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 正法明燈▪P14

  ..續本文上一頁下來。

   ③認識暇滿人身的難得:

   佛經上盲龜值遇轭木孔洞的比喻,我們都很熟悉,佛說,好比一個汪洋大海當中,有一根帶孔的轭木在海面上不斷漂浮,海中還有一只雙目失明的盲龜,每隔一百年,才從深海當中浮出一次,盲龜浮出海面時,正好鑽入了轭木的孔洞的機會,是少之又少,而我們得到暇滿人身的機會,就象這樣難得。

   這不是一種方便說法,實際就是如此。爲什麼呢?因爲從因來衡量,獲得暇滿人身至少需要積聚叁個方面的因緣,就是守持清淨戒律、修積布施等福德資糧和發清淨願。比如,我們現在是人,能知言解義、能思維,這是過去世守持五戒的結果;現在有聞思修的機會,一生有許多時間能用于修行,這是過去世修習福德的果報;不願意行持無意義的世間法,很願意行持各種聖法,這是往昔發願常隨佛學的結果。所以,要方方面面的善因緣積聚,才能成就這樣一種珍寶人身。

   觀察當今時代人類造業的狀況,有多少人在真實修集這些因緣呢?恐怕一萬個當中難得有一個兩個。人道以外,惡趣衆生和天人,要能積聚善的因緣,更是難中之難。所以從因衡量,獲得暇滿人身是極困難之事。

   再從果的角度來觀察。我們或許覺得人的數量並不少,尤其城市裏的大街上,密密麻麻地都是人,但是和夏天一小塊草地上的小蟲相比,就會發覺人類的數量是多麼稀少。而在人身當中,暇滿人身更是極其難得,我們可以統計一下:中國十幾億人,有多少人信佛;在信佛的人當中,有多少人具足正信,不是盲目的信仰;具足正信的人當中,有多少人在如理地聞思修行?這樣看來我們這樣的人身確實難得。

   認識到人身難得之後,就不能浪費時間。這一次得到人身,就像一百年只能吃上一頓飯一樣,如果在無意義當中讓它空過,以後再想現前這樣的良機,恐怕要到千萬劫之後去了。

   對于暇滿的難得,也應從緣起上體會,暇滿人身各方面的條件,不是無因無緣能産生的,顯現其中的每一種都需要由諸多善根因緣。如果對于自己身心方面及外在助緣方面的圓滿,一分一分地來體會,就連一天當中有一秒鍾自在修法的機會,也是許多因緣積聚而現前的果報,一生有多少天,一天有多少秒,這樣綜合起來觀察,才知道期暇滿確實是無量善根、因緣聚合的果報。又比如說,現在在喇榮溝,要聽聞一個法要,上要有法師、有傳承教法,下要有僧衆聚合,有安住下來的福報,這些都是因緣所生法,所以,下至聽一節課,也是無量因緣聚合的果報,我們怎麼能不珍惜呢?

   所以,在一切機會當中,得到暇滿人身的機會最爲難得。我們常常會講“把握機遇”、“把握商機”,這些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此生像昙花一現一樣的修行機會,這是一切機會中最重要的機會。把握好了,今生就能截斷輪回,把握不好,就可能萬劫沈淪,世界上再沒有比這件事更要緊的了!

   無量劫以來,通過精勤積資,我們才獲得寶中之寶的暇滿人身,如果自己把握不住,隨意把它打碎,則是最愚癡之事。

   古代有一位伊庵禅師,是我們珍惜暇滿人身的榜樣。他雖然每天精進,但每次睡前都會哭著責備自己:“今天又這麼空過了,不知道來日如何。”

   以前噶當派的金厄瓦格西,十分珍惜暇滿人身,他從不睡眠,日日夜夜就是一心修持善法。

   他的上師仲敦巴格西對他說:“你還是應當休息一下。”

   他回答:“應當是要休息,但這暇滿人身實在難得。”

   金厄瓦格西以無比珍惜人身之心,一生精進不睡眠,他在一生當中念了九億遍不動佛心咒。可以想象,這位大修行者一生中的分分秒秒,是如何在攝取生命大義之中度過的。

   以上這些道理了解起來並不困難,修行的方法也不複雜,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反複緣著法義如理思維,經常告誡自己“人生實在難得,這一生一定要好好修法”,只有通過這樣不斷串習,珍惜人身的善念才能逐漸得以堅固。

   所以,關鍵是自己要用心串習,不是佛法知識化,而是要佛法人格化。

   (2)思維壽命無常遣除對現世的貪執:

   這是按照叁根本思維壽命無常的道理,通過再再串習,引生無常的真實體驗。

   所謂叁根本,就是必定死亡,死期不定,死亡時除了聖法之外其余都無助益。從這叁根本,會引出叁種決斷:決定此生修法;決定現在修法;決定以法作爲依怙。

   ① 思維死亡決定:

   有生必有死,這是世間的規律,有爲法就是如此。不論是聖者還是六道凡夫,不論生活在虛空、海洋、山峰還是平地,一切有壽命的有情,在死主到來之時,都無法逃避,威勢、財富、美色、藥物無能遮止,藥師佛灌頂加持也無濟于事。所以,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誰都免不了的。

   做爲出生在五濁惡世的凡夫人,我們的壽命短暫到不足一百年,在這期間,生命在刹那刹那飛快流逝,沒有一秒鍾停住,也不可能時光倒流。有限的百年光陰,沒有絲毫增添,不間斷地又在減少,最後必定壽量消減窮盡而死亡。

   每個人衡量自己,往前看,叁四十年已經在毫無實義當中度過,到了晚年,精力衰竭老苦纏身,根本沒有能力修行。中間大約二十年當中,一半是在睡夢的迷亂中度過,剩下的一半,要准備叁頓飲食,處理各種瑣事,遇到生病,在床榻上也要消磨許多時光。所以,計算下來,真正能用于修法的時間少之又少。西藏有一位大德這樣說:一生真正能用于修法的時間實際不到五年。這是針對古代西藏的情況來說的。今天生活在現代社會惡濁的環境當中,工作如此繁忙,競爭這樣激烈,作爲一個在家居士,恐怕一生修法的時間不過兩年。如果這樣的兩年不能分分秒秒珍惜,反而隨意浪費,那“了生死”的大事怎麼能成功呢?

   到了臨死的時候,這一生的所有圓滿——財富、權力、名譽、地位、高級享受等等,都成了分別念憶念的影像,這就如一場好夢,夢中雖然貪戀追求,也曾經陶醉、歡樂,但是夢醒之後,連一個微塵那樣大的法都得不到,一切已經蕩然無存。有智慧的人應當盡早抉擇清楚:哪些是對自己的後世真正有利益的法,哪些是欺诳性毫無實義的法。既然追求現世的圓滿,最後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果,那麼現在就應當學聰明一點,不必要去追求這些無意義的法。

   好好抉擇自己一生的道路,死亡必定要到來,而且沒有任何阻擋的方法,現在貪執這些沒有實際意義的現世八法有什麼意義?因此一定要下決心修持正法。

   ② 思維死期不定:

   我們所轉生的地方,是娑婆世界中的南贍部洲,這裏的人類有一個特點,就是壽量沒有定准,隨時有可能死亡,沒有絕對的保障。

   另一方面,從因上來考慮,如果使人存活的因素很多、致死的因素很少,那維持人生存的可能性就很多,時時處處有很多因素有益于他的生存。但事實上,對此方人而言,導致死亡的因素非常地多,而存活的因素卻很少。所以,時時都沒有生存的保障。佛經上把人的壽命比喻爲廣場中的一盞微弱油燈,只要哪個方向吹起一陣小風,油燈就會當即熄滅。而這樣的風,隨時都有可能吹來,支持油燈繼續燃燒的,只有那麼一點油,而且不會增多。使油燈熄滅的因素,則是來自廣場四面八方隨時刮起的任何一陣風,兩方面的因素比較下來,確實油燈連一分鍾不滅的保障也沒有,隨時風吹來,隨時就息滅。

   導致死亡的因緣,內在的有四大不調和所導致的疾病,地水火風四大種在人體內,如同四條毒蛇共住一籠,經常發生沖突,沖突了就會生病,嚴重的就導致死亡;外在的有洪水、海嘯、地震、臺風、車禍、瘟疫、戰爭等等災難。這些爲數極多的死緣當中,只要出現一種,死亡就會立即降臨。所以,人命危脆,朝不保夕。

   一般人每早起床,都認爲今日不會死。因此心會懈怠拖延,並且以耽著現世的習氣,把人生浪費在追逐世間的名利之上。但如果能想到今日會死,修法的緊迫感就會生起,會想:今天不好好把握修法的良機,爲死亡作准備,死亡今天到來該如何面對,憑什麼來度過這一關呢?這樣能鞭策自己當下就修行。所以,漢地寺院上晚殿時,大衆要念“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也是念死策修。

   另外,《普賢上師言教》當中教我們,不論做什麼,都要想這是此生的最後一次,起床時,要把無常死想提一下,心想:這是此生最後一次起床,生命只剩一天,必須用來修持正法。乘坐公共汽車,也想這是最後一次,必須抓緊時間修法。來此處聽法,也想是最後一次,應當努力。照這樣反複串習,最終會形成堅固的意念,一提及今日會死,心就趣入修行。關鍵是通過串習,在相續中引起一個“今天必死”的正念,由它的作用力,可以遮止心緣現世八法散亂。如果內在的正念引不起來,單憑口頭上說“無常”,當然起不了這樣強大的作用。

   ③ 死時除正法之外一切無益

   這也要事先通過思維決定好。一個人的一生會有許多追求,所追求的不見得有真實的利益,如果一生追求的都是毫無實義的東西,那人生就白白空耗掉了,真正是枉活一世。那麼,人生當中到底什麼法有利益、什麼法沒有利益呢?這在死亡面前就會檢驗出來。死亡的時候,現世一切的圓滿下至一根線也帶不走。一生傾注了大量精力所追求的東西,比如妻子、兒女、名聲、地位、財富、住宅,在死亡時,都會抛棄我們,連與生俱來須臾不離的身體,也要留在此世,無法前去,更何況其它的身外之物。真正伴隨而去的,只有業力。從這裏應覺悟,自己一心追求、經營的世間法,在死亡時竟然毫無利益,如果仍然按原來的方式生活下去,最後必定會落得一無所獲。

   但是如果能換一種方…

《《正法妙音》 正法明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