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四▪P24

  ..續本文上一頁千萬億,其數無量。以此現前供養于我及比丘僧。是故我說如來滅後,若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供養經卷,不須複起塔寺及造僧房,供養衆僧。

  

前但自己讀誦受持,便爲具足供養叁寶。況今轉以教人,則法施功德,甯非供養中最耶!

  

辛四加兼行六度二。初標人相,二格量功德。壬今初

  

況複有人,能持是經。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

  

圓觀漸深,涉事不妨正行。故以事助理,名兼行也。

  

壬二格量功德

  

其德最勝,無量無邊。譬如虛空,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無量無邊。是人功德,亦複如是無量無邊。疾至一切種智。

  

辛五加正行六度二。初標人相,二格量功德。壬今初

  

若人讀誦受持是經,爲他人說。若自書,若教人書。複能起塔,及造僧坊。供養贊歎聲聞衆僧。亦以百千萬億贊歎之法,贊歎菩薩功德。又爲他人,種種因緣,隨義解說此法華經,(財法二施)複能清淨持戒,與柔和者而共同止。(如法持戒,統理大衆。)忍辱無嗔,志念堅固。(忍)常貴坐禅、得諸深定。(禅)精進勇猛、攝諸善法。(進)利根智慧、善答問難。(般若)

  

安樂行中,不親近求聲聞人,亦不說過,亦不贊美。今雲供養贊歎聲聞衆僧,何耶!始心(行人)觀淺,恐染小習,故誡勿親近。今觀深力大,故供養贊歎于彼。即能化彼令趣大乘。又複彌助權實不二妙觀也。

  

壬二格量功德

  

阿逸多,若我滅後,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是經典者,複有如是諸善功德,當知是人、已趨道場,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坐道樹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經行處,此中便應起塔,一切天人、皆應供養如佛之塔。

  

已趣道場坐道樹下者,位在鐵輪。(證相似位,斷見思,伏無明)不久得入銅輪(證分真位)能八相作佛也。坐立行處便應起塔,皆應供養如佛塔者,初依人號如來也。結此五品,初叁品是聞慧。第四是思慧。第五是修慧。都是十信前耳,(圓五品位)或雲,初隨喜品,即是入信心位。分一品爲兩心。(圓)五品即(別)十信心,是鐵輪六根清淨位也。今謂兩釋,理須並存。若圓教利根,一念隨喜,初垢先落。乃至正行(六度),塵沙亦盡,即相似如來鐵輪位也。若解雖圓頓,事障(見思)未除。僅能圓伏五住,通惑種子尚存。即觀行如來。具縛凡夫能知如來秘密之藏也。若以五品對前四信。則初二品,(隨喜、讀誦)即一念信解。第叁品,(講說)即解其言趣。第四品(兼行六度)即聞持供養。第五品(正行六度)即深信觀成。其義既齊,四(信)五(品)無別。但是滅後,加讀誦位爲第二品耳。初長文竟

  

庚二偈頌四。初頌第二品至四頌第五品。辛今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我滅度後, 能奉持此經, 斯人福無量, 如上之所說。

  

是則爲具足 一切諸供養、 以舍利起塔, 七寶而莊嚴,

  

表刹甚高廣, 漸小至梵天, 寶鈴千萬億, 風動出妙音。

  

又于無量劫、 而供養此塔, 華香諸璎珞, 天衣衆伎樂,

  

燃香油酥燈, 周匝常照明。 惡世法末時、 能持是經者,

  

則爲已如上、 具足諸供養。

  

辛二頌第叁品

  

若能持此經, 則如佛現在, 以牛頭栴檀、 起僧坊供養, 堂有叁十二, 高八多羅樹, 上馔妙衣服、 床臥皆具足, 百千衆住處, 園林諸浴池, 經行及禅窟, 種種皆嚴好。

  

辛叁頌第四品

  

若有信解心、 受持讀誦書, 若複教人書、 及供養經卷, 散華香末香、 以須曼薝蔔、 阿提目多伽、 薰油常燃之。 如是供養者, 得無量功德, 如虛空無邊, 其福亦如是。

  

長行但雲兼行布施等,今頌供養經卷,即兼行之意也。須曼華,此雲善攝意華。薝蔔華,此雲黃華。阿提目多伽,此雲龍舐華。又雲善思夷華。

  

辛四頌第五品

  

況複持此經, 兼布施持戒, 忍辱樂禅定, 不嗔不惡口, 恭敬于塔廟, 謙下諸比丘, 遠離自高心, 常思惟智慧, 有問難不嗔, 隨順爲解說, 若能行是行, 功德不可量。 若見此法師、 成就如是德, 應以天華散, 天衣覆其身, 頭面接足禮, 生心如佛想。 又應作是念, 不久詣道場, 得無漏無爲, 廣利諸人天。 其所住止處, 經行若坐臥, 乃至說一偈, 是中應起塔, 莊嚴令妙好, 種種以供養。 佛子住此地, 則是佛受用, 常在于其中、 經行及坐臥。

  

初列五品粗格量後四品功德竟。釋分別功德品竟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第五卷 終

  , 相義, 開闡一乘法, 廣導諸衆生, 令速成菩提。

  

初明通經竟

  

己二明利益九。初文殊自敘,二智積問,叁文殊答,四智積執別教爲疑。五龍女明圓釋疑,六身子挾叁藏權難,七龍女以一實除疑,八時衆聞見得益,九智積身子默然信受。庚今初

  

文殊師利言:“我于海中,惟常宣說妙法華經。

  

庚二智積問

  

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稀有,頗有衆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否?

  

庚叁文殊答

  

文殊師利言:“有裟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衆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達諸法,于刹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衆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智慧善知衆生,總持能受佛藏,皆圓慧也。深入禅定,了達諸法,即圓定也。定慧平等,故能于刹那頃發菩提心,所謂悟無生者,方見刹那,即是刹那際叁昧也。達此刹那無生無性,頓入不可思議法界。所謂介爾有心,叁千具足。叁千即空,得位不退。叁千即假,得行不退。叁千即中,得念不退。了知不縱不橫,雙照橫豎,故辯才無礙。自悟心性與佛同,愍念衆生同體在迷,故慈念猶如赤子。既能上合諸佛,下同同衆生。所以功德具足,能至菩提也。心念口演四句,皆是歎其(龍女)圓行。

  

庚四智積執別教爲疑

  

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于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叁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舍身命處,爲衆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須臾頃、便成正覺。

  

智積侍從寶塔,專證圓經(即法華經)豈應不信(龍女作佛)。蓋是…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