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四冊 警世鍾▪P14

  ..續本文上一頁告是推銷商品最重要的手段。在推銷商品的同時,也在刺激人的貪欲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廣告的目的就是誘使人們去購買更多的東西,使人深陷在物欲享受中難以自拔,廣告中也存在著許多虛假不實的地方,使人容易上當受騙。

  2、利益驅使下傳媒娛樂業的操作過程

  傳媒娛樂業是當今最賺錢的行業之一,美國經濟出口贏利的50%來自美國娛樂業,日本經濟的五分之一是由數字娛樂産業創造,娛樂的産值早已超過其汽車工業的産值。美國《紐約時報》一篇專欄文章評論:“從1995年到2001年,(世界)500強中不少公司已經轟然倒地,但是那些文化娛樂集團卻好像他們創造的米老鼠和恐龍一樣,成爲一張無孔不入,越來越大的獲取財富之網。”

  媒體爲了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生存下來,必須想方設法吸引觀衆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人數衆多的受衆,這就是商業化時代傳媒操作運行的規律。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媒體的內容和形式可謂花樣翻新,傳媒製作者總是千方百計地製造出引人注目的節目,以吸引受衆的注意力。這個龐大豐富的媒體世界處處都有商業機製在運轉,從開始的策劃到中間的製作再到最後的發行,每一步都處于商業操作之下。

  以商業電影爲例,商業電影的策劃是以廣泛的市場調查爲基礎,影片的情節展開,明星演員的陣容選擇,裏面添加哪種素材、哪種賣點吸引觀衆,電影製作後的大力宣傳,都有一整套熟練的商業操作流程。今天商業電影這個視覺消費品如同汽車、電器一樣成爲流水線上的産品,影視公司這種專業化的商業操作如同在打造犀利的欲望之刀,向觀衆頻頻揮擊。

  爲商業利益所驅動,影視的內容往往迎合並誘導人們的欲望,給人們作出行爲示範。精神生活日益空虛的現代人需要一種外界附加的生活模式,以之作爲自己生活追求的目標。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媒體極力宣揚追求財富的意義,電視報刊告訴人們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最風光,什麼樣的生活才是人生所求,如果你不這樣去做就低人一等。

  影視中渲染的富麗堂皇的場面,窮奢極欲的行爲,糜爛的生活方式,自然成了現實中人們模仿追求的目標。在這些光鮮奪目的欲望幻景面前,人們呈現出一種昏迷狀態,傳媒輿論如同發號施令者,現代人會情不自禁地跟隨而行。這個時代的人就是這樣,一方面標榜個性,一方面又成爲媒體俯首聽命的奴仆。

  了解了媒體幕後的操作機製,也就不會對媒體熱衷于傳播含有大量暴力、色情的內容感到吃驚了,因爲這些刺激感官的內容能夠深深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而這一切意味著媒體的商機,意味著媒體的收入。

  有些媒體製作者總是挑人性脆弱的地方,在人的欲望中見縫插針,像暴力色情這類東西如同精神毒品,看幾次就能令人上瘾,使人難以自拔。盡管影視片、文藝作品會根據市場導向變換花樣品種,然而萬變不離其中,其中的內核總是那些勾起欲望的東西。

  一次,在西方被稱爲傳媒大王的默多克看到《太陽報》的頭版全部刊登英國政府活動的報道和圖片,大發雷霆,立刻將頭版的責任編輯叫到辦公室,怒斥道:“英國政府付了多少報酬給你,你爲什麼整版刊登英國政府的報道,而不是選一些具有挑逗英國人欲望的花邊新聞,這樣下去,報紙非要給搞垮不可。”在默多克的管理下,女性裸照和刺激性的言論充斥《太陽報》的版面。(《明星引爆傳媒娛樂經濟》)從這裏就可以明白一些傳媒機製的製作意圖和傾向。

  與媒體製作者精心策劃製作的針對性、主動性相比,面對媒體的受衆基本上是被動接受,人們很少去觀察和思考媒體內容的正確性、真實性,對于政治家的言論和媒體所散播的輿論導向缺乏分析考慮,只是想當然地接受,對于娛樂節目只追求娛樂和感官刺激,也很少思考其中的危害,這種被動的態度,使得人們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之中成爲媒體的俘虜,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傳媒的內容已經深深融入到人們的意識中,左右著人們的思維方式乃至日常生活,這就是傳媒的力量。

  3、當今世界娛樂化的癡迷狀態

  在這個時代,媒體娛樂業打造了一個娛樂化的世界,處處都有歌舞演唱會,報紙上刊登著各種名人绯聞、希奇古怪的趣聞,影視中充斥著商業娛樂片,在各種文藝晚會、頒獎晚會上,明星光芒四射,即使嚴肅的新聞報道中也充滿了凶殺暴力、天災人禍的內容。

  古代社會人們心中的榜樣是聖賢,人們希望通過學習聖者的言行來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然而當今社會,人們爭相效仿的榜樣則是影視歌舞體育明星,從他們的著裝、言談到生活方式,都成爲青少年模仿的對象。

  明星的體重、身高、愛好、生活習慣,是追星族熱衷的話題,明星生活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娛樂記者記錄下來,成爲話題,明星是這個世界上被人們談論得最多的人。明星是娛樂界打造出的商品供人消費,有關明星隱私的庸俗無聊的內容成爲生活中興奮的佐料。而有些明星也深知個中叁昧,把炮製绯聞作爲提升名氣的重要手段,他們知道:不論事情真假,只要炒作散布流傳出去,就能讓人留意記住 ,有了知名度,就不愁片酬不愁出場了。

  一位青年女子通過一部電視劇或者一部電影迅速走紅,接下來其生活瑣事都會成爲電視報刊娛樂版的要聞,成爲青少年談論的焦點,接著開演唱會、出唱片、拍廣告、拍影視劇應接不暇,收入可以超過億元。明星攀升的出場費,奢華的生活方式,以及所到之處受人矚目崇拜的場面,成爲廣大青少年心中的夢景,對于千千萬萬個少男少女來說,人生追求的目標就是能成爲媒體所推出的明星。

  明星是娛樂業的靈魂和核心,同時也是娛樂業的搖錢樹,電視臺依靠明星可以吸引觀衆,提升收視率,進而帶動巨額廣告收入。電影往往因爲超級明星的加入而使票房收入倍增。在商業比賽中,球星是吸引球迷的主要因素,正因爲有了球星,人們才對商業比賽如此癡迷陶醉。明星們牽動著這個世界千千萬萬人的心。

  既然明星們能成爲吸引觀衆的焦點,傳媒機構自然不惜重金包裝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明星,進行大面積高密度的宣傳,讓他們煥然一新閃亮登場,在電視報刊上頻頻露面,明星的生産和商品一樣,經過娛樂界的種種培訓、包裝、宣傳而推出,一個普通的凡人被打造成魅力四射超凡脫俗的“星”,變成大衆的榜樣偶像。即使一個不具唱歌天賦的人,只要唱片公司看准賣點,通過精心訓練和包裝,照樣可以成爲歌壇天王、天後,讓無數青少年追逐迷戀。

  現時代,明星不是依靠道德、人格的突出表現而成爲大衆的表率,而是建立在媒體商業性的浮華包裝之上。媒體對明星的展示這個商業操作手段,推動了只重外表包裝、不重精神實質的社會風氣,表面富麗堂皇光彩照人成爲名利場的必要資源,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卻被人們遺忘了。

  娛樂化的媒體世界帶給人們的是虛假的歡樂氣氛,有意無意中淡化了人們內心的真實情景。這個世界,表面繁華的物質生活之下是人們沈重的生存壓力,人們被競爭壓得喘不過氣來,強烈的競爭使人隨時都有被解雇的危險。媒體世界很少去反映真實世界中城市人單調乏味的機械式生活,也很少去反映下層農民、下崗工人度日艱辛的實況,也少有反映日益嚴峻的生存環境。這些本是當今世界大部分人的真實景況,遺憾的是在媒體中,很難聽到他們的真實心聲,他們成了沈默的大多數。媒體用大量版面去報道庸俗的明星绯聞醜聞,熱衷于渲染個人隱私,這些內容對人們的生存有什麼意義呢?

  娛樂化只能起到粉飾麻醉的作用,將人們的注意力牽引走,但對人類的生存困惑卻起不到絲毫作用,相反它掩蓋了生存的痛苦,使人們對善惡因果麻木不仁,忘記了現代人內心世界的迷亂和無有歸宿。

  我們看到步入時代前列的許多高端科技都是爲了滿足人類的感官需求而産生發展的,在這個數碼網絡時代,電腦、互聯網、電視、光碟、視聽技術……不斷更新換代、擴大容量,爲人們推出了一層層虛幻的感官泡沫盛宴。這種使人的感覺時時處于興奮狀態,挑動人的“感官”的産業,被世人稱爲“注意力經濟”,大力製造能引起感官刺激的內容和設備的商品,成爲商家擴展市場份額賺取高額利潤的密訣。在世人浸泡于感官享受的同時,商家正大把大把地數著鈔票。

  《普賢上師言教》中說:“意識散亂于六種外境是一切輪回迷亂顯現之根本,一切痛苦之來源。譬如:眼識貪執于色故,飛蛾亡于燈火中;耳識貪執于聲故,野獸死于獵槍下;鼻識貪執于味故,蜜蜂纏死花叢中;舌識貪于香味故,魚兒釣于鐵鈎上;身識貪于所觸故,大象陷于淤泥中。”

  同樣的道理,在人們縱情聲色享受沈浸于影視歌舞娛樂的同時,意識也深陷于散亂中,而且極容易挑動人內心的貪嗔癡煩惱。遺憾的是,沈浸其中的人們很難覺察到其中的危害。

  叁、影視片的負面影響

  1、影視片製造欲望幻境

  現代社會,人際關系變得日益冷漠,在沈重的生存壓力下,人們想改變沈悶單調的生活,往往依靠影視中的視覺刺激,內心的交流也往往通過影視中的情節來宣泄,人變得越來越麻木,需要外界虛幻的景象激活,大堆大堆的精神鴉片成了人們繼續生存下去的一個動力和樂趣的來源。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場景情節在影視中應有盡有,滿足了人們內心欲望的渴求。

  人們利用現代科學的聲光技術製造出光怪陸離的幻覺世界,快速閃動變換的畫面,較現實景象更加豔麗的色彩,高清晰度的音響效果和變幻莫測、難以預料的情節,爲觀衆製造了一個夢幻世界,人們由此可以浸泡在感官的迷幻之中。

  影視世界如同一個盛滿欲望的杯子,人們希望從中吸上幾口,來緩解生活中的壓力,可是透過這些欲望幻景,現代人疲倦的心性不但得不到休息,反而更加迷亂。

  在影視中,人們看到對暴力贊美的詩篇:在特技鏡頭下,人類相互殘殺的動作猶如舞蹈,被屠殺者的鮮血如同五月大地上盛開的鮮花,借助現代科技的聲光技術和電腦特技,加上…

《《正法妙音》第四冊 警世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