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二冊▪P39

  ..續本文上一頁是一切隨念之王。

  “如來過戲論,而人生戲論,戲論破慧眼,是皆不見佛”:如來本來離一切戲論,無生無滅無來無去非有非無,只是自己的分別心生起有無、常無常等的戲論,以戲論遮住智慧眼,所以都不見如來。在《華嚴經•光明覺品》當中,文殊菩薩說頌,教人離于有無一異生滅去來種種諸見,遍一切處,觀于如來。只有遠離有無、一異、生滅、來去等邊見,才能遍一切時,遍一切處,觀見如來。如果落在有無、一異、生滅、來去當中,那就不可能見到如來的秘密乃常恒、周遍、任運自成、不可思議。這是決定的。所以文殊菩薩教我們要遠離戲論,開慧眼,才可以一切處觀見如來。

  “如來所有性,即是世間性,如來無有性,世間應無性”:如來的自性,也就是世間萬法的自性,以萬法平等的緣故;如來無有自性,世間也無自性。《華嚴經•出現品》中說:“菩薩摩诃薩以無障無礙智慧,知一切世間境界,知一切叁世境界,一切刹境界,一切法境界,一切衆生境界,真如無差別境界,法界無障礙境界,實際無邊際境界,虛空無分量境界,無境界境界,是如來境界。”所以,毗盧遮那,遍一切處,哪裏沒有佛呢?如果對這些正理能夠了知,隨念如來, 法身,那就是一切隨念當中的王,是最殊勝的念佛。《華嚴念佛叁昧論》中說:“盡十方虛空乃至針鋒芥子許,無一不是毗盧法界,是名念法界佛,亦名遍念一切佛。”(十方虛空乃至針尖、芥子那麼小的地方中,無不是毗盧遮那的法界,這就是念法界身,念法身佛,念實相佛,也叫作遍念一切佛。)

  2、于皈依境種善根均無空耗。

  對于上面所說這樣不可思議的如來作意以後,在如來前種善根,會是如何呢?注釋中說:

  對如是如來作意之後,下至僅作一次祈禱、一次禮拜、供佛一花,以散亂心念佛一句,或惱亂之時見壁畫佛像,善根均無空耗,以所緣境如來叁世平等智慧究竟之故,必無欺诳亦無錯過,如以猛咒勾召、以七步蛇咬住,或如上鈎之魚,以自力不需勤作而不自在隨轉。

  這是以理建立他力的作用真實不虛。

  有法:對于這樣的如來作意以後,下至僅僅作一點善根,比如作一次祈禱,作一次禮拜,在佛前供一朵花,以散亂心念一句佛號,心情不好時見牆壁上的佛像。

  所立:善根均無空耗。

  能立:以所緣境如來叁世平等智慧究竟之故,必無欺诳亦無錯過。(因爲所緣境——如來的叁世平等的智慧已經究竟,所以我們的心和佛心之間的感通,沒有任何間隔,一念相應就是一念佛,連一刹那也不會錯過。)

  比喻:以猛咒勾召,以七步蛇咬住,上鈎之魚,以自力不需要勤作而不自在隨轉。(比喻的要點,要落在他力上,第一個現象,咒師念誦猛咒,在咒力發生效果時,即使自己方面坐著不動,但也一定會被咒力勾召,不由自主就被咒力所轉;第二個現象,七步蛇是一種被咬之後七步之內必死無疑的毒蛇,如果被七步蛇咬住,自己方面不需要勤作,蛇毒一進入體內,很快就會發生一系列的作用,在走七步這樣短的時間當中,決定會斷命根,延長一步都不可能,這就是緣起力的無欺決定;第叁個現象是上鈎之魚,如果魚兒已經上鈎,以自力不需要勤作,也決定會被釣魚的人很快提上岸去。意義就是,以佛的願力勾召,自己會不由自主地趣向于佛;被佛口咬住,以業惑爲體性的生命決定會死去;被佛鈎住,決定會以佛陀大悲的勾子從生死河中鈎上解脫之岸。

  下面以公案來證明:

  《百緣經》上說: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那時世尊帶著比丘們穿好法衣,拿著缽去乞食。一行人到了一條巷子當中,遇到一個婦女,懷裏抱了個孩子,坐在地上。小孩見到世尊,心裏很歡喜,就跟母親要花,母親見孩子要花,也就給他買了一些。小孩挺乖巧,得到花以後,就用小手捧著花,走到世尊面前,親手把花散在世尊的身上,結果這些花在天空當中變成一個大花蓋,隨著佛陀而自然行住,佛行走,花蓋也移動,佛站立,花蓋也停住。小孩見了這種奇異的情景,非常歡喜,而且于心中發大誓願:“以我供花的善根功德,願我來世成就正覺,救度衆生,和偉大的世尊一模一樣。”(所以,小孩的善根很大,他不會說:我長大了要作大老板,或者我要作大明星。)

  這時,世尊見小孩發了這樣的誓願,露出微笑,從面門發出五色之光,光圍繞佛旋轉了叁圈,再從頂部融入。阿難覺得有因緣,就問佛:“如來尊重,不輕易笑,今天以什麼因緣而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佛就告訴阿難:“剛才這個小孩散花供養我,他來世不會墮惡道,會在天上人間常常享受快樂,再過十叁個阿僧祇劫,他會成爲辟支佛,名號是“華盛”,到那時,他廣度衆生,數字沒有限量。所以我才微笑。”

  小孩雖然只是供了一點花,但是因爲所緣境太不可思議,是叁世平等智慧究竟的如來,眼前的佛身只是大法身流現的一個影像,實際上這一供養,就已經上了佛鈎,大法界法爾就會現前作用,在以後無量的歲月當中,會因此而不自在地轉向解脫。

  《百緣經》上又說: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當時舍衛城裏面一些富豪長者們聚在一起,到一個泉水邊,唱歌彈琴,盡情娛樂,這是波羅奈國的作花會。在這個娛樂花會當中,他們派一個人到森林裏采集波羅奈花作花鬘,采花人在回來的路上,遇到了世尊,見世尊相好光明,象百千日輪那樣,一片耀眼,他懷著歡喜的心情,全身投地頂禮世尊的雙足,而且以所采的鮮花供養佛,然後他又重新上樹去采花,沒想到樹枝折斷而失足摔死。

  死後他生到忉利天,相貌端正殊妙,而且他的宮殿完全是以波羅奈花作成,是一座花的宮殿,非常美妙。天國的總統帝釋,知道這件奇事之後,也趕來采訪。帝釋問他:“你是在什麼地方修福而生到這裏的?”天子就把前世的因緣具體彙報了一下。

  帝釋以偈頌贊歎說:

  身如真金色,照耀極鮮明,

  容顔貌端正,諸天中最勝。

  (你的身體象真金色一樣,你是燦爛的明星,你的容顔如此端正,真是天國當中的第一美男子。)

  這時天子也以偈頌回答帝釋:

  我蒙佛恩德,散以波羅花,

  由是善因緣,今得是果報。

  (我唯一是蒙世尊的恩德,我只是對佛散花作了一點供養,可是世尊一點也不會錯過,一點也不會欺诳,我得到的太多太多,我是以這個善因緣才有今天的果報。)

  這時天子和帝釋一起來到佛的面前,佛爲他說法,當時就心開意解,破了二十億邪見業障,得證須陀洹果。他心裏懷著欣喜,在佛前說偈贊佛:

  巍巍大世尊,最上無有比,

  父母及師長,功德無有及,

  幹竭四大海,超越白骨山,

  閉塞叁惡道,能開叁善門。

  偉大的世尊,最爲第一,無與倫比,父母和師長的功德都不能相比。以世尊的加持,能讓我幹竭輪回血淚的四大海洋,能讓我超越累世白骨的高山,能閉塞叁惡趣的道,能打開叁善趣的門。

  《阿阇世王經》上說:

  在過去無數劫時,有一尊佛,名號是一切度,他和眷屬一起去分衛時,有叁個尊者的孩子,服飾莊嚴,在一起遊戲,見到佛和菩薩光明巍巍,就互相作手勢,大家說:“我們應當一起供養佛。”其中兩個孩子回答:“沒有香花,用什麼供養呢?”其中一個孩子脫下頭上的白珠,放在手裏對其他兩個孩子說:“可以用來供佛。”兩個孩子也學他,解下頭上的白珠放在手裏,來到佛前。其中一個小孩問另外兩個:“你們以這一份功德,發什麼願?”一個說:“願我如佛右面的比丘。”一個說:“願我如佛左面的神足比丘。”兩個小孩也反過來問他:“那你有什麼願呢?”他說:“我想同佛一樣。”八千個天子都同時贊歎:“善哉!善哉!若如所言,天上天下一切都將得蒙大恩。”這叁個小孩來到佛的面前,都以白珠撒在佛的身上,兩個發聲聞心的,珠子落在佛陀的肩上,一個發菩提心的,珠子落在佛的頭上,而且化成珠花交映的帷幔,裏面還有佛陀。

  佛告訴舍利弗:“中央的兒童,就是我的前身,右面那位是舍利弗你的前身,左面的小孩是目犍連。舍利弗,你們本來畏懼生死的緣故,不發菩薩心,想要很快獲得涅槃。你們看中間這個小孩發了無上菩提心,所以能夠成佛。”所以,因果確實是沒有絲毫差錯,就象谷響應合聲音一樣,在佛前發什麼願,作什麼善根,就會得什麼果。

  下面再看念佛的善根不會空耗。

  《譬喻經》當中說:

  往昔有一個國王,是殺了自己的父親而當上國王的。後來有個阿羅漢,知道這個國王很快就會死去,所剩的日子不過七天,而且死後必定墮入阿鼻地獄,要在一個大劫當中受苦。阿羅漢知道這樁事情之後,就去度化他,勸他至心念南無佛,七天當中千萬不要間斷。臨走時,還再叁囑咐他不要忘記。國王聽從他的話,每天雙手合十,一心一意,早晚不停地念佛。到了第七天果真死去,他的心識趨向于阿鼻地獄。但是以前面念佛的力量,當到達地獄門口時,自己能明白,這是地獄。所以他就立即大聲念南無佛,地獄中的衆生聽見佛號,也一起念:“南無佛!”地獄的烈火當下息滅,一切罪人都得到解脫,轉生在人道。(緣起力的確絲毫無欺,一心念佛,當下就得到佛力的加被,地獄的火當下息滅,比七步蛇咬的作用還快。)後來,阿羅漢又去爲他說法,使他證得初果。《譬喻經》後面說:“以是因緣,稱佛名號,所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爲喻。”(從這個因緣可以看出佛號功德極大,念佛號所獲的功德也無量無邊,無法比喻。)

  《觀佛叁昧經》當中說:

  過去久遠有一尊佛出世,名號也是“釋迦牟尼”佛。古釋迦佛滅度之後,有一位王子名叫金幢,驕慢邪見,不信佛法。當時有一位比丘,叫作“定自在”,他去對王子說:“世上有佛像,衆寶嚴飾,極爲可愛,你可以隨我暫時進入佛塔,去看看佛的形像。”

  王子就跟隨比丘進入塔中,見到佛像的相好,王子內心震動很大,他說:“連佛像都這樣端嚴,何況真正的佛身。”

  比丘告訴他:“你今天見到佛像不…

《《正法妙音》第二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