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五冊 -淨心法要▪P3

  ..續本文上一頁但衆生卻不能認識自己非理作意的顛倒,反而牢牢抓住常、樂、我、淨的假相不放,毀謗打擊“苦、空、無常、無我”的真實教法。

   佛在《圓覺經》中說:胎卵濕化四生都以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以愛爲根本。憨山大師說:“從無始最初有生死以來,生生死死,舍身受身,皆是愛欲流轉,直至今日。”“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故生死無窮。”

   學佛修行,目的是要超出世間、了脫生死,而生死的根本就是愛欲。因此,應把對治愛欲視爲修行大事。對治之法,即是如理作意,這是從根本上對無始以來的貪欲種子宣戰,決定具有破滅煩惱的作用。堅牢大阿羅漢曾說:“憶想妄分別,則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別(遮止非理作意),五欲則斷滅。邪念生貪著,貪著生煩惱,正念無貪著(以如理作意止息貪執),余煩惱亦盡。”

   以下是具體修法。

   乙叁、廣說真實義分叁:一、如何修習之理 二、相續中生起之量 叁、其必要

   對此具有叁義:如何修習之理,相續中生起之量,其必要。

   今初,如何修習之理:

   丙一、如何修習之理分五:一、多體觀 二、無常觀 叁、苦觀 四、無我觀 五、修法竅訣

   丁一、多體觀

   尤爲引生貪欲境,以心明觀于自前,

   于彼分解爲五蘊,初緣其身曆曆觀,

   將特別能引生貪欲的對境,明觀在自己心前,把他(她)分解爲色、受、想、行、識五蘊,最初緣其身體,對每一細節都曆曆分明地觀察。

   這是開始步入對治之道。過去,在這一對境的形像浮現時,由于無明的力量,內心不必造作,當即顯現可愛、潔淨的形相,而自然引心趣向這樣的所緣,這叫非理作意。

   分別心轉動的速度快過閃電,非理作意一起,心立即陷入邪思妄想中難以自拔。現在要對治這一病症,就應直觀對境的真實面目,而不是回避、退縮,越是貪執的對境,越要對其觀察。當看清對境五蘊的本相毫無可貪之處,而能持續安住在觀想之中時,貪欲自然會止息。

   以下剝開畫皮,看看所貪對境的真實面目。

   血肉骨骼髓及脂,內髒五官與身支,

   便溺蟲發指甲等,所有不淨之諸物。

   以第六意識從所貪有情的右眼開始解剖,先以文殊寶劍劃破右邊表皮,將其撕下,沽沽鮮血奔溢而出,染紅了面部和身體。

   扒光外皮後,呈現一具血肉模糊的身體。自上而下割剔身肉,逐漸露出頸骨、鎖骨、胸骨、臂骨、胯骨、腿骨、腳骨,眼前只見一副青白色的骨架。

   接著,敲破顱骨,腦漿流出,擊碎胸骨,掏出五髒六腑,湧出胃液、濃痰、膽汁、糞、尿、寄生蟲等,臭氣熏天,以及毛發、指甲等不淨物,流滿一地。

   再將這些不淨物分類擺放,比如,皮是一堆、骨骼是一堆、內髒是一堆等,對每一堆都要求清晰地明觀各自的顔色、形相。

  于地等界諸聚合,凡可分解之種類,

  盡其數量有幾許,一一漸次析至塵。

   “地等界”,即地水火風空五界。骨、肉、筋、絡等堅固性物質,屬于地界;唾液、尿液、胃液等潮濕性物質,屬于水界;呼吸、風脈等,屬于風界;各種空隙、竅穴,如鼻孔、口腔、腸道中的空間等,都屬于空界。

   上述皮膚、肌肉、內髒等,實際是地等五界的聚合,並非實有一體之物,因此可以繼續分解爲多體。總之,有多少可分解的身體支分的種類,便能運用妙慧一直分析,直到分至極微塵爲止。

  細觀此中任一種,汝心貪欲生不生。

   仔細觀察上述叁十六種不淨物乃至地、水、火、風、空中的任何一種,看看自己的心生不生起貪欲。

   譬如,從粗至細分解對境的纖纖素手,反觀對于分解出的每一分,心中是否貪執。如果迷戀她的眼睛,就對眼睛逐漸分解,反問自己這些分解物是否可愛?

   《摩登女經》中,佛問摩登女:“你愛阿難什麼?”

   摩登女答:“我愛阿難的眼,愛阿難的鼻,愛阿難的口,愛阿難的耳,愛阿難走路的模樣。”

   佛說:“眼裏只有淚水,鼻中只有鼻涕,口裏只有唾液,耳中只有耳垢,身體裏包裹著屎尿,臭穢不淨……。這樣一種不淨的身軀有何利益呢?”

   《出曜經》中還有一段發人深省的對話:

   古印度拘睒彌國,曾有一個叫摩因提的人,因爲女兒相貌端正,便想獻給佛陀。

   佛就問他:“你認爲你的女兒很好嗎?”

   他答:“從頭到腳沒有一處長得不好。”

   佛說:“衆生的肉眼真是迷惑!我從頭至腳觀察,不覺她有任何可愛之處。她頭上有青絲,青絲是毛,和象馬的尾巴並無兩樣;發下有頭骨,如同屠夫砍下的豬頭;頭中有腦髓,像泥巴一樣,臊臭難聞,放在地上,人們都不敢踩;眼目實際是水池,取來都是水汁。鼻中有鼻涕,口中有唾液,腹中的肝肺腥臊不淨,腸胃膀胱裏盡是屎尿。四肢也只是骨頭節節相連,筋攣皮縮,靠著氣息牽動,就像木人以機關抽牽而活動。等到氣息停止,一節節拆開屍體的頭和手腳,內髒擺得滿地狼籍,這樣虛假、汙穢的人體,究竟好在哪裏?”

   所以,貪欲者心前現的可愛相只是一種錯亂,真實的相狀並非如此。譬如:認爲對境的嘴唇可愛,但是把嘴唇切開,放在眼前,只會讓人惡心。進一步分成表皮、鮮血和肉,更是令人目不忍睹。這說明取蘊身本是周遍不清淨的自性,但衆生以非理作意,反而在心中迷亂地顯現爲潔淨、妙好之相。

   或者,對所貪的人依次這樣觀想,反觀自己是否貪執:

   一、對境盲無雙眼;

   二、只有半個耳朵;

   叁、缺手缺腳;

   四、撕去臉上的表皮;

   五、呼吸停止,僵臥于床;

   六、割下來的眼球;

   七、取出牙齒、骨架;

   八、取出大腸、小腸、心髒脾胃;

   九、全身切成肉糜;

   十、分解成一個個微塵。

   經過細致的觀察後,就會明白有漏的身軀,實無一處值得我們費盡心機、多方留戀。凡夫夢寐以求的,實際只是以無明力妄現的假相,可謂是無中生有,以假爲真。

   除此不淨零散物,所謂身者亦無余。

   除了以這叁十六種不清淨的零散物假合爲身軀之外,再不見有其它所謂的身體。

   對此,以理證成:如果身體實有自性,則與皮肉等支分的關系,或者是一體,或者是他體。

   二者若是一體,則任一支分都是身,然而,頭不是身,手不是身,腳不是身,叁十二顆牙齒不是身,叁百六十個骨節不是身,血液、尿液等不是身,皮、脂、肉不是身,心、肝、胃等也不是身,熱量不是身,呼吸不是身,孔穴不是身……。不僅一一不是身,多分的聚合也不是身,因爲身是一體,必定不可分,而聚合體本是可以分開的多體法,體相既然不相同,就不能說是一體。

   如果二者互爲他體,也有下列過失:

   一、即使截去身體的支分,如理發、截肢等,也不應有身體形象的變化。

   二、把身體分解成零零散散的頭、手、腳等後,還應有身體存在,因爲身體獨立于支分之外的緣故。

   叁、牙齒部分疼痛時,不應說身體疼痛等。

   由此證成,身體並無實有自性,只是以愚癡心把手等支分的積聚假立爲身體而已!

   故身不淨爲幻輪,脈骨糞便之堆聚。

   因此,有漏的蘊身原來是不淨、幻化、假合的自性。

   所謂“幻輪”,是指有漏身猶如夢中之身,沒有絲毫實質,僅是幻化而已,它隨迷亂因緣不斷顯現,所以稱爲“幻化輪”。

   就假合而言,身體本非一體,只是由脈、骨、糞等多體暫時積聚的假相,如同用一堆雪堆成的雪人一樣。

  見如水面之聚沫,即于此義憶念住。

   觀見對方的身體如同水面的聚沫時,就在這一意義中憶念而持續安住。

  一旦正念相續斷,轉緣受想行識性,

  逐一析爲多體觀,見如水泡似陽焰,

  及如芭蕉幻事時,了知絲毫無可貪。

   當觀察色蘊多體的分別念相續中斷時,應當將心轉至其它受想行識上,對每一蘊的自性也分析爲多體進行觀察。當觀察究竟,見到受如水泡、想如陽焰、行如芭蕉、識如幻事時,心裏了然五蘊身毫無可貪之處。

   此處重點觀察蘊多體積聚的自性,以妙慧對其不斷分解,最後只見零散各異的多體法,至此則徹底顯出蘊的本相。

   一、觀察受蘊:

   受爲領納,由于所受分苦、樂、不苦不樂叁種,所以受可以分成苦、樂、舍叁受,各不相同。對其中的樂受等,又可以從産生的途徑分成六種。譬如,眼根、色法、眼識和合産生觸,即由眼觸所生樂受。同樣,有耳觸所生樂受乃至意觸所生樂受。也就是六根接觸六境,産生六種不同的領納,彼此他體,各不相同。比如,品嘗川菜的樂受並非欣賞音樂的樂受,如果二者一體,應成品嘗川菜之外不必上音樂廳聆聽音樂。依此類推,可以觀察到六種受是體性不同的多體法。

   對其中的每一種再作分解,譬如:由所緣的色法不同,眼觸引生的樂受也各不相同,這些樂受是多體之法。比如,有看見妙衣的樂受、欣賞自己美貌的樂受、觀賞鮮花的樂受、看到豪宅的樂受、觀看球賽的樂受、欣賞影視的樂受等。又如,舌觸所生樂受,有多少種美食,就可以分爲同等數量受用美食的樂受。

   繼續分解:比如,穿著妙衣的樂受,又因衣服的顔色、形狀、用料等種類無邊,樂受也可以分成無量種。

   穿上不同的衣服有不同的感受,有些有樂受,有些有苦受,有些是舍受,各有一番感受。即使對同一件衣服,按時間劃分,有過去穿的感受、現在穿的感受、未來穿的感受。例如:同一件軍裝,過去穿覺得很光榮,現在穿沒有多大感覺,未來穿簡直痛苦無比。再細分下去,每一小時叁千六百秒,每一秒穿衣的感受都…

《《正法妙音》第五冊 -淨心法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