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天安樂乃至究竟解脫的大樂。自己一切時處的大小善根都如此作回向。明觀之時,如前面一樣,從母親到一般的人再到仇敵一一觀修,從一有情乃至一切有情,依次第而修。修持的要點,應以慈心視所有的衆生如同自己一樣,希望一切深陷痛苦之域的衆生獲得各種安樂。
3、悲無量心的修法
悲無量心是指願一切衆生脫離痛苦。通過慈無量心的修法,我們明白了一切六道衆生在過去世都做過我的母親,因此對我恩重如山,我應對彼等施行廣大的饒益。現在這些老母有情被猛烈惡業逼迫,正在輪回中感受難以忍受的痛苦。行者此時應思維衆生皆爲往昔我的老母親,憑著各自所造之業,承受著人間難以思維的痛苦,將這些痛苦逐一次第明觀,此受苦者是我現在的母親,這樣自心會情不自禁地生起拔其巨苦的決心。
然後觀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如飯館中活吃海蝦、活燒鮮魚、活剝蛇皮、活吃猴腦、活煮烏龜;又如屠宰場中割喉、剝皮、抽筋、斷骨、拔毛掏出五髒等殺生手法……這時應思維:此時的受害者如果是我毫無罪過的老母親,被無辜抓到屠殺之處,馬上就要離開可愛的生命了,想逃已是無路可走,想掙紮也無力,想求救又無人可救,身體萬分疲憊,不斷地發抖,內心已經絕望,恐懼得即將昏厥,唯有等待著難忍的痛苦和死亡的降臨,見到此情此景,自己又將如何呢?思維至此,拔濟衆生痛苦之心會油然生起,悲傷之淚會情不自禁地自然流淌,欲拔衆生苦的決心不斷在內心盤旋,這就算是生起了悲心。
這樣在具體的觀修中,應于自己的前方觀想一個正在受苦的衆生,最好選擇一個對自己震撼最深,對之能情不自禁引發悲心的可憐衆生,從內心深處觀想那是自己或者是自己的母親,正感受無法忍受的痛苦,由此生起呼之欲出的希望其遠離痛苦的悲心。然後從此開始,和前面一樣,由一個衆生直到緣無量有情衆生如此修持。修持的要點是自己務必生起真實無僞、不假造作的悲心,希望衆生遠離各種痛苦逼迫。
通過慈悲心的穩固修持之後,我們對待衆生的態度就會大爲改觀,比如一個人以前曾經有過故意殺生的行爲,現在經過慈悲心的反複修習,以前的那把殺生的屠刀恐怕再也難以舉起了。對于動物,內心會生起愛憐之心,這時候自然而然會生起再也不故意傷害動物的誓言。而對于一般人也會懷有良善之心,與人爲善。平時的言行舉止也會變得溫馴調柔,不管做什麼都會和顔悅色,考慮什麼事情也不會象以前那樣光爲自己著想,而會多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以往自己的點滴利益都舍不得松手,現在自然而然會讓給他人。就這樣通過修持佛法,而使得自己的身心狀態慢慢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就將以往粗暴、剛強難化的性格轉化爲柔軟充滿慈悲的善良之心。
4、喜無量心的修法
喜無量心是希望一切衆生不離開快樂。修習之時,先于自己前面明觀一個自己敬愛的人,如父母等,觀想其于世間與出世間方面都很吉祥圓滿,如觀想其無病、安樂、長壽、健康、鄰裏和睦,遠離一切損害違緣、聞思修行圓滿、了脫生死等,由此自己生起歡喜心。特別是見到他的願望都得以實現,獲得種種安樂,內心應情不自禁地願他不要遠離這一圓滿的安樂,並且再再增上圓滿。
當這一修持已經穩固的時候,可以對普通人修喜無量心,最後見到今生的怨敵得到安樂,內心應更加祝願他不要遠離一切圓滿的安樂,本來我應報答他往昔做爲自己的父母所給予我的養育之恩,但卻一直沒有成辦,今天他自己得到了安樂,我爲何不生起大歡喜心呢?這樣觀修,從一個有情衆生直到一切有情衆生,悉願他們所願成辦,事事如意,究竟得到解脫的無上安樂。修持要點是願所有衆生從今乃至菩提果之間,恒時不離安樂,並且健康長壽,眷屬衆多,受用圓滿,無損無害,無憂無怨,智慧方便廣大,尤其對今生的怨敵和自己嫉妒的人,應反複隨喜他的安樂,徹底根除自己對他人財富功德圓滿無法忍受的惡意和嫉妒。
通過修持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之後,對于世間的衆生內心應該生起深深的情懷,令自身感到世間的衆生(不僅僅是人類,而且是世間的六道衆生)和自己緊密聯系在一起,和自己息息相關。也可以看到當前一些世間人的做法,認爲這個世界、這個人生惟有爲一己或某個群體的利益而努力一生的觀念太狹隘了,生命的坦途大道不在于此。
通過觀修六道衆生的生存狀況,會生起一股強烈的難以抑製的慈悲心,會感受到身陷輪回苦海的衆生,實在太痛苦太可憐了,內心生起強烈的欲拯救他們脫離苦海的決心。接下來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使他們真實脫離苦海?如果是世間一般的慈善事業,諸如饑餓者予以糧食,凍寒者給予衣物,身患疾病給予良藥治療等等……這些善行也僅能在今生之中使他人暫時獲得利益,還做不到使他人從輪回苦海之中解脫出來,因此世間的慈善事業固然值得稱贊,但還不是究竟的利益。
那麼什麼才是對衆生的究竟利益?那就是告訴衆生六道輪回的真實面目,使衆生從輪回的迷亂夢境中醒悟過來,走上解脫之道,進而使衆生趨入佛陀的果位,這才是究竟徹底地利益衆生。
我們可以現量觀察到這個星球上的人類,大多數都沈溺于世間的欲樂享受中,天天所思所想都是一已利益,對于輪回的真實面目和解脫之道可謂茫然無知,也沒有解脫的概念,每天的所作所爲都是在造業,無有任何意義。世上的人尚且如此,那更不用說叁惡道的衆生了。作爲大乘佛子,現在我們之所以能夠了悟佛法的道理,了知輪回的苦患、解脫道的利益,這些都是在諸佛菩薩的開示引導之下才得以知曉的,否則,我們仍將在黑無天日、漫長無盡的輪回之中始終無法覺醒過來。所以對照自身的經曆,就能明白真實究竟利益衆生就是要使衆生從輪回中覺醒過來,進而趨入解脫道,最終獲得佛果。
如果這些乃至每一個細節上都給予衆生以利益,那只有成佛才有力量成辦,所以我們要立下爲度化無邊無盡的衆生而誓願成佛的誓言,這就是發菩提心。什麼是發菩提心呢?就是爲了利益無邊無際的衆生誓願成佛的誓言,《經觀莊嚴論》雲:“發心爲利他,求正等菩提。”
在我們閱讀釋迦牟尼佛的本生傳時,會對世尊過去世行菩薩行時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的事迹感到震驚,有些人將這些不可思議的善行當作神話來看,原因就是不了知菩提心,這些不可思議的事迹是以什麼作爲支撐?支撐的核心就是菩提心,依照大乘顯宗的觀點,從發起菩提心開始到成佛需要叁大阿僧祗劫的時間,在這樣漫長的歲月中,菩提心始終成爲行持佛法者的支柱,一旦菩提心真正融入到自心,則成爲佛子生生世世行菩薩行的動力,菩提心是整個菩薩行的支撐點,不論面對什麼樣的困境和煩惱,菩提心始終如同一面不倒的旗幟。
發此殊勝的菩提心爲如海的大乘菩薩行提供了起點和動力,在願菩提心生起之後,則應趨入大乘菩薩的六度萬行,將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求證菩提、救度衆生的行持中去。
結束語
一切佛法本來是關懷人生、覺悟人生的,從古至今,它一直發揮著拯救衆生的作用,雖然時代轉變了,但人心的特性、苦樂的法則——善惡因果並不會因此而改變。當以佛法觀照今天人們的內心、行爲乃至人類共業的方方面面,我們會發現佛法所揭示的真理有多麼正確!其實,今天人類內心的種種痛苦,行爲的種種顛倒,社會的種種混亂,不論是起因還是後果,佛陀幾千年前就已經徹見無余,在佛經中作了圓滿的開示。
由于時代風氣的變遷和語言等障礙,現代人越來越難以了解佛法的內涵。如果以現代語言、結合當代人生,開顯佛法的意義,我們會發現,最貼近自己內心的莫過于佛法,佛說的一切法義,其實一直都不離開我們的心。
通過諸佛菩薩的教言來觀察當今世界活生生的社會現象,會對佛法産生更加真切鞏固的領會和理解,同時自己對佛法的信心、出離心、菩提心也會更加堅定。當看到千千萬萬已是烈火焚身猶不覺悟的衆生,我們怎能忍心坐視,不去喚醒他們呢?爲此,本人嘗試以佛法剖析當今社會人生的種種現象,在這個混亂的濁世,願以佛法的真理,敲響喚醒迷夢的警鍾。
願增吉祥!
思考題
深信因果
1、結合當代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例子,說明當代人是如何否定善惡因果的
2、如果有人對你講沒有前世與後世,你將如何同他辯論
3、有人講人的心意識是物質産生的,這樣的論點合理嗎
情愛重縛
1、你如何看待文藝作品中的情愛描寫?生活中的真實狀況又是如何?
2、對于今天媒體上大量情欲方面的渲染,你持什麼觀點和態度?
3、從求愛、結合、分離叁方面說明情愛之苦。
4、針對放浪形骸的縱欲者,請說出他們的痛苦根源。
5、有人對墮胎行爲抱無所謂的態度,針對這個問題請提出你自己的觀點。
6、艾滋病的流行是偶然的嗎?
7、請以無常觀對治情欲的貪戀。
8、請以慈悲觀對治情欲的貪戀。
9、請以不淨觀對治情欲的貪戀。
10、結合蓮池大師的教言,說明情欲的危害。
11、爲什麼當今時代對治情欲如此艱難?
貪欲世界
1、貪欲爲什麼不能帶來快樂?結合龍樹菩薩的教言和你的生活體驗來說明。
2、結合你對社會的認識,談談貪欲心對環境和人的危害。
3、從你的親身經曆出發闡述積財、守財、失財的痛苦。
4、世間人爲了追求財富耗盡了一生中大量的時光,卻沒有什麼真實的利益,只有沈重的痛苦,認識到這一點你的思想有什麼樣的轉變
5、對于目前一些人擺闊炫耀的態度,你是如何看待的?
6、世上人希望家財傳萬代,能做到嗎?對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待?
7、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人們如何荒廢一生?結合你對真實生活的觀察闡述這個問題。
8、本書將各種貪欲的對境比喻成羅刹女,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9、生活在物資豐裕的世界中,你贊同出離心嗎?請說說你對出離心的看法。
1…
《《正法妙音》第四冊 警世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