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古農佛學答問卷六 (護持正法門)▪P4

  ..續本文上一頁爲最詳。駁斥程朱之說者,以明沈士榮之續原教論爲最詳盡。而清彭際清之一乘決疑論,沈善登之報恩論中,亦多精辟之談,發其陽儒陰釋之隱。其余護教之論當尚多(如歸元直指中亦有之),特吾人見聞有限,愧未能多舉耳。

  問:釋門真孝錄所引之經典若幹種,有無單行本。

  答:按釋門真孝錄所引者有九十二種,其中全部經典之關于孝親者,有大方便佛報恩經、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孝子經、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佛說盂蘭盆經,五經均有單行本。至集論則有明教大師輔教篇之孝論,蓮池大師崇行錄之紀孝,即此釋門真孝錄,可謂集大成矣。

  問:邵堯夫之先天圖,是否定中得之神傳。

  答:邵子先天圖未見,不能臆斷。但先天後天之名詞,出于孔子之傳易,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或雲邵子之學傳自穆修,穆修傳自陳搏,其殆有淵源乎。

  問:佛法止觀應閱之書及蔣維喬居士之著,有若幹種。

  答:佛法止觀即打坐法,可觀禅波羅蜜次第及小止觀摩诃止觀等書,又有坐禅叁昧經及六妙門止觀教授等。蔣居士著作,有因是子靜坐法及其續編二書。並中華佛教史大乘五蘊論注,其他所有待查。

  問:平時省察自以功過格爲最佳,但後學所見者,僅文昌功過格及袁了凡功過格,皆惟有世間法而無出世法,似不適于學佛者,未知坊間有否專從“五戒”“十善”及“攝守六根”立法之功過格發行否。淨土問辨功過格之內容如何,佛學書局有發行否。

  答:適于學佛之功過格,未有專書。但佛經中關于戒律之書,亦彷佛相似。現有五戒相經箋要補注一書可以代之。至功過格之關及佛學者,又有蓮池大師之自知錄。淨土問辨功過格未曾寓目。

  問:言因果最詳者爲何經。

  答:唐世道撰有法苑珠林百卷,搜集經典談因果事,分類詳載。常州天甯寺板叁十本,有正書局流通,可請閱之。

  問:輪回投生等理,未能明白,宜看何書。

  答:請看楞嚴經第七、八、九卷及瑜伽師地論第一、二卷。若以淺顯言,則華嚴原人論合解下卷,及周安士全書中欲海回狂卷叁,可檢閱之。

  問:西康諾那呼圖克圖活佛到粵,余購得佛說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一本,內中咒音與鐵航師授者有異。究竟此經咒音合否。

  答:咒音無不合,其有異者,原本不同耳。

  問:現在東密西密日本密宗,爲大日如來說,西藏密宗,時輪金剛說。而大藏經典有頓有漸,或顯或密,無不是釋迦如來所說,獨密宗非佛說,人言婆羅門典籍,未知實否。

  答:密宗爲毗盧佛說,金剛薩埵傳出。但顯教經典內都有咒,可知同是佛說也。

  問:大悲心咒上佛菩薩,是否八十四尊。咒上首尾之南無喝羅怛,那哆羅夜耶……等四句,是一是異。答:照不空叁藏所說,只有五十相,今之八十四相,是每句一相,相各不同,未明所本。

  問:彌陀經及大悲咒,有無音字之單行本。咒中之字,苦無方法檢查。請示。

  答:音字經咒,即有亦不全音。咒中之字,須依能誦者受學之。不必自己檢查。

  問:大悲咒集成一書之內容。

  答:大悲咒集成一書,系杭州周達權居士所輯。光緒四年刻本。今錄其目次以示內容,像贊、序、凡例、持法、持咒科儀、大悲符篆、漢滿蒙藏合璧咒、合音咒、離句咒、近音譯注圖參,(附手印真言,大悲印決廣大法門。)

  問:大悲咒中之注解不同,有兩句作一解者,有一句作一解者,如(甲)悉啰僧阿佉佉耶娑婆诃(藥王菩薩本身行療諸病),(乙)悉啰僧阿穆佉耶(藥王菩薩本身。),娑婆诃(圓滿菩薩身著朱衣母陀羅手),究屬甲是還是乙是。請教。

  答:咒名陀羅尼,義本無盡。不妨兩解俱是。

  問:大悲咒古本“夷醯唎摩诃”五字爲一句,今僧俗均以上叁字爲一句,將摩诃二字屬于下句讀,究竟此句系叁字抑系五字。

  答:查是有兩讀,五字爲一句者,梵僧陀弗曰,“夷醯唎摩诃,是菩薩現摩醯首羅相度化衆生。”叁字爲一句者,續法大師曰,“夷醯唎華言無心也。摩诃菩薩埵,華言大道心勇猛者。”

  問:大悲咒經中願文“火湯自枯竭,地獄自消滅。”有作“火湯自消滅,地獄自枯竭。”消滅與枯竭,按文會義,當有區別。然則于大悲咒經中能否互用。

  答:依經作火湯消滅地獄枯竭,依行法作火湯枯竭地獄消滅,分用不妨也。

  問:大悲咒見于何經。

  答:密部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即大悲咒之出處。

  問:觀世音菩薩稱贊大悲咒是廣大圓滿善攝一切陀羅尼,顯密圓通說准提經言總含諸部神咒之王,那麼大悲不及准提了。

  答:大悲之善攝一切陀羅尼,與准提之總含諸部神咒兩語,並無高下,何雲不及。何以故,陀羅尼即是神咒之梵語,一切即是諸部。攝與含,義亦同也。

  問:但是“佛魔一如”、“諸法平等”。不分高下,怎麼還有咒王。

  答:咒王之王,自在爲義,從用言也。“佛魔一如”、“諸法平等”,從體言也。體無高下,用有差別。

  問:佛學半月刊觀音聖誕特刊中逸廠先生的觀音典要,說准提是觀音所應化地,不知是依什麼經籍。

  答:東密特以准提爲六觀音之一,屬蓮華部之一尊,語見日本佛教大辭典。依何經籍未詳。

  問:究竟准提、大悲孰高下。請你費心直接答覆我,解釋我的疑團。(那我是很感激的)

  答:准提、大悲本無高下,差別之用,在衆生機。如你的機與准提應,即准提高。與大悲應,即大悲高。若問如何識得應,只要問你的發心及決心耳。如果不決,可在佛前至心拈取。

  問:壽春本金剛經之往生咒點句法,與龍舒淨土文之往生咒點句不同,究以何本爲正。

  答:龍舒文中之句,實與梵音不合。

  問:淨土十要第八要,妙葉所述念佛直指內,有拔一切輕重業障得生淨土陀羅尼(亦名無量壽如來根本真言)。未悉即往生咒之詳譯否,是一是二。希示。

  答:此咒爲普通念往生咒之大咒,凡咒皆有大咒、小咒及心咒等,均以詳略爲斷。

  問:往生咒或謂非佛所說,爲龍樹夢中所感,未知確否。若此咒果系夢得,則與高王經同一價值矣。因之信仰持誦之力,未免減弱。乞示教。

  答:此咒名爲“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是劉宋求那跋陀羅重譯。龍樹夢感之說,出阿彌陀佛經不思議神力傳。但龍樹系初地菩薩佛授記往生極樂之人,其夢感之力,當非此土夢傳可比。又高王經原系高歡相府傳出,原系普門品之僞,不可以彼例此也。

  問:往生咒上之迦字,大悲咒上之皤字,宜讀何音。請分神示及。因此方讀者各有不同,故此遠煩。

  答:迦字見加切,(牙音第一紐)。皤與婆字同音,爲並加切。(重唇第叁紐)。按我國切韻叁十六聲紐,分牙、舌尖、舌上、重唇、輕唇、齒頭、正齒、喉、半舌、半齒十類,亦仿梵文字母所製,故用以切音較宜。

  問:往生咒見于何經。

  答:往生咒有廣略二本。廣本亦名阿彌陀佛根本咒,又名無量壽如來根本真言。出密部無量壽如來供養儀軌(略見密咒圓因往生集金陵刻本)。略本即常誦本。爲宋元嘉末年求那跋陀所譯。經本未來,今附在小彌陀經之後。

  問:准提陀羅尼經會釋,載毗盧遮那佛大灌光真言,其真言即“唵,阿谟伽尾盧左曩,摩賀母捺啰麼抳,缽納麼入縛啰,缽啰靺哆野吽。”等五句。謂以此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遍散亡者死骸上或冢墓上,彼所亡者,若在地獄餓鬼修羅旁生等中,以此真言加持力故,應時即得光明及身,除諸罪報,舍所苦身,往于西方極樂國土,蓮花化生,直至成佛,更不墮落雲雲。不知此咒出于何經,雖見禅門日誦顯密圓通大藏秘要等書皆有載及,然其根源究在何處,幸指教之。

  答:此咒出不空絹索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經,此經在清藏微字函,在頻伽藏閏字函第七冊。

  問:普庵咒是否普庵禅師所說。該咒出自何經。或曰,誦此咒用叁回九轉讀法,方有靈驗。若如尋常誦讀,則無靈驗。是耶非耶。

  答:普庵咒只見禅門日誦所載,當是禅師所說。此咒類似梵文字母切音,回轉讀之,較爲詳盡。頃多傑尊者曾將梵文字母口授,名曰舌咒,所以調舌,便利讀一切咒也。

  問:穢迹咒梵本與藏本合,較之世本少十字,據雲乃唐太宗所刪。確否。

  答:梵本既與藏本合,宜從梵本。何人增刪未晰。

  問:諸咒譯音,極不一致,欲見諸咒及佛學半月刊六十四期所載持咒須知中之大輪金剛咒原文,不知應讀何經。

  答:應讀“佛說大輪金剛總持陀羅尼經”。此經在續藏經第一輯第叁套第一冊內。

  問:佛學半月刊第六十四期載有持咒須知一節,所錄大輪金剛陀羅尼與第六十六期八頁張君所錄者,稍有不符,“如咒名及縛幾梨之與拔阇唎等。”致使學者罔所適從。乞指示以便持誦。

  答:陀羅尼是梵語名,真言是譯名,非不符也。真言又譯爲咒,凡咒之音欲求正確,須以梵字爲標准。而梵字之音,又非親口傳授不可。因爲注音反切等,須識得字母。尚有梵音非他國字母所可翻者,亦非口授不可。若僅以普通字音之,則爲方音所礙,決難正確也。居士是溫州産,亦須居士之同鄉人爲之注音方可靠耳。至此大輪金剛咒六十六期中既與梵字對照,請以此爲標准可也。

  問:有居士口傳避兵咒,曰唵,诃達喇耶,娑诃。謂誦之能避槍彈。又傳解冤咒曰:唵,叁多啰,佉多娑诃,謂誦之能解前生冤仇。此咒是否真確,出自何經。如不真確,請另開示。

  答:咒語似真,然未知其出處。如有疑欲另持他咒者,可持六字大明。即“唵嘛呢叭彌吽”。

  問:經咒中字有音讀特異者,當其譯時,何不直取本音之字。如六字大明神咒,僅嘛呢二字音如右旁之字,唵叭彌吽四字,則謂如盎百昧哄。何不直取盎百眛哄四字譯音。又每字必加口旁何故。

  答:咒音譯字,在當時必音同梵音,我國古今音變南北音異,遂有現在之不准耳。加口旁者,表須照梵讀也。

  問:佛經咒多奇字,即平常之字,亦…

《古農佛學答問卷六 (護持正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