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江湖,造成各種水資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昔日的清水河變成今天烏黑的臭水河,飲用水出現嚴重短缺,在城市中爲了喝一口清潔水要花上兩叁元錢,這種過去認爲不可思議的事情,今天卻成了事實。中國目前由于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于當年國民生産總值的14%。
國家環保總局官員在記者采訪中談到,中國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7大江河水系中劣五類水質占41%,沿海赤潮的年發生次數比20年前增加了3倍,1/4人口飲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汙染的空氣,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不足20%,工業危險廢物處置率僅爲32%。全球汙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中國占5個。
人們在享受物質的時候,也許想不到物品消費之後變成垃圾卻難以處理。據《中國統計年鑒》統計數據,中國平均每年産生1億多噸垃圾,而全球每年則産生100億噸垃圾,這給地球的土壤、空氣、地下水造成極大的破壞。一些富裕的西方國家將其國內垃圾轉運到發展中國家去,將危害轉至他國。如果讓這種奢侈鋪張浪費繼續下去,終有一日地球會變成巨大的垃圾場。
2、貪欲對人的危害
在物質文明的典範——現代化大都市中,環境汙染嚴重,空氣中彌漫著汽車排放的尾氣和工業廢氣,人感到胸悶壓抑,耳朵聽的是嘈雜噪音,眼睛見的是五光十色斑駁的色彩,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容易心煩意亂心情壓抑,盡管自身不願意,但這些都難以躲避,這到底能給渴望現代化物質享受的人們帶來多少幸福的感覺?
在追求財富者當中,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996年人類發展報告》,358名億萬富翁所擁有的財富相當于總計25億人口所擁有的財富,即幾乎世界一半人口的財産。世界上五分之一的最富有國家決定著全球84.7%的社會總生産,這些人消耗著全球能量的70%。
盡管大部分人都向往財富,然而財富僅僅落入少數人的口袋之中,這個世界大部分人仍然過著貧困的生活,物質發展的成果也僅供部分富裕者享受,對大部分人來說仍然是個夢想。從世界範圍來看,雖然城市在不斷發展,然而其中的貧民窟也在不斷增大,成千上萬的農民湧入城市,在城市的角落裏尋找生活的機會,在充滿歧視的環境中過著艱難的生活。
國家統計局2002年抽樣調查顯示,中國20%最高收入家庭與20%最低收入家庭的差距是15倍,在富裕階層追求享受追求時尚的同時,底層人民還在爲維持基本生存作艱苦的努力。富人可以打高爾夫球,可以出國旅遊,而許多窮人卻看不起病,爲養老、爲子女的學費焦慮。
再看看貪欲對人內心世界的影響,當人們追逐財物滿足貪欲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日益冷漠,人變得自私只顧謀求自身的發展,很少去考慮是否會傷害他人的利益,社會財富的總量是有限的,一部分人多了,另一部分人就少了,自然會引起矛盾沖突,有的人看見別人有而自己沒有,會産生嫉妒和憤憤不平,這些都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人心裏想的多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利益,內心變得幽閉,不會去關心他人的疾苦,慢慢地內在的心靈世界也日漸沙漠化。我們可以看到物質繁華的經濟發達地區,人情普遍冷漠,人和人之間不願意交流,沒有什麼真情流露,人際關系往往和利益相聯系,貪欲使彼此卷入到利益爭執的漩渦之中,爲了一點些微的利益,有時連親友也翻臉不認,“唯利是圖”之風如同癌細胞一樣在人們的內心世界中擴散,由此帶來的是倫理道德觀念深刻的裂變。
今天,大力謀求發展和技術進步造成了生産效率的提高,同一項工作過去花費的時間現在大大縮短,這又導致職員大量裁減,即使出現新興産業也只需要高技術人才,世界的人口在不斷增長,而職業崗位需要的人數卻呈下降趨勢,由此致使失業成爲沈重的社會問題。而且高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少有人能始終跟上這股趨勢,結果一批又一批人被甩向社會邊緣。就象社會學家所比喻的那樣,現在整個社會發展如同不斷加速的長跑運動,作爲社會的成員,每個人都不得不加入這場長跑運動,試問在現今社會這樣的形勢下,有幾個人不被趕得精疲力竭,心力交瘁?人人內心都蒙上了一層懼怕被社會淘汰的陰影。物質再豐富,如果連生存的安全感都沒有,又何來幸福可言呢?
現代人對物質世界的寄托是更高更新更快更多,這已經成了一種共業趨勢,成了難以製止的慣性運動。人們似乎步入一個怪圈,雖然相對于正常生活所需現代人已經製造了不知超過多少倍的財富,但是卻不讓自己停下來安靜地享受,而要再去繼續製造更多的財富。到底是什麼驅使人們如此樂此不疲?其中的發動者就是內心的貪欲。
作爲一個國家的首領,首先考慮的就是本國每年經濟增長的速度,如果經濟增長緩慢,政府的壓力就會增大。國與國之間比的是國家經濟總量,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成爲經濟強國,不願意被淘汰出現代化進程。考察地方官員政績的主要指標也是當地的經濟增長率。在世人的期待下,這些經濟數字成了只能上升不能持平更不能下降,這些數據直接和官員的升遷相關。反映到家庭和個人,就是每年的年收入只能長不能退,否則就有強大的精神壓力,這個壓力既來自群體之間的比較,也來自自身的期望。物質財富的增長成了評價社會與個人進步的標准。
人們爲什麼不能回歸自心靜靜地思考,除了不斷去刺激物欲,不斷去占有外物之外,人生是否還另有別途?對于人生價值的評判,難道真的只剩下去構造一個日益龐大繁雜的物質世界?
可憐的現代人爲什麼不去想想這種外強中幹的發展,對人類自身有沒有必要?當今世界人口衆多、資源破壞日益嚴重,而人的欲望卻在不斷持續擴張,在這樣的現實狀況下,這輛瘋狂的欲望列車將會把人類帶向何方?
3、舉世追逐的奢華生活毫無實義
拼命積累財物的趨勢把人搞得暈頭轉向,失去了冷靜思考的能力,如果冷靜思考一下,一個人有再多財富,一天也只能吃叁頓飯,擁有再大的房屋也不過就是安放六尺身軀,實際上一個人真正爲了生存需要而消耗的物質是很有限的,其余的大部分都被白白浪費掉了。
現代人認爲奢華的生活才有氣派有面子,用得了一尺的非要用一丈,現在的富豪名車一輛一輛買,房産別墅到處購置,真正能使用的又有多少?都不過是擺設而已,這是擺闊炫耀的低俗心態在作怪。社會上奢華鋪張的習氣實際上偏離了正常生活所需,人們完全沒有必要爲此花費過多的精力。遺憾的是有的人爲了自身賺錢,通過媒體和輿論製造出各種所謂的優質生活樣式,讓人們去迷戀這些奢華的物質享受。
是什麼樣的身份就要按什麼樣的模式消費,大公司的老總就要坐寶馬、奔馳,連穿的皮鞋都要從國外空運而來,一個人的辦公室要上百平米,裝修要豪華氣派,不然就認爲有失自己的身份,休閑的時候要打高爾夫球,作爲海外大公司的老板就要買私人遊艇、私人飛機。有什麼樣的身份就要有什麼樣的消費水准,現今世人認爲這些豪華的消費和享受就是人生價值的體現,這些都是壓倒他人的實力,在消費享受上要分出人的等級。
富豪們在引領著生活時尚,所謂上行下效,一般人雖然過不上超豪華的生活,但追求生活檔次也不甘落後,上流階層有上流階層的生活方式,中産階層有中産階層的格調品味,這些都是以金錢財物堆積起來的。整個社會階層是以財富量爲臺階,人生的目標就是一步一步攀登財富階梯,上升爲進步,落後爲失意。以前萬元戶被稱爲富裕之家,現在要有上百萬元、上千萬元才算富裕,人們對財富的味口越來越大了。如果沒有知足常樂的心態,那麼財富的追逐到什麼程度才有終結呢?安貧樂道在現今這個世上是被人譏笑的傻瓜所爲,僅僅財富這張網就幾乎把世人一網打盡。
如果物質發展完全超出了日常生活的正常需求,變相地轉入到奢侈浪費,只是爲了競相攀比,勝過他人,變成了爲滿足膨脹的虛榮心而奮鬥,那麼這樣的“物質文明”還能稱得上是文明嗎?
叁、追求財富的痛苦
世間人認爲物質豐裕的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樂的基礎,這種對幸福的理解實在太一廂情願了,仔細觀察每個貪求物質享受者的內心,都會發現其中飽含的痛苦。華智仁波切在《普賢上師言教》中講過,有一頭羊就有一頭羊的痛苦,甚至有一條茶葉就有一條茶葉的痛苦。這些物質世界五光十色的欲妙享受,非但不是幸福的源泉,相反正是痛苦的根源。龍樹菩薩說:“積財守財增財皆爲苦,應知財爲無邊禍根源。”下面以當今社會的真實狀況來分析追求財富的痛苦。
1、最初積財不易,創業艱辛。
作爲人人羨慕的公司企業老板,在創業之初,天天要投入大量精力。俗語說“無利不起早”,爲了贏利不得不早出晚歸,不但白天要時刻撲在經營上,夜晚也不能停歇,要忙商務約會,處理各種場合的應酬。而且,一牽涉到利益這張網,各種勢力都會湧進來撈一把,光是疏通各種人際關系,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既要奉迎上層,又要處處強扮笑臉低叁下四地迎合顧客的需求。在商業經營中,利潤空間有限,而競爭對手卻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市場份額能占大一點。在贏者通吃的年代,企業家不但想使自己立于不敗之處,也想吞並他人。商場如戰場,每個人都會使出各種策略,要在這裏生存發展,容不得半點松懈,內心時時都緊張畏懼,難得有半點坦蕩安逸的心情。
過去,國人從書報雜志上看到日本人超負荷工作導致過勞死的報道,往往唏噓不已,感到難以理解,現在這種情況也在國內頻頻出現,據統計,帶動中國高科技發展的北京中關村的創業者們,平均壽命只有50多歲。
2004年11月7日,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在上海病逝,年僅38歲。王均瑤之死令人歎息,也引起了人們對企業家健康狀況的極大關注。此後,新華網的綜合報道說:“調查表明,中國企業家和創業者一般…
《《正法妙音》第四冊 警世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