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廣義念佛?
——寬見法師在河北遷安佛七的開示
(弟子根據錄音整理)
上體下慧老和尚慈悲,上常下如大和尚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善知識,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
我們有緣來到這個勝地——遷安靈山白塔寺,這麼宏偉的大雄寶殿,實際上就是極樂世界,與極樂世界無二無別的莊嚴道場,我們一起來打這一場殊勝的佛七。所有在座的各位,到了第四天,我們能夠把萬緣放下,能夠抛棄一切偏見,能夠互相包容,和合地坐在這裏,心系佛的功德,口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我們身體禮拜、忏悔,那麼經過這四天,我們的身心越來越清淨,我們所有的這些煩惱和業障都好像寒冰遇見了太陽,逐漸在消融、融化,只要我們大家能夠把心、把我們的身口意專注在這一句萬德洪名裏,只要把我們的身心交付給阿彌陀佛,交付給叁寶,交付給老和尚,那我們的身心決定會當下清涼。
一切萬法都是因緣,不是過去世我們多生多劫的這種福德因緣——某佛出世的時候在一起共同修行,今天也不會一起來到遷安靈山白塔寺。老和尚主持的佛七這麼殊勝,有這麼多的大法師來給我們開示佛法,有這些清淨的師父,還有來自于全國各地的居士們,一起在這裏安心地共同地修學佛道,這真實一個大事因緣。連續七天的勇猛精進,克服一切困難,念佛修行。就像我們昨天講的,我們應當深信此方即是極樂世界,主七和尚即是阿彌陀佛,諸位法師即是諸大菩薩,我們諸位同參伴侶即是清淨大海衆菩薩。如能生起如是的淨信,那我們所有一切的煩惱都會煙消雲散。所以要當下體證,當下體認,我們確實在什麼地方?我們的心與阿彌陀佛的距離到底有多遠?不差毫厘。當我們當下的身口意與阿彌陀佛相應的時候,我們此時即與阿彌陀佛不相隔離,應當深信于此。所以,所謂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其實我們的修行呢,不僅僅只在這殿堂,念佛的時候才叫修行。我們打佛七、在這裏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是在念佛,是吧?當我們在“一心頂禮阿彌陀佛”,這是不是在念佛?(答:是。)當我們在聆聽法師講開示的時候,是不是在念佛呢?(答:是。)那這時侯我們嘴巴沒有動啊,算不算念佛呢?因爲你這個時侯的心,在專注地聽法師講法,你這個心正是與阿彌陀佛相應,因爲阿彌陀佛之心是什麼心呢?就是慈悲心、般若智慧心、正知正見心。
你看我們在聽法師講開示的時候,是不是與這個相應呢?(答:是。)這個時候同樣也是念佛。我們不要以爲只是念“阿彌陀佛”、持阿彌陀佛名號的時候叫念佛,在聽法師開示的時候不是念佛,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其實真正的念,是相應的意思。口念是口相應,意念是意相應,身念是身相應。所以不要把念佛狹隘化了。比如說,我們念佛期間去吃飯,吃飯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在念佛呢?(答:是。)如果你吃飯的時候,你沒有忘記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功德、阿彌陀佛的敬仰、阿彌陀佛的教誨、阿彌陀佛的大願,你沒有忘失你的菩提心,你帶著感恩心、慈悲心、忏悔心,很珍惜地來享用,感恩常住爲我們做這麼好的飯食,你帶著這樣一顆心去吃飯,是不是在念佛呢?(答:是。)同樣是在念佛,你的念佛沒有中斷,我們在大殿裏面念佛是念佛,當你走出大殿下面去用齋,是不是念佛?(答:是。)同樣是念佛。乃至于我們在寺院的分分秒秒、每時每刻,其實會修行的人都是在念佛,因爲我們應當知道,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是什麼地方啊?此方即是極樂世界,與極樂世界不相爲遠,不差毫厘。那麼極樂世界有多大啊?是不是就是大殿這麼大?下去就不算了嗎?我們走在臺階上仍然是走在極樂世界的七寶所成的臺階上,不要忘失。你在吃飯的時候,你享受的是什麼法味啊?甘露法味。如果說是能夠明白這一切,那我們這個打佛七啊,就是非常清靜自在、非常成功的,我們個人的修行,也就有了成果。所以說不要把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跟此方隔離開來,應當深心去信解于此,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我們會用功的話,二十四小時,每分每秒,不管是在任何地方,不管是我們采取任何一種形式,都要深信,是在阿彌陀佛的慈悲護佑、善巧方便的加持之下所成就的。打個比方來講,你看我們現在離父母遠不遠?(答:遠。)遠是吧?但是你有沒有忘記你的父母是誰?(答:沒有。)在你念佛的時候你會不會忘記?比如說我們叫張叁,對吧?我們回到家裏頭見到爸爸媽媽了,我們知道我們是張叁,對吧?那我們離開家現在到了白塔寺大雄寶殿裏頭,我們有沒有忘記自己是張叁啊?(答:沒有。)也就是說你心裏頭認知、確信你是張叁,有沒有間斷過?有沒有打成片?聽得懂嗎?我們念佛用功也是如此,你不需要念。我說“我是張叁”,這是在念張叁,對吧?然後我在吃飯的時候,我沒有念,是不是張叁就不是我了?我這個心裏頭還認知我是張叁啊!我們所做的一切都確信我是張叁。你這個時候,“我是張叁”,你看,它是不是成片的?
我們念佛如果能念到這個功夫,你決定往生!但我們平時怎麼念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正在念,哎呀!又中斷了。”是嗎?是不是又中斷了?晚上一睡覺,“哎呀!完了完了,晚上又中斷了。”出去吃飯,“哎呀!使勁吃,快點吃,哎呀!趕緊再去念,你看阿彌陀佛又中斷了。”是嗎?我們不明白什麼叫做真正的念。比如說,張叁李四是我的爸爸媽媽,對不對?假如說啊,我們回到家裏喊“爸爸媽媽”,你看這說明我們心裏頭有爸爸媽媽,是在念爸爸媽媽。然後我們到這裏來念阿彌陀佛,是不是就沒念爸爸媽媽了?你忘了爸爸媽媽了嗎
你心裏頭對爸爸媽媽充滿恭敬,想要孝敬,就說明什麼?這是真念!明白嗎?如果說我放個錄音機,錄音機會喊“爸爸媽媽”,每次見到爸爸媽媽,我不喊,我讓錄音機放一下,然後心裏想:“哎呀!這麼煩呢,老是要喊,煩死了!”你是念爸爸媽媽嗎?不是,因爲你心裏頭沒有爸爸媽媽,你是讓錄音機念。所以我們念爸爸媽媽一定要用真心去念。我們見到爸爸媽媽就把錄音機一放,錄音機就開始喊,爸爸媽媽會高興嗎?這樣的念不是真念,真正的念,哪怕你是個啞巴,或是我今天嗓子啞了,說不出話來了,或者說我今天生病了,我發不出聲音來了,但是我心裏頭對爸爸媽媽的這一份虔誠、恭敬、尊敬是一樣一樣的,這時候是不是還在念呢?佛法告訴我們要修淨業叁福,淨業叁福第一是什麼?孝養父母。我們帶著孝養父母的心在念佛,這時候你有沒有中斷你念爸爸媽媽?沒有。這時候沒有中斷念爸爸媽媽。等一會到了中午十一點,我去用齋,我去吃飯的時候,我有沒有中斷念爸爸媽媽?沒有。爲什麼?因爲我心裏頭仍然是有爸爸媽媽,對爸爸媽媽充滿了感恩、恭敬,想要孝順,有念嗎?有沒有中斷念爸爸媽媽?(答:沒有。)所以這才是真念。你心裏頭與爸爸媽媽這根線一直連著,這是什麼?這叫相應,這叫真念。
像上次我講的:“我念《大悲咒》,我咒死你。”你這是念《大悲咒》嗎?說:“我念阿彌陀佛,我念死你。”這樣是念阿彌陀佛嗎?不是。真正念阿彌陀佛,是你的心與阿彌陀佛相應,這才是真念。所以說你要明白到這一點,我們念佛才能成片。所以,一切時候不要忘記我們就在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不要忘記我們所見到、所聽到、所聞到、所看到的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大全化現。聽,有什麼聲音?聽見鳥叫了嗎?這是什麼鳥?對,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它是畜生嗎?(答:不是)是什麼?(答:阿彌陀佛化現。)對了。極樂世界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惡道呢?這都是阿彌陀佛爲了度化衆生而化現的。再聽還有什麼聲音?是不是有機器的聲音?這是什麼聲音啊?(答:也是阿彌陀佛的化現。)阿彌陀佛化現的這種機器的聲音在這裏支持我們呢。明白嗎?你看,你聽到的這一切,看到的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化現,你的心裏有沒有忘失阿彌陀佛啊
(答:沒有。)你念阿彌陀佛會不會中斷啊!(答:不會。)所以,不要認爲我們只有口念阿彌陀佛的時候才叫念,我們在這聽經聞法就不是在念,或者我們吃飯的時候就不是在念,或者我們睡覺的時候就沒有在念,只要你的心沒有忘失阿彌陀佛的功德、慈悲、智慧,願意效仿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此時此刻你就是在念佛。
當然,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執著非常重,我們執著我們是張叁,它很重,因爲我們習慣了一切都是爲張叁考慮,名、色、財、食、睡,都是爲張叁著想,是吧?所以我心裏頭啊對張叁啊非常非常認可。現在,我們要把“張叁”變成“阿彌陀佛”,明白嗎?我們心裏頭念這個“我”啊,那真是打成片,簡直是功夫太深太深了。你看你有一刻你對心裏頭這個我把它中斷過嗎?你是不是打成片,密密麻麻、潑水難入啊?我們念佛能念到這個功夫,就像念“我”一樣念“阿彌陀佛”念到這個功夫,那你決定成就。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要來這裏參加這個佛七的這個原因,因爲我們平時不念佛,念其實也只是嘴巴念,口念心散亂,口念心不念。而我們平時念的是誰啊,“我我我”,念也是念,不念還是念,念而不念都是念我,太厲害了。所以我們通過我們在這裏打佛七,聽法師開示,通過聽老和尚的這個地鍾,都是爲了什麼?讓我們認識到這個“我”是假的,“阿彌陀佛”才是真的,念我就是念輪回,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解脫。
可是這個“念”不要狹隘化了,以爲只是口念才是念。口念只是一部分,真正的念是你身口意的全身心的這種念。你看我們在這裏沒有念“我”吧,有一刻離開過“我”嗎?對了,這是真念,真念“我”。同理,念阿彌陀佛能念到這個程度,那就是你念也是念,不念還是念,你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不曾離開阿彌陀佛。大家要把這個道理弄清楚。我們聽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才知道怎樣去念阿彌陀佛。我們帶著苦大仇…
《如何廣義念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