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叁冊 因果的奧秘▪P42

  ..續本文上一頁生。

  《釋》 中說雲:“有由一刹那業,惟能長養一世異熟種子;及由彼業而能長養多世異熟種子;有由多刹那業,惟能數數長養一世種子;及由衆多互相觀待,而能數數長養展轉多生種子。”

  《集論釋》當中說:“有由一刹那業只能長養一世異熟的種子(一業引一生);也有由一刹那業能長養多世異熟的種子(一業引多生);有由多刹那業只能數數長養一世異熟的種子(多業引一生,有些業的力量微弱,須數數長養一個異熟身的種子,才能引一生);也有由衆多業互相積聚之後,能數數長養展轉多世異熟的種子(多業引多生)。”

  以譬喻對應四種情況:一、十人供養十處的僧人,每人供養一處;二、有人財力雄厚,可以一人供養所有十處;叁、十人的財力都不夠,只能十人合作共同供養一處;四、十人合作,可以共同供養十處。

  戊二、定不定受業分二:一、以作與增長宣說 二、以時間宣說

  定不定受業的差別,也就是順定受業和順不定受業的差別。這兩種業是什麼含義呢?由于此業決定會受那種果報,就叫順定受業;所作業不決定感受果報,就叫順不定受業。

  己一、以作與增長宣說分四:一、總說定不定受業 二、作與增長之差別 叁、宣說四句 四、其余依此類推

  庚一、總說定不定受業

  定不定受業者,如《本地分》雲:“順定受業者,謂故思已,若作若增長業;順不定受業者,謂故思已,作而不增長業。”

  《本地分》中說:“順定受業是故思後,作而增長業;順不定受業是故思後,作而不增長業。”

  所謂故思,《瑜伽師地論》說:“此中故思所造業者,謂先思量已,隨尋思已,隨伺察已而有所作。若異此業,是即名爲非故思造。”故思所造業是首先思量之後,隨尋思之後,隨伺察之後,有所作的業。與這種情況不同的業,叫做非故思造。

  庚二、作與增長之差別

  作與增長所有差別者,即前論雲:“雲何作業?謂若思業,或思惟已身語所起。”

  什麼是作業?《本地分》說:“什麼是作業?就是思業或者思惟後以身語所起的業。”《俱舍論頌疏》說:“于契經中,說有二業,一者思業,二者思已業。”

  再說增長業:

  又雲:“增長業者,除十種業,謂一、夢所作,二、無知所作,叁、無故思所作,四、不利不數所作,五、狂亂所作,六、失念所作,七、非樂欲所作,八、自性無記,九、悔所損害,十、對治所損。除此十種業,所余諸業。不增長業者,謂即所說十種。”

  論中以排除的方式界定增長業,即先說出十種不增長業,再指明此外的諸業就是增長業。

  逐一解釋十種不增長業:

  一、夢所作業:比如夢中殺人,沒有以耽著心攝持。

  二、無知所作業:即對所作有罪無罪沒有覺慧,無所了知。譬如,兒童幼稚,不了知功德過患而殺蚊蟲。

  叁、無故思所作業:不是故意造作的業。

  四、不利不數所作業:“利”是猛利,“數”是數數。“不利所作”就是非以上品意樂所發起,“不數所作”是對此業不樂于親近修習,或者不樂于多作修習,總之不是以意樂猛利或數數串習而作。

  五、狂亂所作業:錯亂狀態中所作之業。

  六、失念所作業:對有罪雖然有覺慧,也有所了知,但是住于忘念而造作不應作的業。比如,某人持八關齋戒,忘失正念而誤殺虱子。

  七、非樂欲所作業:“非樂欲所作”就是造業是受人逼迫、並非自心發起造作的欲樂。比如,不是自願,受主人安排而做,自己沒有權力。

  八、自性無記業:所造業自性是無記業。比如,走路踩死螞蟻,當時的心態非善非惡,是無記狀態。

  九、悔所損害業:造作不善業之後,立即如法忏悔、還淨。比如,殺生之後,再再發露後悔。

  十、對治所損業:依靠世間或者出世間的對治道,能夠損伏或者永斷業種。比如,阿羅漢相續中具有殊勝出世間的對治法,能令殺生宿業成爲不定業。

  以上十種爲不增長業,此外的其余業都是增長業。

  庚叁、宣說四句

  《攝抉擇分》亦說四句:“一、作殺生而非增長:謂無識別所作;夢中所作;非故思作;自無樂欲他逼令作;若有暫作,續即發起猛利追悔及厭患心,懇責厭離,正受律儀,令彼薄弱;未與異熟,便起世間所有離欲,損彼種子,及起出世永斷之道,害彼種子。”

  以殺生爲例而說明:第一,作殺生而非增長:一、在無知狀態中所作;二、夢中所作;叁、不是故意所作;四、自己沒有殺生樂欲,只是受人逼迫而作;五、只作一次,繼而就發起了猛利的追悔心、厭患心,自責、厭離殺生罪業,真正受持不殺生律儀,令殺生罪業薄弱;六、沒有成熟異熟果之前,便發起世間離欲之道,壓伏罪業種子,以及發起出世間的永斷之道,害彼罪業種子。《攝抉擇分》和《本地分》所說一致,只是《攝抉擇分》宣說得更廣。

  “二、增長而非作者,爲害生故,于長夜中,數隨尋伺,然未殺生。”

  第二,增長而非作,即心中爲了損害衆生,在很長時間當中數數尋伺,但還沒有以身口殺生。

  這種情況雖然沒有身語造作,但是由于意業長期思量、尋伺,積蓄怨恨之心,想謀殺,所以意的罪業很重。

  “叁、作而增長者,謂除前二句一切殺生。”

  第叁,作而增長,就是除“作而非增長”、“增長而非作”之外的一切殺生。

  “四、非作非增長者,謂除前叁。”

  第四,非作非增長,是前叁者之外的情況。

  以上四句,舉例來說:兒童無知殺蟻,是作殺生而非增長;長期欲殺怨敵,而沒有實際下手,是增長而非作;經過長期思量策劃後殺害菩薩,是作而增長;心中忽動殺念,很快止息,是非作非增長。

  庚四、其余依此類推

  從不與取乃至绮語,隨其所應,如殺應知。于意叁中,無第二句,于初句中,亦無不思而作、他逼令作。

  不與取乃至绮語的六種黑業,應如殺生,了知作而非增長等四句。而意業有些特殊,貪、嗔、邪見叁種意業之中,沒有第二句“增長而非作”,因爲意業不必要發之于身口。而且第一句“作而非增長”中:意業沒有“不思而作”,因爲不思不可能起貪嗔邪見;也沒有“他逼令作”,因爲意業並非被人逼迫而作。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入智者門論》中說到作而增長需要具足六個條件:一、猛利意樂,故思而作;二、正行業圓滿造作;叁、作後無追悔心;四、作後歡喜;五、無有能害對治;六、具有決定成熟彼果的功能。所謂作而非增長,即是不具足以上六種條件,所以雖作業,不決定如是成熟果報。

  己二、以時間宣說分二:一、略說 二、廣說

  庚一、略說

  決定受中,依受果時分叁。

  決定受的種種業中,按照感果的起始時間,可以分爲現法受業、順生受業、順後受業叁類。

  庚二、廣說分二:一、現法受業 二、順生、順後受業

  辛一、現法受業分二:一、以欲解之故 二、以事之故

  壬一、以欲解之故

  其中現法受者,謂即彼果現法成熟。《本地分》說此複有八。

  現法受,即某世造作具有力量的業,果在現世成熟。《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說到,有兩種因緣令善不善業現法成熟果報,第一,由欲解故:“欲”是欲樂,“解”是勝解。第二、由事故:由欲解增上,即對自己所做的事,內心産生欲樂與勝解的緣故;由事增上,即對尊重、有恩對境或有苦對境有所做的緣故。

  欲解又有八種:一、有顧 欲解;二、無顧欲解;叁、損惱欲解;四、慈悲欲解;五、憎害欲解;六、淨信欲解;七、棄恩欲解;八、知恩欲解。其中有顧、無顧欲解,是依自己所生;損惱、慈悲欲解,是依他人所生;憎害、淨信欲解,是依恭敬田所生;棄恩、知恩欲解,是依恩德田所生。

  以下結合公案一一解釋:

  第一,由有顧欲解造不善業而受現法果:

  若由增上顧戀意樂,顧戀其身、財物諸有,造作不善,于現法受。

  由于增上顧戀意樂,顧戀身體、顧戀財物、顧戀諸有,以貪著心推動而造作不善業,將會在現法感受果報。

  “諸有”:現法生活所依之處的種種事,即外四大及所造色。“顧戀”:不能舍離貪著受用。

  下面看公案:

  幾年前,臺灣中部地區有一位農民,種了一大片橄榄菜。有一次,他施用強烈的農藥之後,聽到這種蔬菜的價格突然上漲的消息,他認爲這是賺錢的好機會,因此不顧農藥毒性強烈,對消費者會造成很大毒害,第二天就計劃把這些蔬菜采收出售。父親知道後,立即勸阻,一再警告他千萬不能昧著良心賺錢。可是他利令智昏,不聽父親的忠告,竟然把全部蔬菜采收,運到附近城市出售。萬萬沒有想到,當他用拖拉機運蔬菜下山時,拖拉機的機件忽然失靈,連人帶車一齊翻落到幾十丈深的山谷之中,這位菜農當場傷重死亡。

  菜農顧戀財物,貪圖暴利,不顧他人死活,所以在他運菜途中,便遭車毀人亡的報應。

  第二,由無顧欲解所造善業而受現法果:

  若由增上不顧意樂,不顧彼等,作諸善法。

  相反,如果是由增上不顧戀意樂,不顧戀身體、不顧戀財物、不顧戀諸有,如此造作善法,在現法中就會改變命運。

  下面看公案:

  隋朝終南山有位聖僧普安,他所到之處都是信衆雲集,人們爭相設齋供養。有一天,他來到大萬村,村中農民田遺生家境困窘,四個女兒沒有衣服穿。長女華嚴已經二十歲,她知道聖僧到來,心裏很想供養,但是沒有錢財,只有兩尺粗布。她感歎這一生如此貧窮,不能作福,正在傷心之時,忽然見到房梁上有團雜亂的稻禾,就取下來看,結果得到十粒黃米,她磨掉糠皮,心想:應當拿這點米和粗布對僧衆做一次供養。但是女子沒有衣服,白天不能出門,等到夜晚天黑,她就匍匐著走向僧衆的住處,快到僧衆的房屋時,把布遠遠地抛向僧房,而且親手把十粒米恭恭敬敬地放入飯桶,心裏默默祈願:我以前世悭貪今生受此窮苦,今天我在佛前求哀忏悔,以這點微薄之物供養僧衆,如果我貧窮的苦報從現在起已經消盡,就願飯器中的米飯變爲黃色。祈禱之後,流著淚回家。

  第二天早上,飯器中的五石米飯果然變成黃色。僧衆都很驚奇,後來人們知道這件事的緣由後,都非常感歎…

《《正法妙音》第叁冊 因果的奧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