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知孰是。
答:大乘十法行,有書寫經典一事,原爲贈與供養誦讀等作功德也。焚化利冥,起于乩壇鬼神之教,應非佛法。試以其他利冥事例之,如紙箔紙屋塗車刍靈之類,皆用假像而不用真物。今若以經利冥,亦但用空白紙標一經題,藉行者念誦之力,爲之回向足矣。若真寫經而焚毀之,不亦慎乎。今世俗所用佛碼,其中亦有釋迦如來無量壽佛等像,供畢送佛均焚去。無怪經典亦欲焚之矣。然此豈佛法所許哉。
問:有一般人取朱砂書寫各種經咒,焚于新靈,欲藉此薦度亡者,是否有效。
答:違經有罪,不宜效尤。如欲度亡,但口誦心維,回向功德可也。
問:閱第六十二期半月刊內,載毗盧遮那佛大灌光真言,其真言即“唵,阿谟伽尾盧左曩,摩賀母捺啰麼坭,缽納麼入縛啰,缽啰靺哆野吽,”等五句,以此真言加持土沙一百零八遍,散于亡者死骸或冢墓,雖在地獄等道獲受加持力,故應時光明及身,除諸罪報,往生淨土雲雲。不知是否有人試驗。
答:此系佛語,不同凡夫外道有欺诳者。至問試驗,則有四川劉泌子事,另錄如次。“癸酉九月,有川西資中縣老友郭季良邀說彌陀法,彼有商人喬姓頗贊喜,及至喬君已死,予憫之,爲持灌頂光咒,咒于碎米今撒墓上,而聞者興起相索,有郭君之胞侄女適姓唐,其夫早死,唐郭氏持咒米撒其夫墓,即日返,遇有人放陰問事,彼被術者雲,茲過某處,見一人如唐老,但何以服僧衣戴僧帽乎,而且獨作悲啼狀者,術者今詢之,據答雲,因我半生並無特恩于婦,今乃爲我作大提攜,感激而悲耳,並囑之曰,汝千萬爲我帶個口信,修持門中,畢竟求生西方是真不誤,不可他修,聊以報也。唐郭氏聞之大喜比已長素念佛矣。前日郭君來爲予言者。]
問:此咒確能拔苦,而已死之人靈識早去,久葬冢墓,怎知加持此咒代其拔苦。且使能藉此咒威德之力往生極樂世界,我等凡夫,又何從探悉。
答:人死識神離體,猶戀遺骸及其冢墓,故能知之。我等雖無天眼,但信佛說可也。
問:嘗聞毗盧遮那佛大灌光真言能度亡生西,神咒威力不可思議。然普通人一見此咒,必疑數句咒語,何能頓今亡者離苦得樂,生庵□督缥蟀□天已不易,何況西方,果得往生西方,則念千遍萬遍以至十萬,亦非難事,豈非較彼一生念佛者,爲更簡易穩當乎。幸教解之。
答:凡一切咒,是心願之結晶是從叁昧中說出,故咒力即是心力願力。能頓今亡人滅罪生西,乃不空衛索毗盧遮那佛當時說咒之願力如此,固不論句語之多少也。一切諸法從因緣生,因緣具足,事乃成辦,加持之物與所散之處及遍數,並持者之人及時間,皆有一定軌則,一咒有一咒之體用,何容致疑。即以念佛而論,十念功成,豈非更爲簡易穩當乎。
問:毗盧遮那大灌光真言度亡生西,與尊勝咒之度亡生天,皆爲殊勝妙法。何以世人惟知拜皇忏建水陸,不知誦咒以報親恩。
答:咒力因緣,既如前述。我國密宗失傳,故持咒但憑自力而無法力,奏效難易,非可決定。至于皇忏水陸,功德乃在齋供,超度之處,全仗回向,固非咒比,非若持咒之少也。此亦因緣之屬矣。
問:未經高僧證明皈依之念佛人,如持念光明土沙以撒先墓,是否盜法。
答:凡念經咒,總須先皈依叁寶,皈依本師,皈依毗盧遮那佛,至心念誦,不爲盜法。然念者須有十萬遍之經過,方有效。
問:爲亡者說毗盧遮那佛大灌光真言者,未受五戒之居士可否。
答:平日持是咒已滿十萬遍者,即能說之。惟誦持期內,須齋戒也。
問:作惡之人,死後定必隨其行爲輕重以爲罪責,如其過失生出無心罪過,或有前生宿業,將用何法超度令得解脫。
答:無心過失不爲罪過,前生宿業與現業無異。死後超度,宜依地藏經,將其遺資作福供養叁寶,最爲有力。如其業輕,得速解脫也。
問:如亡者生時未聞佛法,超度時是否先禮忏後念佛。
答:祗用念佛超度亦可。經雲,至心稱名一聲,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故念佛即是忏悔也。
問:平常不信佛之人,及未聞佛法之人,死後隨業受報,代彼作福念佛回向,能往生淨土否。
答:死後甚難。未死時(即臨終)令知佛法,勸令念佛,方可希冀。否則但能令生人天耳。
問:欲以經咒超度亡者,以何經咒爲最宜,應作回向語,如“願以此功德,超度諸亡者,同向佛國生,早將苦海舍。”未識合否。
答:《金剛經》《彌陀經》均可,均須帶念往生咒叁遍或七遍。回向語亦行。
問:念心經與去世者受之,不知亡者在陰間能得何益。
答:虔誠念去,能得超出鬼道之益。
問:世間之人,往往延僧道誦經拜忏爲祖先修冥福,倘祖先已投生陽世,未知亦有益否。
答:世間之人,生時善惡雜行,死後未必即能投生,所以子孫孝順,延僧道誦經禮忏以薦悼之。即祖先已生陽世,其功亦不唐捐。
問:爲子孫者,爲其過去已久之祖先做功德,倘其祖先已經投胎,諒不得享受功德耶。欲度往生,更不可得乎。
答:祖先已經投生,亦能令彼現在得益如幸福等。欲度往生,亦非不可得,但較難耳。
問:家父已亡,亦可代其誦經忏罪,俾早超生否。
答:可于誦忏後回向之。
問:薦拔先靈,超度孤魂,能否可以完全獲得。
答:不能。據地藏本願經說,亡者獲七分之一,其六分仍歸作福者得之。
問:地藏菩薩本願經說,父母亡者,子女作功德,七分得一分,本人得六分。何以功德不能均得。
答:此指普通凡夫之願,因非出悲願。但是愛情所感,故力弱也。然功德系自發心作,功必有歸,故已得反多也。
問:父母壽終,或請僧誦經,或印送經書,或施貧人,何者爲宜。
答:以誦經送經爲宜。
問:如何可救過世之祖父母外祖父母升西方極樂國。
答:懇切念阿彌陀佛名號及往生咒,發願回向求先祖往生可也。
問:學人不自揣度,意擬于先父母生辰忌日及中元節,默向佛前禀告,于家堂敬設香案,照本對空講解彌陀金剛心經等,俾亡靈得聞大法,不知可行否。亡靈能得益處否。不成盜法之罪否。
答:此法可行,當有益。
問:七月十五盂蘭會之緣起,乞指示。
問:七月十五盂蘭盆經載,目犍連尊者度母于餓鬼而不能,佛令在是日設供廣施僧衆其母得度,故名其供盆曰盂蘭。盂蘭梵語,此雲解倒懸也。
問:家嚴外出十年,終無音信,風聞于亂軍中退卻去世,尋葬無著,念何經可超度。爲人子者,應如何以盡孝思。
答:當念地藏經及供養地藏菩薩。稱地藏名,可以得見,可以超度。再念彌陀佛名回向,願父往生西方佛國,則更善矣。
問:超度亡室,作何功德。
答:宜請高僧爲受幽冥戒。並時作放生功德念佛回向,願嫂夫人早生安養,即是忏悔自己。
問:先王父所遺房屋一所,大且美麗,只因當年有婢自缢之後,人皆不敢住。未知有何法可除之使安。敬求法施。
答:請僧虔念佛七,(七日)每日放蒙山施食,最後夜放焰口施食一堂。如缢者未生他趣者,經此一番功德,定得超生矣。
問:敝地薦亡和尚,有表文上奏。合法否。
答:佛法度人事業,從俗不妨。但文中措詞,須以合乎佛法爲宜。
問:敝處無和尚,念佛人父母殁後,請道士收斂,有礙佛教否。
答:不宜。可以自己人或親友照常靈前念佛數天。
問:殁後七七日誦經念佛,助亡者往生,七七圓滿,能往生否。不知誦何經功德最大,或念佛誦阿彌陀經,可否。念佛功效大,抑誦經功效大。乞指示。
答:只要念佛兼念彌陀經可也。得生與否,全在念者之懇切與否耳。念者均須作彌陀佛放光接引亡者之想。
問:超度亡魂是否必屬之沙門,或吾輩居士亦能自爲之而收善果。鄙意以爲沙門僧衆戒行高者固然不少,惟爲人誦忏之流,每多奉行故事,反不若吾輩居士自爲之之爲愈也。尊意以爲何如。又居士若爲親眷超度亡魂,應以持誦何經爲上。
答:超度本不論缁素,皆可爲之。但能至誠禮誦,不拘何經均有功德。
問:道長答某居士問,以居士不宜放蒙山。晚學深爲遲疑。蒙山施食,原爲普濟孤幽,居士同屬佛子,焉得非宜。乞解釋。
答:蒙山施食法,原系密宗師所輯,與焰口無異,均以沙門作主座爲宜。其中有叁昧耶戒真言,須受過叁昧耶戒者可持。普濟固宜行,但自修未成,安能利他。不宜者,就實際言之也。
問:我鄉居士多爲人念經拜忏,此系僧衆缺乏不敷應酬所致。然無道心者不足論。有道心者,妨礙正行否。
答:真有道心者,並不妨礙正行。但須規定地點時間,不可計較供資,方足以表示真以佛法利人,而不蹈俗僧應赴習氣耳。
(五)護生
問:素食固好,而儒門不戒,與釋道並爲叁教。何故。(如會子大孝,養親必有酒肉是。)
答:儒門無故不殺,七十食肉,亦是戒殺之漸。但未能如釋教之圓滿耳。
問:不論何種蔬菜,其中多不免有微菌,在吃素人連微菌都吃下去,是不是和殺生一樣。
答:微菌而是植物,亦無嫌于殺生。倘是動物如寄生蟲之類,乃防不勝防,即或吃之,亦屬誤殺之類,尚不爲過。蓋佛教中凡有可以避免殺生者,無不努力爲之。佛製比丘常備漉水囊,知水中有蟲也。以之責備則可,以之譏诮則不可。
問:予禀受五戒不殺生,但每日飲水內含細菌甚多,應念何咒可解除罪孽。
答:細菌是植物非動物,于殺生無關。若恐含有微蟲,有關殺生,則可念六字大明咒並觀音名號,祝其解脫往生佛土。
問:水中有無量細蟲爲人目所不能見,吾人日日烹而飲之,殺業大矣。若謂誦經咒以度脫之,便可安心,則殺生食肉者,亦將援例以自解。近來反對素食者,辄以此爲誹謗資料,欲解決此種困難,宜用何法。
答:目不能見,其細已極,濾漉等法,或窮其技。欲解困難,舍忏悔超度外,實無辦法。至于心安與否,如夜中不見足下之蟲,誤踏致死,尚不覺知甯得謂罪。安用杞憂過慮爲也。若對付反對者借口…
《古農佛學答問卷五 (利他功德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