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四册 警世钟▪P15

  ..续本文上一页流畅的剪辑,枪战和杀戮的场面被美化得如艺术品一般。

  在动作片中,残暴乖戾成了英勇果断,为所欲为成了自由个性,罪恶行为被粉饰成人们效仿的对象,制片者用华丽精巧的包装制造了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这里善恶交换了位置。

  在人物方面,影视中黑社会的头目往往被塑造成高大英俊、头脑冷静、充满权势威力的形像,为了突破简单化,人物个性往往表现成多重性格,既有其残酷的一面,又富有同情心人情味,对同伙讲义气,对死敌毫不手软。这种人物与现实中的平凡人形成鲜明的对照,自然而然成为不少青少年心目中崇拜的偶像。青少年误认为黑社会的生活惊险刺激。

  据2004年10月24日《时代商报》报道,沈阳市教育部门提供的一份官方调查报告,在青少年群体中,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是崇拜父母人数的2倍。影视中的黑社会组织通过各种犯罪行为获取巨额财产,过着奢华的生活,也使许多人心生羡慕,而忘记了黑社会种种恶行对社会的危害。

  2、电子游戏、影视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在电子游戏的世界中,充满了杀戮和战争的情节,现实世界的武器和杀人手法,在这里应有尽有,人们坐在电脑前成了战争和杀戮的虚拟参与者,体验着虚拟的屠杀过程。这里没有真实战争的残酷和恐怖,有的是紧张刺激,恋恋不舍。软件设计师想方设法令画面清晰逼真、声形并茂,并且设计出各种关隘,以激起人们的征服欲望,使人一玩就容易上瘾不能自拔。在世界范围内,有多少少年儿童天天沉迷在这些充满了暴力的游戏中,以至于忘记了正常的学业功课?

  据报道在中国9千万网民中,至少有4千万中国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中不能自拨。

  有的少年儿童玩得沉迷之时,可以几天几夜不出网吧门,有些电脑店的老板专门给上网的人准备好快餐和休息的地方。“如果人可以不睡觉的话,我愿意每天24小时都在网吧。打怪、杀人,多有自豪感!”这是一位少年对记者所说的原话。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数日上网不停,甚至死在电脑桌旁的事例。

  2004年12月27日清晨,一位家住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的初二学生,从家出来坐电梯上第24层,然后攀登铁梯爬到楼顶,依照网络游戏中出现的情景,从楼顶飞跃而下。

  这位13岁的少年在遗书中写道:“我崇拜SHE、守望者,他们让我享受到一种快乐的感受。我有三个知心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这些名字都是网络游戏《魔兽争霸》中的人物,这位少年在生前根据网络游戏,写了8万字的游戏笔记。

  在此之前11月25日早晨,这位少年对父母谎称学校有竞赛,然后和同学一齐钻进网吧,沉浸于网络游戏世界之中,直到第二天下午被母亲发现。

  这位少年患有严重的“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症”类似于烟、酒、毒瘾,一旦上网成瘾,通常无法摆脱上网的念头,即使不上网,脑子里也会时时想起网上的情节和内容,玩游戏的少年儿童成天想的就是如何想方设法过关,一旦离开网络,会感到心情紧张,平时情绪低落焦虑,不适应现实生活,整天无精打采。一旦网瘾被挑动起来,又会难以忍受不顾一切要上网。一位病人写道:“我知道我的婚姻已经破裂,但我对此无动于衷,只要我进入聊天室,我感到我是一个活人,但我一退出,就觉得与死人无异。”

  在网络游戏中有时有几十万人同时在线,如果在虚拟世界中玩得好,就好象现实世界中的英雄一样有自豪感。这些孩子在电脑的虚拟世界里如同身处真实世界一样。孩子年幼无知,可是家长却深感不安,一旦孩子上网成瘾 ,荒废了学业,则成为父母难以拔出的心痛。

  对于少年儿童而言,由于他们没有进入社会圈子,涉世不深,对造恶的行为没有亲身体验,然而通过影视镜头,他们目睹了这些罪行。尽管影视片整体上在讲述虚幻不实的故事,然而局部细节却表现得异常逼真,各种恶行被刻画得细致入微,恶业作为当事者的经历体验,被散播到银幕、电视机前每个观众面前,这时传媒将造恶情景从陌生地带传入人们的视野。影视中杀盗淫等恶行的镜头完全如同真实场景,人们一旦模仿而为,即成真正的恶业。尽管媒体都会否定其教唆作用,然而无形之中充当了教唆和示范者的角色。

  正是受影视片和电子游戏的影响,西方国家的许多中小学生都学会了影视中的凶残行为,在学校里开枪打死老师和同学。在美国,每一个半小时就有一个小孩被枪打死,每天有13.5万名学童带枪去学校。1999年4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利特尔顿镇考伦宾中学,两名高中生用半自动冲锋枪和半自动手枪杀了12名学生和一名老师,并击伤另外数十人,最后两人饮弹自尽,造成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惨案。

  在中国,许多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也非常严重,有的杀人手段非常残忍,甚至有杀害父母亲友的,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往往一怒之下酿成血腥惨剧。这里媒体起了暴力示范作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据《南方都市报》2005年3月4日报道:

  2002年父母把14岁的儿子阿龙接到广州来生活,由于长期缺少沟通,阿龙的父母和儿子已经没有什么话可说,没几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后,阿龙离家出走了。当年1月30日,阿龙在外面和同学的弟弟10岁的小文一起玩时,发现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阿龙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阿龙把他带到白云区三元里附近的草地上,勒死后把尸体扔到旁边的沙井里。

  第二天上午,阿龙拨通了小文家里的电话要小文家长拿1千块钱来赎人,最后压低到6百元,在约定地点一手交钱一手交人。小文家长随即报警。阿龙的行为犯了故意杀人罪,考虑到阿龙犯罪时没有满18周岁,广州中院从轻判处阿龙15年有期徒刑。

  事后,法官认为阿龙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是因为阿龙的父母忙于生计,忽视了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而阿龙自己平时沉迷于渲染暴力的录像影碟,潜移默化,受到不良的影响,才酿成弥天大错。

  3、影视作品如何影响人的心态

  许多人认为影视作品中的暴力镜头,是用来娱乐的,用来放松日常生活紧张的压力,作为一个成年人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影视中的故事都是虚假的,不必当真,不会有那么大的负面影响。

  面对大量的凶杀镜头,大多数人也许不会像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那样做出极端的罪恶行为,然而因为长期的耳闻目染,内心容易渐渐变得粗暴易怒没有耐心,变得漠视生命,一旦和他人发生争执,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以暴力的手段解决争端。

  由于经常目睹凶杀镜头,看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那么轻松频繁的杀戮,就会觉得杀生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可怕。而且影视中有些罪犯常常逍遥法外,并没有受到处罚,因此认为现实生活中杀人杀生也不是多么严重的事情,不知不觉之中就淡化了杀人杀生的严重后果。

  上面我们就影视传媒中的暴力因素对人们的影响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同样可以分析影视传媒中其他恶行的不良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制约,人们内心的阴暗面受到必要的抑制,然而埋藏在人心深处的各种欲望和破坏力却在影视中得到充分的渲染,这些阴暗面散发出来,就如同飞鸟衔着种粒散播到田野中一样,渗入到人们的意识深层,一旦遭遇到相应的环境,因缘具足,就会生根发芽,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各种危害。

  这些负面内容对人的影响也许当时体验起来不一定十分强烈,往往容易掉以轻心,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通过长年累月的浸染,内心深处就会慢慢形成串习力,慢慢将一些恶习接受下来,认为这些恶习也很合理,而人的习性也就慢慢转变了,当今时代许多人模糊了善恶界限,其原因就在此处,媒体对人的影响真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怙主法王如意宝曾教诫弟子:“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有许多外境极具诱惑力,极易诳惑,煽动人的贪嗔烦恼。修行人必须十分注意,不让自己接触这些环境。一旦接近,凡夫确实难以对治烦恼,尤其是电视、电影,绝大多数是引发众生自心烦恼之因缘。当然,要求你们根本上断除这些,有些人可能有困难,但希望每一个想调伏自心的修行人,应该把握自己,不要去看……。”

  《入行论》云:“无义众闹谈,诸多赏心剧,临彼境界时,当断意贪着。”做为一个修行人,在面对影视歌舞时,身临这样的处境,一定要高度警惕,始终保持自己的正知正念,不要让自己的心念跟随这些外境散乱、贪着。

  四、精神病毒的传播

  1、社会良知的缺席

  在当代世界的话语图像中,表现恶是一种风尚,有人绞尽脑汁、淋漓尽致地表现各种罪恶行为,热衷于描述各种人间丑态。善则显得单薄,很少有人去细心刻画表现,对于人性中光明善良的一面,人们往往缺乏耐心和兴趣去欣赏赞叹。千百年建立起来的传统美德,被有些人视为保守落后,往往反被嘲讽 ,坚持操守恪守律仪的人也被认为死板守旧,容易被社会淘汰。媒体中大量充斥着庸俗无聊和负面的内容,长期浸泡在其中,必然深受影响,如居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2004年9月6日晚,恐怖分子在俄罗斯别斯兰市一所学校劫持了数百名学生,致使三百多名学生死亡,二百多名学生下落不明。但是就在这天晚上,中国某大型媒体的某套电视节目在播放俄罗斯人质危机的新闻报道时,屏幕下滚动播出这样的字幕:有奖竞猜——俄罗斯人质危机中一共有多少人丧生,答案A××人;B××人;C×××人……参加的方式:×××用户发送答案至×××,×××用户发送答案至×××。这家电视台竟然拿灾难中的死亡人数作有奖竞猜,既给观众做娱乐活动,又增加自身的商业收入。这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传媒的一个标本吧。

  其实,大众传媒只是中介物,这些传媒产品是由人制作操纵的。作为社会的统治阶层,要利用传媒来控制大众的舆论和思想走向,以达到统治的目的…

《《正法妙音》第四册 警世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