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二冊▪P13

  ..續本文上一頁

  利樂銀光遍灑于世間,祈願增勝安樂之吉祥。

  吉祥拉則殊勝聖地中,吉祥上師弟衆聚會時,

  吉祥種種祥瑞妙相故,吉祥不滅語言勝幢立。

  願依此善具德師久住,僧團增勝事業亦究竟,

  衆生利益安樂之吉祥,何時不退恒常而增上。

  此文由對具備希有智尊妙叁德之聖喇嘛紮西勸請之語頂戴受持,四大紊亂病觸雖于體內如湯湧沸,然而心中作意叁寶甘露之月,未講究修辭文法而善釋要義之注釋,麥彭南嘉九月上旬八九二日中撰著。以此願成所有衆生善願如意成辦之因!

  

  科判

  

  甲一、名義

  甲二、譯禮

  甲叁、正文分叁

  乙一、隨念佛陀功德分叁

  丙一、略說差別基導師功德

  丙二、廣說差別因與果分二

  丁一、利他于世間顯現之相分二

  戊一、如何顯現

  戊二、顯現後成辦事業分二

  己一、別說佛前晉見

  己二、總說分二

  庚一、堪任諸有情導師分二

  辛一、略說

  辛二、廣說

  庚二、顯示導師事業之相分叁

  辛一、顯示佛之意業

  辛二、顯示佛之語業

  辛叁、顯示佛之身業

  丁二、自利斷證圓滿之相分二

  戊一、斷圓滿相分二

  己一、佛住叁有無染

  己二、佛自性超越叁有分二

  庚一、超越苦果分二

  辛一、略說

  辛二、廣說

  庚二、超越集因

  戊二、證圓滿相分叁

  己一、體相分二

  庚一、廣大

  庚二、甚深

  己二、功德

  己叁、作用

  丙叁、攝義

  乙二、隨念法寶功德分二

  丙一、略說

  丙二、廣說分二

  丁一、所取殊勝分二

  戊一、略說

  戊二、廣說分二

  己一、從離過而宣說

  己二、從具德而宣說

  丁二、真實依處分二

  戊一、略說

  戊二、廣說

  乙叁、隨念僧寶之功德分二

  丙一、宣說僧寶功德分二

  丁一、相續清淨

  丁二、勝田功德

  丙二、勝贊具彼功德無上福田

  甲四、末義

  

  序分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我們先解釋注釋的名字,經的名字後面會詳細講解。

  注釋的名字是“無盡吉祥妙音”。“妙音”是從能诠的角度來講,因爲這部殊勝的注釋能完全開顯佛陀所說《隨念叁寶經》的密意,所以是妙音。“無盡吉祥”是妙音的作用,大家來聽聞、思維這部注釋的含義,會有很大的收獲,可以給大家帶來無盡的吉祥。“無盡”是指發生作用、發生影響的時間。有些法的作用是有盡的、有限的,到一定時期,這種作用就會消失,而這個妙音的作用是無盡的,也就是盡未來際、盡虛空界也不會窮盡,源源不斷,相續不絕。從這裏可以看出作用之深遠、作用之廣大。“吉祥”是圓滿、妙好的意思,這裏所說的吉祥包括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吉祥。如果大家的心能契入這個妙音的所诠義,就絕對會日日夜夜、生生世世恒時吉祥。爲什麼會生起無盡的吉祥呢?因爲佛法僧是萬千吉祥的殊勝源泉,而通過這部注釋的開顯作用,又能夠讓我們的心對叁寶的功德獲得正確認識,這樣真正的信解就可以生長起來,從而趣入一切正道,不斷現前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之間的無盡吉祥。在每個有情的生命曆程中,有這樣一道門,進了這道門,就會得到無盡的吉祥,沒有進入這道門,就會陷入無盡的衰敗當中,這道門,就是皈依。如果我們認真聞思這部注釋,對叁寶的功德生起真實的信解之後,就決定會立下誓言,盡未來際永遠皈依叁寶,這樣身心隨順導師的言教,和僧伽共同修學,從此就會擁有嶄新的人生,就會不斷現前無量的吉祥。對這種作用,全知麥彭仁波切在注釋的後面這樣斷定地說:“具慧者們如果憶念叁寶功德之後,承諾它是真實、永恒的皈依處,從此便能開始斷盡叁有,且有了恒時安樂的開端。”他又說:“對此處信解之後,僅僅念誦一遍此經也成爲以叁寶展開宣說的所有一切善根的源泉,何況演說等的功德,更是無量。應知,谛聽一遍此經,僅僅以此也使得人身成爲具有大義。”

  南無格日曼紮郭喀雅!

  (頂禮上師曼殊師利!)

  下面是頂禮句、祈願句以及引文。

  首先頂禮文殊菩薩:

  解脫叁有寂手持慧劍,摧伏輪回欺诳四魔軍,

  駕馭幻輪文殊勇士者,彼之足蓮爲我頂莊嚴。

  首先解釋“寂手”:是指遠離粗重的柔和的手。“四魔”,是指煩惱魔、蘊魔、天魔、死魔。從有漏蘊的角度來講,成就有漏五蘊的因——諸煩惱是煩惱魔;以煩惱爲因而成就的有漏蘊是蘊魔;貪著妙欲是天魔,它是斷盡有漏的對治道的障礙;使有漏蘊滅盡是死魔。總之,有漏蘊的因、有漏蘊本身、有漏對治道的障礙以及有漏蘊滅盡,分別是煩惱魔、蘊魔、天魔、死魔。“幻輪”:幻是幻化,輪是指相續不斷。

  下面回到頌詞,前叁句是講所禮境文殊菩薩,第四句是講頂禮。“解脫叁有寂手”是能持,“慧劍”是所持,能持智慧的就是解脫叁有的斷德,“寂手”表示解脫一切欲有、色有、無色有的執著而寂靜的相續。在斷的同時,證德智慧會自然現前,所以叫作“持慧劍。”再從能對治、所對治來講,能對治是智慧,所對治就是輪回欺诳四魔軍。這是顯示大智慧能斷的作用。

  從智慧的作用講,能對治是智慧,所對治是四魔。《大智度論》中說:“除諸法實相,余殘一切法,盡名爲魔。問曰, :何以名爲魔?答曰: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爲魔。”魔是迷亂力妄現的相,包括煩惱魔、蘊魔、天魔、死魔,也就是諸法實相之外的一切法,能奪去慧命的緣故,叫作魔。所以魔的對治唯一是智慧。在沒有智慧時,就會被欺诳的四魔所支配,以非理作意而流轉。在智慧現前時,照見有漏法欺诳的自性,就可以出離輪回,這就是“摧伏輪回欺诳四魔軍”。

  “駕馭幻輪”,是指在四魔滅盡獲得大自在的同時,從大智慧當中流現無量無邊的妙用,相續不斷地任運示現。

  對于這樣的文殊勇士,全知麥彭仁波切以自己最尊貴的頭頂禮文殊菩薩的足蓮,這是表示恭敬之相。這樣頂禮文殊菩薩,也是爲了開啓自性本具的智慧。同時也是在啓發我們:如果沒有文殊菩薩的智慧,我們的心識就會被無明障礙,無法認識佛法僧叁寶的功德,而有了智慧,就會如理認識叁寶無盡的功德之相。這樣以智慧了達,就能發起真正的信解,所以首先頂禮文殊菩薩。

  第二頌是祈願句:

  智悲滿分佛陀皎月輪,聖衆星鬘圍繞而嚴飾,

  散發能消叁有瘟疫惱,聖法甘露妙光願吉祥。

  第一句講佛,第二句講僧,第叁、第四句半講法。在前叁句當中,滿月比喻佛,星鬘比喻僧,月光比喻法。十五的滿月沒有絲毫欠缺,這是比喻佛陀的智慧和大悲已經究竟圓滿。學道菩薩雖然也有智悲,但是還不圓滿,還有部分沒有證得,智悲滿分唯一是佛陀,因爲智悲圓滿,所以佛陀就成爲盡虛空界無量有情的導師。在月輪顯現時,有無數星辰圍繞,使月輪顯得非常莊嚴,同樣,佛陀出現在世間時,有無數大小乘聖者圍繞佛陀,成爲佛的眷屬。比如釋迦佛出世,有文殊、普賢、觀音、地藏,以及目犍連、舍利子、須菩提等菩薩與聲聞圍繞而莊嚴。這體現出佛是諸菩薩父,是衆聖者王,也體現出佛陀教化之大。月輪在虛空當中出現時,能給大地衆生帶來極大的利益,因爲她的光明照臨世間,可以消除瘟疫的熱惱,月光具有這樣的妙用。從月輪中散發妙光,是比喻從佛陀圓滿的智慧和慈悲當中流現出無量的甘露聖法。因爲佛有圓滿的智慧和慈悲,所以見到衆生備受叁有瘟疫的熱惱,決定會宣說能對治叁有的聖法。佛宣說的聖法能夠將衆生從一切叁有怖畏中救拔出來,所以如同甘露;又能破除衆生心中的無明,顯示出一切所知法的相,所以是妙光。在這個熱惱世間,如果沒有如滿月般的佛陀出現、沒有聖衆星鬘的圍繞、沒有甘露聖法的光明,就不會有任何吉祥,只會充滿衰敗,衆生都將生活在內心黑暗的狀態當中,非常痛苦。只有叁寶住持在世間,世界才會有光明,人心才會得安樂,所以全知麥彭仁波切祈願以叁寶的加持,令世間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吉祥。

  下面是講經之前的引文,也就是在隨念叁寶功德之前,在我們心中必須要確立的認識。這個引文可以分成叁段來講,第一是思惟苦而引發尋求依處之心,第二是觀察法而認定自己的皈依處,第叁是認定皈依處之後應當隨念。(注意思惟的次第,是首先以理認定好皈依處之後再作隨念。)

  我們尋求依處的動機,實際就是內心最基本的想離苦得樂的願望,所以我們首先要思惟:叁有世間的一切唯一是苦,而且這個世間又不能提供一種滅苦的方法,這樣就會在心裏産生尋求依處的迫切之心,這就是皈依的真實動機。

  既然自己想求皈依,所以在確定誰爲皈依處時,就應當持一種公正的態度,也就是要觀察誰能說出止息痛苦的正法,只要能說出這樣的正法,那對這個說法者、所說的教法以及隨學者就可以持爲皈依處,也就是要從法上來認定自己的皈依處。怎麼觀察一個法是不是滅苦的正道呢?這就要從緣起上思惟,也就是要了達一切法都是緣起生,苦也不例外,也是由苦因産生,這樣以能否對治苦因這一條標准就可以分判出正道和邪道,因爲佛說的無我之法直接和苦因相違,而外道所說的法和苦因可以相應,所以,只有佛法才是正道。

  這樣認定皈依處之後,爲了發起一切正道,就要著重修習正道根本的信解,也就是要通過隨念功德而建立真實的信解。

  以上是引文的要點,下面具體解釋論文。

  1、由思苦而引發尋求依處之心。

  此處,茫茫叁有大海之中,自他一切叁有有情的希欲,唯一是希求安樂。

  這一句是要我們懂得,每個有情都是唯一希求安樂,不想要痛苦。我們自己是這樣希求,其他一切有情也是這樣希求。只要是有心識的有情,誰不想要安樂呢?誰生下來只想要痛苦呢?在這個世上,下至螞蟻蚊蟲,上至梵天帝釋,都是在追求安樂。現在要問:追求安樂的有情真的得到安樂了嗎?如果有情希求安樂又得到了安樂,那確實是很幸福,輪回世間也是很美好的,不必要再去祈求救護。但是事實並不…

《《正法妙音》第二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