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四冊 警世鍾▪P15

  ..續本文上一頁流暢的剪輯,槍戰和殺戮的場面被美化得如藝術品一般。

  在動作片中,殘暴乖戾成了英勇果斷,爲所欲爲成了自由個性,罪惡行爲被粉飾成人們效仿的對象,製片者用華麗精巧的包裝製造了一個黑白顛倒的世界,這裏善惡交換了位置。

  在人物方面,影視中黑社會的頭目往往被塑造成高大英俊、頭腦冷靜、充滿權勢威力的形像,爲了突破簡單化,人物個性往往表現成多重性格,既有其殘酷的一面,又富有同情心人情味,對同夥講義氣,對死敵毫不手軟。這種人物與現實中的平凡人形成鮮明的對照,自然而然成爲不少青少年心目中崇拜的偶像。青少年誤認爲黑社會的生活驚險刺激。

  據2004年10月24日《時代商報》報道,沈陽市教育部門提供的一份官方調查報告,在青少年群體中,景仰黑勢力老大的學生,竟然是崇拜父母人數的2倍。影視中的黑社會組織通過各種犯罪行爲獲取巨額財産,過著奢華的生活,也使許多人心生羨慕,而忘記了黑社會種種惡行對社會的危害。

  2、電子遊戲、影視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在電子遊戲的世界中,充滿了殺戮和戰爭的情節,現實世界的武器和殺人手法,在這裏應有盡有,人們坐在電腦前成了戰爭和殺戮的虛擬參與者,體驗著虛擬的屠殺過程。這裏沒有真實戰爭的殘酷和恐怖,有的是緊張刺激,戀戀不舍。軟件設計師想方設法令畫面清晰逼真、聲形並茂,並且設計出各種關隘,以激起人們的征服欲望,使人一玩就容易上瘾不能自拔。在世界範圍內,有多少少年兒童天天沈迷在這些充滿了暴力的遊戲中,以至于忘記了正常的學業功課?

  據報道在中國9千萬網民中,至少有4千萬中國青少年沈迷于網絡中不能自撥。

  有的少年兒童玩得沈迷之時,可以幾天幾夜不出網吧門,有些電腦店的老板專門給上網的人准備好快餐和休息的地方。“如果人可以不睡覺的話,我願意每天24小時都在網吧。打怪、殺人,多有自豪感!”這是一位少年對記者所說的原話。有的地方甚至出現數日上網不停,甚至死在電腦桌旁的事例。

  2004年12月27日清晨,一位家住天津市塘沽區海河外灘的初二學生,從家出來坐電梯上第24層,然後攀登鐵梯爬到樓頂,依照網絡遊戲中出現的情景,從樓頂飛躍而下。

  這位13歲的少年在遺書中寫道:“我崇拜SHE、守望者,他們讓我享受到一種快樂的感受。我有叁個知心朋友——大第安、泰蘭德、複仇天神……”這些名字都是網絡遊戲《魔獸爭霸》中的人物,這位少年在生前根據網絡遊戲,寫了8萬字的遊戲筆記。

  在此之前11月25日早晨,這位少年對父母謊稱學校有競賽,然後和同學一齊鑽進網吧,沈浸于網絡遊戲世界之中,直到第二天下午被母親發現。

  這位少年患有嚴重的“網絡成瘾症”。“網絡成瘾症”類似于煙、酒、毒瘾,一旦上網成瘾,通常無法擺脫上網的念頭,即使不上網,腦子裏也會時時想起網上的情節和內容,玩遊戲的少年兒童成天想的就是如何想方設法過關,一旦離開網絡,會感到心情緊張,平時情緒低落焦慮,不適應現實生活,整天無精打采。一旦網瘾被挑動起來,又會難以忍受不顧一切要上網。一位病人寫道:“我知道我的婚姻已經破裂,但我對此無動于衷,只要我進入聊天室,我感到我是一個活人,但我一退出,就覺得與死人無異。”

  在網絡遊戲中有時有幾十萬人同時在線,如果在虛擬世界中玩得好,就好象現實世界中的英雄一樣有自豪感。這些孩子在電腦的虛擬世界裏如同身處真實世界一樣。孩子年幼無知,可是家長卻深感不安,一旦孩子上網成瘾 ,荒廢了學業,則成爲父母難以拔出的心痛。

  對于少年兒童而言,由于他們沒有進入社會圈子,涉世不深,對造惡的行爲沒有親身體驗,然而通過影視鏡頭,他們目睹了這些罪行。盡管影視片整體上在講述虛幻不實的故事,然而局部細節卻表現得異常逼真,各種惡行被刻畫得細致入微,惡業作爲當事者的經曆體驗,被散播到銀幕、電視機前每個觀衆面前,這時傳媒將造惡情景從陌生地帶傳入人們的視野。影視中殺盜淫等惡行的鏡頭完全如同真實場景,人們一旦模仿而爲,即成真正的惡業。盡管媒體都會否定其教唆作用,然而無形之中充當了教唆和示範者的角色。

  正是受影視片和電子遊戲的影響,西方國家的許多中小學生都學會了影視中的凶殘行爲,在學校裏開槍打死老師和同學。在美國,每一個半小時就有一個小孩被槍打死,每天有13.5萬名學童帶槍去學校。1999年4月20日,美國科羅拉多州利特爾頓鎮考倫賓中學,兩名高中生用半自動沖鋒槍和半自動手槍殺了12名學生和一名老師,並擊傷另外數十人,最後兩人飲彈自盡,造成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校園槍擊慘案。

  在中國,許多青少年的犯罪行爲也非常嚴重,有的殺人手段非常殘忍,甚至有殺害父母親友的,他們根本沒有想到自己的行爲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往往一怒之下釀成血腥慘劇。這裏媒體起了暴力示範作用,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南方都市報》2005年3月4日報道:

  2002年父母把14歲的兒子阿龍接到廣州來生活,由于長期缺少溝通,阿龍的父母和兒子已經沒有什麼話可說,沒幾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後,阿龍離家出走了。當年1月30日,阿龍在外面和同學的弟弟10歲的小文一起玩時,發現身上的錢花得差不多了,阿龍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阿龍把他帶到白雲區叁元裏附近的草地上,勒死後把屍體扔到旁邊的沙井裏。

  第二天上午,阿龍撥通了小文家裏的電話要小文家長拿1千塊錢來贖人,最後壓低到6百元,在約定地點一手交錢一手交人。小文家長隨即報警。阿龍的行爲犯了故意殺人罪,考慮到阿龍犯罪時沒有滿18周歲,廣州中院從輕判處阿龍15年有期徒刑。

  事後,法官認爲阿龍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是因爲阿龍的父母忙于生計,忽視了對子女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而阿龍自己平時沈迷于渲染暴力的錄像影碟,潛移默化,受到不良的影響,才釀成彌天大錯。

  3、影視作品如何影響人的心態

  許多人認爲影視作品中的暴力鏡頭,是用來娛樂的,用來放松日常生活緊張的壓力,作爲一個成年人能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任,影視中的故事都是虛假的,不必當真,不會有那麼大的負面影響。

  面對大量的凶殺鏡頭,大多數人也許不會像影視作品中的人物那樣做出極端的罪惡行爲,然而因爲長期的耳聞目染,內心容易漸漸變得粗暴易怒沒有耐心,變得漠視生命,一旦和他人發生爭執,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以暴力的手段解決爭端。

  由于經常目睹凶殺鏡頭,看到影視作品中的人物那麼輕松頻繁的殺戮,就會覺得殺生是一件習以爲常的事情,並沒有什麼可怕。而且影視中有些罪犯常常逍遙法外,並沒有受到處罰,因此認爲現實生活中殺人殺生也不是多麼嚴重的事情,不知不覺之中就淡化了殺人殺生的嚴重後果。

  上面我們就影視傳媒中的暴力因素對人們的影響作了較細致的分析,同樣可以分析影視傳媒中其他惡行的不良影響。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社會道德和法律的製約,人們內心的陰暗面受到必要的抑製,然而埋藏在人心深處的各種欲望和破壞力卻在影視中得到充分的渲染,這些陰暗面散發出來,就如同飛鳥銜著種粒散播到田野中一樣,滲入到人們的意識深層,一旦遭遇到相應的環境,因緣具足,就會生根發芽,給社會和個人帶來各種危害。

  這些負面內容對人的影響也許當時體驗起來不一定十分強烈,往往容易掉以輕心,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通過長年累月的浸染,內心深處就會慢慢形成串習力,慢慢將一些惡習接受下來,認爲這些惡習也很合理,而人的習性也就慢慢轉變了,當今時代許多人模糊了善惡界限,其原因就在此處,媒體對人的影響真可謂是“潤物細無聲”。

  怙主法王如意寶曾教誡弟子:“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外面花花綠綠的世界,有許多外境極具誘惑力,極易诳惑,煽動人的貪嗔煩惱。修行人必須十分注意,不讓自己接觸這些環境。一旦接近,凡夫確實難以對治煩惱,尤其是電視、電影,絕大多數是引發衆生自心煩惱之因緣。當然,要求你們根本上斷除這些,有些人可能有困難,但希望每一個想調伏自心的修行人,應該把握自己,不要去看……。”

  《入行論》雲:“無義衆鬧談,諸多賞心劇,臨彼境界時,當斷意貪著。”做爲一個修行人,在面對影視歌舞時,身臨這樣的處境,一定要高度警惕,始終保持自己的正知正念,不要讓自己的心念跟隨這些外境散亂、貪著。

  四、精神病毒的傳播

  1、社會良知的缺席

  在當代世界的話語圖像中,表現惡是一種風尚,有人絞盡腦汁、淋漓盡致地表現各種罪惡行爲,熱衷于描述各種人間醜態。善則顯得單薄,很少有人去細心刻畫表現,對于人性中光明善良的一面,人們往往缺乏耐心和興趣去欣賞贊歎。千百年建立起來的傳統美德,被有些人視爲保守落後,往往反被嘲諷 ,堅持操守恪守律儀的人也被認爲死板守舊,容易被社會淘汰。媒體中大量充斥著庸俗無聊和負面的內容,長期浸泡在其中,必然深受影響,如居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2004年9月6日晚,恐怖分子在俄羅斯別斯蘭市一所學校劫持了數百名學生,致使叁百多名學生死亡,二百多名學生下落不明。但是就在這天晚上,中國某大型媒體的某套電視節目在播放俄羅斯人質危機的新聞報道時,屏幕下滾動播出這樣的字幕:有獎競猜——俄羅斯人質危機中一共有多少人喪生,答案A××人;B××人;C×××人……參加的方式:×××用戶發送答案至×××,×××用戶發送答案至×××。這家電視臺竟然拿災難中的死亡人數作有獎競猜,既給觀衆做娛樂活動,又增加自身的商業收入。這或許是我們這個時代傳媒的一個標本吧。

  其實,大衆傳媒只是中介物,這些傳媒産品是由人製作操縱的。作爲社會的統治階層,要利用傳媒來控製大衆的輿論和思想走向,以達到統治的目的…

《《正法妙音》第四冊 警世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