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古農佛學答問卷六 (護持正法門)▪P3

  ..續本文上一頁存,近今坊本漏刊雲雲。惟愧無閱藏機會。居士博覽叁藏,定知藏中有無經纂。乞查示。

  答:金剛纂大藏所無。雲棲諸經日誦載有問辨。今錄以告。“問:金剛經纂稱功德甚大,何不錄。答:以僞造故。又大爲害故。彼雲,誦此纂一遍勝誦金剛經叁十萬遍,脫使愚人信此,若擅將多卷之經置之不誦,而以一纂塞責,豈不誤陷其人入地獄耶。”

  問:金剛經中佛常贊歎受持四句偈等,未知雲何是四句偈。

  答:佛經原本都以叁十二字成行,八字爲句,適合四句,四句即成一偈。經雲四句偈者,即任何四句經也。否則金剛經只有兩偈在後,何以前已雲四句偈耶。

  問:淨土一宗,除阿彌陀經及持佛名號外,尚有何種經典。

  答:尚有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及往生論,應當持誦者也。

  問:無量壽經以何注爲最佳。

  答:無量壽經注,某所見者唯隋慧遠義疏一種。清彭紹升居士著有無量壽經起信論,亦可參考。

  問:觀無量壽佛經,以何注爲最佳。

  答:此經現見兩注,一爲智者大師疏四明知禮鈔,一爲善導大師四帖疏,並皆佳妙。然以淨土專家而言,則取善導疏也。(即觀經四帖疏。)

  問:無錫萬氏校本地藏經末,載有佛說盂蘭盆經,首句爲聞如是叁字,是否如是我聞之誤。

  答:經首有作聞如是者,非誤也。

  問:佛說般若心經,自亦爲佛所說者。今據宋施護譯本,似爲舍利佛威力,而請問于觀自在菩薩,故觀自在菩薩遂說是經。然則是經究爲佛說,抑爲觀自在菩薩說。

  答:是經爲觀自在菩薩說,即是佛說。何以故,佛所印可故。蒙佛許說故。查般若心經施護譯本在咒後有雲,“爾時世尊從叁摩地安詳而起,贊觀自在菩薩摩诃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如是如是。”然則雖是觀自在菩薩說,已爲佛所印可,故同于佛說也。又法月譯本有雲,“爾時觀自在菩薩…白佛言,我欲…說…般若波羅蜜多心,惟願世尊聽我所說。…爾時世尊…告觀自在菩薩…雲,善哉…聽汝所說。”是觀自在菩薩先蒙佛許而後說也。然則是經舍利弗既承佛力而問,觀自在菩薩又蒙佛許而說,又何不可雲即是佛說耶。故大智度論雲。“佛法非但佛口說者是,…有五種人說,一者佛自口說,二者佛弟子說,…”

  問:心經題有以摩诃二字起者,有不用摩诃迳以般若二字起者,究從何爲准。

  答:不用爲准。現誦本系玄奘法師譯本,原無摩诃二字故。

  問:觀世音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藥師七佛本願經叁經,有無軒轾。

  答:佛菩薩宏願度生,有何軒轾。

  問:觀音諸經,有何最善之箋注本,可向何處購請。

  答:普門品有智者大師之玄義疏最佳。佛學書局可請。

  問:楞伽科解序第叁篇第四行雲,“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先佛所說微妙第一真實了義,故謂之佛語心品,祖師達磨以付二祖,曰吾觀震旦所有經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祖祖相授以爲心法,”以此觀之,楞伽當爲禅宗之經。但查佛學書局之書目,禅宗部內無此經名,複于法相部中見之。究竟楞伽應列入何宗爲當。

  答:楞伽之初百八非句的示禅宗離言之旨,故禅宗傳之。其後大慧菩薩問義開一心爲識,乃是法相之教,故列入相宗。禅宗至六祖慧能以後,皆以金剛般若印心,故楞伽但列相宗矣。禅宗至六祖慧能以後,皆以金剛般若印心,故楞伽但列相宗矣。

  問:性宗相宗之要典。

  答:性宗要典爲般若經,及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等。相宗要典爲解深密經,及雜集論,百法論,成唯識論,瑜伽師地論等。

  問:據玄奘義淨所記,五天竺所行大乘,只般若唯識兩宗。吾地近年盛弘唯識。淨土臺宗間有傳述。獨般若一宗爲此時救病良藥,而問津者寥寥,經論(大智度論)既無疏抄除嘉祥叁論疏外,關于入門方便,又無如歐陽大圓印光谛閑等之著作。般若綱要一書內容如何。黎端甫之法性宗綱論有發售否。以外有此宗入門書否。祈指示。

  答:有譯本叁論宗綱要。

  問:高王經或謂僞造,而觀音靈感錄又謂誦此有靈感,不知孰是。

  答:高王觀音經原無是經,故曰僞造。當北齊高歡爲丞相時,有夢中爲老人傳授,誦之得免刑戮者,因從高王府中傳出,故曰高王經。但經雖僞造,而所稱佛菩薩名號極多,感應功德即獲于此。念誦者可當佛菩薩名號集觀。

  問:大乘起信論。或謂系僞造。又楞嚴、華嚴、法華亦有以爲後人僞造者。若諸經均是僞造,則一切經典皆難確信。

  答:此等謗法之言,不足爲據。

  問:或謂涅槃會上拈花微笑付法迦葉,不見經文,無可根據。達磨神光太虛法師,皆以爲影射(見文庫禅宗),實無其人。楞嚴起信近亦證爲僞造。夫傳法何等事,祖師何等人,經論何等物,乃可任意捏造。否則又何可任意誣謗,二者必有一落無間獄。

  答:拈花傳法,據宗門雜錄引,謂出大梵王問決經。經雲,梵王至靈山會上,以金色波羅華獻佛,舍身爲床坐,請爲群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衆,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顔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吩咐摩诃迦葉雲雲。達磨神光均見僧傳,但事不甚顯。楞嚴起信認爲僞造,實出偏見,不足爲訓也。

  問:鄙意佛說大乘,如孔子之言大同,孔子以時機未至,故僅于顔子言其體(克己複禮章),于子遊言其用(子之武城章),以致性與天道不可得聞。然禮記莊子猶詳載,(禮運莊子言顔子心齋等。)可知當時並非罕言,不過如子貢聲聞輩不得預聞,而記論語者又出于此輩之門人,後世遂以大同非孔子教。今觀涅槃般若諸大乘經,身子善現迦葉阿難親會當機,不應于結集時獨遺大乘偏出小乘,是當時叁藏必有大乘經在內。彼方所傳僅四阿含者,乃上座部諱莫如深之私見,亦如吾地古今文家經學耳。鐵圍之說出于龍樹,或說偏見。至菩薩處胎經迦葉命阿難結集佛說,一字勿使缺漏,中有摩诃衍方等藏,較有根據。高明以爲然否。

  答:此說頗是。又當時窟外大衆部結集,有類大乘經典者。

  問:成唯識論述記八種,請舉其名。聞日本有將八種合刊者,請示知出售處。又日本有何種便于初學之唯識學書,及專門出版流通佛學書報之書局。均祈詳示爲感。

  答:關于成唯識述記之書,有(1)成唯識論別鈔。(2)成唯識論樞要。(3)成唯識論了義燈。(4)成唯識論演秘。(5)成唯識論義蘊。(6)成唯識論疏義演。(7)樞要記。(8)了義燈記。(9)演秘釋。所謂八種,或是除別抄而言,日本將合刊者,未見其目,亦未明其售處。日本著作關于唯識甚夥,以手頭無日本書目,無可舉陳。近有新登洪欣然居士所譯日本良遍所撰之唯識大意,甚便初學。因舉以告。至日本流通佛書書局,有東京之融光堂名古屋之其中堂爲最著者。

  問:成唯識論文釋並記,內容如何。

  答:此書系明人著作,陳義不及唐人古疏,唯其論文處,甚便初學也。倘能根據唐書仿其體裁,重爲製作,則亦研究唯識學者之一種有價值之工作矣。

  問:梁任公謂牟子理惑論非漢牟融所撰,疑爲劉宋間人僞作。其引證頗多,似非世俗妄言可比。不知爲定論否。(梁氏此說見近著第一輯中卷二十一頁)。

  答:評論佛教,在理論,不在考據,縱文是僞作,理則是真。

  問:圖書集成中之高僧傳無達磨以下六祖傳。何故。

  答:查唐道宣律師所撰之高僧傳(高僧傳二集)卷十九,有齊邺下南天竺僧菩提達磨傳,及邺中釋僧可傳。又卷二十六有蕲州雙峰山釋道信傳。又查宋贊甯法師所撰之宋高僧傳(高僧傳叁集)卷八,有唐蕲州東山宏忍傳及唐韶州今南華寺慧能傳,然則達磨以下六祖,惟二祖僧璨傳不見,殆因二祖行迹甚隱,直至天寶年間建塔時始著聞于世,故道宣律師不及傳之欤。查道信傳雲,“又有二僧(其一必是二祖),莫知何來,入舒州岏公山靜修禅業,聞而往赴,便蒙授法,隋逐依學遂經十年,師(二祖)往羅浮,不許相逐,雲雲,與禅宗記載相同,此即二祖當時迹隱之證也。又達磨以下六祖爲教外別傳,與高僧傳所載之習禅科稍異其趣,故其記載如正宗記傳燈錄等禅宗所傳者,有詳略之殊也。

  問:《東林傳》一書,檢佛學書局目錄無之,不知何處有買。請示之。

  答:此書名《東林十八高賢傳》,見續藏第二編乙第八套第一冊,有無單刻本未悉。

  問:紀載叢林製度僧伽規則之書,有幾種。名稱爲何。

  答:有叢林清規。

  問:禅門日誦末載某年生人欠經若幹卷,欠某曹官錢若幹貫。此說是否出自佛經。所雲某曹官冥府,是否實有此官。彼以六十花甲生人而妄定欠負,殊不近理。疑系後人僞造。未知是否。

  答:是後人所僞造。

  問:閱二課合解,禮大忏悔文作一百八禮,惟近流通朝暮課本自南無皈依金剛上師起至一時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止,均皆不錄。即各地叢林名刹,亦不持誦。如照合解作禮,應缺少叁禮。此節經文,因何節刪。請示。

  答:禮大忏悔文中南無皈依雲雲,系密宗修法之常規。所謂先皈依上師及叁寶,次發菩提心也。本不應節刪。今各地叢林不持誦者,殆系禅宗家風,不與密宗同故。因此朝暮課本上亦有改爲小注及並不列入者。均非原文意也。

  問:如若作禮,照流行本不能合一百八禮,有無妨礙。請示。

  答:有妨礙。不應照流行本,應照原文完全作禮。禮一百八拜者,除百八煩惱之意,故不應缺少也。

  問:中國佛教宗派最著,只有八宗。楊仁山居士著有十宗略說,是否加顯密二宗。欲購此書,以何本爲最詳。

  答:楊仁山佛教初學課本中較詳。十宗者小乘二宗,大乘七宗,加律宗。《八宗綱要》一書甚詳,唯缺禅淨二宗。

  問:駁斥韓愈辟佛之書,有湘陰郭涵齋所著佛骨表糾謬一書,指谪極詳,不知此外尚有古今其他反對韓愈辟佛之文否。又朱子全書,其中辟佛之言論亦多,不知古今護法人士有駁斥其謬誤之書否。

  答:駁韓愈之文,散見于古今人著述中者不少,而以明教大師镡津文集內之非韓篇…

《古農佛學答問卷六 (護持正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