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乃至对此尚未产生坚定的定解之间,应当不断观察修习。 此外,诸如地狱的寒热等六道各自具有的痛苦,以及自己内心感受最深等的痛苦之相,凡是任何一种见闻的对境等,次第与多少没有固定的要求,这样对于三有中存在的所有大大小小的痛苦之相,竭尽自己的力量思维。如是数量众多、难以忍受的种种痛苦之相,在没有获得圣道之前,一直层出不穷地产生。这都是从这个有漏近取蕴的相续中所产生的,乃至尚未洞察到其纯具过患的自性之间,应当观察而引生定解。在定解自然产生而以其力量使心安住它的状态期间,如是思维而安住。 在这一观想的相续快要消失之时,则通过前面三种观察所引的定解再来认识:仅仅是对所作五蕴无常、多体、痛苦的自性,妄计为补特伽罗、人我、自我而已,对此,所谓的补特伽罗、人我、自我的自性,任何成立的也没有,如同明眼者眼前的盘绳上无有花蛇一般。以智慧眼能观见:除了仅仅是对微尘和刹那的相续及聚合之蕴,不观不察假立为我之外,并没有所谓“我”的自体。 一般而言,无我是主要的所证,但此处不必单独着重强调它,因为对于三种观察着重抉择观修,以其修习力便能轻而易举地认识无我。对此,也是在无我的定解尚未消失之间,须要修习。 当要产生其它分别念时,不要让心跟随这些念头,应当如前再从观察五蕴为多体开始,心中不断地依次修习,由此心中对每个所缘都要做到非常确认而修习。(在此期间),有时观察自相续之蕴,有时观察他相续之蕴,有时观察总的有为法,这样三种,随自己心里适合哪一种而观察。起座时回向善根,并在放松的状态中休息。 又入座之后,如同野火炽燃一般,观修之轮不停地转动,令心无机会产生无意义的分别念,而尽力护持好相续。如果其间心生疲倦,则什么也不想,空荡荡地放舍而休息。 又起心动念时,应当再三这样想:生起其它无意义的分别念有什么用呢?对于如理作意的方面应当用心。由此,某时一缘专注时,将会无勤产生强大的定解之力,并且在心散逸时的座间,心中也会自然浮现出前面观想的内容,而成就大的义利。 以上这些经藏中的修行次第,不论智愚都不难了解,除了这唯一具有大义的串习之外,不必观待理论上的寻思勤作。如果加以串习,则能通达诸法的扼要,故而对此:
言不为主修为主,若修不语心内知, 不修仅说如鹦鹉,故应如此而观修。 班玛江称诚劝请,并献纸等作助缘, 麦彭尊者以略义,一饮茶间而挥就。
茫嘎拉!
净心法要——别别观修之轮科判
甲一、名义
甲二、论义分三
乙一、顶礼句
乙二、宣说要义
乙三、广说真实义分三
丙一、如何修习之理分五
丁一、多体观
丁二、无常观
丁三、苦观
丁四、无我观
丁五、修法窍诀分三
戊一、观修的方法
戊二、观修的要求
戊三、观修的作用
丙二、相续中生起之量
丙三、其必要分二
丁一、此法是大小乘显密修法的共同前行
丁二、修习此法的功德
甲三、回向
甲一、名义
净 心 法 要
——别别观修之轮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全文分三:一、名义 二、论义 三、回向
甲一、名义
首先解释题目。所谓“净心”,即净治相续中的染污分别。“法要”,是指此法 归摄了诸多经藏法义的扼要,如同颂文所说,善修此法等同如理修习十亿经藏的扼要。“别别观修”,即对这四法从各种不同的侧面进行观察修习。“轮”是比喻观察修如车轮般不断转动。
我们的第六意识一次只能缘一种所缘境,因此观想不净、无常、痛苦、无我时,也是一次缘一个侧面观察,通过对不同侧面的观察抉择后,再综合起来,就能对五取蕴的自性生起决定的认识,由此对治贪欲等烦恼。
甲二、论义分三
一、顶礼句 二、宣说要义 三、广说真实义
乙一、顶礼句
顶礼曼殊师利童子!
首先,麦彭仁波切顶礼文殊菩萨,祈求文殊菩萨加持,造论期间具足顺缘、远离违缘。
进入正式修法之前,首先提出最核心的要点,然后依此具体展开四种观法。
乙二、宣说要义
一、总说:
所有三有诸过患,自心烦恼力所生,
非理作意烦恼因,如理作意能除彼。
所有生老病死等过患,不是无因而生,也不是他人加于自身,唯一是由自心烦恼的力量所产生。引生烦恼的主因是非理作意,而以如理作意能遣除非理作意。
产生烦恼的因缘,《俱舍论》讲了烦恼随眠、引生烦恼的对境和非理作意三种,《瑜伽师地论》还提到猥杂、言教、串习等。在这些因素当中,最关键的是非理作意。
所谓非理作意,就是不合乎真实义的作意。五取蕴本是多体、不净、无常、苦性、无我,但凡夫却因无明力而对多体作意为一、对不净作意为净、对苦作意为乐、对无我作意为我,这就叫非理作意,是三有轮回的根源。
《宝性论》云:“依于非理之作意,生起诸业及烦恼,依于业及烦恼水,生起有漏蕴处界。空中器界成坏般,如是有情生而灭。”如同风能作为水的所依,依靠非理作意的风,立即增上贪等烦恼和有漏业;如同搅动水轮成就地轮,以业惑之水而生起有漏的五蕴、十八界、十二生处。因此,六道众生都是以非理作意为根本因,随分别心和三杂染不断轮转生死的。
那么,如何消除非理作意呢?方法是如理作意,也就是引心趣向五取蕴的真相,如实观想、思维,就能从根断除轮回。
二、引公案说明:
此处,引一段《红楼梦》的故事说明。
贾瑞犯了淫病,他活命心切,但是什么药都吃尽了也不管用。
一天,一位跛脚道人前来化斋,口说专治冤孽的病症。贾瑞在屋内听见,赶紧说:“快请那位菩萨来救我。”他边叫边在枕头上磕头。家人只好把道士带进来。贾瑞一把拉住道士连声说:“菩萨快救我!”
道士感叹说:“你这个病不是用药可治的。我有个宝贝借给你,你天天看,命就可以保住了。”于是拿出一面镜子来,镜子的两面都可以照人,而且镜把上錾着“风月宝鉴”四字。
道人递给贾瑞说:“此宝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是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的病症,有济世保身之功。所以把它带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俊秀、风雅王孙等照看。但你千万不能照正面,只能照背面。要紧、要紧!三天之后,我来收取,保证你病好。”说完之后道士便走了。
贾瑞收下镜子,心想:“这个道士有意思,我何不照照试试。”于是拿起“风月宝鉴”,向反面一照,只见一具骷髅站在里面。贾瑞吓得连忙用手遮住,大骂道:“道士混帐,怎么吓唬我呢!我倒要照照正面是什么。”便又向正面一照,只见所贪爱的人在镜中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便进了镜子,又犯了淫业。这时,镜子从手里翻了过来,镜中仍是一具骷髅。贾瑞仍然不满足,又翻到正面来看,再次见到所爱的人在镜中招手叫他,便又进去了。这样三番五次,到了这一次,刚要出镜子时,只见来了两个人,拿着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说完就一命呜呼了。
旁边服侍的人上前一看,发现贾瑞已经断气了。他的祖父、祖母哭得死去活来,大骂道士:“这是什么妖镜,如不毁掉这个妖物,肯定遗害世人不浅。”说完就叫人架火来烧。
这时,只听到镜子里传来哭声:“谁叫你们照正面的,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呢!”
镜子正哭着时,只见跛脚道人从外面跑来说:“谁要烧毁“风月宝鉴”,我来救也。”说着,直接进入中堂,把镜子抢入手中,飘然而去。
下面试着解读这则故事的寓义。
“贾瑞犯了淫病,吃任何药都不见效”,这是说:烦恼是由非理作意引生,所以外在药物无法根治,只有以如理作意遮止邪分别的风才能根除。所以道人说:“你这病不是用药物可治的。”
道人交待贾瑞天天照看“风月宝鉴”,就可保住性命,内义即:不能间断如理作意,应天天观想不净等。
“宝镜可以两面照人,但不能照正面,只可照背面”,意即:我们看任何一种对境都有两面,以迷乱习气力直接显现的虚假之相,是正面,而隐藏的真实一面,则是背面。照正面是非理作意,必定出不了生死;照背面即如理作意,可保全自身。所以道人说:这是专治邪思妄动之症。“邪思妄动”即分别念的风吹动了。
“要紧要紧”,因为这是性命交关之处,要出欲海唯有此路,这是离欲之法,所以是最要紧的。
“三日后,我来收取,保证你好”,这是说:经过如理如量的观修,自然可止息贪欲,获得清凉。
贾瑞照镜子的反面见到骷髅时,赶紧用手去遮,这点出世人不敢直面生死真相的回避心态,即一般人不愿观察、谈论取蕴身不净、无常、痛苦、无我的本相。
当他照正面时,见美女在镜中招手呼唤,这是随自己的迷乱习气走。“贾瑞心生欢喜,又进入镜子”,是指在非理作意的推动下,又生起了爱、取,造了“有”的业,落入轮回的圈套中,显现三杂染的境界。
贾瑞三番五次地重复这种颠倒的行为,表示凡夫一再随邪念之风漂流欲海,不肯回头。
“最后来了两个人,用铁锁套住贾瑞,拉了就走”,表示死时随黑白二业不自在地受生。贾瑞这时还说:“让我拿了镜子再走。”这是至死不悟,执著假相不能放下。
后来,镜子哭诉说:“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这一声是要惊醒欲海众生的迷梦。生死的过患全是自己以假为真造成的,…
《《正法妙音》第五册 -净心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