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二約譬廣歎二。初不與珠譬,二與珠譬。子初中二。初立譬,二法合。醜初又五。初威伏諸國至五惟不與珠。寅今初
文殊師利,譬如強力轉輪聖王,欲以威勢降伏諸國,
輪王,譬如來化世。諸國,譬(五)陰(六)入(十八)界諸境也。
寅二小王不順
而諸小王不順其命,
小王,譬見愛等諸煩惱魔,即是寇盜。未得無漏調伏,名不順其命。
寅叁起兵討伐
時轉輪王、起種種兵而往討伐。
戒如堅甲。定如營壘。慧如利器。七賢中(一五停心,二別相念,叁總相念,四暖,五頂,六忍,七世第一。)方法爲前軍。須陀洹、斯陀含中方法爲次軍。阿那含、阿羅漢中方法爲後軍。所破者是叁毒等分八萬四千之寇盜。能破者是八萬四千法門之官兵。(小乘八萬四千法蘊)
寅四有功喜賜
王見兵衆、戰有功者,即大歡喜,隨功賞賜,或與田宅、聚落、城邑,或與衣服、嚴身之具,或與種種珍寶,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象、馬、車乘,奴婢、人民,
田譬禅定。宅譬解脫。聚落,譬初果二果。邑譬叁果。城譬涅槃,即第四果。衣服,譬慚忍善法。嚴身之具,譬一切助道善法。種種七寶,譬七科無漏道品。(即叁十七道品)象馬車乘,譬二乘盡智及無生智。奴婢,譬神通。人民,譬有漏善法。
寅五惟不與珠
惟髻中明珠、不以與之。所以者何。獨王頂上有此一珠,若以與之,王諸眷屬、必大驚怪。
有出分段機發,名小功勳。有出變易機發,爲大功勳。若未有大勳,忽賜髻珠,則眷屬驚怪。譬衆生大機未發,忽說此經,不惟二乘疑惑,即菩薩亦驚怪也。初立譬竟
醜二法合亦五。初合威伏諸國至五合唯不與珠。寅今初
文殊師利,如來亦複如是,以禅定智慧力、得法國土,王于叁界,
禅定智慧力得法國土者,禅定是慈忍行成,福德莊嚴,解脫德也。智慧是空座行成,智慧莊嚴,般若德也。以此二修而顯一性,合上轉輪聖王,雖是王胤,(後裔)由有強力而得登極,故言得法國土。即是證于常寂光土也。王于叁界者,統攝實報方便同居叁土,合上欲以威勢降伏諸國。令斷叁惑出二死,順法性也。
寅二合小王不順
而諸魔王不肯順伏。
同居叁界,則有見愛魔王。方便叁界,則有塵沙魔王。實報叁界,則有無明魔王。皆不順法性也。
寅叁合起兵討伐
如來賢聖諸將、與之共戰,
即是七賢前軍,乃至四果後軍,與界內見愛煩惱戰也。
寅四合有功喜賜
其有功者,心亦歡喜,于四衆中、爲說諸經,令其心悅,賜以禅定、解脫、無漏根力、諸法之財,又複賜與涅槃之城,言得滅度,引導其心,令皆歡喜,
能降見愛,名爲有功。馀可知。
寅五合唯不與珠
而不爲說是法華經。
濁障(指見愛)雖除,大機未發,故不爲說也。初不與珠譬竟。
子二與珠譬亦二。初立譬,二法合。醜今初
文殊師利,如轉輪王、見諸兵衆有大功者,心甚歡喜,以此難信之珠、久在髻中,不妄與人,而今與之。
圓明如意珠王,譬中道實智,體具叁德。圓即法身德,明即般若德,如意雨寶,即解脫德。極果所宗,故在王頂。臣下從來所未聞見,故名難信。實爲權所隱,故雲久在髻中。解髻即開權,與珠即顯實也。
醜二法合
如來亦複如是,于叁界中、爲大法王,以法教化一切衆生、見賢聖軍,與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共戰,有大功勳,滅叁毒,出叁界,破魔網,爾時如來亦大歡喜,此法華經,能令衆生至一切智,一切世間、多怨難信,先所未說,而今說之。
大集經雲,知苦,壞陰魔。斷集,離煩惱魔。證滅,離死魔。修道,壞天子魔。此約小乘破界內四魔言也。而小乘修出世道,但以天魔不能爲障,故雲壞天子魔。其實未能降伏天魔。惟有如來應身八相成道,示現降天魔耳。今雲與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共戰,滅叁毒,出叁界,即是分段功成。(離分段生死)又雲,有大功勳,破魔網。即是大乘機發。故大歡喜而說此難信之妙經也。
文殊師利,此法華經,是諸如來第一之說,于諸說中、最爲甚深,末後賜與,如彼強力之王、久護明珠,今乃與之。文殊師利,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秘密之藏,于諸經中、最在其上,長夜守護,不妄宣說,始于今日、乃與汝等而敷演之。
既以法合譬竟。又複提譬帖合。殷勤贊歎,不一而足。欲令聞者作難遭想。依安樂行,敬愛持宏故也。誓願安樂行。初長文竟
辛二偈頌二。初頌行法,二頌歎經。壬初中二。初超頌行成,二追頌行法。癸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常行忍辱, 哀愍一切, 乃能演說, 佛所贊經。
上總明行成,今頌別顯。初句頌著衣行成。次句,頌入室行成。演說,頌坐座行成也。
癸二追頌行法叁。初頌誓願所緣之境,二頌起誓願之由,叁頌正立誓願。子今初
後末世時、 持此經者, 于家出家、及非菩薩, 應生慈悲,
子二頌起誓願之由
斯等不聞, 不信是經, 則爲大失。
子叁頌正立誓願
我得佛道, 以諸方便、 爲說此法, 令住其中。
初頌行法竟
壬二頌歎經。但頌約譬廣歎,不頌就法略歎。又長文兩譬兩合。今(偈文)初總頌兩譬,二總頌兩合也。
癸 初總頌兩譬
譬如強力 轉輪之王, 兵戰有功, 賞賜諸物,象馬車乘, 嚴身之具, 及諸田宅, 聚落城邑, 或與衣服、 種種珍寶, 奴婢財物, 歡喜賜與。
先叁偈,頌不與珠譬。
如有勇健、 能爲難事, 王解髻中, 明珠賜之。
後一偈,頌與珠譬。
癸二總頌兩合
如來亦爾, 爲諸法王, 忍辱大力, 智慧寶藏,以大慈悲、 如法化世。 見一切人、 受諸苦惱, 欲求解脫, 與諸魔戰。 爲是衆生, 說種種法, 以大方便、 說此諸經。
先叁偈半,頌合不與珠。
既知衆生, 得其力已, 末後乃爲, 說是法華,如王解髻, 明珠與之。 此經爲尊, 衆經中上, 我常守護 不妄開示,
今正是時, 爲汝等說。
後叁偈,頌合與珠也。二解釋修行方法竟
己叁總明行成之相叁。初結勸四行,二舉叁報以勸,叁總結。庚今初
我滅度後, 求…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