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教育孩子成爲超級英才

  

如何教育孩子成爲超級英才

  雲鶴教授著

  

(一)培養幼兒超級的智能是可能的

  

(二)培養超級智能在學理上與經驗上的依據

  

(叁)給一般父母的建議—代結論

  

  

  (一)培養幼兒超級的智能是可能的

  英國學者彌勒(J. S. Mill)六歲時除了英文之外,還學會了拉丁文與希臘文,並且開始閱讀各種世界名著。音樂神童莫劄特叁歲時即學會彈鋼琴,六歲便開始公開演奏,美國華裔少年羅傑十二歲即由大學畢業,隨後便進入史丹福大學念研究所,諸如此類的傑出表現,許多人都將它歸功于先天的禀賦或特殊的遺傳,認爲他們都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神童。一般的父母雖然大都非常向往自己擁有一個(或幾個)智能高超的下一代,可是始終都不敢對此種夢想存有何種的“奢望”。近幾年來許多專家對于資賦優異的兒童曾經作過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結果發現我們只要使用有系統的方法來教養兒童,尤其重要的是,如果能夠好好把握兒童一生中最重要與最有效的關鍵時期來刻意加以指導,則這些兒童將來在智慧能力方面便可能大幅獲得改善,甚至成爲人人稱羨的所謂“超級嬰兒”(super baby),有些人曾經利用這一類的理論實際加以應用,結果竟然發現不少成功的實例,這些實驗成功的經驗,雖然引起了許多人的爭議,然而卻也有許多人表示高度的興趣,認爲這是幼兒教育上一個重大的革新。筆者認爲目前雖然仍有一些學者對此加以懷疑和批評,然而由所獲得的許多資料和證據顯示,一般的父母或教師,如果能夠經常注意加以教育,則兒童,尤其是年幼的兒童,所受的影晌響是至深且钜,他們縱然未能成爲一個天才,然而也往往足以影響兒童將來的成就,甚至改變他的一生。胡適博士曾經說:“要怎樣收獲就要怎樣栽。”因此我們如果要使我們的下一代更聰明,將來更出人頭地,那麼身爲父母的成人便應當注意“怎樣栽”的方法,及早“勤種和耕耘”,將來才能收到豐碩的成果,俗語說:“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一味稱羨別人的孩子,倒不如自己明了教育幼兒的原理和要領,然後設法教好自己的孩子,說不定自己的孩子不久以後便會進步非凡,成爲資優的孩子,將來還能替社會人群作出更多的貢獻。“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但願本文所提供的經驗,能夠帶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天下父母一些有價值的借鏡。

  (二)培養超級智能在學理上與經驗上的依據

  距今大約二十幾年前,美國有一位專家格林都曼(Glenn Doman)在費城設立一所“人類潛能成就研究社”,專門協助大腦受損傷的兒童從事學習的活動,由于效果卓著,後來靈機一動便將這種利用揭示片來教學的技術應用到一般常態的兒童,結果發現效果甚爲不錯,後來他根據這些臨床經驗寫成一本書—“如何教你的嬰兒閱讀”(How to Teach Your Baby to Read)結果出乎意料極爲轟動,成爲一九六四年最暢銷的書籍之一,該書後來竟被翻譯成十六種語言的版本,一九七九年,他又寫了另一本書“向你的寶貝教數學”(Teach Your Baby Math)最近又計劃出版“如何使你嬰兒的智力倍增”(How to Multiply Your Baby”s Intelligence)的著作。他一再向一般的家長表示:“我們個人天賦的潛力都含有達文西、莫劄特、米開蘭基羅、愛迪生和愛因斯坦的能量,因此只要注意發掘,每一個人都能成就驚人的事業。”“一般成人常常硬把孩子塑成所謂“孩子”的模樣,事實上在這一段期間他們的學習量可說是最大,可惜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

  都曼曾經設計了一些特殊訓練的課程,而且還爲熱心的家長設置一種特別講習會,以便自行在家使用特殊設計的卡片向自己的嬰孩從事教學。爲了顯示這種特殊訓練方式的成效,都曼最近曾經在近百人來自世界及美國各地人士的圍觀下,請一些他們受過訓的學童當場表演,其中有一位四歲的幼童,居然能夠正確的辨別莎翁“威尼斯商人”戲劇中的許多人物,而且能夠以外文(日語)造句,並將這些句子翻譯成法文和英文,使在場參觀的來賓目瞪口呆、啧啧稱奇。此外他還宣稱,他在費城所設立的“提高人類潛能訓練營”,曾使九十個孩子變成天才,他們的智商也被提高至一百七十八,乃至二百二十的驚人記錄,其中有一個兩歲的義大利男孩,竟然能夠記住美國地圖上的叁十州州名及其各郡的名稱。一個九個月大的女孩能夠由許多的答案中正確的選出“七十八減一減二減叁減九等于多少”諸如此類問題的解答,一個兩歲半的幼兒能夠知道甘乃迪總統任內的副總統是詹遜,不僅能夠辨認其照片,而且還能由照片上的文字說明知道他是德州人,另外有一個叁十二個月大的孩子能夠認識分子結構,並辨別出樟腦油、檸檬精、葡萄糖酸等化學品的氣味,更是令人十分驚訝,認爲不可思議。由于這種驚人的成就,因此也就引起美國各地以及其他國家許多學者的密切注意。盡管目前仍有不少保守派的學者對此抱著懷疑態度,然而這方面的研究和發展卻是日益興盛,現在已經彙成爲一股明顯的浪潮,因此一位學者曾經表示:“美國今日對于幼兒的研究,正如文藝複興一般的蓬勃發展。”然而不少人仍然要問,這是可能的嗎?許多在這方面有相當研究的學者認爲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能性是很大的,下面便是一些主要的根據:

  (1)美國心理學家布侖姆(B.Bloom)曾經根據長期研究的結果表示:如果人類的智慧到十七歲左右便發展至成熟的程度,則一個人在一歲時,其智慧便至少發展至百分之二十,在四歲時便發展到百分之五十,在八歲時達到百分之八十,在十二歲時便達到百分之九十二,十七歲時才達成百分之百。此外,一個兒童在四歲以前如果不幸處于貧乏惡劣或缺乏教養的環境中,則每年便會降低其智商二點五之多,而且這種損害以後永遠無法加以補救,由此可見,一個人在四歲以前乃是其智慧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于兒童以後的發展影響至爲重大,因此千萬不能忽視幼年時期的教育。

  (2)心理學者韓特(MC V.Hunt)曾經強調:“人類智慧的發展具有所謂關鍵的重要時期,如果我們能夠對于兒童施以適當的早年經驗,和充分的環境刺激,則必然可以促進並提高兒童智商的程度。”此外,他還大膽的提出一種假設,“如果我們使用“一種合理的早年經驗的科學教育心理學”,我們便可能大幅度地提高人類智慧的平均水准,甚至可以比目前的平均智商高叁十之多!”由此可見,只要對于幼兒從事有效的教育,便可能大大的提高一個人聰明的程度。

  (3)哈佛大學的教授布魯納(J. Bruner)也認爲後天環境的安排最爲重要,他曾經大力強調“坐待成熟才能學習”或“成熟爲學習的主要條件”這種傳統的觀念是十分錯誤的,我們一般人對于兒童,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往往都低估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坦白的說,如果我們能夠改進教材和教學的方式,事實上我們便可以使兒童提早學習各種比較困難和複雜的課程,因爲他堅決相信“任何學科均可以某種智慧上真實的形式,來有效的教給任何發展階段中的任何一個兒童。”這種大膽的主張使人對于幼兒教育的成效産生莫大的信心和樂觀的態度。

  (4)俄國心理學家柴可夫斯基認爲人類的知識和經驗在八歲以前可說隨著年齡的變化而不斷的增加,因此是呈倒叁角形▽的狀態,然而就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而言,卻剛好相反,年齡愈小,其學習和吸收的能力反而愈大,年齡愈大,其學習能力反而愈小,而呈逐年遞減的現象,因此是呈正叁角形△的形狀。他表示嬰兒時期的大腦具有非常驚人的學習能力,他們對于成人所給予的各種刺激,如果次數充分,便可能被他們全部照單全收,而且成爲潛意識,成爲將來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而且更令人驚異的便是這種記憶的活動完全都是在輕松的情況下從事進行,與成人在學習時必須逐項的一一費心加以記憶,可謂迥然不同,因此嬰兒乃是地球上最偉大的用腦者,成人簡直無法與其相提並論。義大利的學者蒙臺梭利(Montessori)也曾經表示同樣的見解,她說:嬰兒的大腦具有與生俱來的吸收能力,這種機能簡直可以媲美上帝的創造力,成人的記憶力實在望塵莫及。格林杜曼也表示:“在記憶學習方面,如果與零至兩歲的嬰兒相比較,成人簡直是低能。”由此可見,嬰兒在記憶吸收方面簡直具有不可思議的一種能力。這一點可能是許多人聞所未聞而且無法置信的一個問題。

  (5)依據現代大腦生理學的研究,發現其他動物大都在接近發育成熟時才出生,而唯獨人類是在發育尚未完全成熟時便脫離了母體。瑞士一位動物學家曾說:“人類嬰兒出生時,由于腦部的發育尚未成熟,因此眼睛無法立即睜開觀看外物,不會爬行,也不會走路,與其他動物一生下來便會站立、會走,甚至會跑,眼睛也看得見,可說迥然有異。假如人類的嬰兒要像猩猩剛出生時一樣的行動自如,那麼就需要懷孕二十一個月以上。”由于人類的嬰兒在出生時身體各部份,尤其是腦部的發育尚未成熟,而且在出生之後的幾年內發育最爲迅速,因此我們如果能把握這一段發育的關鍵期間,給予適當的訓練,則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還有一些專家發現,人類大腦的細胞的發育,在叁歲時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六十,六歲時則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八歲時則達到百分之九十,而九歲至二十歲的十一年間,則僅僅發展了百分之十的部分,幼年時期教育的重要,也由此可見一斑。

  此外,…

《如何教育孩子成爲超級英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