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勸學▪P3

  ..續本文上一頁去找個身體,又換一件。

  所以,真正聰明人,真正明白人,有智慧的人,他生生世世幹什麼事情,提升自己的靈性,不是搞別的。這是他生生世世生活第一個目標,第一樁大事,他不是別的,提升。覺悟的人他就懂得,開始提升,生生世世不斷的提升,提升到最高的究竟圓滿佛果,真的是一個目標、一個方向。經典裏面講無量劫,叁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生生世世在學習,生生世世在提升,生生世世一點一點慢慢把煩惱習氣放了。到放盡了,見思煩惱斷盡了,超越六道;塵沙煩惱放下,放幹淨了,超越十法界;無明煩惱也統統放下,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斷盡了,證究竟圓滿佛果。你要問這些人生生世世在六道、在十法界幹什麼?就幹這樁事情,不斷在放下,不斷在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就是看破。所以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就是這兩種方法相輔相成,才達到究竟圓滿。

  講這麼長的時間,這是講中下根性的人。上上根人所謂是一聞千悟,他不需要這麼長的時間,他在一生當中就能證得究竟圓滿。爲什麼?他一放就徹底放了,不是藕斷絲連,不是斷斷續續。中下根性的人沒有這麼高的智能,他慢慢放,一點一點的放,古人形容他叫尋枝摘葉。我們現在不要這棵樹了,把它去掉,他怎麼辦?樹上葉子很多,把葉子一片一片拔掉,然後小枝條一點一點把它修掉,枝沒有了再來是幹,幹沒有了是本,最後再挖根。你說這個多費事,尋枝摘葉,中下根性的人斷煩惱、提升境界用的是這個辦法,時間長,很辛苦!聰明人知道,統統不要動樹葉花果,挖根,根挖掉之後不就沒有了嗎?這些枝葉花果自然就死掉了,他挖根。所以,上上根人是從根本修,從根本修的人(根本是心),前面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那是從根本修,這一了一切都了了。總而言之,要真幹才行!這東西不能幹假的。

  修行,理事要兼顧到,理上頓修、頓證;事上要漸除,理跟事要相應。不殺生,念頭上確確實實沒有傷害一切衆生的念頭,但是在事相上,你看到一個蚊蟲來叮著咬你了,你要一巴掌把牠打死了,你的行爲跟你的心不相應,你還是在殺生。沒有起殺生的念頭,自自然然有行爲,這是習氣,就是你殺生的念頭雖然斷了,習氣沒斷。斷習氣可不是簡單事情,要在實際上、事相上去磨煉,曆事煉心,煉到真的微細的小動物你都愛牠,你都不會傷害牠。蚊蟲螞蟻,決定沒有傷害的念頭,決定沒有傷害的行爲,這個才真正到身心清淨,這才真正顯示你的慈悲,慈悲心真正流露出來了。

  所以,章嘉大師當年傳授給我的,菩提道、菩薩行是什麼?就是這看破、放下,他講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向他請教:從哪裏下手?他告訴我:從布施,布施是從事上下手,真放下了。放下名聞利養,放下對五欲六塵的貪著,放下貪瞋癡慢,最後放下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從哪裏放?對一切人事物,對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控製的念頭,不能有這個念頭,決定不能夠有占有的念頭。你有控製的念頭,有占有的念頭,你自私自利沒有放下。這些都是破四相的前方便,這些東西做不到,你破四相沒那回事情。

  我們曉得,破四相才能證聖果,這是做預備功夫,預備功夫做得好,你才能真正破四相,進一步再破四見。這條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行之在人。人人根性不相同,根性何以不同,還是累劫修行功夫不一樣。譬如我們在中國看到禅宗惠能大師,在古印度我們看到龍樹菩薩,這些人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不是天生的,累劫修行成就的。我們要相信世間決定沒有偶然的事情,沒有突發的事情,相信因果相續,因果轉變、相續、循環永遠不斷,這叫因果不空。所以,上上根人是他過去世修得好,他修成了;我們中下根人,過去生生世世沒認真修,成績不怎麼好,這個道理要懂得。

  上上根人一聞千悟,他可能在這一生成就了、成熟了;中下根人,善導大師講的“遇緣不同”,如果遇到的緣殊勝,這一生當中也能成就。最殊勝的緣是遇到淨土法門,這個緣也不是很簡單,你要遇到真善知識,你對他真有信心,接受這個法門,學習這個法門。雖然我們是中下根性,四土叁輩往生,實報土、方便土我們做不到,凡聖同居土是肯定能成就!下下根人都能成就,他要遇到這個緣的話。深信不疑,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這個長時通常大概是叁年到五年,他就成功了,真的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要曉得,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阿惟越致,七地以上。我們想象當中,凡聖同居土的,大概就是七地菩薩的樣子;方便有余土的,可能就是八地的樣子;實報莊嚴土的,就是九地、十地的樣子。不可思議!這叫難信之法,總在看破放下。

  所以,你要放不下,放不下是你的業障,這個業障障礙你,業障拖累你,你不能成就。我常常勸勉同學,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要放下貪瞋癡慢,我講這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你果然能放得下,你的業障去了一大半。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做不到,但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肯定有把握。但是你要記住,這十六個字有一個字放不下,就會造成你往生的障礙,你這一生念佛功夫用得很勤,也只能跟極樂世界結個善緣,不能往生。什麼原因?這個障礙嚴重!那個力量太大。真正修道人,無論我現在過的什麼樣的生活,無論我在這個社會上是什麼樣的地位,從事哪個行業,你決定會自在。爲什麼?我在這個世間,我有這個身體在,身體需要養活,那我這個生活只要求一個普通的水平就夠,就很快樂了。粗茶淡飯能吃得飽,粗布的衣服能保暖,有個小房屋能夠遮蔽風雨,夠了,快樂無比。知足常樂,決定不攀緣,決定不會求一切物欲上的享受,決定不求,你就得大自在。

  這一生當中隨緣度日,決定不攀緣。就是在佛法弘法利生來說,也是隨緣,也不攀緣。攀緣是我自己想要怎樣怎樣做,那如果有障礙,做不到,你就很苦。隨緣所謂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不操一點心,做起來輕松愉快,不生煩惱。這一生當中生活、學習,一定要懂得這個原則,自在隨緣。我們知道佛法的教育好,對于一切衆生有真實的利益,所以稱之爲寶!佛法稱爲法寶,寶不能據爲己有,一切衆生共有,是一切衆生自性裏面流露出來的。除非他不接觸,他一接觸自然相應,我們一般講的與他的良心相應,他一接觸當然生歡喜心。

  我這一生聞到佛法就生歡喜,宿世因緣!我這一生從事這個行業,走這條路,章嘉大師替我選擇的。我在這以前也是公務員上下班的,我問章嘉大師,將來我從事哪一個行業好,他教我走這個路。他說這個路子好,比哪個行業都好;哪一個行業都免不了有過失,免不了造罪業;這個行業沒有,有百善而無一過。他老人家教導我放下,要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要放下自己的,要隨順經典裏面的教誨;換句話說,經典教誨就是佛菩薩教誨。佛菩薩教我們怎麼想,我們就怎麼想;佛菩薩教我們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說;佛菩薩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學佛菩薩。學佛菩薩就過佛菩薩的生活,這裏頭有樂,前面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感謝老師,念念不忘老師指導的恩惠。爲什麼?這五十二年確實一年比一年快樂,心地一年比一年清淨,煩惱一年比一年輕,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快樂無比。要不是老師指導,要不是老師教誨,這樣幸福美滿的生活你怎麼能得到!這種機緣真的就是佛法裏頭常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遇到了。遇到你要能把它抓住,決定不能放松,信受奉行,你得的利益是真實的。

  所以,自在、隨緣是我們的生活態度,決定不能有絲毫勉強。弘法教學,哪個地方有緣到哪裏去,哪個地方沒有緣,我們就離開,不生煩惱。離開,歡歡喜喜,住在這個地方也歡歡喜喜,天天都在歡喜當中。挫折在所不免,釋迦牟尼佛,經典上記載,有叁個月馬麥之報。外有六師外道,內有六群比丘,這不聽話的、調皮搗蛋的,都是示現,看看佛怎樣處理。孔老夫子在陳絕糧!至聖、如來,在一生示現當中,都不能沒有挫折,我們過去、今生沒有遇到佛法之前造作的罪孽很多,你怎麼能免得了果報!

  所以,逆境、惡緣決定不能避免,在以往我們遇到這個就會起瞋恨心,有報複的念頭,那就錯了,那就變成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現在我們覺悟了,知道這一切挫折,譬如毀謗、無根的謠言,沒有事實,人家造謠生事來傷害、來陷害。陷害當然他是爲了眼前的一點小利,障礙弘法利生的機緣,我們遇到了,遇到什麼樣心態?我永遠是感恩的心態。所以有人問我:不理他就算了,你爲什麼還感謝他?要感謝!那就是世間決定沒有突發的事情,這是果報。果必有因,過去我造作不善的因,現在果報現前,這個帳就了了,一筆勾消,所以我感謝。這個勾消了,你看煩惱輕了,智慧就增長,境界愈來愈殊勝。每個挫折,每次把我大幅度向上提升,我怎麼能不感恩!在美國遇到挫折,在臺灣遇到的挫折,我們到新加坡來,新加坡又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到澳洲來,我們環境、果報愈來愈殊勝,煩惱輕,智慧長。到了澳洲,我們跟學校結了緣,因學校我們參與聯合國的和平活動。我們想叁寶加持,聖賢教導我們怎樣去求和平安定,很可能在我們這一生能見到,真正能落實在此時此處,這都不可思議。所以,惡緣逆境是好事不是壞事,我們要懂得怎樣提升自己,怎樣處理這些事情。最後念佛,念佛是我們終極的目標,我們要以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度日,其樂無比。

  “心地純淨,行爲純善”,這是最近兩年我天天都在說,純淨純善。我們刻了兩個印章,有一個圓形的,我們的純,一個是正面的,一個那個字是反面的,這個有意思,反、正都是純淨純善。正面的就是善緣順境,反面的是逆境惡緣,統統都要做到純淨純善。“成聖成賢”,成聖是成佛…

《勸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爲師及教學之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