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P3

  ..續本文上一頁可是在有一天,他在耕地的時候這個鋤頭摟下去之後聽到當的一聲,有金屬的聲響,挖開來一看啊不得了,挖出來一尊金羅漢,純金的,哎呀這下可高興啦,家裏人聽說之後心想,這下子我們終于過上富人的日子了,朋友們聽說都來向他道賀,你發財啦,可是這個人事後一想,反而更不高興了,有朋友就問他,你現在發財了有什麼不高興?他說,我現在正在擔心啊,另外17尊羅漢在哪裏,18羅漢嘛,我才找到一尊,另外17尊在哪我還不知道,我能不擔心嗎?你看,本來他沒挖到,生活還算幸福,結果挖到一尊金羅漢反而憂慮更多了。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少,我們看到很多富有的人,走出來似乎很風光,很多大老板走出來前呼後擁,坐的是豪華轎車,住的是高級別墅,可是有幾個人曉得他的生活是否真的幸福。中國曾經做過統計,中國改革開放的20年裏,有很多企業家發財了,但發財的同時,也有很多企業家走上絕路,數據統計顯示,這20多年有2000名企業家自殺,這還是統計出來的,沒統計出來的就不算了,以其他的途徑,失去自己財富的不包括在內,這就是說直接自殺想不開的,有人說了他有那麼多的錢怎麼會想不開呢?我把答案告訴大家,有錢可能會快樂,但同時也可能會更不快樂。現在啊,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數據分析,金錢對一般人來說總認爲是衡量幸福快樂的標准,但這有個前提,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它可以作爲幸福快樂的標准呢?在人們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就是溫飽不能解決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們對金錢的期望是有幸福值的,這個時候,假如多賺一分錢,就增加一分快樂,這對多數人來講,的確是這樣的。但是,當自己的溫飽不成問題了,就是衣食足了,生活也過得去了,在這個時候啊,金錢的增長就不一定與幸福成正比了,可能錢越多會快樂,也可能錢越多會越痛苦,的確是這樣。假如一夜之間突然發財了,可能應該痛苦好幾天,不習慣啦,從來沒有這麼多錢,突然有這麼多錢,這怎麼辦?

  

過去有小夫妻兩個就這樣,小夫妻兩個生活也過得蠻好,每一天下班回來,在自己家裏面,一個拉二胡,一個唱卡拉OK,兩個人生活很自在,載歌載舞,對一般平民來講這就是最快樂的事情,裏面住了一個大老板,這個老板每一天啊都是爲公司的事情爲市場的事情哎呀煩得不得了,一天回家聽到隔壁又在唱卡拉OK,他很不高興,嫉妒,就跟身邊的秘書說,那兩個小夫妻真不知道死活,生活都這麼樣窮酸還唱卡拉OK,我這麼有錢還高興不起來,秘書聽到之後就說,老板啊咱們做個實驗吧,你不是不想看到他們高興嘛,很簡單,把你的煩惱給他一部分,老板說我有什麼煩惱?秘書說了老板現在不是爲錢在煩惱嗎?你拿出一部分給他,讓他也去跟你煩惱,老板一想也是,好,就給他們一百萬,讓他們去煩。秘書就把這一百萬現款送給這一戶人家,說這是我們老板的心意,給你們隨便用。小夫妻兩個得到這一筆錢啊,開始是欣喜若狂,數了一遍又一遍,這下發財了,可是數完了一看,哎呀這麼多錢放哪兒啊,放銀行吧看不到啦,放家裏吧哪個地方都不太保險,哪個地方都嘗試著放,放來放去,還是不安全,忙了大半夜錢也沒放好,兩個人也不唱卡拉OK了,也沒功夫在那邊唱歌跳舞了,煩惱來了,還真的不錯,老板把煩惱送給他們了。快到天亮了還沒有想到解決的方法,忽然兩個人明白,我們上當了,他用一百萬把我們的快樂買走了,把他的煩惱給我們了,我們虧本虧大了,怎麼辦呢?趕緊把煩惱給他送回去,我們不要了,我們還是接著唱我們的歌,第二天早晨趕緊把一百萬送回去,說你的煩惱我們不要,你自己煩惱去。有人說了這一百萬給我多好呢,雖然是煩惱,還是有人願意的,哪怕煩惱得不得了也沒關系。古人說的好,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煩惱死了也沒有關系,這就是人錯誤的以爲,幸福快樂是用金錢衡量的,這個錯誤的觀念誤導了很多的人,當然了,對一般人來說沒錢也決定快樂不起來,我們不要想反了,有錢不一定快樂,沒錢就一定快樂嗎?假如我們諸位同修,現在口袋裏面一分錢都沒有,什麼信用卡、什麼卡全都沒收,你能快樂得起來嗎?馬上也沒有心情聽經了,頭一個問題,我等一下怎麼回家啊?快樂不起來了,有幾個人能象顔回那樣,一箪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誰能做到啊?

  

對一般人來說,這個標准都很高,所以,這個聖賢對一般人的要求也沒那麼高,不是教我們不要去賺錢,可以去賺,不是教我們不要有欲望,可以有,少一點就行了。少欲知足,知足常樂。這才是真正幸福美滿的人生觀。實際上說到底了,取決于每一個人的心態。所以我們是否真正幸福,不在于擁有多少的財富,也不在乎有多高的地位,而在乎我們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生活的。有錢很好,正確地去使用,不要爲錢所累贅,沒錢,沒錢更好,不用擔心去使用的問題了。有與沒有,只要我們心態良好,都不會耽誤我們幸福的,也不會影響我們快樂的,所以,佛在經上曾經教給我們一個方法,這是佛在遺教經裏面說的,佛說,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穩之處。很簡單,兩個字,你想富有嗎?你想快樂嗎?很簡單,知足當下,就得幸福安樂。這是真實的教誨啊,我們可不想到,哎呀佛法好呀,好在哪裏啊?學了佛很快就要發財,今天來拜拜阿彌陀佛,明天可能我買彩票就會中頭獎,這麼想那就錯了。佛法的真實利益,是在我們現前能夠調整心態,立刻就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受用。

  

心態,決定我們世間生活當中的很多遭遇,這個遭遇一般人覺得有些遭遇不好,如果心態好,不好也好,縱然遭遇好了,可心態不好,好的也變成不好了。真是佛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有兩個兄弟,兩兄弟代表兩種不同的人,哥哥天生就是樂觀的人,心態非常好,弟弟呢,天生很不樂觀,心態不好。有一天父親想讓這兄弟兩個調整一下,于是就在哥哥的房間放了一大堆的馬糞,在弟弟的房間放了一大堆玩具,看他們有什麼反應。結果呢?哥哥回到家裏,看到房間的一大堆馬糞他沒生氣,不是頭一個念頭想起來,誰在我房間放這麼多馬糞啊,沒有,他頭一個念頭想起來,附近肯定有馬,要不然我房間怎麼會有馬糞呢?他很高興,于是趕緊找父親,說爸爸我房間有馬糞,附近應該有一匹馬,我們趕緊去找。父親再來看看這個弟弟呢?弟弟回家,看到一大堆的玩具正在那邊發愁呢,父親就問他,你爲什麼不玩啊,我怕玩壞了,所以我不敢去玩。你看,不同的心態面對境遇的時候,那個反差是很大的。

  

我再說個比較現實的眼前的境遇,我們現在都在這裏面學習佛法,聽經,有些同修就想,這個仁山師父講得不好,馬上就生煩惱了,于是一些不好的想法就接二連叁生起來了,妄想就産生了,這是遭遇給我們帶來的種種心想。另外有一些同修可能會想,就是這個法師講得不好,所以我要聽下去,爲什麼?練忍辱波羅蜜,讓他講吧,他講的越不好我越要聽。我這是舉一個現實的例子,而在生活當中,有很多這樣的真實,你譬如,學佛同修,念佛同修你回家了遇到家人,假如家裏邊人都不學佛,你在外面跑了大半天回家了,甚至深更半夜回家了,家裏人不理睬,甚至會惡言相撞,你應該怎麼去面對?你可不要想,今天運氣不好,真倒黴,這麼想那自己可真的沒有前途了,自尋煩惱,你應該想,我今天很幸運,剛在外面聽了佛法,回家就能用上,他提供給我修忍辱波羅蜜的機會,到外面還找不來呐。這就是華嚴經裏面,文殊菩薩教給善財童子的善用其心。淨行品裏面,有這麼一段經文,文殊菩薩開示的,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能成就勝妙功德。什麼叫勝妙功德啊?實際上就是我們眼前所得到的受用,很微妙,很殊勝。微妙在哪裏呢?別人遇到這個他可能會造惡業,我遇到了,反而成就功德,別人不知道在這個境緣當中如何成就功德,我知道,這叫妙啊。佛法在我們現前的生活中時時處處真正發揮作用,真的是微妙不可思議。

  

這是我們簡單談一談,佛法與我們現前生活的關系,對念佛的同修來講,也可以來說,淨土法門與我們生活的關系,我們馬上要學習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所發的,幫助一切衆生以最簡單的方法,在最快的時間之內成就圓滿的功德。這個四十八條是總結,展開來,大願無量無邊,四十八願的來曆我們就不再詳細介紹,大家常常讀無量壽經都很熟悉,這是法藏比丘在因地積功累德,無量劫的修行所成就的大願,願願具足,無量功德。對于念佛人來講,四十八願是我們念佛的根本依據,就是爲什麼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了有什麼好處,怎樣念才能真正往生極樂世界,這都在四十八願當中。單單講佛號的功德,我們常常聽到,觀經上講至心念佛一聲啊,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過去,前清慈雲灌頂大師在觀經直指裏面也說過這樣的話,說這個世間一切的業障最嚴重的業障,所有的經咒法門都消不掉,最後念阿彌陀佛能消,那麼我們對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大概有這麼樣一個概念。大般涅槃裏面,佛舉了個比喻,就是假設,來較量念佛的功德,佛說,假如有一個人,給他一個月的時間,他有足夠的財富,去幹什麼呢?布施供養一切衆生,這個功德福報在我們想不得了,但是佛說了,不如有人一念之間念佛,這個功德超過他,超過多少呢,超過16倍,實際上不止啊,世間種種有爲的善法,如果不能回向求生淨土,最終都是輪回業。而念這一句佛號,哪怕是有心無心,隨便念一句,這個人注定會因此而成佛,所以這個功德無法相比。更爲殊勝的功德利益,在彌陀本願當中會爲我們詳細說明。

  

好,現在…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