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 正法明燈▪P7

  ..續本文上一頁斷惡行善的善道,由此他的色身、財富、外在環境等等,不但在今生,而且生生世世中都會不斷增上,再在這個基礎上受持叁乘戒律,就能産生更殊勝的戒定慧功德。

   不但如此,而且在一個人受到佛法的加持,感受佛法的真實利益後,他就很有可能會將自己的親身體會介紹給親朋好友,並以自己的正見和善行影響有緣的人們,讓他們心中也生起因果正見。這樣輾轉傳播,佛法的甘露就會呈放射狀地傳播出去,對世道人心的教育,人民的安居樂業,國家的穩定強盛,都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並且使他們種下佛法的解脫種子。

   因此,弘揚佛法,是報答上師叁寶和母親衆生最究竟、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辦法。

   那麼是否要等我們成佛之後才能開始去弘揚佛法呢?從諸佛菩薩的開示與示現上可以看出,我們在自己對佛法有所認識、把握後,就應該盡力地去把自己學到的佛法傳播給有緣的那些衆生。

   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建立喇榮五明佛學院,並培養了大量的法師,根本的目的,就是讓弟子在自相續得到提高的同時,就能作獅子吼,作弘法利生的大事業。

   大恩上師法王說,寺院裏的建築是無常法,前幾十年寺院遭到了破壞,莊嚴的寺院、佛像變成了土石、瓦片,近來寺院的建築雖然恢複了,但是如果沒有講法、沒有聞思修,只會一些念誦、打鼓,這表明佛法還沒有複興起來,因此寺院裏要恢複講經說法,要建造閉關房,有些地方如果暫時沒有講法的法師,學院可以派那些學修有成的法師去。對于派去的法師,要認識到這是回報母親大恩的好機會,認識到這是代表了五明佛學院去弘揚佛法,要嚴格要求自己。

   有的寺院的當家師認爲講法不需要,重要的是修行。對于當家師自己,有可能在過去許多世中已經經過了聞思階段,現在可以直接安住于法性之中。但是寺院裏所有的出家僧衆中不可能都是當家師這樣的根基,寺院旁邊的群衆也不可能都是這樣的根基。對于那些暫時還沒有能力安住于法性中的人,還是需要從聞思開始,這一點很重要。

   即使一個寺院不存在了,僧衆們各奔東西,也可以帶領出家僧衆修學,可以爲在家的群衆開示,讓大家斷惡行善。一方面凡夫不可能做到像聖者那樣的宏大事業,但很多國家的總統、首相,想來也應該是凡夫,他們也能成辦很多事業,可見只要我們有決心,肯下功夫,大家發心廣大、衆志成城,也一定能真正利益自己和母親衆生。

   (叁)弘法要有明確目標

   弘法的目標可以分爲遠期、中期、近期叁種。

   遠期目標,是使一切有情都獲得佛陀的安樂,以回報上師叁寶賜予法身慧命的出世恩德,以及衆生母親哺育色身的世間恩德。爲了實現這一偉大的目標,自己要立下堅定的誓願,不但在這一世,在今後的生生世世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堅持不懈地利益衆生,永不放棄。這是我們學習了大乘佛法後,所應該立下的一種廣大、深遠的目標。

   中期目標,就是在這一生當中,或者在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當中,應當至少在哪些方面護持、弘揚佛陀的聖教。各人因前世習氣的不同,機緣的差異,在法門的選擇上會各不相同,每人應在掌握了佛法的修行次第後,選擇適合自己根基的法門,長期一門深入,首先轉換自己的相續,同時發願幫助其他的衆生共同提高。

   定好了遠期目標、中期目標之後,還要確定近期的基本目標。比如在近一兩年中,主要幫助的是哪些道友,幫助他們生起的是哪方面的正見,獲得哪方面的體悟。爲實現這個目標,自己還需要在什麼地方努力,著重作什麼內容的聞思。並且,平時要多祈禱叁寶,多積累功德,清淨業障,尤其要注重祈禱叁寶總集的上師,每天安排專門的時間修習上師瑜伽,所有的這些功德,都要回向到順利地弘法利生的事業上去。俗話說“千裏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我們能夠從目前最切實的地方做起,不斷積累提升,最後廣大、深遠的目標就一定能達到。

   弘法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違緣,這時我們應以本師釋迦牟尼佛爲榜樣,思維佛陀在因地漫長的菩提路中,甘願舍棄自己頭目腦髓的種種偉大行爲,感念佛陀的傳法恩德,學習佛陀爲法捐軀的精神,鼓起勇氣,克服困難。

   我們當中也有一部分人,對于佛法的聞思修行,常常提不起心力,不能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願力不夠,也就是在利益衆生、宏揚聖教上並沒有立志。如果心裏真正立定了志向,真心要爲佛教做事、要爲衆生做事,怎麼可能在聞思佛法、修行佛法上沒有動力、沒有進取精神呢?

   我們看,今天天主教徒在全世界範圍內宏揚他們的教義,爲什麼他們的教能在全世界宏揚,能到處紮根呢?就是因爲有千千萬萬的天主教徒獻身于天主教。不論地方多麼遙遠,不論環境多麼艱苦,不論宏揚的過程中有多少困難,都無法動搖他們傳教的熱情。反觀我們,都是一顆自私自利的心,什麼事都要符合自己,稍微有一點不順心意,不合口味,就不願意發心。大家都是來自漢地,漢地那麼大,有那麼多衆生連一句佛法都沒聽過,他們日日夜夜都在無明黑暗的籠罩之中,說得好聽都是現代的文明人,說得不好聽,都是無知的衆生——造罪業的衆生,沈溺在苦海中的衆生。這些父母有情他們都具有佛性如來藏,也都或多或少具有善根,如果有誰能發心爲他們一步步宣講因果、宣講四谛、宣講空性,他們就可以得到救度。所以,他們最可憐的地方,就是缺少佛法上聞法、學法的因緣,如果能接上這個因緣,還是能趣入佛法。但是這個工作是需要人實際來做的。我們都會說自己是發了菩提心的人,但是這個願菩提心、行菩提心是要在實際行動上體現的,如果宏揚佛法的事都不發心去做,那你這個菩提大願以什麼來滿足呢?這也不是以口裏空談來滿足的!

   真正講起來,如果你有了強烈利益衆生的心,有強烈護持聖教的心,你就會有學習佛法的真誠願望。這樣對于佛法當中的字字句句都會以整個生命來頂戴受持,因爲在你的心目中,這是一切衆生安樂的源泉,只有自己把她圓滿地學到,才有能力再傳給無量衆生、才能振興佛教。所以每個人都要發宏揚佛法、利益衆生的大願,這樣聞思才有動力。真正的大願發起來,生生世世都要朝這個目標努力,就象行願品講的: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沒有動搖、沒有退縮、沒有後悔,乃至衆生界沒有窮盡之間,一直發心。

   (四)弘法要有強烈的責任心

   弘法者應該意識到自己肩負了很重大的責任,什麼責任呢?就是要盡量使聽者的心中生起,並且增上佛法的正見。世間醫生救死扶傷,可以說責任重大,而法師們是在拯救衆生的慧命。如果每位講法者都有這樣的責任感,從讓一個聽者得到收獲開始,發展到讓幾十個人、幾百個人甚至千千萬萬的人生起佛法的正見和體悟,這樣,我們的佛法就會興盛起來,末法時代就會轉爲正法時代。

   尤其在現在末法時代,衆生的業障深重,佛法也日漸式微,做爲一個佛弟子,不能眼看著佛法隱沒、衆生的相續越來越染汙,心裏無動于衷,而應當有一種獻身聖教、終身弘法的心願才對。比如河西的曲恰堪布和我們的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都是一輩子弘法,即使在文革那樣違緣深重的時期,上師還是堅持傳法,講了《七寶藏》等的顯密妙法。

   我們應當常常這樣思維,聖法比這個肉身尊貴無量倍,自己只要有一分能力,就要盡心盡力地講修、弘揚。只要能以自己的口宣揚四句佛法,即使舍棄任何物質享受,都心甘情願,因爲能把聖法傳入衆生的相續,這是最有意義的事。

   如果講法者沒有很強的使命感、責任心,只是憑一時的興趣,甚至夾雜著一些私人的目的,這樣就不可能如理如法地來作弘傳,所獲得的效果就不會好,佛法的講聞也就不會興盛。

   具備了強烈的弘揚佛法的責任感,就會極大地督促自己,使自己專注在法義上,反複思惟,這樣自己會不斷提高,對別人也會産生越來越大的幫助。比如講解《因果的奧秘》時,如果講解者本人責任心強,那他首先就會盡力學習書中的法義,認真閱讀各種講解因果規律、列舉因果事實的經論,在反複思維後,結合自己的認識和信念把法義講授給別人,這樣就能讓聽者增上對因果的信心。

   (五)弘法要去除名利心

   在傳法,或作佛法上的輔導時,如果弘法者內心是爲了獲得現世的名聲、地位、利養、恭敬,那麼這只會增上自己的貪嗔癡,造作惡業,結果是使自己墮落惡趣。

   就拿念經修忏超度亡靈來說,本來經文、儀軌都是具有殊勝加持的金剛句,但是如果念修者本人的相續不清淨,只是想以做佛事這個方法來獲取錢財,那麼對他來說,這種念誦就會成爲一種很下劣的惡法。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口裏講的是非常殊勝、清淨的佛法,心裏追求的卻是大法師的名聲,以及千萬信衆的供養,那麼這樣的講法只會成爲增上煩惱、墮落惡趣的因緣。假如這時來了一位更優秀的法師,吸引了原來在自己座下的信衆,嫉妒心、嗔恨心就會強烈地生起,會做各種毀謗,造下走向地獄的惡業。《百業經》、《賢愚經》等等的經典中,講了很多這一類的公案。

   比如《百業經》當中有一則公案是這樣講的:

   佛世的時候,有一天目犍連尊者以神通來到地獄,看見一個衆生,身體有幾由旬長,正在無間地獄當中受苦。很多獄卒把它的舌頭拖出來,鋪在燒紅的鐵地上釘住。有時候,他的整個舌頭和身體都被烈火燒盡,過不了多久,又複活過來。很多農夫在舌頭上耕地,耕牛和農夫的腳踏下去又擡起來,每一步都有一個兵器出來,把舌頭割成一塊一塊的碎肉,這個衆生痛苦得輾轉翻滾,大聲地嚎叫。當時,目犍連尊者入定觀察它前世的惡業因緣,但是神通力不夠,就回…

《《正法妙音》 正法明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