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五冊 -淨心法要▪P2

  ..續本文上一頁,乃至對此尚未産生堅定的定解之間,應當不斷觀察修習。 此外,諸如地獄的寒熱等六道各自具有的痛苦,以及自己內心感受最深等的痛苦之相,凡是任何一種見聞的對境等,次第與多少沒有固定的要求,這樣對于叁有中存在的所有大大小小的痛苦之相,竭盡自己的力量思維。如是數量衆多、難以忍受的種種痛苦之相,在沒有獲得聖道之前,一直層出不窮地産生。這都是從這個有漏近取蘊的相續中所産生的,乃至尚未洞察到其純具過患的自性之間,應當觀察而引生定解。在定解自然産生而以其力量使心安住它的狀態期間,如是思維而安住。 在這一觀想的相續快要消失之時,則通過前面叁種觀察所引的定解再來認識:僅僅是對所作五蘊無常、多體、痛苦的自性,妄計爲補特伽羅、人我、自我而已,對此,所謂的補特伽羅、人我、自我的自性,任何成立的也沒有,如同明眼者眼前的盤繩上無有花蛇一般。以智慧眼能觀見:除了僅僅是對微塵和刹那的相續及聚合之蘊,不觀不察假立爲我之外,並沒有所謂“我”的自體。 一般而言,無我是主要的所證,但此處不必單獨著重強調它,因爲對于叁種觀察著重抉擇觀修,以其修習力便能輕而易舉地認識無我。對此,也是在無我的定解尚未消失之間,須要修習。 當要産生其它分別念時,不要讓心跟隨這些念頭,應當如前再從觀察五蘊爲多體開始,心中不斷地依次修習,由此心中對每個所緣都要做到非常確認而修習。(在此期間),有時觀察自相續之蘊,有時觀察他相續之蘊,有時觀察總的有爲法,這樣叁種,隨自己心裏適合哪一種而觀察。起座時回向善根,並在放松的狀態中休息。 又入座之後,如同野火熾燃一般,觀修之輪不停地轉動,令心無機會産生無意義的分別念,而盡力護持好相續。如果其間心生疲倦,則什麼也不想,空蕩蕩地放舍而休息。 又起心動念時,應當再叁這樣想:生起其它無意義的分別念有什麼用呢?對于如理作意的方面應當用心。由此,某時一緣專注時,將會無勤産生強大的定解之力,並且在心散逸時的座間,心中也會自然浮現出前面觀想的內容,而成就大的義利。 以上這些經藏中的修行次第,不論智愚都不難了解,除了這唯一具有大義的串習之外,不必觀待理論上的尋思勤作。如果加以串習,則能通達諸法的扼要,故而對此:

   言不爲主修爲主,若修不語心內知, 不修僅說如鹦鹉,故應如此而觀修。 班瑪江稱誠勸請,並獻紙等作助緣, 麥彭尊者以略義,一飲茶間而揮就。

  茫嘎拉!

  

  

  淨心法要——別別觀修之輪科判

  

  甲一、名義

  甲二、論義分叁

  乙一、頂禮句

  乙二、宣說要義

  乙叁、廣說真實義分叁

  丙一、如何修習之理分五

  丁一、多體觀

  丁二、無常觀

  丁叁、苦觀

  丁四、無我觀

  丁五、修法竅訣分叁

  戊一、觀修的方法

  戊二、觀修的要求

  戊叁、觀修的作用

  丙二、相續中生起之量

  丙叁、其必要分二

  丁一、此法是大小乘顯密修法的共同前行

  丁二、修習此法的功德

  甲叁、回向

  

  

  

  甲一、名義

  

  淨 心 法 要

   ——別別觀修之輪講記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全文分叁:一、名義 二、論義 叁、回向

   甲一、名義

   首先解釋題目。所謂“淨心”,即淨治相續中的染汙分別。“法要”,是指此法 歸攝了諸多經藏法義的扼要,如同頌文所說,善修此法等同如理修習十億經藏的扼要。“別別觀修”,即對這四法從各種不同的側面進行觀察修習。“輪”是比喻觀察修如車輪般不斷轉動。

   我們的第六意識一次只能緣一種所緣境,因此觀想不淨、無常、痛苦、無我時,也是一次緣一個側面觀察,通過對不同側面的觀察抉擇後,再綜合起來,就能對五取蘊的自性生起決定的認識,由此對治貪欲等煩惱。

  

  甲二、論義分叁

  

   一、頂禮句 二、宣說要義 叁、廣說真實義

   乙一、頂禮句

   頂禮曼殊師利童子!

   首先,麥彭仁波切頂禮文殊菩薩,祈求文殊菩薩加持,造論期間具足順緣、遠離違緣。

   進入正式修法之前,首先提出最核心的要點,然後依此具體展開四種觀法。

   乙二、宣說要義

   一、總說:

  所有叁有諸過患,自心煩惱力所生,

  非理作意煩惱因,如理作意能除彼。

   所有生老病死等過患,不是無因而生,也不是他人加于自身,唯一是由自心煩惱的力量所産生。引生煩惱的主因是非理作意,而以如理作意能遣除非理作意。

   産生煩惱的因緣,《俱舍論》講了煩惱隨眠、引生煩惱的對境和非理作意叁種,《瑜伽師地論》還提到猥雜、言教、串習等。在這些因素當中,最關鍵的是非理作意。

   所謂非理作意,就是不合乎真實義的作意。五取蘊本是多體、不淨、無常、苦性、無我,但凡夫卻因無明力而對多體作意爲一、對不淨作意爲淨、對苦作意爲樂、對無我作意爲我,這就叫非理作意,是叁有輪回的根源。

   《寶性論》雲:“依于非理之作意,生起諸業及煩惱,依于業及煩惱水,生起有漏蘊處界。空中器界成壞般,如是有情生而滅。”如同風能作爲水的所依,依靠非理作意的風,立即增上貪等煩惱和有漏業;如同攪動水輪成就地輪,以業惑之水而生起有漏的五蘊、十八界、十二生處。因此,六道衆生都是以非理作意爲根本因,隨分別心和叁雜染不斷輪轉生死的。

   那麼,如何消除非理作意呢?方法是如理作意,也就是引心趣向五取蘊的真相,如實觀想、思維,就能從根斷除輪回。

   二、引公案說明:

   此處,引一段《紅樓夢》的故事說明。

   賈瑞犯了淫病,他活命心切,但是什麼藥都吃盡了也不管用。

   一天,一位跛腳道人前來化齋,口說專治冤孽的病症。賈瑞在屋內聽見,趕緊說:“快請那位菩薩來救我。”他邊叫邊在枕頭上磕頭。家人只好把道士帶進來。賈瑞一把拉住道士連聲說:“菩薩快救我!”

   道士感歎說:“你這個病不是用藥可治的。我有個寶貝借給你,你天天看,命就可以保住了。”于是拿出一面鏡子來,鏡子的兩面都可以照人,而且鏡把上錾著“風月寶鑒”四字。

   道人遞給賈瑞說:“此寶物出自太虛幻境空靈殿上,是警幻仙子所製,專治邪思妄動的病症,有濟世保身之功。所以把它帶到世上,單與那些聰明俊秀、風雅王孫等照看。但你千萬不能照正面,只能照背面。要緊、要緊!叁天之後,我來收取,保證你病好。”說完之後道士便走了。

   賈瑞收下鏡子,心想:“這個道士有意思,我何不照照試試。”于是拿起“風月寶鑒”,向反面一照,只見一具骷髅站在裏面。賈瑞嚇得連忙用手遮住,大罵道:“道士混帳,怎麼嚇唬我呢!我倒要照照正面是什麼。”便又向正面一照,只見所貪愛的人在鏡中招手叫他。賈瑞心中一喜,便進了鏡子,又犯了淫業。這時,鏡子從手裏翻了過來,鏡中仍是一具骷髅。賈瑞仍然不滿足,又翻到正面來看,再次見到所愛的人在鏡中招手叫他,便又進去了。這樣叁番五次,到了這一次,剛要出鏡子時,只見來了兩個人,拿著鐵鎖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賈瑞叫道:“讓我拿了鏡子再走。”說完就一命嗚呼了。

   旁邊服侍的人上前一看,發現賈瑞已經斷氣了。他的祖父、祖母哭得死去活來,大罵道士:“這是什麼妖鏡,如不毀掉這個妖物,肯定遺害世人不淺。”說完就叫人架火來燒。

   這時,只聽到鏡子裏傳來哭聲:“誰叫你們照正面的,你們自己以假爲真,何苦來燒我呢!”

   鏡子正哭著時,只見跛腳道人從外面跑來說:“誰要燒毀“風月寶鑒”,我來救也。”說著,直接進入中堂,把鏡子搶入手中,飄然而去。

   下面試著解讀這則故事的寓義。

   “賈瑞犯了淫病,吃任何藥都不見效”,這是說:煩惱是由非理作意引生,所以外在藥物無法根治,只有以如理作意遮止邪分別的風才能根除。所以道人說:“你這病不是用藥物可治的。”

   道人交待賈瑞天天照看“風月寶鑒”,就可保住性命,內義即:不能間斷如理作意,應天天觀想不淨等。

   “寶鏡可以兩面照人,但不能照正面,只可照背面”,意即:我們看任何一種對境都有兩面,以迷亂習氣力直接顯現的虛假之相,是正面,而隱藏的真實一面,則是背面。照正面是非理作意,必定出不了生死;照背面即如理作意,可保全自身。所以道人說:這是專治邪思妄動之症。“邪思妄動”即分別念的風吹動了。

   “要緊要緊”,因爲這是性命交關之處,要出欲海唯有此路,這是離欲之法,所以是最要緊的。

   “叁日後,我來收取,保證你好”,這是說:經過如理如量的觀修,自然可止息貪欲,獲得清涼。

   賈瑞照鏡子的反面見到骷髅時,趕緊用手去遮,這點出世人不敢直面生死真相的回避心態,即一般人不願觀察、談論取蘊身不淨、無常、痛苦、無我的本相。

   當他照正面時,見美女在鏡中招手呼喚,這是隨自己的迷亂習氣走。“賈瑞心生歡喜,又進入鏡子”,是指在非理作意的推動下,又生起了愛、取,造了“有”的業,落入輪回的圈套中,顯現叁雜染的境界。

   賈瑞叁番五次地重複這種顛倒的行爲,表示凡夫一再隨邪念之風漂流欲海,不肯回頭。

   “最後來了兩個人,用鐵鎖套住賈瑞,拉了就走”,表示死時隨黑白二業不自在地受生。賈瑞這時還說:“讓我拿了鏡子再走。”這是至死不悟,執著假相不能放下。

   後來,鏡子哭訴說:“你們自己以假爲真,何苦來燒我。”這一聲是要驚醒欲海衆生的迷夢。生死的過患全是自己以假爲真造成的,…

《《正法妙音》第五冊 -淨心法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