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六▪P2

  ..续本文上一页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一)利根(二)智慧,(三)百千万世终不喑哑,(四)口气不臭,(五)舌常无病,(六)口亦无病,(七)齿不垢黑、(八、九)不黄、(十)不疏,(十一)亦不缺落、(十二)不差、(十三)不曲、(十四)唇不下垂,(十五)亦不褰缩、(十六)不粗涩、(十七)不疮胗,(十八,胗,口疮也。)亦不缺坏,(十九、二十)亦不咼斜,(廿一、廿二)不厚、(廿三)不大,(廿四)亦不黧黑,(廿五)无诸可恶,(廿六)鼻不匾虒(廿七),亦不曲戾,(廿八)面色不黑,(廿九)亦不狭长,(三十、三十一)亦不窊曲,(三十二、三十三)无有一切不可喜相,(三十四)唇舌牙齿、悉皆严好,(三十五六七八)鼻修、高直,(三十九、四十、四十一)面貌圆满,(四十二)眉高而长,(四十三四)额广、平、正,(四十五六七)人相具足,(四十八)世世所生,见佛(四十九)闻法、信受教诲。(五十)

  

此文亦有六根功德。利根是六根皆利。智慧是意功德。不瘖痖是舌功德。修高直,是鼻功德。后明六根清净,是相似位功德。今是相似位前功德耳。然此五十功德,或具足,或不具足。或随得一二。随其功力,不可一等也。又随喜是观行位。今明自往,分座,劝他三种。未谈理观,是名字位。名字功德,尚已如此,况观行耶!况相似、分证及究竟耶!

  

癸四具听修行

  

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初长文竟

  

辛二偈颂二。初颂内心随喜功德,二颂外听法人功德。壬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人于法会, 得闻是经典。 乃至于一偈, 随喜为他说。

  

如是展转教,至于第五十。 最后人获福, 今当分别之。

  

如有大施主, 供给无量众, 具满八十岁, 随意之所欲。

  

见彼衰老相, 发白而面皱, 齿疏形枯竭, 念其死不久。

  

我今应当教, 令得于道果。 即为方便说, 涅槃真实法。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泡焰。 汝等咸应当, 疾生厌离心。

  

诸人闻是法, 皆得阿罗汉。 具足六神通, 三明八解脱。

  

最后第五十, 闻一偈随喜。 是人福胜彼、 不可为譬喻。

  

如是展转闻, 其福尚无量。 何况于法会、 初闻随喜者。

  

壬二颂外听法人功德四。初超颂劝他,二颂自往,三颂分座,四颂具听修行。癸今初

  

若有劝一人, 将引听法华。 言此经深妙, 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 乃至须臾闻。 斯人之福报, 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 齿不疏黄黑。 唇不厚褰缺, 无有可恶相。

  

舌不干黑短, 鼻高修且直。 额广而平正, 面目悉端严。为人所喜见。 口气无臭秽, 优钵华之香, 常从其口出。

  

癸二颂自往

  

若故诣僧坊, 欲听法华经, 须臾闻欢喜, 今当说其福。

  

后生天人中, 得妙象马车, 珍宝之辇舆, 及乘天宫殿。

  

癸三颂分座

  

若于讲法处, 劝人坐听经。 是福因缘得, 释梵转轮座。

  

癸四颂具听修行

  

何况一心听, 解说其义趣。 如说而修行, 其福不可限。

  

初明初品因功德以劝流通竟。释随喜功德品竟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法师者,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五种法师。如上法师品广释。此五种行,始从名字,通于分证,皆得行之。随修一种行,皆可由五品而净六根。但五品是约观说,五种法师是约事说。是故此中读诵,非必即指第二(读诵)品人。此中解说非必即指第三讲说品人。前随喜品已明初品初心(随喜)功德。今则泛约于五事中随行一事,皆得净于六根。既云当得,即是举果(报)以劝。乃五种法师所获之功德也。然欲净六根,须修十乘观法。或以读而修十观,或以诵而修十观,或以解说而修十观,或以书写而修十观。上根观境(一不思议境),便净六根。中根从二(真正发菩提心)至六(道品调适)得净六根。下根具用十法(一观不思议境乃至十无法爱)乃净六根而阶分证。五根清净,名外庄严。意根清净,名内庄严。又,从地狱乃至诸佛一切色像悉身中现,名内庄严。以普现色身三昧,现十界像,化度一切,名外庄严。身根既尔,馀五根亦然。受持一事既尔,馀四事亦然。约五品说,随喜品既尔,馀四品倍然。(更如此)相似(位)既尔,分真(位)倍然。故言法师功德品。此世界(悉檀)意也。行者闻说此功德利,喜不自胜,勤求无厌,信心精进倍增,故言法师功德品。此为人意也。闻此说已,深识大乘有大势力,决无疑心,故言法师功德品。此对治意也。以似解之初初(即观行初品之初心)超过二乘之极果(阿罗汉果)甚至百千万倍。指始(五种法师修十乘观法)显终(入分真位),悬解(预解)第一义谛不可思议,故言法师功德品。此入理意也。

  

丁二明初品果功德以劝流通二。初总列数,二别解释。戊今初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五品观行,竖约一人。五种法师,横约五人。然随一一观,亦能圆净六根,则竖而非竖。随一一人,亦可兼行五事,则横而非横。今借非横之横,(指五种法师)以对非竖之竖。(五品观行人)信纳名受。任荷名持。受即是随,持即是喜。故以受持拟随喜品(拟,相似也)。读之与诵,还用拟第二品。解说,拟第三品(讲说品)。书写供养,堪拟第四第五两品。(兼行六度、正行六度)由其一一品中,必与十乘观法相应,是故当得六根清净之果报也。八百千二等者,但依大佛顶经释(其)相,则性德修得,二义俱成。良由现前一念心性,本自竖穷横遍。(竖约时间论,横约方位论)由竖穷故,幻现三世。由横遍故,幻现四方。约世,则世世有(四)方,三四亦是十二。约方,则方方有(三)世,四三亦是十二。故(佛顶经)云,三四四三,宛转十二也。随其一方一世,必有十界,便是一百二十。随一一界,必有十如是。便是一千二百。故(佛顶经)云,流变三叠,一十百千也。(本唯一心。一变而为三四四三之十二。二叠而为十界之百二十。三叠而为十如是之千二百也)约十方三世一切十界,亦唯有此千二百数,足以尽之。约一一众生,亦各具此千二百数,无馀无欠。约一众生,既全具此千二百数。约一一根,亦全…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