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二冊▪P10

  ..續本文上一頁處,則是修習之力。”

  力士又問:“父母所生之力,量有幾何?”

  佛言:“先以十人力如一凡牛力,依次,十凡牛力如一青牛力,十青牛力如一小象力,十小象力如一大象力,十大象力如一青象力,十青象力如一赤象力,十赤象力如一白牙象力,十白牙象力如一賓陀山象力,十賓陀山象力如一香象力,十香象力如一力士力,十力士力如一大力士力,十大力士力如一猛象力,十猛象力如一章住羅夜叉力,十章住羅夜叉力如一半那羅延力,二半那羅延力如一那羅延力,叁百二十那羅延力,即是如來父母所生之力。如來節節之中,都有那羅延力自然而生。”

  又如《廣大遊戲經》宣說技能時雲:“金剛圍繞須彌王,並及十方諸余山,佛手尚能揉爲末,無實人身有何奇?”

  此外,佛陀具有無量神變力,彼經雲:“當嘎樹下,世尊席地而坐,地面長有布拉那草,形如夜叉蘆葦。彼時當地出現饑荒,乞食十分困難,尊者目連請問世尊:“大地之下具足妙味,以我能翻大地,易于力士翻一樹葉,我以左手任持大地所有有情,右手一刹那間即能在大地及其周圍尋出妙味。”世尊告言:“以你雖能如是翻轉,然而衆生一向貪執妙味而愚癡,且妙味不會長久留存,將會隱沒。”世尊未予開許。假使有神力如目犍連者,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合其神力,與佛比較,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又如來修力,亦如經雲:“假使四大部洲,天空烏雲密布,大雨滂沱,四洲百川江河,巨浪濤天,源源不斷彙入大海,如來悉知每一水滴源自何處,亦即任一水滴屬何部洲、屬何城市、屬何區域,以及是何樹葉花果所滴等,乃至水滴之極微塵,一刹那間皆能分別了知。”諸如此類,僅作表示而已,具體需從經中了知。

  如雲:“叁千大千世界人天二趣衆生,極其稀少,遠遠不及一具足五通的外道離欲仙人,以神通所見一車輪範圍內的衆生。離欲仙人于叁千大千世界所見所有衆生,極其稀少,遠遠不及聲聞羅漢以天眼所見一車輪範圍內的衆生。聲聞羅漢于叁千大千世界所見所有衆生,極其稀少,遠遠不及獨覺羅漢以天眼所見一車輪範圍內的衆生;獨覺羅漢于叁千大千世界所見所有衆生,極其稀少,遠遠不及菩薩以天眼所見一車輪範圍內的衆生;菩薩于叁千大千世界所見所有衆生,極其稀少,遠遠不及佛陀以天眼所見一車輪範圍內的衆生,極多無量。以此理,十方無邊世界中安住的所有有情,已生及當生的一切心與心所,住不思議解脫諸大菩薩,縱于恒沙劫中計算思量,亦爲不易。然而于叁世所有有情一切心與心所,佛陀一刹那間無一錯亂,一一任運了知。”

  另外,諸如來從悲因出生,亦爲大悲之自性,故佛慈力等同衆生數量根機而無量。即因地唯以利他悲心圓滿一切圓淨熟,當究竟彼等而現前空性大悲雙運的無學道智慧時,佛陀大慈力之量,何時能量其一分,遍一切處、遍一切時之故。

  如是經雲:“大王,釋迦沙門具足大慈之力,即具有于所有有情不生刹那嗔恚之心,此大慈無著無礙,且恒時出生而任運自成,增上充溢,遍滿一切世間,遍入一切有情之心。”

  如雲:“一切時方刹土中,佛陀大慈遍世間,所有有情諸心識,悉皆遍知具大慈。能仁無比之大慈,無有不遍于世間,根機意樂亦周遍,由此遍知無過失。譬如欲使濁水清,以清水珠置其中,如是大仙清淨意,亦令凡夫煩惱淨。”

  《廣大遊戲經》雲:“菩提樹下金剛座,猛力魔軍魔眷衆,大慈之力作調伏,獲證菩提寂滅果。”

  如是應知,如來因地果地一切事業,以大悲力而轉入,如是如來一一毛孔之中,時方所攝所有輪涅諸法,無余各不錯亂而能無礙映現,又遍虛空器情世界能無余納入一塵之中,微塵不粗,世界不細。又一刹那間能顯示等同叁世無量所知法數的事業遊舞。

  經中說:有一湖泊,八千由旬,湖水充盈,蓮花遍滿,某人乘一輛“賽風馬”拉的馬車,馬蹄和車輪離水面飛行,亦不碰沾蓮花枝葉花瓣。湖面上,馬車疾馳如電,馬車剛到對岸尚未返回之際,有一毒龍仗神力已從湖心飛來,繞完馬車八圈。毒龍旋繞一圈之瞬間,阿難尊者可講解八種法門;阿難尊者僅講一句時,目犍連尊者可講解八種法門;目犍連尊者講一句時,舍利子尊者可講解八種法門;舍利子尊者講一句時,獨覺羅漢可講解無量法門;獨覺羅漢講一句時,菩薩可說不可思議無數法門。菩薩講一句時,目犍連尊者依神通力可飛越八萬世界;目犍連尊者飛越一世界時,如來發菩提心乃至涅槃之間一切事業,于無邊刹土之中皆能示現。

  又于十方刹土每一方,以如目犍連之神通,于七晝夜不斷行走,爾後將所經世界圍成圓周,令地平整,覆以芥子,漸滿地面。過芥子數世間界中有情,證入菩提,行持六度,乃至顯示各自十二相事業,均爲如來眼見,此等一切僅是性別、面容同類者,其性別、面容不同類的諸佛菩薩,見者更多,何須言說。如是所有世間界中,佛陀出世和菩薩行持六度的刹土,猶如大海之沙及恒河沙中金沙罕見一般,極爲少數,以此理,周遍虛空界的無量刹土,在無錯亂觀照彼等之中,顯現一切神變遊戲彼彼調伏的身語相,如如意寶一般利樂的事業恒時周遍轉入而無分別任運自成者。即時方一切所知法安住自性本空如是現前,虛空與手掌平等、刹那與大劫平等之後,以法界離垢清淨而現前的如來者,有寂無二不壞智慧金剛身,超越微塵與刹那法,勝義中無言,而以名言正量衡量,一切過失斷盡,一切功德圓滿,智悲力叁者無有邊際,常堅寂固之自性,于彼自性無移動的同時,身口意叁密顯現無盡者。由等同所知法數量而放射之故,以分別心如何分析亦難測邊際,是如以庹測量虛空一般,故需了知爲無量。

  又一切諸佛的無量幻化也是安住于一佛的自性而遠離異體之法,以一佛周遍一切時空,顯現各種調伏遊舞,遠離一實有自體法等,是不可思議智慧之身。

  因此,盡佛地所攝一切諸法,唯是現空平等智慧的自性,故佛身一毛孔及所發一光的功德也能周遍虛空界,是故縱然諸佛于無邊際之間以金口演說其功德,亦無窮盡。對此應從深處發起定解,應以應持菩薩觀察佛身之量及以目犍連觀察佛語邊際等表示而了知。

  己二、總說分二:一、堪任諸有情導師;二、顯示導師事業之相。

  庚一、堪任諸有情導師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辛一、略說:

  諸有情師。

  于一切時方無偏所有有情,佛陀開示利樂之道,故稱“諸有情師”。經雲:“若見癡黑暗,常覆衆生心,陷入生死獄,勝仙發悲心。”如是以大悲恒時開示解脫之道。

  辛二、廣說:

  諸菩薩父,衆聖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

  志求無上菩提而不退轉的諸勇猛菩薩,續佛慧命,

  于聖法藏獲得自在,護持所余所化,將于不思議智慧之佛果自在而轉,故如轉輪王子本具王相,由此稱爲佛子。“諸菩薩父”,即初播種性之種、中間養育斷證、後于十地授職灌頂之佛,稱之爲“父”。

  “衆聖者阿羅漢等之王”,即如大阿羅漢長老舍利子、目犍連,也于佛製學處縱微細分亦舍命不犯,而需要唯一安住世尊法王之善說,獲得自道之果,故稱“衆聖者王”。

  又以佛親自及佛種種事業,將衆生安置于道之所依、道以及道之究竟中,而能去往究竟叁菩提任何一者的安樂城,即是度越輪回苦海猶如引領商隊之商主,故稱“往涅槃城者之商主”。

  庚二、顯示導師事業之相分叁:一、顯示佛之意業;二、顯示佛之語業;叁、顯示佛之身業。

  辛一、顯示佛之意業:

  妙智無量,辯才難思。

  安立成辦利益所化之主要方便——十力,安立宣說正法時主要方便——四無礙解,智慧自性就不同側面所分之五智,于叁世無著無礙轉入之叁智,歸納而言,即如所有智與盡所有智二種,再歸納即攝于唯一自然智慧一切智智之中。彼智慧等同時方所攝所知法數而無量,以比喻、計算、推理等何時亦難測邊際之故,以分別心無法衡量,故稱“妙智無量”。

  獲得如是不思議智慧之故,從一詞或一事敷演,經無量劫宣說,辯才亦無窮盡,故說“辯才難思”。如經雲:“若諸有情于一時,發多定語而請問,一刹那心遍證知,由一音酬各各問。”以四無礙解于大會中作獅子吼,如是方名辯才難思。對此雖有釋爲語之事業,然爲語之因——意之事業。

  辛二、顯示佛之語業:

  語言清淨,音聲和美。

  “語言清淨”,是就離過而言,即無論句義,以懈怠等八種所表示的諸過失,極微塵許亦無有。以彼語遣除毛發竦然,唯令衆人歡喜,猶如極度黑暗中的月光一般。

  “音聲和美”,即語言柔和委婉等,具有如海妙音支分,由此現前能令衆生心生喜悅,最終賜予究竟利樂之果。如《大乘無上續論》雲:“總之宣說盡世間,天及地住安樂因,此等無余皆依靠,普世遍現佛圓音。”

  辛叁、顯示佛之身業:

  觀身無厭,身無與等。

  “觀身無厭”者,即一一身分殊妙端嚴,能悅衆心仰瞻無厭,猶如乍見稀世奇珍,悅意喜筵恒時不退之佛身,于彼仰瞻,心無厭足。

  “身無與等”者,下至佛一毛孔放一光明之微妙,亦皆映蔽世間一切圓滿,故能相等者絲毫亦無。或者,不論應機化現何種,不能取其時方之量。

  無論何人見佛身時,身心劇苦亦如夢醒般能獲止息之相,詳應以經典公案莊嚴而宣講。

  丁二、自利斷證圓滿之相分二:一、斷圓滿相;二、證圓滿相。

  戊一、斷圓滿相分二:一、佛住叁有無染;二、佛自性超越叁有。

  己一、佛住叁有無染:

  不染諸欲,不染衆色,不染無色。

  佛住欲界從母胎降生等,相應世間遊舞示現,然以欲界法貪欲蓋等絲毫不染,如泥中出生新蓮而安住,是爲不染諸欲。如是,佛現前所有禅定而不味著定樂等,是爲不染衆色;得無色定而不味著,且彼中無說法等,亦不安住彼處,故爲不染無色。

  己二、佛自性超越叁有分二:一、超越苦果;二、超越集因。

  庚一、超越苦果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辛一、略說:

  解脫衆苦。

  佛已永斷叁有種子而滅一切痛苦,故爲解脫…

《《正法妙音》第二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