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身感痛,便可想到這一體本是全體之體,那衆生即是吾生之生。氣血既然相同,悲慘怎能無涉?我國向來有戒殺放生的美俗,各國近亦有保護動物的組織,可惜推行得不廣,大衆見理又不明。既然不能利物,何能積極利人?存心既不慈,殺機遂醞釀,一旦爆發,便成浩劫。兩番世界大戰,無非人類殺機的表演。所望經過這番創钜痛深之後,大家猛省改悔。要知道世間治亂安危的機括,就在這個上頭!
甲、療雀饑全家免難
柏之桢,河南人,平生愛護動物,小至禽蟲,都蒙其澤。只因慈心所感,每逢將食的時候,便有鳥雀飛集面前,不知畏避。冬天下雪,之桢恐怕鳥因草子難尋,必將饑餓,乃不避寒冷,親自掃出一片淨地來,將碎米灑上,讓諸鳥啄食。後來流寇攻進縣城,到桢家,將進門時,看兒鳥雀成千,飛集滿階,以爲這是無人居住的空屋,都散去了。全家二十口,個個安然無恙。有詩爲證:“汝欲延生聽我語,凡事惺惺須求己。如欲延生須放生,此是循環真道理。他若死時你救他,汝若死時他救你。延生生子無別方,戒殺放生而已矣。”
乙、輕蟻命幼子捐生
杭州婦人某氏,素性凶悍。每見蟻在廚竈循行,便用火燒,蟻死者不知多少。又常用石灰來填塞蚯蚓的穴道,以此爲快。後來生育一子,方在懷抱,偶因事外出,將兒子放在床上。等到回來的時候,只見床中漆黑一團,心中驚疑,趕著細看,原來她的幼子已被群蟻攢齧死了。婦人悲痛,不久亦暴卒。杭州雲棲蓮池大師說,“我今哀告世人,不敢逼汝吃齋,且先勸汝戒殺。戒殺之家,善神守護災橫消除,壽算延長,子孫賢孝。吉祥種種,難以具陳。”可惜這婦人雖然住在杭州,卻未聞大師之說。殺心一起,災橫疊至,兒命既亡,己壽亦促。好好一份人家,弄到這般結局,何等可憐!
十七、救民
民生主義,原是最好的救國主義;但不懂得民間疾苦的,決不配談。民是一國之本,本固國才能安,所以救民便是救國。離了救民之外,豈另外還有個什麼救國的妙法?肯真心喚老百姓爲“同胞”的人,必聽得進佛法的“空”義,能解空義的,必解無我義;他能無我了,說到犧牲就真能犧牲,說到救世就真能救世。又,他也必聽得進佛法的“不空”義,能解不空義的,必解“慈悲”義;所謂不空者,就是救世的誓願,和利他的慈悲本懷。雖知無我而不斷慈悲,雖行慈悲而不執有我,于是向這空上來立腳,而向這不空上做去,那他還貪汙做什麼,還欺騙民衆做什麼?當國都是如此,革命一定成功。須知民生主義也就是民主主義,我們的主人翁今日是苦到無可再苦了,“民爲邦本”,趕快地救!
甲、澤及昆蟲良將心地
曹彬,宋朝大將,討伐江南,李煜的地位保不住了,彬使人對他說,“事勢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歸命,策之上也。”城將攻下,彬忽稱病不辦事,衆將問候,彬說,“我的病,非藥所能治;只要諸位誠心自誓,城下之日,不妄殺一人,自會好的。”于是諸將共焚香爲誓。明日城破,煜君臣和人民都得保全。破遂州時,諸將想屠城,彬堅執不許。有捉得婦女的,彬將她們關在一處,暗中保護;事平後,一一查訪,還其親族,無親的備禮遣嫁。治徐州時,有吏犯罪,知他才結婚,此時受責,翁姑將以新婦爲不利,等到過了年才責罰他。冬天想將舊屋翻新,恐怕傷害蟄伏的蟲,立刻作罷。他受封濟陽郡王,谥武惠。子九人,玮、琮、璨,都是一代的名將。光獻太後,就是他的孫女。
乙、殘民以逞爲相不終
李斯,上蔡人,秦始皇兼並天下,以他爲丞相。始皇叁十四年,他請將民間藏書盡拿出燒毀,偶語詩書的斬首,以古非今的族誅,意在使人民愚昧,保全皇室。始皇都與批准。不到叁年,始皇死了,二世嗣立。次年,二世使趙高治他謀反罪,敲打千余,自己誣服,他從獄中上書,又被趙高擱過。終于受腰斬,誅叁族。原來他入秦做客卿時,曾忌韓非得寵,誣使下獄,韓非想自陳,因他從中把持,不得見始皇而死;現在他照樣地受趙高之忌,入獄後不得自陳。二世原是他矯诏擅立,想藉此長保自己相位的,不到兩年,都完了。二世初立時,他勸二世行督責之術,使臣民救死不暇,那裏知道自己死得更慘!
十八、放生
利人,以救民爲第一;利物,以放生爲第一。放生的方法,應如古人所說,不可有定期,恐貪利的人預先捕捉;不可有定地,恐貪味的人探知去取;不可稍遲,恐物不耐其困;不可托人,恐物反受其害。當在眼前,隨意買放;在曠野,隨處遠放。切莫以爲殺小是無妨的,切莫以爲放少是無益的。前賢曾經提醒我們,刀兵劫的消息,是從屠門夜半聲裏聽出來的。今日我們在腥血雨之下,濃重的*氣息裏,務要在一日十二時,一時六十分之中,盡可能地放生救生。一物非少,衆生非多;蚊蟻非小,牛馬非大;一錢非不足,萬金非有余;不要怕麻煩,把善念阻了;不要因物價貴,把善緣廢了。大家提倡,養成風氣,殺劫自然消滅,生機自會增長的。
甲、兩代慈悲世能出使
明代中國出使朝鮮使臣韓世能,少年家貧;他的後來能官至一品,職任侍郎,是有一段曆史在前面的。他祖父名永椿,每日早起,持帚掃河邊沿岸而上的螺獅,送入江水中流,免遭漁人之劫,常常餓著肚皮,一路掃過去至好幾裏。世能應鄉試的時候,年已四十。他父親宗道,想起先人救生的勤苦,而自己的兒子又老大未遇,所存十金,何不盡地買放生命,以祈福佑?一早起來,買放大龜大鯉。當夜夢神相告,“汝父功德大,汝子當科第。今放龜鯉,當令汝子入翰林。”世能果然中式,連捷登翰林,奉使朝鮮,賜一品服。
乙、一念忍狠鄧芝投弓
叁國時,鄧芝出征涪陵,見猿母抱子緣山,就發箭射中母猿。猿子爲母拔箭,摘木葉塞瘡口。他見了,歎道,“嘻,吾違物性,其將死矣!”投弓水中,不久果死。曆史中和這事相類的很不少。如北魏時,顯祖田獵捉得一鴛鴦,那配偶只是飛繞悲鳴不去。帝歎道,“雖人鳥事別,至于資識性情,竟何異哉!”于是下诏禁獵。又梅礛詩話載元裕之赴試並州時,路遇人捕殺一雁,另有脫網的一雁悲鳴不能去,自投于地死。裕之見了悲傷,將雁埋葬,號曰雁邱。又眉州鮮于氏,因合藥,碾一蝙蝠爲末。至和劑時,見有小蝙蝠數只,面目未開,圍聚在上面,是因識母氣而來的,一家爲之灑淚;母氣兩字,極慘極擊。凡物就死的景況,人們都莫知莫覺,但一經寫出,便不堪卒讀。須知世界上的慘,莫甚于有冤而不能言,世界上的冤,又莫過于無罪而就死。今日我們遭逢大劫,看怎來由?難道人類的頭腦真是這樣地簡單麼?
十九、拯難
人當患難的時候,或兵荒水火,或枷鎖牢獄,以及病疫官非饑馑之類,前無可進,後無可退,呼天天不應,喚地地不聞,到了這般田地,真是人生的一大悲劇。前賢說,“人在患難顛沛中,善用一言解救,上資祖考,下蔭兒孫。”何況或用財救,或用力救,發生至誠,勇往不疑?從這個同體的認識上,便能夠發出了光明赫奕的大慈悲心。慈使衆人得樂,悲使衆生離苦。菩薩普修六度萬行,都是爲的拔濟衆生,所以一切都是方便,惟有度生才是目的;一切都是枝葉,惟有大慈悲心,才是根本。華嚴經說,“若于衆生尊重承事,則爲尊重承事如來;若令衆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爲體故。”如果能夠拯人之難,如己之難,這一點心便是諸佛菩薩的度生心,功德是無量無邊的!
甲、還金钏長途仆仆
羅倫,永豐人。明成化二年,往京會試,路過山東,仆人在旅舍旁拾得金钏一支。待路上走了五天,主人愁著費用不夠時,他才將這事說出來。倫立刻主張物還原主,仆人卻怕耽誤了試期。羅倫以爲這必是婢仆們的一時疏忽,如果主人追究起來,怎麼得了!于是星夜跑回原處,果然是因婢女撥水遺落的,被主人拷問,正要尋死;又疑心到妻或私送,妻也正想投缳自殺。羅倫拿出金钏還他,當下全活了兩條性命。鄰人相信因果的,都把狀元來預期他。等到他趕到京城,已是叁月初四了,倉皇地入場應試,榜發,果然大魁天下。至于有錢的人,又該學紹興的黃汝楫。當宣和年間,方臘犯境的時候,汝楫將資財埋在地下,正想逃難,卻聞賊擄得二千人,既要金帛贖出,否則屠殺。他毫不遲疑,立刻開發所藏,值二萬金,盡數搬到賊營,二千人皆得歸。後來他的五個兒子,開閣閱聞訚,俱得貴顯,黃先生真是個會該錢的人,也真是個會使錢的人!
乙、拾沈箱此恨綿綿
正德年間,崇明縣某姓,撐船爲業。時當七月中旬,大風水漲,沿海居民漂溺致死的無算。在這種時節,會撐船或泳水的,真是救人種福的大好機會。但他偏不救人,只顧撈物。當他駕舟中流時,眼見有一女子手抱著箱,隨波而來,正攀船求救。他貪圖這箱,反用竹篙將人推開,那女子終于溺死了。他得到了箱,好不得意,趕著把箱子打開,內有庚帖一張,姓名生辰,正是他的聘妻。他再仔細地看,一點也不差,這一急非同小可,然而懊悔也來不及了!
二十、濟急
急是患難中的緊急處,遲了一步,便要誤事。如當饑寒、則衣食最急,當疾病、則醫藥最急,當死喪、則殡殓最急,當欠債、則追逼最急。在這種人情的迫切處,一時無所措手,極是淒涼。凡存善心的人,對于別人的事,原該看作自己一樣的關切。一遇到這種情景,便要下個決心,趕緊救濟。事關陰骘,報應最奇。世人每當杯酒宴樂的時候,誰不熱腸義氣,像煞有介事似的。但一朝有急,富者便要匿其財,只怕人向他借,貴者便要匿其力,只怕人來倚靠他。從前的熱腸義氣,不知到了那裏去了!總因他們的福德太薄,所以善緣雖然撞著,卻把行善的機會當面錯過。刻實說來,還不是他自己的一樁大損失?這就是佛經上頭說的“可憐愍者”了。
甲、公子遺書巧償官債
宋代王曾赴試,在旅館中,聽見母女二人哭聲悲切。從鄰人處探問,知因所欠官錢…
《人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