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二冊▪P25

  ..續本文上一頁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

  一萬億個安住慈心叁昧菩薩的福德總合,不如一來菩薩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十地菩薩利益衆生已經達到任運無障礙,境界極其不可思議,所以福德極大。《寶性論》中說:“如是普于虛空際,無邊有情恒時中,具慧任運無障礙,真實廣行利生業。”

  恒河沙數一來菩薩福德,較一佛陀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亦不能及。”

  如同恒河沙數的補處菩薩,他們的福德總和,與一尊佛的福德相比,還不如佛陀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算分之一,喻分之一。這樣才了知佛是最大福。我們尋找福德之王,找到最後,就是佛陀。小乘聖者、大乘聖者的福德總和遠遠比不上佛的福德,所以佛是福藏根本,佛的福德最爲偉大。不通過經中這樣校量,我們可能認爲佛的福德與菩薩、天王等差不多,或者只是比阿羅漢大一些,通過上面佛語的開示,我們才知道,上界與下界、出世間與世間、大乘與小乘、佛與菩薩之間,在福德上有極大的差別。這樣才顯示出佛陀是天中天,是聖中聖,是最偉大的導師。

  下面再看佛陀色身相好的福德,又是如何一層比一層殊勝的:

  又如雲:“以十倍所有有情福聚,成就佛一毛孔;

  所有有情福德總和的十倍,相當于成就佛身一個毛孔的福德。

  以百倍所有毛孔福聚,成就佛一隨好;

  以成就佛身所有毛孔福德總和的一百倍,能成就佛的一個隨形好。

  以千倍所有八十隨好福聚,成就佛二十九相之一相,除白毫、頂髻、法螺叁相;

  以成就佛身八十隨形好福德總和的一千倍,能夠成就佛陀其他二十九相當中的一相,白毫相、頂髻相、法螺相不包括在內。

  以萬倍所有二十九相福聚,成就佛白毫相;

  以成就這樣二十九相福德總和的一萬倍,成就佛的白毫相。

  以十萬倍白毫相福聚,成就佛頂髻相;以萬億倍頂髻相福聚,成就佛法螺相。”

  以成就白毫相福德聚的十萬倍,成就佛的頂髻相;以成就頂髻相福德聚的萬億倍,成就佛的法螺相。

  根據上面的教證可以了知,佛身的每一分都是以無量福德而成就,而且相好越殊勝,福德越廣大,大到無極,這樣就可以決定佛身是福藏根本,已經圓滿成就十法界當中最不可思議的大福德聚,確實是“天上天下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此外,因地所修施等無量善行亦以智慧神變成熟之力,下地所集爾許功德,上地刹那即可成辦,以及佛身如何修持深廣二谛行境的修因圓滿之理,(注意前面一大段,都要落在“修因圓滿之理”這六個字上。)應以諸經及《行願品》爲例而了知。

  這一段這是從因的角度說明佛身是福藏根本。佛在因地修集布施、持戒等無量無邊的善行,而這一切也是以智慧成熟之力、神變成熟之力,越來越增上圓滿。增上的速度極爲驚人,下地修集的所有功德,上地只需要一個刹那就能夠完成。如同螞蟻一生所走的路,飛機一分鍾就能完成。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一直增長上去,到成佛時,決定是福藏根本。而且,佛陀在因地修習深廣二谛行境,也就是在甚深的方面修習真如,在廣大的方面修習十地、六度等,比如佛在因地如何發願,如何行持等,以上這些諸佛修因圓滿的道理,具體應當按照《華嚴經•十地品》、《普賢行願品》等作爲例子而了知。

  具體方面應當多閱讀《華嚴經》,就會知道佛陀在因地行持了多少波瀾壯闊的菩薩萬行,從而圓滿一到十地的功德,這樣以因推果,才會體會佛陀的偉大。

  以八地之前的修行與八地的修行作比較,《十地品》當中說:“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于海多用功力,排牽而去。若至大海,但隨風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視未至時,設經百歲亦不能及。(比如乘船想趣入大海,沒有到達大海時,要用很多功力牽引而去。一旦進了大海,就會隨風而去,不需要借助人力。以至于在大海當中一天的航程,就可以超過未到大海之前一百年的航程。)佛子,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積集廣大資糧,乘大乘船,到菩薩行海,于一念頃以無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本有功用行,經于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所不能及。”(同樣,積集廣大資糧乘大乘船到達菩薩行海時,一念之間以無功用智入于一切智智境界,像這樣無功用的修行,憑七地以下有功用的修行,即使經過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的劫數也無法相比。)而且菩薩初發心時,所發的百萬阿僧祇等十種大願,在八地當中都已經獲得清淨,達到願波羅蜜多最爲增上的境界。諸佛因地就是按《普賢行願品》所說那樣的普賢無盡大願、無量大願等真實發願、真實修行,最後一一圓滿,因爲佛陀因地的修行是如此甚深廣大不可思議,所以所感的佛身決定是無盡福德的所依。

  又不僅爲福藏根本,且依所依亦將增上無量福德,如頂生王、金色童子等因緣所說。如經雲:“由具衆多福德相,天衆世間福藏依,見聞慈顔即獲益,成辦有情無量利。”

  這是從衆生的角度來解釋“福藏根本”,說明佛身是出生無盡福德的所依。不但佛自身是福藏根本,而且以佛爲所依,衆生會增上無量的福德。比如將小鐵塊投入磁力強大的磁場中,立即就會被磁化,而且獲得的磁力也極強,同樣,因爲佛陀的福德之量,是一種無窮大的量,所以衆生的心以佛爲所依而現前的福德也是無量不可思議。這種作用的相,如同經中頂生王、金色童子等公案中所說的那樣。如經中所說:“由于佛陀具足衆多福德的相好,所以成爲一切天人世間成就無盡福德的所依,衆生見到佛的形相、聽到佛的音聲,一觸到佛陀慈愛的笑顔,就能成辦無量的利益。”

  爲了讓大家産生深刻具體的認識,下面通過公案來說明。首先講《賢愚經》中頂生王的公案:

  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的時劫中,有一位叫瞿薩離的大王,統攝天下八萬四千小國,他有兩萬夫人,兩萬婇女,一萬大臣。有一天瞿薩離王的頭頂上,忽然生出一個疱,形狀象蠶繭,潔淨清徹,也不疼痛,並且漸漸大起來。當長到象瓜瓢那樣大時,劈開來一看,只見裏面有個童子,相貌非常端正,發色绀青,身色紫金。

  國王叫相師占蔔吉凶,相師告訴大王:“這孩子身相雄偉,福德很大,以後一定是位統領四方的聖王。”于是就給他取名爲頂生王。

  頂生長大以後,果然英德卓越,大王賜封他爲一個小國的國王。不久大王病危,很多小國的國王都前來看望,但是大王的病還是不見好轉,最終病故。

  這些小國的國王對頂生說:“大王已經駕崩,請你繼承王位。”

  頂生說:“假如我真有做大王的福份,就應當由四大天王和帝釋天一起來迎接授予,我才登位。”頂生王剛發完誓,四大天王就拿著盛滿香湯的寶瓶,從天而降,給頂生王灌頂(按過去的習俗,國王登基時要灌頂。),接著,帝釋天也從天宮中下來,把寶冠戴在頂生王的頭上,並與四天王共同稱贊頂生。小國王們又一次勸請頂生做大王,統治四方。

  頂生又說:“假如我真有做國王的福份,國應當順從于我,不是我順從于國。”剛發完誓,國中所有的宮殿、園林、浴池都向著頂生王而來,金輪寶、象馬寶、玉女寶、摩尼寶、大臣寶、將軍寶也都應聲而來。頂生王就這樣登上轉輪王的王位而君臨四天下。

  有一天,頂生王在國中巡視,見到很多人在耕地,就問旁邊的大臣:“這些人在作什麼?”

  大臣回答:“人要靠糧食才能活命,所以他們在種谷子養活自己。”

  頂生王當時就發誓:“如果我真有做國王的福份,國家就應該有自然的百味飲食,讓所有人都遠離饑餓。”他剛發完誓,國中果然出現自然飲食。

  頂生王繼續巡視,這一次見到很多人在紡紗織布,就問:“你們在幹什麼?”

  這些人說:“雖然有飲食,但沒有衣服遮身,所以還要紡紗織布做衣服。”

  頂生王又發誓:“假如我真有做國王福份,國中就應當自然出現妙衣,賜給萬民,使他們不再貧乏。”剛發完誓,只見所有的樹上都出現各種顔色的妙衣,全國的男女老少都去取自己喜歡的衣服。

  頂生王又去巡視,看到很多人在製造、修理樂器,就問:“你們在幹什麼?”

  他們說:“飲食衣服都有了,沒有音樂也不行,所以我們在製作樂器。”

  頂生王又發誓:“假如我真有做國王的福份,所有好的樂器應當在國中自然顯現。”話音剛落,各種樂器都自然顯現懸挂在樹枝上。人們隨自己所好取下來彈奏,音聲都很悅耳,聽到的人無不喜歡。

  由于頂生王福德巨大、恩澤四海,所以感召天降七寶,遍滿所有國家。

  頂生王問大臣:“你們說說看,這是誰的福德?”

  大臣們回答:“既是大王的福德,也是人民的福德。”

  頂生王又發誓:“假如是人民的福德,七寶應當普降,假如只是我的福德,就應當全都降落在我的宮殿當中。”這樣發完誓,其它地方都停止降七寶,唯獨他的宮殿裏,降了整整七天七夜的珍寶雨。

  頂生王盡情享受一切人間的快樂,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八萬四千年。有一天,在宮殿前面忽然踴出一個夜叉,高聲說:“東方的弗婆提國,富饒快樂,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大王你可以到那裏去遊玩遊玩。”

  頂生王答應了夜叉的提議,剛生起一個想去看看的念頭,金輪寶就從虛空當中飛過來,然後群臣及白象寶、绀馬寶等跟在後面,駕上金輪到到弗婆提國。弗婆提國的所有小王趕緊出來接駕。國王在弗婆提國享受五欲生活,一直過了八億年。這時又聽到夜叉來說:“西方的瞿耶尼國也很快樂,大王可以去那裏看看。”

  頂生王又到瞿耶尼國享受快樂生活,經過了十四億年。

  夜叉又說:“北方的郁單曰國土地豐饒平安,人民興盛,可以去那裏看看。”大王又來到郁單曰國,享受上妙五欲,過了十八億年。

  夜叉又說:“四天王天的快樂是難以估量的,大王可以到那裏去遊玩。”

  頂生王和群臣、四種兵乘虛空飛行,一直飛到四天王天,四天王見到頂生王都很恐懼,立即集合天兵,想把他攔住,但是奈何不了他,頂生王很輕松地闖入四天王的領土,自在悠閑地享受了數十億年。

  有一天,頂生王冒出一個,想要到忉利天…

《《正法妙音》第二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