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捶打、綁縛,會獲得多大的罪過?”
佛告訴梵王:“我現在爲你簡略說一下,如果一個人出萬億佛身的血,罪過大不大?”
梵王回答:“一個人只要出一尊佛身的血,他的罪過就已經是無量無邊,何況是出萬億佛身的血,終究無法廣說這個人的罪業果報。”
佛告梵王:“假如有人對于爲我剃發、身穿袈裟不受禁戒或者毀犯的人,惱亂、罵辱、打縛,所得罪過,超過出萬億佛身血的罪過。何以如此呢?因爲此人爲我出家剃發,身著袈裟,雖然不受戒,或者受後毀犯,但此人還能爲諸天人民顯示涅槃之道,此人已經在叁寶中獲得恭敬信心,勝過一切九十五種外道,其人必定能夠速入涅槃,勝過一切在家俗人。因此,天與人應當供養。如果有國王見到出家人作大罪業,只能如法擯出國土以及寺院之外,不能鞭打、罵辱,一切不應如其身罪。如果打罵此人,便已經退失解脫和遠離一切人天善道,必定趣向阿鼻地獄,何況鞭打爲佛出家具足持戒之人?”
《贊僧功德經》中說:“是故殷勤勸諸人,不聽毀罵僧寶衆,若欲不沈淪苦海,常當敬重植良田。常欲人中受樂者,亦當供養比丘僧,勿以凡夫下劣心,分別如來弟子衆。(所以,殷勤地勸告諸位,不要毀罵僧寶衆,如果自己不想沈淪于苦海的話,就應當常常敬重僧寶,種植福田,想常時感受安樂的人,也應當供養比丘僧。不要以凡夫的下劣心,分別如來的弟子衆。)若有清信士女等,能于十念生信心,平等供養比丘僧,是人獲得無量報。(如果有具信的居士男女,能夠十念發起信心平等供養比丘僧,這個人會獲得無量的福報。)若于僧中起邪見,當來定墮叁惡道,世尊親自以梵音,金口弘宣誠不妄。(如果對僧衆生起邪見,將來決定會墮落叁惡道,世尊親自以清淨梵音金口宣說,沒有任何的虛妄。)甯以利刀割其舌,或以撚杵碎其身,不應一念嗔恚心,謗毀如來淨僧衆。(甯可以利刀割斷自己的舌頭,或者以撚杵粉碎自己的身體,也不應以一念嗔恚心,謗毀如來清淨的僧衆。)甯以吞大熱鐵丸,甯使口中出猛焰,不應戲論以一言,毀罵出家清淨衆。(甯可口吞熱鐵丸,甯可口裏噴出猛烈的火焰,也不應以一句戲論,毀罵出家的清淨僧衆。)甯以利刀自屠割,殘害支節毀肌膚,不應戲笑調凡愚,何況打罵比丘衆?(甯可以利刀宰割自身,分離肢節,毀壞肌膚,也不應戲弄調笑凡夫愚人,更何況是打罵尊貴的比丘衆?)甯以自手挑兩目,甯于多劫受生盲,其于習行離欲人,不應惡眼而瞻視。(甯可以自己的手挑壞雙眼,甯可在多劫之中感受雙眼失明的痛苦,對于修習離欲的僧人也不應以惡眼瞻視。)甯毀精舍及製多,甯焚七寶舍利塔,勿于僧中出惡言,誹謗如來清淨衆。(甯可毀壞精舍、佛塔、焚燒七寶舍利塔,也不要在僧衆當中口出惡言,誹謗如來的清淨僧衆。)毀塔之人自墮落,經無量劫受諸苦,好說衆僧短長者,自墮亦引無量衆。(毀壞佛塔的人只是自己墮落,經曆無量劫而感受種種的痛苦,但是喜歡對僧衆說長道短的人,不僅自己墮落,還導致無量衆生受影響而墮入惡趣。)是故智者善思量,勿于僧中起輕慢,善自防護口業非,莫談此持彼犯戒。若一惡言毀沙門,當墮泥犁受極苦,從地獄出得人身,即招聾盲瘖啞報。(所以,智者們應當善加思量,千萬不要對僧衆生起輕慢,要善自防護自己口業的過失,不要談論這一位持戒好,那一位是犯戒者,如果以一句惡言毀辱沙門,將會墮落地獄感受極大的痛苦,而且即使脫離地獄獲得人身,也要感召聾盲瘖啞的等流果報。)世間多有愚劣人,談說僧尼諸過惡,因茲墮落惡道中,永劫沈淪沒苦海。(世間有很多愚癡下劣之人,喜歡談論僧尼的過失,他們因此會墮落在惡道當中,永劫沈溺于苦海。)大悲世尊禮大衆,尊敬和合大德僧,諸佛尚自致殷勤,何況凡夫輕慢衆?(十力圓滿的大悲世尊尚且禮拜大衆,尊敬和合大德僧,諸佛還這樣親自以萬德之身向僧衆殷勤致禮,何況我們這些下劣凡夫,有什麼資格輕慢僧衆呢?)”
末義
甲四、末義:
隨念聖叁寶經圓滿。
如是十方一切世間界所有利樂之源泉——共稱叁寶,乃至虛空及輪回未盡之間無盡之自性,萬千善相吉祥之源,此是僅僅憶念亦能從一切衰敗中解脫。
這一句是總說隨念叁寶的利益。我們從內因、外緣和果這叁個方面來分析,也就是由外緣成就,內因具足,將會成就“從一切衰敗中解脫”的最殊勝之果。外緣成就是何種成就的相呢?注釋中說“十方一切世間界所有利樂之源泉——共稱叁寶,乃至虛空及輪回未盡之間無盡之自性,萬千善相吉祥之源”,這是外緣圓滿成就、沒有絲毫欠缺的相,我們從時間、方所、種類叁個方面來說明,從時間上講,是在虛空沒有窮盡之間、在輪回沒有空盡之間無有窮盡恒時利他的自性,沒有一刹那會間斷;從方所上講,是在十方一切佛刹極微塵數的世間界周遍利他的自性,沒有一個微塵不周遍轉入;從種類上講,是所有一切利樂的源泉,是萬千善相吉祥的源泉,是無所不能的如意寶王,從暫時世間增上生的利益乃至究竟出世間佛果決定勝的安樂,無一不能出生,從器世間地水火風的善相吉祥到有情世間有漏根身和無漏意生身、無漏法報化叁身的善相吉祥,或者從人天善趣長壽、健康、相好、富貴、名聲、地位等的善相吉祥,到出世間諸佛菩薩無量身智、神通、陀羅尼、叁摩地、相好、淨土等的善相吉祥,以叁寶的勢力無一不可顯現。所以,叁寶超越一切世間法,是這樣圓滿成就的不可思議依處。
“內因具足”,就是自己以理對叁寶功德引生定解後,專心皈依叁寶而憶念。因爲叁寶真實圓滿具足不可思議的大勢力,所以僅僅對她憶念,也能獲得從一切衰敗中解脫的究竟之果。所謂“一切衰敗”,就是指凡夫分段生死的衰敗,有學道聖者變易生死的衰敗。
以佛寶來說,外支的導師圓滿成就,在十方一切世間界中沒有舍棄過一位所化,乃至虛空未盡之間沒有一刹那不以大悲調伏衆生,具有隨順所化因緣而幻化遊戲的悲智自性,能賜予衆生所有利樂。所以,佛具有導師最圓滿的相,只要以信心和恭敬憶念佛陀,就能出生萬千善相吉祥,就能解脫生死的衰敗。
在《廣論》當中,宗大師根據《叁摩地王經》說:“此等若作常時修持,心隨修轉。故于初時修心稍難,後時于彼能任運轉。又若能念,願我當得,如所隨念,如是佛者,是發菩提心,一切晝夜恒得見佛,于臨終時任生何苦,然隨念佛終不退失。”也就是長期串習憶念佛陀,久而久之,心就會隨著串習而轉變,而且能引發菩提心,自己會發心求證這樣的佛果,又能日夜見佛,不離佛的光明,又能佛念堅固,不爲任何境緣所退,這些都是善相吉祥。博朵瓦格西說:“若數數思,漸能深信,漸淨相續,能得加持。”(如果數數不斷地思維,也就會産生越來越深的信解,以深切的信心,自己的相續會越來越清淨、能得到佛的加持。)《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後面兩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不借助其它方便,僅僅以念佛就能自得心開,心地開明,當然能從一切衰敗中解脫。
從法的角度來衡量,確實外支聖法已經圓滿成就,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導師佛陀以一切智智無礙現見一切所知法的相,所以他所說的聖法沒有任何迷亂的過失,沒有任何和煩惱病相應的過失,沒有任何救護功能會間斷的過失,而且在他的聖法當中,從輪回粗大乃至無明習氣地之間的一切所斷中無余出離的種種方便,都圓滿具足,沒有絲毫的缺少,決定能讓衆生決定出離,趣入大菩提。所以從法的角度來說,確實沒有任何不成就的地方。這個聖法,可以不加任何一分增益地說,她決定是十方一切世間界所有利樂的源泉,她決定是虛空及輪回未盡之間利益無盡的自性,在虛空和輪回沒有窮盡之間,聖法利他的功能決不可能衰減,決不可能消失,決不可能空耗,她決定是萬千善相吉祥之源,初善、中善、後善,一切善相、一切吉祥都可以以聖法寶而顯現出來。
如果我們自身對聖法寶具足信心,這樣以隨念法寶趣入的話,佛法大海決定以信能入,從此之後,心入于法,就能破除從粗到細的一切無明,過失一分分斷,功德一分分證,最後就能從一切衰敗中解脫。
再從修行助伴的角度來衡量,聖僧遠離邪行、非理行、偏曲行和退轉行,他們是真正行持無誤正道的人,當然是最圓滿的道伴,沒有任何欠缺,任何時候、任何處所都可以作爲所有世間的助伴,是無盡利樂之源,所以這也是外支已全。只要我們以信心憶念十方常住僧寶,決定能打開萬千善相的源泉,能種下極爲深廣的福德善根。比如念觀音菩薩、念地藏菩薩、念文殊菩薩、念普賢菩薩等等,可以消災免難,可以增福開慧,可以遠離怖畏、脫離痛苦,最終能從一切衰敗中解脫。
這樣就可以明白,不是幻想,不是空談,原來在法界當中真正存在這樣不可思議的無上如意寶王。世上那麼多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不曉得大依處、大如意寶就在眼前,真是遺憾。實際上只要以信心相應,僅僅憶念也能獲得解脫,這是真實不虛的。在這個地方,我們要生起無比歡喜慶幸之心,因爲我們竟然值遇了叁寶而能相信。我們應當深信緣起,深信之後,才知道爲什麼修皈依具有那樣深廣、巨大的功德。我們說連色法的一個電視機,只要一按電鈕,音聲、圖像的信息就可以全部顯現,對于空調,只要調好,二十度就到二十度,叁十度就到叁十度。世間的電腦、汽車、飛機等,都是因爲在色法的緣起上能如實相應一分,所以它的作用就會真實存在,一絲一毫也差不了。現在請問:出世間叁寶的勢力還不如有漏的色法嗎?所以,關鍵是自己要以信心來相應,能相應就決定會得, 到利樂,否則就要成立緣起會空耗,但這不可能有成立的機會。所以道理就是這樣簡明,不是繁瑣哲學,只要你有信心,…
《《正法妙音》第二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