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德、安適,以及聖法等;
誅業:有勾招、釋放、捆綁、壓製、回遮、弑殺、驅逐等,亦有解縛、發狂等逼迫法、令起惡兆、降冰雹、打雷等法;
懷業:如上所說,即能將人與非人、衣食資具、戒定慧功德、驗相證相等自在攝受的事業。
(2)以功德而分,不論何種事業,皆具一般與殊勝兩種;又可從因、體、果叁方面而言:
一般事業之因,即貪著自利等具有貪瞋癡叁毒的等起或動機;本體,即未以善巧方便的密意行爲攝持;果,即與暫時以及究竟之大義無關。所以,顯現上雖似密咒事業,實則僅爲一般事業,因與體不殊勝,僅于外在影像上行持,不會産生殊勝之果。
殊勝事業之因體果叁者皆殊勝。殊勝事業之因,即緣于利他之大悲心,此爲殊勝的等起或動機;本體,即具足以殊勝的智慧方便攝持的密咒密意行爲;果,即無勤成辦暫時與究竟之利樂。行持密咒事業時,應當舍棄一般不如法之行持。
2、心得自在則萬法自在,爲使自心獲得自在而修持懷業:
《大幻化網》中宣說:一切不清淨顯現皆爲心之自現,一切清淨顯現皆是智慧之自現,是故,淨不淨之萬法分別是智慧與分別心所造作,萬法悉以心之妙力顯現。此以殊勝教證與理證皆可成立。
自心若未獲自在、未曾調伏,則須感受種種迷亂顯現以及痛苦;相反,假如自心調伏,獲得自在,則一切顯現即現前清淨,將獲得“恒時安住在無遷變的大樂境界”之自在,故唯須通達此關要。
凡夫與聖者于顯現上具極大差別,凡夫心不自由,安住于迷亂、痛苦之境界,聖者心已得自在,故其眼前悉爲清淨之顯現。聖凡境界之差別關鍵在于心是否得自在。
爲令自心不隨境轉,而使境隨己心自在而轉,爲達此目的,大悲導師以善巧方便宣說了衆多懷業儀軌,此根據爲“使一切無而現的迷亂二取顯現,消融在大平等和大清淨的大樂之中,其殊勝方便,除懷業之外,別無他法;而且一切寂怒懷業本尊,從究竟而言,唯一是爲對修行者賜予俱生大樂而顯現。所以,若祈禱樂空妙觀察智之現分——顯現懷業本尊身,將得現前大樂智慧的強大力量;將生起易滅盡不清淨之業風以及業風所作的能所境之能力;而且,若以樂空大智慧攝持一切輪涅顯現之萬法,則自在而轉一切萬法,具如是殊勝之關要。是故,懷業究竟秘密之關要,即獲得內在樂空叁摩地之自在,亦即非于心外尋求方便令心獲得某種成就,欲獲得大自在,唯在于自心。
若自心調伏而獲自在,則以心所起之風以及粗細明點皆可輕易得到調伏自在,而且種種脈也會自然解脫于樂空中脈界中,無余清淨一切以不清淨之心與風所造之習氣,而且一切現有唯一成熟樂空妙觀察智,而一切現有萬法顯現爲懷業壇城,由此將對輪涅之根本獲得大自在。所以,往昔諸多持明者說:“自心自在轉,勝伏一切他衆。”亦是以此密意而宣說。
3、修持懷業之發心:
懷業之發心有二:一爲自私自利之發心;另爲弘法利生之發心。前者當斷,後者應持。
若以我執出發,爲自得名聞利養、衣食資具等,爲攝受眷屬,以如是自利之發心祈禱懷業本尊,念修懷業心咒與儀軌,利益不大,達不到自心調伏、獲得自在之目的。而且利用懷業搞世間八法,會成惡趣之因。無等塔波仁波切說:“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惡趣因。”誠如將栴檀木換取黑炭一般,殊勝之懷業以動機不良將成染汙之業。
全知麥彭仁波切說:“弘法利生者對自心獲得自在之竅訣有所體會,甚是重要。然不能有追求自利、小義利之發心。若具足弘法利生之發心,則在一切事業中,以懷業最爲殊勝,因對無有任何損害的其他事業之果,以懷業即能順便成辦之故。”
4、對于何者獲得自在?
即對心與境獲得自在。萬法可攝于心、境之中,其中,境乃心之幻化,若心得調伏,境界自會隨心轉爲清淨;相反,心若顛倒而起,境界自然現爲不淨。故所自在者,即心與境。
5、如何方得自在?
此須具懷柔心境善巧之方便,若無殊勝方便,一般衆生極難以自力而得心境自在之境界,此方便就是祈禱懷業本尊,念誦九本尊心咒與聖號,因爲懷業本尊唯一是爲令修行者現前樂空無二,而從妙觀察智現分所顯現的本尊。故若如法念誦其心咒,如法觀想祈禱九本尊,即可獲得心境自在。
6、爲何說懷業是稀有、總集之事業?
“稀有”,即極其輕松自在,無勤便能攝受。無須乞求、壓伏,不以戰爭掠奪、財利籠絡,便可悉皆攝受,且所應攝受調伏之衆生自然成爲受教弟子。其他叁種事業,息業尚須以祈求之方式息滅病魔等;增業須步步漸次地增長;誅業必須具有降伏之能力,且須對方具極大罪惡因緣時才能行持,故于直接攝受衆生方面不如懷業這般方便。
“總集”,即一旦成就懷業,其余叁種事業皆會隨之成就。亦即在懷業成就之時,余之息業、增業、誅業叁種事業之果皆可隨意成辦。
以上宣講懷業的殊勝功德,下面再以大恩上師的傳記而說明。
上師乃圓滿成就懷業之聖者,對輪涅萬法悉得自在,以下略舉一二:
(1)自在以心轉境,轉器世界:
一九八六年,釋迦佛天降日的吉祥日,大恩上師在古屋神山,入定取出一尊釋迦佛像。上師取出佛像後,立即用佛像加持在場信衆。在山前的大石頭上,上師留下深達兩指的腳印。而且,上師在神山修持紅觀音,念誦觀音心咒期間,當地岩石上自然顯現許多觀音心咒,十多年後,心咒仍然清晰。
大恩上師朝禮莫爾多神山時,在山下作過沐浴、開光等儀式後,在神山中竟然出現兩座酷似菩提塔形狀的佛塔。
(2)自在攝受有情:
上師以懷業之成就,攝化無量衆生,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皆爲師所攝受,而且十方高僧大德皆同聲贊歎、護持上師的事業。
一九八六年,大恩上師走訪了道孚、爐霍、康定、甘孜、新龍等地區,在七十叁座寺院以及大大小小的佛學院中遍灑法雨。當時,上師教誡在家人行持十善,斷除偷盜等惡業,而且要求每人至少念一億遍文殊心咒。如是,以上師之攝化力,使整個康區一帶的人們都開始修行善法,善法之花遍滿大地。此亦爲懷業成就之功德,能自在攝受人類,將彼等置于十善業道中。
一九八八年,大恩上師在大衆中說:“本來,釋迦牟尼佛已慈悲開許女衆享有與男衆同等受出家戒的機會,然由于某種原因,在藏地從未出現過大規模的尼衆僧團,爲令可憐女子擺脫世俗,專心修學佛法,不再虛度人生,從今起,我特攝受尼衆,建立尼衆僧團。”此語一出,衆多藏族女子紛紛棄俗出家,到學院依止大恩上師。
一九九叁年,大恩上師開始環球弘法,攝受全世界的有緣弟子。上師到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等國,每至一處,上師皆具強大攝受力,有緣衆生紛紛衷心歸仰,爲上師所度。
一九九四年,應噶舉、格魯、甯瑪等衆多寺院之迎請,上師不顧年邁多病,走訪了四川、甘肅、青海境內百余所寺院。每至一處,當地僧俗皆以藏族至高無上之禮節迎接上師。幾千匹駿馬組成的龐大馬隊在前面開路,寺院僧衆身著叁衣、手捧哈達于兩旁列隊恭候;在家男女身穿節日盛裝,歌舞供養。
另外,上師無論倡導放生、念《普賢行願品》、念金剛薩埵心咒、念阿彌陀佛名號,轉觀音心咒的轉經輪等、不論藏地或漢地,甚至國外,無數信衆皆會信受奉行。
(3)轉違緣爲順緣:
最爲稀有之事,以上師懷業之成就,能轉違緣爲順緣。現量可見,上師事業在受到人與非人百般幹擾之時,反如風助火勢般日益增上,天魔外道的肆意摧毀,反使上師美名傳遍世間。
由上師傳記,可見修持懷業能令心獲得自在,弘法利生之事業生生世世皆得自在。
7、爲何須依靠修持懷業,引導衆生往生極樂世界?
末法衆生剛強難化、福慧淺薄,若無大自在之力量,極難攝受度化,縱然苦心教誡,亦不易信受奉行,如此便不能直接達到度化衆生之目的。相反,假如修持懷業,自心獲得自在,則引導衆生極爲方便,因爲心已具威懾之能力,衆生隨你而轉,凡是你所說之教言,皆樂意接受,以你心力之牽引,可推動彼等行持,故依靠懷業引導衆生極其方便。
末法時代,應著重于何處引導?即須引導彼等往生西方淨土,因末法時代之衆生,皆爲業惑深重之病人,不依此簡便易行、容易成功的淨土法門,無量衆生以自力難超叁界,今世未出輪回,後世極可能于輪回中輾轉造業,極難了脫。故應極力弘揚淨土,引導無量衆生往生極樂世界。
如是即知,上師教導我們修持懷業之目的,即爲具自在力攝受衆生,而引導衆生之內容,主要爲接引衆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大集經》上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大恩上師曾經說:“我今生最大的願望即凡與我結上仇緣或親緣的所有衆生,將彼等皆接引到極樂世界。雖然有東方現喜刹土、邬金銅色吉祥山刹土等衆多淨土,然如極樂世界般功德圓滿又極易往生之淨土絕無僅有。而且往生以後,可成就一切所願,無勤度化一切有情。”
有關上師此方面事業,曾有種種授記:
菩提金剛曾授記:“清淨所化眷屬遍十方,凡結緣者皆生極樂刹。”
一九八九年,在拉薩大昭寺覺沃佛像前,上師猛勵祈禱發願:盡心盡力弘法利生,解脫沈溺在輪回中的無數衆生,令彼等往生淨土。上師當即入定,在境界中,覺沃佛像放光授記:“善男子,以後凡是與你結緣之衆生皆能往生極樂世界。”
此外,羅珠上師、觀音上師也曾對上師說:“你晚年將會廣弘淨土法門,依此可使無量衆生往生極樂世界。”
按照此等授記,大恩上師普遍弘揚淨土法門,勸人念誦阿彌陀佛名號,多次舉辦大規模的極樂法會,一次是在喇榮溝山腳下的草壩上,人數達到四十萬人;一次是在新龍,達五十萬人;一次是在康定,達六十萬人。在一次講法中,上師對藏族居士說:“你們一生中造下不少惡業,今生更應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苦難。凡與我結緣之人,因信願不足或業障過重,今生不能如願往生,無論下世轉生何道,我皆將化身…
《《正法妙音》第一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