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平正柔軟,氣如天香,無諸惡趣(15)及女人名,亦無瓦礫、沙石、棘刺,寶樹行列,花果滋繁,多有浴池,皆以金銀真珠雜寶而爲砌飾。曼殊室利,彼國菩薩皆于七寶蓮華化生。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16),皆當願生彼佛國土。”
【注解】
(1)殑伽河沙:即恒河沙的異譯。河中的沙又細又多;佛多在恒河流域一帶說法,所以每說到極多時,總是舉恒河沙爲喻。
(2)佛土:指一佛所住的國土,或一佛所教化的領土。
(3)應:梵語“阿羅诃”的義譯。因佛功德最爲圓滿,應受人天供養,爲人天作大福田;又應已斷淨煩惱,應不再受生死。
(4)正等覺:即梵語的叁藐叁菩提。乃真正普遍平等的覺悟的意思,亦即佛的覺悟。
(5)明行圓滿:舊譯明行足;圓滿,就是足的意思。明是智慧,行如布施、持戒等萬行。佛的福德智慧,自利利他功行,一切圓滿具足,無欠無缺,故名明行圓滿。
(6)善逝:逝,即去的意思,也就是入涅槃。小乘聖者,丟下無邊苦惱衆生,自己一人入涅槃,是逝而不善;大覺佛陀不離生死而證菩提,不舍衆生而入涅槃,故名善逝。
(7)世間解:解是解了:對世間事理,衆生苦本、苦因、以及滅苦的方法,離苦的究竟處,都明達、解了。
(8)無上丈夫:又稱無上士。無上,至高無上者。佛之智德,于天上人間最勝,爲人天的導師,故稱無上丈夫。
(9)調禦:調禦如馬師,能把暴戾的馬,訓練成馴服的馬。佛教化衆生,無論衆生的根性如何惡劣、乖戾,如何剛強難服,也能善巧調禦,使他慢慢轉向佛法,修學佛法而得成就。
(10)天人師:佛出世間,不但教化人類,也同樣教化天人,有無量諸天參預法會聽法,故佛爲天人的教師。
(11)佛:即是覺者,能究竟覺悟生命的秘奧,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聖人。
(12)七寶:指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等七種寶物。
(13)逾繕那:印度計裏程的單位,又稱由旬。一由旬約四十裏、五十裏、六十裏不等。
(14)贍部金:指須彌山四大洲之南贍部洲出産之黃金。贍部洲又稱南閻浮提、南贍部洲。
(15)惡趣:衆生種惡因得惡果所趣向之處,與惡道同義,即地獄、餓鬼、畜生的叁惡道。
(16)善男子、善女人:指聞佛法而信受的男女,這裏指在家、出家的修行者和六道中有緣衆生。無疑叫信,聞薰佛法叫“善”。
【講述】
以上從如來至世尊,是佛的十大通號。這十名,全是依佛的功德而安立的。因佛的功德太大,一名不足以表诠;當時,印度的一般習慣,凡歌頌或贊美,多用十個名詞,佛法循世俗習慣,也采用十種名稱贊佛。這十種名稱便是:1、如來,2、應,3、正等覺,4、明行圓滿,5、善逝,6、世間解,7、無上丈夫,8、調禦士,9、天人師,10、佛。
經文的這一段,總標了東方淨土的名稱,及佛陀的聖號。
曼殊室利,彼佛如來應正等覺,從初發心行菩薩道(1)時,發八大願。雲何爲八?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無上菩提(2)時,若有衆生,爲諸側逼切其身,熱病諸瘧蠱道魇魅(3)起屍鬼(4)等之所惱害,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所有側悉皆消滅,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注解】
(1)菩薩道:菩薩修行圓滿,自他二利,自未得度,先度人者,名菩薩道。
(2)無上菩提:即無上正等覺。佛的圓滿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之無上智慧。
(3)蠱道魇魅:魇魅:用邪道致人死亡;蠱道:即把蟲放在器皿裏,讓它們自相啖食,取那最後存留的做成蠱,這種毒藥奇毒無比,可以使人失去知覺。
(4)起屍鬼:對死屍念咒,使屍首活動起來。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衆生,盲、聾、喑啞(1)、白癞(2)、癫狂(3)衆病所困,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諸根具足,衆病消滅,乃至菩提。
【注解】
(1)喑啞:喉音嘶沙,語言不亮。
(2)白癞:大麻瘋病。
(3)癫狂:神經反常。
第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衆生,爲貪嗔癡之所纏逼,造無間罪(1)及諸惡行,誹謗正法不修衆善,當墮地獄受諸苦痛。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令無間罪及諸業障悉皆消滅,無有衆生墮惡趣者,常受人天殊勝安樂,乃至菩提。
【注解】
(1)無間罪惡:沒有間斷地犯罪。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衆生,少乏衣食、璎珞(1)、臥具、財貨、珍寶、香花、伎樂(2),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所乏資生皆得充足,乃至菩提。
【注解】
(1)璎珞:用線貫穿起來的各色珠寶。
(2)伎樂:如琵琶、箫、笛、琴等樂音及歌唱之佛贊等。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衆生,或被枷鎖系縛其身,以及鞭撻受諸苦惱,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所有苦難都得解脫,乃至菩提。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衆生,于險難處爲諸惡獸熊罴、師子、虎豹、豺狼、螈蛇、蝮蠍之所侵惱,欲斷其命發聲大叫受大苦時,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所有恐怖皆得解脫,諸惡獸等悉起慈心,常得安樂,乃至菩提。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衆生,鬥诤言訟(1)因生憂惱,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鬥訟解散,慈心相向,乃至菩提。
【注解】
(1)鬥诤言訟:鬥是毆擊,屬身業;訟是爭辯曲直,吵到執法官方以求判決,屬嗔惡的口業。這些嗔惡可以升級到互相謀害,惡業更大。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衆生,入于江海,遭大惡風,吹其船舫,無有洲渚而作歸依,極生憂怖,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皆得隨心至安隱處受諸快樂,乃至菩提。曼殊室利,是謂彼佛、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八種微妙大願。又彼世尊從初發心常以定力(1)成就衆生供養諸佛,嚴淨佛土,菩薩眷屬悉皆圓滿,此之福德不可思議。一切聲聞及諸獨覺(2),縱經多劫(3)說不能盡,唯除如來補處菩薩。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若王、大臣、長者、居士,心希福德,斷諸煩惱,稱彼佛名,讀斯經典,于彼如來至心尊重,恭敬供養,所有一切罪惡業障及諸側,悉皆消滅,諸有願求無不隨意,得不退轉,乃至菩提。
【注解】
(1)定力:禅定的力量,能破除一切亂想,爲五力之一。定,即心住一境,而不散亂。
(2)聲聞及諸獨覺:聽佛的音聲教化而修行悟道叫聲聞;不待佛的教化,看見現象界無常變化,即能悟道而會自己發心修行,開悟證果,叫獨覺。聲聞與獨覺,都能明自性,出生死,從此岸而登彼岸。
(3)劫:梵文劫波的簡稱,指時間很長的意思。世界由成到毀,叫做一劫。劫有小、中、大叁種,一小劫爲一千六百八十萬年。
【講述】
經文正宗分。
佛告訴曼殊室利說:從我們娑婆世界向東方去,經過四倍恒河沙那麼多的佛國土,有一個佛國世界,名叫光勝。這個光勝世界佛祖的佛號:善名稱吉祥王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世尊。有無量無數億的不退轉菩薩之所圍繞。此佛安然住于大寶勝妙莊嚴師子座上,正在講佛法。曼殊室利,那裏的佛國土清淨,莊嚴,縱橫廣闊百千逾繕那,用贍部金鋪地,平整柔軟,氣味芬馥,沒有地獄、餓鬼、畜生等惡趣,沒有塵世汙穢和男女愛欲,也沒有瓦礫、沙石、荊棘,街道上生長著繁茂的花果、寶樹,都用金銀、珍珠雜寶而砌飾的浴池。佛告曼殊室利,那個佛國的菩薩,都是七寶蓮花所化生,所以清淨的善男子和善女人都應發願,生于那個佛國。
佛告曼殊室利:那個佛、如來、應、正等覺從前修菩薩道時,在因地發八大願。這八大願是:
第一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時,若有衆生身受各種疾病折磨,痛苦不堪時,爲熱病、外道法術、魇魅起屍鬼所害時,如能誠心誠意持我佛號,由此而得佛加持的緣故,所有的側全部消滅,直到證得無上菩提。
第二大願:我來世成佛時,若有衆生被盲、聾、喑啞或白癞、癫狂等病所困擾,如能一心一意持我聖號,受佛威德力之加被,諸根都會具足,衆病消滅,直到證得無上菩提。
第叁大願:我成佛時,如衆生因貪嗔癡叁毒所害,造了深重、沒有間斷的罪惡,誹謗正法,不修衆善,應墮地獄受衆多苦難,若能一心稱念佛號,于是佛之加被威力,能使無間罪惡及各種業障全部消滅,沒有衆生再墮惡趣叁塗,而會得到人天殊勝的安樂,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四大願:我來世成佛時,若衆生缺乏衣服、飲食、臥具、財物、各種珠寶、伎樂,如能誠心稱念佛號,由此功德力,使所缺少的生活資料都得到滿足,直至證得大菩提。
第五大願:我來世成佛時,如果有人犯了國法,身被枷鎖系縛,或受鞭撻及種種苦難,若能誠心稱我名號,由于得加被力之緣故,所有苦難都得解脫,直至證得大菩提。
第六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菩提時,如有衆生在險難處受各種凶猛惡獸、熊、罴、獅子、虎、豹、豺狼、螈蛇、蝮蠍所侵害,生命將斷,受恐嚇大叫,受大苦難,若能憶念持誦我的聖號,以此殊勝功德力,所有恐怖全部得解脫,所有惡獸都會發起慈悲心,衆生常生安樂,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七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菩提時,若有衆生爭鬥,發生言訟,而生憂愁煩惱,如能誠心稱念我名號。由此得加持之威力,鬥爭、言訟得以和解,産生相互慈悲之心,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菩提時,如有衆生航行在江海中,遇到狂風惡浪,舟船處于危險之中,又找不到島嶼和海岸停靠,心生極大憂愁恐怖,若能專心憶念持誦我的名號,由我廣大威神力之加被,舟船都能隨衆生心願,行至安全、穩妥地方,並享受各種快樂,直至證成佛果。
佛告曼殊室利,這就是那個佛、如來、應、正等覺在行菩…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釋義 卷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