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四册 警世钟▪P13

  ..续本文上一页是分别念在作怪。分别念认为这些粗言秽语污辱了自己的人格,就是对自己造成伤害,实际上这些音声如同空谷回响,在空中停留片刻后就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怎么谈得上伤害呢?所谓的伤害其实只是自己的分别念臆想出来的。

  如果不加以分析,我们会屡屡被自己的分别念欺惑愚弄,一旦被情绪所左右,很容易丧失理智,无明的愤怒就如海中的巨浪一般,可以顷刻之间就把理智的船打翻,因此平时需要对佛菩萨的教言反复观修,有了串习坚固的基础,再遇到别人的辱骂时,才能坦然以待。

  有些人把名声看得比财富还要重,认为人活一生要留名于世,这也是一种妄执。一种名声或许在数十年数百年中还能为人所记忆,可是几万年后,决定不再有人记得。执著名声的人,当名声受损害时,则异常愤怒,比如现代人常常为名誉打官司,诉诸法律,双方争吵不休,但这毫无必要,名声只是一种装饰品而已,有它不会减轻生老病死的痛苦,无它也不会活不下去,不必要看得太重,为它而生嗔心。

  3、对治嫉恨心

  还有一种就是兴灾乐祸,对别人充满嫉恨心,巴不得别人倒霉遭受不幸,这种人的人格极为下劣,其实以嫉恨心真的能令人遭遇不幸吗?显然一点作用也起不到,反而以这种阴暗心造意业,使自己遭受恶果。

  4、推已及人的修法

  如果他人遭受伤害时,不认为别人是痛苦的,自己快乐时不希望他人获得,这是心量极为狭碍的表现。譬如,一颗小小火星溅到皮肤上自己也会不堪忍受,将心比心,要是他人遭受凌辱时,痛苦会是多么强烈,但是被嗔恨蒙蔽的内心是不会去想他人的痛苦的,比如战争的发动者,只关心自身利益,根本不在乎他人的死活。

  推已及人的修法,就是在自己痛苦得难以忍受时,要想到别人,无论是亲友、陌生人,甚至于敌人,也是同样有痛苦,人都愿意避苦趋乐。作为大乘行者应该心怀慈悲,想到芸芸众生身陷轮回境界中都是异常痛苦的,他们痛苦时连对自己都可能摧残,何况对他人呢,这都是在烦恼逼迫下不自在的行为,犹如疯人一样。一位慈母不会嫌弃她疯病发作的孩子,大乘行者面对他人的侵害,也应当这样心怀悲悯,以天下苍生为念,泯灭人我是非的戏论,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非,不应采取对抗的态度报复、还击。

  《入行论》中有一偈名言:“为令如来喜,止害利世间,任他践吾顶,宁死悦世主。”作为大乘行者,应立誓愿:任由众生的双脚踏在自己的头顶上,宁可由此而死,也要内心安忍,而令众生的怙主诸佛如来欢喜。这一偈反映了大乘佛法对待众生的态度,即使自己遭受再大的委屈伤害,也不能生起丝毫伤害众生的嗔心。在佛教史中,过去曾有过无数的大乘行者如此实行,在现在和未来,也必然为一切大乘行者所履行。

  

  五、迷乱话语

  

  一、大众传媒

  1、传媒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

  语言是人们相互沟通交流的工具,人们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也用语言来影响他人的观念和行为。

  古代社会,信息不发达,人们对世界的了解仅仅局限在生活范围里的小小地域,虽然也能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来了解世界,但这仅仅局限于极少数的富裕上层人士,大部分人难以获得学习文字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人们的思想也非常单纯。

  当今时代,信息和思想的传播与古代社会有巨大的差异,当今社会有一股巨大的舆论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取向,这个力量来自传播媒体。

  今天,电影、电视、广播、书报,以及不久前发展并广泛普及的计算机网络,是人类口舌的拓展,银幕荧光屏上虚幻的影像、空气中振荡的声波和纸上的文字无孔不入,铺天盖地而来,某个人或者某个利益集团依靠电视、网络的作用可以将其影响扩展到世界各地。

  电视和报刊上的广告影响着千家万户,大到人生的价值取向、求职取向、购买住宅、汽车,小到家庭主妇选择的锅碗瓢盆、衣装样式、颜色,外界传媒的言论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一起来就习惯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收听早间新闻;上班路上,喜欢买一张报纸阅读;当辛劳了一天要休息时,最容易想到的娱乐方式则是看电视。人们聚在一起喜欢谈论的话题,大多也是大众传媒赋予他们的信息,大到国际国家大事,小到电视剧的某个剧情。

  对于现代人来说,没有大众传媒几乎难以适应,会有一种难以摆脱的孤独感,不和大众传媒接触,会感觉犹如生活在孤岛上一般。人们受传媒的影响如同呼吸空气一样,既息息相关又浑然不觉。

  在这样一个方方面面都呈现着快速变化的时代,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去了解世界毕竟是十分有限的。今天人们了解世界的面貌大多依赖于传播媒体所传达的景象。比如,一个没有去过美国的人,对于美国的认识大多来自书报、影视等大众传媒。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亲身体验的世界,另一个则是媒体塑造的想象世界。

  2、媒体控制现代人的思想

  人们关注什么,讨论什么话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媒体设置的。电视在黄金时段反复播报的消息,报纸在显著位置刊登的新闻,都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媒体通过图像文字的渲染和声音的不断播放,将信息浸入到人们的思想深层之中。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坏的,传媒中宣扬的思想观念左右着人们的行动和判断,势必在人们心灵深处打下深刻的烙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活的价值标准深受传媒的影响。

  媒体中散播出来的信息是由媒体制作的,我们在报刊电视里看到的内容,在广播里听到的内容,在没有进入眼耳之前,是由媒体事先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该知道什么,该去谈论些什么,实际是受他人操纵支配的结果,我们所了解的信息和事件经过了他人的选择、过滤或改装。

  由此可知通过操纵传媒,可以操控公众的思想和行为,使得公众服从传媒中所宣扬的观念和意志。政治家和利益集团总是通过舆论宣传来达到推行其观点、开展社会动员、实施政治纲领等的各种政治目的。

  在现代社会,某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依靠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可以将其影响扩展到世界各地。政治家或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常常制造谎言掩盖真相,或对他人辱骂攻击,或者制造大量引起贪嗔痴的绮语,诱导民众误入设计好的圈套之中,他们依靠舆论宣传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存状态。在这里可以看到话语巨大的作用力。当传媒传播善论时,将引导人们趋于善良的行为,而当传媒散播恶论时,则将诱导人们步入邪恶之途。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纳粹帝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以及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即运用传媒大肆进行宣传,对本国群众制造谎言隐瞒事实真相,愚弄蛊惑百姓。他们宣扬鼓吹狂热的种族灭绝理论,对其他民族咒骂污辱,大肆散播侵略战争合理性的言论,由此激起人们的嗔恨,使这三国的无数民众迷失人性,趋之若鹜地加入到侵略战争之中,制造了大量惨绝人寰的杀人恶行。从这里可以看到妄, 语、粗语、绮语等语言恶业通过传媒对人类造成了深重灾难。

  二、广告与传媒商业化,

  1、广告刺激物欲

  广告在这个社会到处都是,广告公司的策划者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做广告宣传,从电视节目中间插播,到城市中公共汽车的车厢表面、高楼大厦的楼面屋顶,在今天这个社会网络中生存的人要想摆脱广告的影响实在太困难了。

  在商业化的时代,商品制造出来以后,必须有人购买,而广告正是使人产生购买欲的手段。以汽车行业来说,电视中不停地播放各种汽车广告,报刊上有汽车专栏介绍各种汽车品牌的性能和价格,以此烘托汽车消费的气氛,通过大面积的宣传,购车的概念就会在人们大脑中落下印象,等到有了购车的经济实力时,自然就会去购买。

  广告策划和制作者,力图创造出在感官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的广告作品,色彩、视觉、用词、情节,都鲜明、醒目,标新立异,能在人们大脑中烙下深刻的印象。广告商会打造各种概念,利用人心深处的物欲和虚荣心,来激起人们的消费热情和购买欲,广告后面的潜台词就是:购买。

  在商品促销方面,广告往往能起到神奇效果,一个普通商品花上巨额广告费用,天天在电视的黄金时段做轰炸式播放,商品的知名度就会立即飙升,商品的销售也由此大幅度增长。因此企业公司都愿意在广告宣传上投放大量的资金。

  广告是大众传媒生存的基础,是传媒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广告额的升高意味着媒体产业的业绩攀升,黄金时段的广告额在大电视台是个天文数字。在美国,广播电视企业的收入完全来源于广告,报纸和杂志70%的收入来自广告。

  以房地产这一行为例,许多报纸尤其是地方上的报纸都设有房地产专栏,据研究报告,2001年房地产广告占全年广告量的50%以上。一个楼盘开工以后,开发商会组织一批记者进行策划包装,制造概念。2001年3月,北京市某楼盘刚刚评上了“十佳楼盘”,就因楼板出现裂缝而被业主告上了法庭。这里媒体的公信度又有多少呢?

  广告中经常出现成功人士或者富裕温馨的家庭享用广告推介产品的画面,无形之中在人们心中塑造了一种理念:穿着名牌衣物拥有名牌产品,意味着拥有社会地位和人生的成功,而青少年则喜欢依靠名牌产品来炫耀自己,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

  企业和公司往往利用超级明星来做广告,以耐克球鞋为例,耐克公司请NBA超级巨星乔丹做广告,明星被媒体赋予超越凡俗的地位。在广告中,乔丹表现了他的惊人技艺,广告暗示因为拥有耐克鞋,使得乔丹如虎添翼,成为超级球星,一个人如果拥有耐克鞋,就会变得如同乔丹一样,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尊重。因为乔丹的名人示范作用,全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都渴望拥有带有“旋风”标志的耐克鞋,这给耐克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每年光卖“飞人”一款鞋就能赢利2.5亿美元,乔丹在耐克公司赚取的广告收入竟达1.5亿美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广…

《《正法妙音》第四册 警世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