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德、安适,以及圣法等;
诛业:有勾招、释放、捆绑、压制、回遮、弑杀、驱逐等,亦有解缚、发狂等逼迫法、令起恶兆、降冰雹、打雷等法;
怀业:如上所说,即能将人与非人、衣食资具、戒定慧功德、验相证相等自在摄受的事业。
(2)以功德而分,不论何种事业,皆具一般与殊胜两种;又可从因、体、果三方面而言:
一般事业之因,即贪著自利等具有贪瞋痴三毒的等起或动机;本体,即未以善巧方便的密意行为摄持;果,即与暂时以及究竟之大义无关。所以,显现上虽似密咒事业,实则仅为一般事业,因与体不殊胜,仅于外在影像上行持,不会产生殊胜之果。
殊胜事业之因体果三者皆殊胜。殊胜事业之因,即缘于利他之大悲心,此为殊胜的等起或动机;本体,即具足以殊胜的智慧方便摄持的密咒密意行为;果,即无勤成办暂时与究竟之利乐。行持密咒事业时,应当舍弃一般不如法之行持。
2、心得自在则万法自在,为使自心获得自在而修持怀业:
《大幻化网》中宣说:一切不清净显现皆为心之自现,一切清净显现皆是智慧之自现,是故,净不净之万法分别是智慧与分别心所造作,万法悉以心之妙力显现。此以殊胜教证与理证皆可成立。
自心若未获自在、未曾调伏,则须感受种种迷乱显现以及痛苦;相反,假如自心调伏,获得自在,则一切显现即现前清净,将获得“恒时安住在无迁变的大乐境界”之自在,故唯须通达此关要。
凡夫与圣者于显现上具极大差别,凡夫心不自由,安住于迷乱、痛苦之境界,圣者心已得自在,故其眼前悉为清净之显现。圣凡境界之差别关键在于心是否得自在。
为令自心不随境转,而使境随己心自在而转,为达此目的,大悲导师以善巧方便宣说了众多怀业仪轨,此根据为“使一切无而现的迷乱二取显现,消融在大平等和大清净的大乐之中,其殊胜方便,除怀业之外,别无他法;而且一切寂怒怀业本尊,从究竟而言,唯一是为对修行者赐予俱生大乐而显现。所以,若祈祷乐空妙观察智之现分——显现怀业本尊身,将得现前大乐智慧的强大力量;将生起易灭尽不清净之业风以及业风所作的能所境之能力;而且,若以乐空大智慧摄持一切轮涅显现之万法,则自在而转一切万法,具如是殊胜之关要。是故,怀业究竟秘密之关要,即获得内在乐空三摩地之自在,亦即非于心外寻求方便令心获得某种成就,欲获得大自在,唯在于自心。
若自心调伏而获自在,则以心所起之风以及粗细明点皆可轻易得到调伏自在,而且种种脉也会自然解脱于乐空中脉界中,无余清净一切以不清净之心与风所造之习气,而且一切现有唯一成熟乐空妙观察智,而一切现有万法显现为怀业坛城,由此将对轮涅之根本获得大自在。所以,往昔诸多持明者说:“自心自在转,胜伏一切他众。”亦是以此密意而宣说。
3、修持怀业之发心:
怀业之发心有二:一为自私自利之发心;另为弘法利生之发心。前者当断,后者应持。
若以我执出发,为自得名闻利养、衣食资具等,为摄受眷属,以如是自利之发心祈祷怀业本尊,念修怀业心咒与仪轨,利益不大,达不到自心调伏、获得自在之目的。而且利用怀业搞世间八法,会成恶趣之因。无等塔波仁波切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诚如将栴檀木换取黑炭一般,殊胜之怀业以动机不良将成染污之业。
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弘法利生者对自心获得自在之窍诀有所体会,甚是重要。然不能有追求自利、小义利之发心。若具足弘法利生之发心,则在一切事业中,以怀业最为殊胜,因对无有任何损害的其他事业之果,以怀业即能顺便成办之故。”
4、对于何者获得自在?
即对心与境获得自在。万法可摄于心、境之中,其中,境乃心之幻化,若心得调伏,境界自会随心转为清净;相反,心若颠倒而起,境界自然现为不净。故所自在者,即心与境。
5、如何方得自在?
此须具怀柔心境善巧之方便,若无殊胜方便,一般众生极难以自力而得心境自在之境界,此方便就是祈祷怀业本尊,念诵九本尊心咒与圣号,因为怀业本尊唯一是为令修行者现前乐空无二,而从妙观察智现分所显现的本尊。故若如法念诵其心咒,如法观想祈祷九本尊,即可获得心境自在。
6、为何说怀业是稀有、总集之事业?
“稀有”,即极其轻松自在,无勤便能摄受。无须乞求、压伏,不以战争掠夺、财利笼络,便可悉皆摄受,且所应摄受调伏之众生自然成为受教弟子。其他三种事业,息业尚须以祈求之方式息灭病魔等;增业须步步渐次地增长;诛业必须具有降伏之能力,且须对方具极大罪恶因缘时才能行持,故于直接摄受众生方面不如怀业这般方便。
“总集”,即一旦成就怀业,其余三种事业皆会随之成就。亦即在怀业成就之时,余之息业、增业、诛业三种事业之果皆可随意成办。
以上宣讲怀业的殊胜功德,下面再以大恩上师的传记而说明。
上师乃圆满成就怀业之圣者,对轮涅万法悉得自在,以下略举一二:
(1)自在以心转境,转器世界:
一九八六年,释迦佛天降日的吉祥日,大恩上师在古屋神山,入定取出一尊释迦佛像。上师取出佛像后,立即用佛像加持在场信众。在山前的大石头上,上师留下深达两指的脚印。而且,上师在神山修持红观音,念诵观音心咒期间,当地岩石上自然显现许多观音心咒,十多年后,心咒仍然清晰。
大恩上师朝礼莫尔多神山时,在山下作过沐浴、开光等仪式后,在神山中竟然出现两座酷似菩提塔形状的佛塔。
(2)自在摄受有情:
上师以怀业之成就,摄化无量众生,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皆为师所摄受,而且十方高僧大德皆同声赞叹、护持上师的事业。
一九八六年,大恩上师走访了道孚、炉霍、康定、甘孜、新龙等地区,在七十三座寺院以及大大小小的佛学院中遍洒法雨。当时,上师教诫在家人行持十善,断除偷盗等恶业,而且要求每人至少念一亿遍文殊心咒。如是,以上师之摄化力,使整个康区一带的人们都开始修行善法,善法之花遍满大地。此亦为怀业成就之功德,能自在摄受人类,将彼等置于十善业道中。
一九八八年,大恩上师在大众中说:“本来,释迦牟尼佛已慈悲开许女众享有与男众同等受出家戒的机会,然由于某种原因,在藏地从未出现过大规模的尼众僧团,为令可怜女子摆脱世俗,专心修学佛法,不再虚度人生,从今起,我特摄受尼众,建立尼众僧团。”此语一出,众多藏族女子纷纷弃俗出家,到学院依止大恩上师。
一九九三年,大恩上师开始环球弘法,摄受全世界的有缘弟子。上师到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每至一处,上师皆具强大摄受力,有缘众生纷纷衷心归仰,为上师所度。
一九九四年,应噶举、格鲁、宁玛等众多寺院之迎请,上师不顾年迈多病,走访了四川、甘肃、青海境内百余所寺院。每至一处,当地僧俗皆以藏族至高无上之礼节迎接上师。几千匹骏马组成的庞大马队在前面开路,寺院僧众身着三衣、手捧哈达于两旁列队恭候;在家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歌舞供养。
另外,上师无论倡导放生、念《普贤行愿品》、念金刚萨埵心咒、念阿弥陀佛名号,转观音心咒的转经轮等、不论藏地或汉地,甚至国外,无数信众皆会信受奉行。
(3)转违缘为顺缘:
最为稀有之事,以上师怀业之成就,能转违缘为顺缘。现量可见,上师事业在受到人与非人百般干扰之时,反如风助火势般日益增上,天魔外道的肆意摧毁,反使上师美名传遍世间。
由上师传记,可见修持怀业能令心获得自在,弘法利生之事业生生世世皆得自在。
7、为何须依靠修持怀业,引导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末法众生刚强难化、福慧浅薄,若无大自在之力量,极难摄受度化,纵然苦心教诫,亦不易信受奉行,如此便不能直接达到度化众生之目的。相反,假如修持怀业,自心获得自在,则引导众生极为方便,因为心已具威慑之能力,众生随你而转,凡是你所说之教言,皆乐意接受,以你心力之牵引,可推动彼等行持,故依靠怀业引导众生极其方便。
末法时代,应着重于何处引导?即须引导彼等往生西方净土,因末法时代之众生,皆为业惑深重之病人,不依此简便易行、容易成功的净土法门,无量众生以自力难超三界,今世未出轮回,后世极可能于轮回中辗转造业,极难了脱。故应极力弘扬净土,引导无量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如是即知,上师教导我们修持怀业之目的,即为具自在力摄受众生,而引导众生之内容,主要为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大集经》上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大恩上师曾经说:“我今生最大的愿望即凡与我结上仇缘或亲缘的所有众生,将彼等皆接引到极乐世界。虽然有东方现喜刹土、邬金铜色吉祥山刹土等众多净土,然如极乐世界般功德圆满又极易往生之净土绝无仅有。而且往生以后,可成就一切所愿,无勤度化一切有情。”
有关上师此方面事业,曾有种种授记:
菩提金刚曾授记:“清净所化眷属遍十方,凡结缘者皆生极乐刹。”
一九八九年,在拉萨大昭寺觉沃佛像前,上师猛励祈祷发愿:尽心尽力弘法利生,解脱沉溺在轮回中的无数众生,令彼等往生净土。上师当即入定,在境界中,觉沃佛像放光授记:“善男子,以后凡是与你结缘之众生皆能往生极乐世界。”
此外,罗珠上师、观音上师也曾对上师说:“你晚年将会广弘净土法门,依此可使无量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按照此等授记,大恩上师普遍弘扬净土法门,劝人念诵阿弥陀佛名号,多次举办大规模的极乐法会,一次是在喇荣沟山脚下的草坝上,人数达到四十万人;一次是在新龙,达五十万人;一次是在康定,达六十万人。在一次讲法中,上师对藏族居士说:“你们一生中造下不少恶业,今生更应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苦难。凡与我结缘之人,因信愿不足或业障过重,今生不能如愿往生,无论下世转生何道,我皆将化身…
《《正法妙音》第一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