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具此千二百數。此是不可思議法性。全真成妄,全妄即真。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在六根而不多,在一根而不少。故名爲性德也。衆生迷此性德而爲逆修,致使六根之用有多有少。眼則明前不明後,四維虧一半。(即四維中只能見兩隅前方,而不能見兩隅後方,故雲虧一半)故唯八百耳。耳則周聽十方,故千二百。鼻則出息取氣,入息知香,兩交之際無勝力用,故唯八百。舌則宣揚(講說)無盡,故千二百。身則合知違順,(接觸時,或知難受或知舒適)離時不知,故唯八百。意則默容世出世法,(皆能思量)盡其涯際,故千二百。此偏約迷情言也。圓人依此性德而起順修,則六根互用,無複勝劣。一根遍照一切境,一境遍對一切根。根根塵塵,圓顯法界。此偏約開悟言也。今上順開悟,故雲功德莊嚴清淨。下順迷情,故仍(六根中)八百千二(功德)不同。文雲,雖未得天眼,即是下順迷情(而言)。又雲,肉眼力如是,即是上順開悟。一根既爾,馀悉可知。
戊二別解釋即爲六。初眼根至六意根。己今初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于叁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衆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于大衆中, 以無所畏心, 說是法華經, 汝聽其功德。
是人得八百, 功德殊勝眼。 以是莊嚴故, 其目甚清淨。
父母所生眼, 悉見叁千界。 內外彌樓山, 須彌及鐵圍,
並諸馀山林, 大海江河水。 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處,
其中諸衆生, 一切皆悉見。 雖未得天眼, 肉眼力如是。
夫次第五眼,則肉眼見顯對色。天眼見障外色。慧眼觀空。法眼觀俗。佛眼觀中。就天眼中,上能見下,下不能見上。梵王報得天眼,遍見自所統界,而不能傍見他界。二乘天眼能見大千。而作意則見,不作意則不見。又,目犍連以八千叁昧,能見八千世界。舍利弗以一萬叁昧,能見一萬世界等。並由入定方見,出定則不見。今明父母所生肉眼,見于大千內外上下,並非他教(藏通別)所诠。當知即是圓融肉眼,一眼一切眼,只于肉眼而具五眼之用。見大千,即天眼用。見業因緣果報,即法眼用。清淨故,無見思惑,即慧眼用。清淨故,伏無明惑,即佛眼用。大(涅槃)經雲,雖是肉眼,名爲佛眼。即佛眼故,名爲清淨。具五眼故,名爲莊嚴。即是相似佛眼,亦是相似佛五眼也。猶是分段之身,故名父母所生肉眼。故順迷情而言八百。已證相似之解,故似如來。稱性五眼,故順開悟而言功德。又准下文,亦應具見佛及菩薩聲聞衆等。亦應具見聲香味觸及與法等。既得相似圓融五眼,必得相似六根互用,但是文略(不言)也。偈中初叁句,具顯叁軌。若于大衆中,是如來室。以無所畏心,是如來衣。說是法華經,是如來座。叁軌宏經,十乘具足。故得六根清淨,豈徒然哉。彌樓,此雲光。即七金山之一也。
己二耳根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淨耳,聞叁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其中內外種種語言音聲,象聲,馬聲,牛聲,車聲,啼哭聲,愁歎聲,螺聲,鼓聲,鍾聲,鈴聲,笑聲,語聲,男聲,女聲,童子聲,童女聲,法聲,非法聲,苦聲,樂聲,凡夫聲,聖人聲,喜聲,不喜聲,天聲,龍聲,夜叉聲,乾闼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睺羅伽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以要言之,叁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父母所生耳, 清淨無濁穢。 以此常耳聞, 叁千世界聲。
象馬車牛聲, 鍾鈴螺鼓聲。 琴瑟箜篌聲, 箫笛之音聲。
清淨好歌聲, 聽之而不著。 無數種人聲, 聞悉能解了。
又聞諸天聲, 微妙之歌音。 及聞男女聲, 童子童女聲。
山川險谷中, 迦陵頻伽聲。 命命等諸鳥, 悉聞其音聲。
地獄衆苦痛, 種種楚毒聲。 餓鬼饑渴逼, 求索飲食聲。
諸阿修羅等, 居在大海邊。 自共言語時, 出于大音聲。
如是說法者, 安住于此間。 遙聞是衆聲, 而不壞耳根。
十方世界中、 禽獸鳴相呼。 其說法之人, 于此悉聞之。
其諸梵天上, 光音及遍淨。 乃至有頂天, 言語之音聲,。法師住于此, 悉皆得聞之。 一切比丘衆, 及諸比丘尼。
若讀誦經典, 若爲他人說。 法師住于此, 悉皆得聞之。
複有諸菩薩, 讀誦于經法。 若爲他人說, 撰集解其義。
如是諸音聲, 悉皆得聞之。 諸佛大聖尊, 教化衆生者。
于諸大會中, 演說微妙法。 持此法華者, 悉皆得聞之。
叁千大千界, 內外諸音聲。 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天。
皆聞其音聲, 而不壞耳根。 其耳聰利故, 悉能分別知。
持是法華者, 雖未得天耳。 但用所生耳, 功德已如是。
遍聞大千內外十法界聲。聞六道,即肉天二耳。聞二乘,即慧耳。聞菩薩,即法耳。聞佛,即佛耳。又,父母所生,即肉耳。能聞內外,即天耳。聽之而不著,即慧耳。悉能分別知,即法耳。一時互聞,不可思議,即佛耳。
己叁鼻根
“複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淨鼻根,聞于叁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須曼那華香,阇提華香,末利華香,薝蔔華香,波羅羅華香,赤蓮華香,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華樹香,果樹香,栴檀香,沈水香,多摩羅跋香,多伽羅香,及千萬種和香,若末,若丸,若塗香。持是經者,于此間住,悉能分別。又複別知衆生之香,象香,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叢林香。若近、若遠,所有諸香,悉皆得聞,分別不錯。持是經者,雖住于此,亦聞天上諸天之香。波利質多羅,拘鞞陀羅樹香,及曼陀羅華香,摩诃曼陀羅華,曼殊沙華香,摩诃曼殊沙華香。栴檀,沈水,種種末香。諸雜華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無不聞知。又聞諸天身香,釋提桓因在勝殿上,五欲娛樂嬉戲時香,若在妙法堂上、爲忉利諸天說法時香,若于諸園遊戲時香,及馀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遙聞。如是展轉,乃至梵世,上至有頂諸天身香,亦皆聞之。並聞諸天所燒之香。及聲聞香,辟支佛香,菩薩香,諸佛身香。亦皆遙聞,知其所在。雖聞此香,然于鼻根不壞不錯。若欲分別爲他人說,憶念不謬。”…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