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建設佛化家庭▪P8

  ..續本文上一頁墨迹便去。

  洗衣服上泥漬,用馬鈴薯(即洋山芋)水洗,泥漬自去。

  洗衣服上機器油汙漬,可用松節油(西藥房有售),塗在汙漬上,盡力揉搓,再用溫水和肥皂洗滌,油漬便去。

  洗衣服上墨水、碘酒、漿汁等迹,用牛奶浸在有漬的地方,以後再用清水洗滌。

  去綢衣上油汙,用棉花蘸煤油少許,向漬處揩拭,不但油漬消除,而且原色無損。

  去衣服上桐油,如未經風日的,可用豆腐渣洗滌,陰幹後,油漬便去。

  去衣服上鐵鏽,可用酢漿鹽(藥房有售,又名四蓨酸鉀)。溶水洗滌,便能脫去。

  除衣服上蠟燭油,先在桌上鋪一張吸墨水紙,把衣服平鋪紙上,再用吸墨水紙一張鋪在衣上,紙上再撒石粉或豆粉,用熱熨鬥燙壓,油質就溶解,被紙和粉吸去。

  紅藍各色墨水汙衣,可在無日光處滴醋少許,放在清水中洗,即去。

  去衣服上蠅糞,可用燈芯草蘸水洗滌,蠅糞自去。

  去衣服上蚊血,可用冷水洗滌,便無痕迹,倘用熱水,便不能脫落。

  洗白色衣服,先浸濕後,擦肥皂,再卷起來,在沸熱的堿水中(約放半小杯堿),浸一兩個鍾點,再用熱肥皂水去洗,最後用清水洗淨(把衣服放在熱肥皂水中去煮亦可)。

  洗淺色綢衣,可用硼砂少許,溶化在熱水中,把衣服浸在裏面,經過數分鍾,用肥皂洗去汙垢,再用清水漂淨,挂在透風處,先吹半幹,取下折好。重壓兩分鍾,再攤開吹幹,就非常勻淨。但不宜曬日光。否則綢質就要變黃。

  洗藍色衣服,每次未用肥皂洗的時候,先用冷的醋水浸一下。每一飯碗冷水加入一湯匙醋洗滌,便不褪色。

  洗印花布衣服,加醋在水中,可使顔色不褪;或先把衣服浸于鹽水中(即食鹽和水,每桶水加一茶杯食鹽),以後再洗滌。

  洗呢絨衣服,不能用兩手扭絞。因這方法最易傷呢絨。應當把濕衣服卷成一卷,用毛巾包好,再用兩手壓在卷上,把水擠出,再挂在通風的地方陰幹。

  曬衣服法。衣服曬幹不易挺直,可在衣服未幹前,先把衣服折疊起來,壓在重物下面。經過片刻,再擁開曬幹,就非常平直了。

  洗絨線,用皂煮水,拿筷挾絨線,于水內往來搖動,使水面生白色皂沫,愈多愈佳。然後提出,再入水漂洗,要使它自幹,勿用手絞扯以免曲绉不平。

  洗白色絲織品,若用檸檬汁和水洗滌,更加潔白。

  胡椒除衣虱。裹在小包胡椒,同衣服藏在箱內,可免蛀蟲侵入,功效和用樟腦相等。

  呢絨同絨線的衣服頂容易被蟲蛀蝕,可用報紙把衣服包好,放些樟腦在內,可免蛀蟲。一切毛織品必須洗幹淨後,才可收藏。

  呢料防蛀縮,可在未裁製以前,把胡椒煮水噴反面,再用熨鬥燙幹,製成以後,可以不蛀不縮。

  不著的衣服,宜在春夏烈日的天氣,取出曝曬。用刷子拭去灰塵,入箱藏貯。箱須放在高燥的地方。

  衣服曬畢收藏的時候,要等冷透,然後入箱。倘熱氣未散就去收藏,是要潮損的。

  幹洗衣服和帆布用具,先用食鹽在爐上烘幹,趁著幹熱時撒在帆布上,用刷子去刷,刷勻後,抖去布上食鹽,帆布就幹淨了。

  幹洗大衣,先把大衣鋪在桌上,再撒上熱鹽,用軟的幹布,小心抹擦後,再把鹽抖去。

  絨衣沾雨,絨頭立即塌下。可用吸墨水紙吸幹水滴,拿舊絨一小塊,纏指頭上,輕輕倒拭,又複順揩,連拂四五度,絨頭仍可推出。

  雨衣不可用汽油洗擦,因汽油能傷衣上的橡皮。洗時先把雨衣鋪在桌,用熱溫的肥皂水抹去。洗後,用清水沖去肥皂,挂在通風的地方。雨衣穿後,應陰幹收藏,且忌重壓。草帽汙漬,可用檸檬鹽(西藥房購),溶熱水中,用小刷浸溶液徐擦。擦畢,用清水漂洗,就和新的一樣。

  帽和鞋上的黴斑,不可即時曝曬。須先把黴斑刷去,稍蘸火酒抹擦,待陰幹後,色澤絲毫不會受損。

  各種橡皮製成的手套、鞋和衣服等,有了裂縫,可用膠布貼在反面,比織補容易。

  濕鞋要脫下,把底向上曬幹。鞋底濕容易爛壞。

  衣袖易汙損,尤其是終日伏處案頭的人們。可用青色或黑色棉布製一副袖套,須較外衣略寬,長過臂肘爲宜,否則肘下仍易汙損。

  墊在地上的席子汙穢了,用鹽水刷洗,再用清水沖洗,就可以幹淨。

  飲食篇

  一、飲食取節便身

  佛說:“飲食取節便身”。飲食是維持生命,供給體力的必需品,我們每人應該有適量的食料,然而必須有一定的節製,最忌過量。過量必傷胃腸。雜阿含經,佛說:“人當自系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所以能節飲食,就能免病,保持健康。反是,就使珍馐滿席,也不足以言營養的。超過一定分量的飲食,就不能消化。徒然使胃腸疲勞,增加一些廢物的排泄,造成胃腸疾患的機會。佛又在善生經中,教誡我們要“食知止足”。這是飲食衛生的第一要則。

  (1)蔬食衛生

  食物種類雖多,可是不外乎植物和動物兩種。而植物的營養價值比較動物更爲有益而無害。蔬菜類是維持我們體力的原動力,因爲蔬菜所含的蛋白質、澱粉和脂肪等營養分,雖沒有谷類和豆類的豐富,但纖維很多,能助胃腸的蠕動,大有輔助消化的功能;且含有鐵分和種種芳香刺激劑,更可以清新血液幫助血的循環。所以講求衛生的,蔬菜是每日必不可少的食物。因爲我們不食肉類,于健康並無妨礙,若是不吃蔬菜,便將罹壞血症——一種很危險的病症。佛教徒最注重衛生,所以我們主張蔬菜。

  (2)蔬食與肉食的問題

  友人曾立群先生,是留德醫學博士。他任上海同德醫學院教務主任已有二十年了,在醫學界是一個有權威者。他曾把蔬食和肉食的利益,用科學的方法加以評述:

  “人生自襁褓以達成人,身體長大,建設需資。即平時勞作消耗,亦應隨時補充,方符新陳代謝之常則。若將吾人平時所進各種食品,作化學分析的研究,其所得成分,大略可分爲無機之水及鹽類,及有機之蛋白質、維生素、炭水化物、脂肪等各種。按水與鹽類,不特滲透所需,亦各種細胞中之重要原質。蛋白質爲建造組織所必需;維生素依其名稱所指,爲生命所不可少;炭水化物能生力;脂肪偏重于熱之發生。諸是等類,凡動植物質各種食品,雖各有多少偏廢;但大部含存,無分彼此。如蠶豆含蛋白質百分之十八。豕肉含百分之十七。菠菜含炭水化物百分之四。牛肝含百分之二。菜油、豆油、牛脂、乳酪,均系含脂肪之著名者。新鮮之莴苣、生菜、莞豆、獸肉,俱各含有甲乙丙丁各種維生素。然植物之中尚含有一特殊之物質在。于化學分析中,亦屬于炭水化物,但非如澱粉、糖類之能消化及溶解者,是纖維質也。纖維質不能消化,惟具有刺激腸胃粘糢,促進胃腸蠕動之功。胃腸既能充分蠕動,于是消化之力始更加強,而糞便亦較易排泄且更暢順也。肉類雖有纖維,但類似其名而異其質,不可同日而語。夫糞便暢通,始得胃納旺盛。消化既強,食物方得實惠。養生者苦口提倡蔬食,職是之故”。

  “動物之肉,可供餐食者,除含毒者僅拚死而嗜之者外。獸有牛、羊、豕、鹿;禽若雞、鴨、鵝、鴿;魚如鲈、鳜、鯉、鲫。其他蝦、蟹、蛤、蚬、龜、鳝、鳗、海參之屬。非特食其肉,即其乳血卵鳍等,亦莫不以之佐餐。但此等動物,于其生活之經過中,隨時隨地可以染得細菌,或被任何寄生蟲侵入,因而致病。吾人倘非專家,莫知其底蘊,以爲完全強健,毫無遺憾,草草宰而烹之。但煮未熟透,或竟醬浸、醋澆、活剝、生吞,于是乎其體中所潛伏之細菌,蟄居之寄生蟲,遂由之而傳入人體,危險因是而得。疾病如結核,脾蛻疽等。蟲如包蟲、旋毛蟲、條蟲等,其尤著者也。以故在現今完善之社會中,牲畜之牧養,有獸醫爲之監督。屠宰場中,更有詳密檢查之設備,庶幾防患于未然。但其範圍僅及于普通之畜獸耳。他如魚、蝦、雞、鴨,以及其他野味,常人莫能察知其病態,更無從逐個檢查,以別其可堪供食與否。既莫能充分的防于前,但求其次于後。于是烹饪務必足其熱力,方使菌與蟲經高溫度而死亡盡絕。自此始以爲可以無贻後患矣。不然,不僅此也,魚肉之類,極易腐餒。而既病者之屍體,其腐餒之程序更早且速。其腐餒也,起于不知不覺之間,當時即生一種妥美毒。此毒質也,雖經沸煮亦不能消滅破壞,一朝隨食物達入人體胃腸,吸進血液,導行循環,即感中毒現象。輕者纏綿似傷寒,轉展床褥之間,寒熱不能即止;甚且兼發咽喉,眼肌等麻痹狀態。重者急劇如霍亂,嘔吐交作,可以致命于俄頃。由是觀之,肉食者正如抱薪救火,不知危險之在于眉睫,知命者可以明矣”。

  醫學大家丁福保先生說:“世人多喜肉食,曾不一究其利害。大凡通常食肉中,皆含有一種疲毒。此疲毒當畜類死亡之際而生。即使殺一壯碩無病之牲,于其將死未死間亦能生此種疲毒。人食之必爲患。故肉食一事,洵有損而無益。吾人主張蔬食既可養生,且免毒害。蔬食雲者,乃取天然真味,鮮潔甘美,有足資生者焉。醬、醬油、豆、豆腐,其功效視卵爲勝。一合之豆,其營養分可敵肉垂及二兩;其他爲牛所無之營養分,豆乃悉備之。飲食之道,貴乎養生。吾人所食,宜取其精力之富者。顯精力爲陽光所自出。得陽光之熱,能吸收其精力者,厥維植物。是故攝熱蘊精,莫富于種子果實也。其所蓄之精力,無不具有澱粉、蛋白質、醣質、鹽質、脂肪等。惟植物之脂肪及蛋白質與動物大異。蓋動物之脂肪及蛋白質,均有礙于消化也。最適宜于消化者,特卵及植物之蛋白質耳。谷類等物皆含有之,而豆類獨富。蔬菜含蛋白質甚少,果類除胡桃而外則無之。屬于動物者則以卵爲最多矣。至于其他動物之蛋白質,非獨不宜于消化,且已組織成機關之用。養育之生機不具,于人體毫無裨益。于此可見動物之蛋白質與植物之蛋白質,其新陳優劣,顯然甚明”。

  衛生學家說:“地上所生的植物,受日光長成的,食之最能補身,勝于肉食”。蔬食比較肉食更爲有益衛生,已爲有識的人們所公認了。

  二、飲食常識

  食物的…

《建設佛化家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蓮宗正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