熱不同,暖熱也異于動轉,這樣一一對比,看出彼此體相互不相同,最後決定五界體相都不相同。
我們以智慧眼觀察,如同孫悟空變成一只小蒼蠅飛入鐵扇公主體內,周遍觀察身體是何種體相。小蒼蠅睜開慧眼,只見白森森的骨架、一條條筋絡纏于骨上,外皮包著肉,一個個臭穢的內髒,是地界;又見到紅紅的鮮血、腥臊的汗液、尿液等,是水界;不論飛到何處,都有暖…
《《正法妙音》第五冊 -淨心法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