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二冊▪P55

  ..續本文上一頁生的安樂善道,一切唯從聖法光明出生”生起信解之後,應當發起住持聖法之願,以經雲此願涵攝佛子無量諸願之故。

  我們在無誤抉擇之後,能夠決定兩個唯一:第一個唯一,在一切所知法的範圍中,能夠作爲信任不變的有事,唯一只有聖法,聖法以外的其它法都是會失壞或不如實的法,不可能成爲信任不變的有事,這就是“具足依止、斷流轉道”兩句經文所說;第二個唯一,一切世間和出世間六凡四聖的安樂善道,不會從其它法出生,而唯一從聖法光明出生,這就是“決定出離,趣大菩提,無有違逆,成就和順”四句經文所說。這樣唯一決定之後,我們就會認識到聖法對整個世界的意義有多麼重大,沒有聖法,衆生將不會有真正的依處,都將象遊魂一樣漂泊生死,沒有歸宿;沒有聖法,衆生將無法步入任何一種安樂的善道,只能在苦海中永遠沈溺,所以凡是具有慈悲和智慧的大士,如果想真正利益普天下的有情,一定要發起住持聖法的大願,沒有這條大願,怎麼談得上自利和利他呢?所以爲了饒益一切自他有情,要發的根本大願,就是住持聖法的大願,在這條根本大願中含攝了佛子無量無邊的行願,一切佛子自利利他的行爲都會從這個宏願當中出生。

  在《華嚴經•十地品》當中講,菩薩安住歡喜地,發起大願:“願受一切佛*輪,願攝一切佛菩提,願護一切諸佛教,願持一切諸佛法,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這是初地菩薩住持聖法的大願。

  同樣,在《普賢行願品》當中說:“我爲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天龍夜叉鸠槃荼,乃至人與非人等,所有一切衆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其中,“我爲菩提修行時”,就是願攝一切佛菩提,願一切修行都攝歸于無上菩提的果地聖法之中。“一切趣中成宿命”,就是願持一切諸佛法,發願自己在一切趣當中受生時,都能夠不忘宿命,不忘失自己的本願,在相續當中住持聖法,不失壞聖法。“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就是願護一切諸佛教,發願恒常能夠出家受持清淨戒律而護持一切諸佛的教法,因爲“毗尼住世,我法住世。”“天龍夜叉鸠槃荼,乃至人與非人等,所有一切衆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是願受一切佛*輪,發大願對所有一切人與非人等的衆生類,宣說聖法,讓衆生普遍受持諸佛的聖法,而獲得利樂。應當如是發起住持聖法的大願。

  如是隨念法寶功德之後,心想:今日能遇法寶光明,何等慶幸!理應隨分隨力受持聖法。

  如是如理隨念法寶的功德之後,重要的是歸到自己心上。對于自己現在能值遇法寶應當發起極其慶幸之心,應當發出盡力受持之心,這樣才能在心相續當中引發殊勝的善根,不只是聽一聽、說一說而已。對于值遇聖法光明的意義,我們以前沒有很深的認識,也就不太珍惜。現在應當這樣作意:最稀有的聖法如意寶,今天竟然被我值遇,這真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何等的慶幸,在一切所知法中,聖法是最殊勝、最稀有的,是最能饒益我們的最真實最永久的依處。因此這比遇到其他任何法都要有意義得多,這不是遇到一億美鈔,遇到豪華別墅,遇到金杯大獎,可以比其萬一的。一般貪欲未斷的凡夫,當他們遇到名利財色時,都會欣喜若狂,而我們今天是遇到一切法中最殊勝的聖法,爲什麼不慶幸歡喜呢?對這件事,自己一想起就應當歡喜啊!輪回當中轉了那麼長的時間,遇過那麼多法,可是都沒有一點價值,爲了那些法我們失去過多少生命,流過多少淚水,骨架子堆起來比須彌山還高,流過的眼淚比四大海還深,可是沒有得過一點實義。而今天終于值遇了利樂之源的聖法,自己應該從心裏感到慶幸,這是最慶幸的事。從今以後,再不能無意義地虛耗人生,再不能自暴自棄,應當隨自己的能力,按自己的本分,盡心盡力受持聖法,即使能受持一分,也是最有意義的,超過其它一切世間的善根。所以彌勒菩薩在《辨中邊論》中講,以十法行將會獲得無量大福德聚,這不是不了義的說法,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即使太陽可以冷,月亮可以熱,但“十法行獲福無量”這一點是絕對不會錯的。所以對于聖法乃至供養一點,念誦一句,作意一下,修習一點,演說一次,都具有極大的意義,超過一切世間善根。

  彌勒雲:“謂書寫供養,施他聽披讀,受持正開演,諷誦及思修。”如是應勤修十法行,以成就人身大義。

  人生的大義就在于此,在其它法上並不會有人生的實義。大家心裏應當覺悟,從今以後應當踴躍歡喜,應當在法上勇猛精進,即使顛沛流離也不舍離聖法,應當以十法行去度過今生乃至無量生的分分秒秒,以這樣來作一個有意義的人。

  我們的本師釋迦文佛在因地無佛出世時,想要求得經法。當時天帝化成羅刹,對他說:“你如果能剝皮爲紙,析骨爲筆,打骨出髓作墨,我才可以對你開示佛經。”菩薩聽了生大歡喜心,爲了法就真的剝皮析骨,羅刹驚歎,隱身不現,這時十方佛現身,爲菩薩宣說聖法。

  《大涅槃經》上說:有一位仙人在羅刹前求法,羅刹說:“你能舍身,我就可以對你說。”仙人就登上高處,投身直下,羅刹接住他的身體,對他宣說聖法:“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

  《大方便佛報恩經》上說:往昔有位轉輪聖王,從婆羅門面前求法,把自己的身體挖成一千個瘡,在裏面注滿膏油,點成千燈,供養法師,希求半偈聖法。于是法師爲他說偈:“夫生則死,此滅爲樂。”

  又比如,常啼菩薩沒有聽到般若時,恒常啼哭。後來聽到虛空當中有聲音告訴他:“你往東方去,會遇到善知識開示你。”常啼菩薩就舍身肉求取供養品,直到法勝菩薩的住處,遇到菩薩入定,常啼菩薩就站立著一直等待法勝菩薩出定。菩薩將出定時,又刺血灑地來供養。後來得悟法音,頓然明白般若心要。

  往昔的諸佛菩薩是這樣爲了求得一四句偈而甘願舍身,來成就人身的大義。今天我們已經值遇聖法光明,很方便就能聞思修行,自己身在寶山當中,爲什麼不努力受持聖法妙寶呢?能夠值遇大乘的顯密妙法,是多生累劫修積善根的結果,比昙花一現還要難得。《法華經》中說:“譬如優昙花,一切皆愛樂,天人所希有,時時乃一出。(比如優昙花,爲一切人所喜愛,在天上人間極爲稀有,經過很漫長的時間才會出現一次。)聞法歡喜贊,乃至發一言,則爲已供養,一切叁世佛,是人甚希有,過于優昙花。(聽到《法華經》能夠歡喜,下至贊歎一句,這種稀有已經超過優昙花。)”《金剛經》中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在末法時代,能對大乘般若法,歡喜信受,確實是已經在無量佛所種過善根,所以是極爲稀有。)《無量壽經》中說:“人身難得佛難值,信慧聞法難中難。”(所以,以信心和智慧來聞法更是難中之難。)今天,諸位生在末法時代,難遇難聞的聖法已經值遇,已經聽聞,確實應當好好把握這種千載難逢的因緣,應當精進以十法行來實現人身的大意義,不要虛度光陰。

  如是聖法,下至于一偈義聽聞受持開演思惟,亦能成就無量利益,廣于經中應當了知。

  不是很多,僅僅是四句偈的法義,你能夠聽到,能夠受持到,能夠開演,能夠思惟等等,就已經成就了人生的無量利益。

  在佛經的文字裏面蘊含了極爲深廣的密意,因爲佛經是佛語的積聚。當年世尊住世時,把他的心意借語言這個方便,傳給弟子們,而弟子們聽到佛語,能觀照持心,就能開悟證果,得無量利益。在佛涅槃之後,佛的一代時教都結集在叁藏十二部當中,那裏面有如來甚深廣大的密意。我們以恭敬心讀誦、聽聞、受持、開演、思惟,就等于開始有機緣能和佛陀相遇,佛經的文字中,確實有世尊的心意,有導師安住的密意在裏面。如果我們能反照自心,能領會到密意的一分,就能得到無量的利益。

  以比喻來說明,比如《黃帝內經》是中醫的源泉,是大根大本,因爲裏面承載著黃帝的大智慧,中醫的大智慧、大方便,中醫的高境界全在裏面。如果後人不重視不恭敬這本《內經》,不以《內經》爲引導,就不可能有機會得到黃帝的心意,也就很難契入中醫的深層境界,最終中醫從根本上就會失傳。雖然黃帝有真實的知見,但是只有以默契相應才能感受到,他對後人的大慈悲,就是把自己的智慧結晶放在《內經》裏面,傳到後世,有緣的人能夠虔誠、恭敬、受持它,這本《內經》所蘊含的古聖黃帝的密意,才可能在他的心前顯現出來。

  同樣的道理,佛陀是量士夫,他現量見一切所知法的相,他的語言是在指示一個境界,我們需要以自己的心來觀照到這個真實相,如果能以虔誠恭敬之心,就象在佛前親聆佛語一樣,那佛語就會成爲直接的引導,其中的真實密意,就有機會在我們心前顯現。所以我們不能認爲經書只是一般的文字,我們持這個聖法,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尋行數墨上,應當知道,一本本薄薄的經書實際上裏面有如來的全身,有深廣的法界,有如來的大智慧、大慈悲、大方便,裏面有五道十地的大境界。確實在末法時代,如來是示現爲文字相,以教法作苦海衆生的導師,成爲出離苦海的慈航。這裏面的密意實在比虛空還廣,比大海還深,能對它受持,就是親近諸佛的法身。能依經觀照持心,就是成佛的正因。所以,功德不可思議。可以這樣說,假如今天所有世間的文化技藝都失傳,人們不會開飛機,不會發電,不會用電腦,不會生産種種食品,這並不是很大的損失。但是如果人們對于聖法不聽聞、不讀誦、不開演、不受持、不思維、不供養,那整個人類就會逐漸埋沒叁寶種性,會逐漸陷入無明之中,不知取舍,不知出離,不能覺悟,無法趣入諸佛大光明、大清淨、大平等的境界。

  今天的時代,人們面對古代聖人留下的文化精華,不虔誠、不恭敬、不能發心…

《《正法妙音》第二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