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告是推销商品最重要的手段。在推销商品的同时,也在刺激人的贪欲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广告的目的就是诱使人们去购买更多的东西,使人深陷在物欲享受中难以自拔,广告中也存在着许多虚假不实的地方,使人容易上当受骗。
2、利益驱使下传媒娱乐业的操作过程
传媒娱乐业是当今最赚钱的行业之一,美国经济出口赢利的50%来自美国娱乐业,日本经济的五分之一是由数字娱乐产业创造,娱乐的产值早已超过其汽车工业的产值。美国《纽约时报》一篇专栏文章评论:“从1995年到2001年,(世界)500强中不少公司已经轰然倒地,但是那些文化娱乐集团却好像他们创造的米老鼠和恐龙一样,成为一张无孔不入,越来越大的获取财富之网。”
媒体为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想方设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人数众多的受众,这就是商业化时代传媒操作运行的规律。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媒体的内容和形式可谓花样翻新,传媒制作者总是千方百计地制造出引人注目的节目,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个庞大丰富的媒体世界处处都有商业机制在运转,从开始的策划到中间的制作再到最后的发行,每一步都处于商业操作之下。
以商业电影为例,商业电影的策划是以广泛的市场调查为基础,影片的情节展开,明星演员的阵容选择,里面添加哪种素材、哪种卖点吸引观众,电影制作后的大力宣传,都有一整套熟练的商业操作流程。今天商业电影这个视觉消费品如同汽车、电器一样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影视公司这种专业化的商业操作如同在打造犀利的欲望之刀,向观众频频挥击。
为商业利益所驱动,影视的内容往往迎合并诱导人们的欲望,给人们作出行为示范。精神生活日益空虚的现代人需要一种外界附加的生活模式,以之作为自己生活追求的目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媒体极力宣扬追求财富的意义,电视报刊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最风光,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人生所求,如果你不这样去做就低人一等。
影视中渲染的富丽堂皇的场面,穷奢极欲的行为,糜烂的生活方式,自然成了现实中人们模仿追求的目标。在这些光鲜夺目的欲望幻景面前,人们呈现出一种昏迷状态,传媒舆论如同发号施令者,现代人会情不自禁地跟随而行。这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一方面标榜个性,一方面又成为媒体俯首听命的奴仆。
了解了媒体幕后的操作机制,也就不会对媒体热衷于传播含有大量暴力、色情的内容感到吃惊了,因为这些刺激感官的内容能够深深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这一切意味着媒体的商机,意味着媒体的收入。
有些媒体制作者总是挑人性脆弱的地方,在人的欲望中见缝插针,像暴力色情这类东西如同精神毒品,看几次就能令人上瘾,使人难以自拔。尽管影视片、文艺作品会根据市场导向变换花样品种,然而万变不离其中,其中的内核总是那些勾起欲望的东西。
一次,在西方被称为传媒大王的默多克看到《太阳报》的头版全部刊登英国政府活动的报道和图片,大发雷霆,立刻将头版的责任编辑叫到办公室,怒斥道:“英国政府付了多少报酬给你,你为什么整版刊登英国政府的报道,而不是选一些具有挑逗英国人欲望的花边新闻,这样下去,报纸非要给搞垮不可。”在默多克的管理下,女性裸照和刺激性的言论充斥《太阳报》的版面。(《明星引爆传媒娱乐经济》)从这里就可以明白一些传媒机制的制作意图和倾向。
与媒体制作者精心策划制作的针对性、主动性相比,面对媒体的受众基本上是被动接受,人们很少去观察和思考媒体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对于政治家的言论和媒体所散播的舆论导向缺乏分析考虑,只是想当然地接受,对于娱乐节目只追求娱乐和感官刺激,也很少思考其中的危害,这种被动的态度,使得人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为媒体的俘虏,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传媒的内容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意识中,左右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乃至日常生活,这就是传媒的力量。
3、当今世界娱乐化的痴迷状态
在这个时代,媒体娱乐业打造了一个娱乐化的世界,处处都有歌舞演唱会,报纸上刊登着各种名人绯闻、希奇古怪的趣闻,影视中充斥着商业娱乐片,在各种文艺晚会、颁奖晚会上,明星光芒四射,即使严肃的新闻报道中也充满了凶杀暴力、天灾人祸的内容。
古代社会人们心中的榜样是圣贤,人们希望通过学习圣者的言行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然而当今社会,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则是影视歌舞体育明星,从他们的着装、言谈到生活方式,都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
明星的体重、身高、爱好、生活习惯,是追星族热衷的话题,明星生活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娱乐记者记录下来,成为话题,明星是这个世界上被人们谈论得最多的人。明星是娱乐界打造出的商品供人消费,有关明星隐私的庸俗无聊的内容成为生活中兴奋的佐料。而有些明星也深知个中三昧,把炮制绯闻作为提升名气的重要手段,他们知道:不论事情真假,只要炒作散布流传出去,就能让人留意记住 ,有了知名度,就不愁片酬不愁出场了。
一位青年女子通过一部电视剧或者一部电影迅速走红,接下来其生活琐事都会成为电视报刊娱乐版的要闻,成为青少年谈论的焦点,接着开演唱会、出唱片、拍广告、拍影视剧应接不暇,收入可以超过亿元。明星攀升的出场费,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所到之处受人瞩目崇拜的场面,成为广大青少年心中的梦景,对于千千万万个少男少女来说,人生追求的目标就是能成为媒体所推出的明星。
明星是娱乐业的灵魂和核心,同时也是娱乐业的摇钱树,电视台依靠明星可以吸引观众,提升收视率,进而带动巨额广告收入。电影往往因为超级明星的加入而使票房收入倍增。在商业比赛中,球星是吸引球迷的主要因素,正因为有了球星,人们才对商业比赛如此痴迷陶醉。明星们牵动着这个世界千千万万人的心。
既然明星们能成为吸引观众的焦点,传媒机构自然不惜重金包装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明星,进行大面积高密度的宣传,让他们焕然一新闪亮登场,在电视报刊上频频露面,明星的生产和商品一样,经过娱乐界的种种培训、包装、宣传而推出,一个普通的凡人被打造成魅力四射超凡脱俗的“星”,变成大众的榜样偶像。即使一个不具唱歌天赋的人,只要唱片公司看准卖点,通过精心训练和包装,照样可以成为歌坛天王、天后,让无数青少年追逐迷恋。
现时代,明星不是依靠道德、人格的突出表现而成为大众的表率,而是建立在媒体商业性的浮华包装之上。媒体对明星的展示这个商业操作手段,推动了只重外表包装、不重精神实质的社会风气,表面富丽堂皇光彩照人成为名利场的必要资源,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却被人们遗忘了。
娱乐化的媒体世界带给人们的是虚假的欢乐气氛,有意无意中淡化了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景。这个世界,表面繁华的物质生活之下是人们沉重的生存压力,人们被竞争压得喘不过气来,强烈的竞争使人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危险。媒体世界很少去反映真实世界中城市人单调乏味的机械式生活,也很少去反映下层农民、下岗工人度日艰辛的实况,也少有反映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这些本是当今世界大部分人的真实景况,遗憾的是在媒体中,很难听到他们的真实心声,他们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媒体用大量版面去报道庸俗的明星绯闻丑闻,热衷于渲染个人隐私,这些内容对人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
娱乐化只能起到粉饰麻醉的作用,将人们的注意力牵引走,但对人类的生存困惑却起不到丝毫作用,相反它掩盖了生存的痛苦,使人们对善恶因果麻木不仁,忘记了现代人内心世界的迷乱和无有归宿。
我们看到步入时代前列的许多高端科技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感官需求而产生发展的,在这个数码网络时代,电脑、互联网、电视、光碟、视听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扩大容量,为人们推出了一层层虚幻的感官泡沫盛宴。这种使人的感觉时时处于兴奋状态,挑动人的“感官”的产业,被世人称为“注意力经济”,大力制造能引起感官刺激的内容和设备的商品,成为商家扩展市场份额赚取高额利润的密诀。在世人浸泡于感官享受的同时,商家正大把大把地数着钞票。
《普贤上师言教》中说:“意识散乱于六种外境是一切轮回迷乱显现之根本,一切痛苦之来源。譬如:眼识贪执于色故,飞蛾亡于灯火中;耳识贪执于声故,野兽死于猎枪下;鼻识贪执于味故,蜜蜂缠死花丛中;舌识贪于香味故,鱼儿钓于铁钩上;身识贪于所触故,大象陷于淤泥中。”
同样的道理,在人们纵情声色享受沉浸于影视歌舞娱乐的同时,意识也深陷于散乱中,而且极容易挑动人内心的贪嗔痴烦恼。遗憾的是,沉浸其中的人们很难觉察到其中的危害。
三、影视片的负面影响
1、影视片制造欲望幻境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变得日益冷漠,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下,人们想改变沉闷单调的生活,往往依靠影视中的视觉刺激,内心的交流也往往通过影视中的情节来宣泄,人变得越来越麻木,需要外界虚幻的景象激活,大堆大堆的精神鸦片成了人们继续生存下去的一个动力和乐趣的来源。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场景情节在影视中应有尽有,满足了人们内心欲望的渴求。
人们利用现代科学的声光技术制造出光怪陆离的幻觉世界,快速闪动变换的画面,较现实景象更加艳丽的色彩,高清晰度的音响效果和变幻莫测、难以预料的情节,为观众制造了一个梦幻世界,人们由此可以浸泡在感官的迷幻之中。
影视世界如同一个盛满欲望的杯子,人们希望从中吸上几口,来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可是透过这些欲望幻景,现代人疲倦的心性不但得不到休息,反而更加迷乱。
在影视中,人们看到对暴力赞美的诗篇:在特技镜头下,人类相互残杀的动作犹如舞蹈,被屠杀者的鲜血如同五月大地上盛开的鲜花,借助现代科技的声光技术和电脑特技,加上…
《《正法妙音》第四册 警世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