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供養十世界微塵等數諸佛如來,常爲諸佛而作長子,猶如今也。是蹈七寶華佛,國土莊嚴,壽命劫數,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無異,亦爲此佛而作長子。過是已後,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子二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爲太子時, 羅睺爲長子, 我今成佛道, 受法爲法子,
于未來世中, 見無量億佛, 皆爲其長子, 一心求佛道。
羅睺羅密行, 惟我能知之, 現爲我長子, 以示諸衆生。
無量億千萬 功德不可數, 安住于佛法, 以求無上道。
初記二人竟
壬次記二千人叁。初長文,二重頌,叁得記歡喜。癸今初
爾時世尊見學無學二千人,其意柔軟,寂然清淨,一心觀佛。佛告阿難:“汝見是學無學二千人否。唯、然,已見。”“阿難,是諸人等,當供養五十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恭敬、尊重,護持法藏。末後、同時于十方國、各得成佛,皆同一號,名曰寶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壽命一劫。國土莊嚴,聲聞、菩薩、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癸二重頌
爾時世尊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二千聲聞, 今于我前住, 悉皆與授記, 未來當成佛。
所供養諸佛, 如上說塵數, 護持其法藏, 後當成正覺。
各于十方國, 悉同一名號, 俱時坐道場, 以證無上慧,
皆名爲寶相。 國土及弟子, 正法與像法, 悉等無有異。
鹹以諸神通、 度十方衆生, 名聞普周遍, 漸入于涅槃。
癸叁得記歡喜
爾時學無學二千人、聞佛授記,歡喜踴躍、而說偈言:
世尊慧燈明, 我聞授記音, 心歡喜充滿, 如甘露見灌。
二迹門正說竟。釋授學無學人記品竟。
法師品第十
此品明五種法師:一受持,二讀,叁誦,四解說,五書寫。大論(大智度論)明六種法師: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叁看文爲讀。四不忘爲誦,五宣傳爲說,六聖人經書難解,須解釋。今經合受持爲一,合解說爲一,(添)足書寫爲五。若別論。則四是自行,(即受持、讀、誦、書寫,是自行)解說一種是化他。若通論。自軌五法,名自行法師,教他五法,名化他法師。何以言之?法者,軌則也。師者,訓匠也(匠,教育、造就之義)法雖可軌,體(本身)不自宏,宏通在人。五種通經,皆得(能)稱師。舉法成其自行,皆以妙法爲師。師于妙法,自行成就。故名法師。又:五種人,能以妙法訓匠于他。故舉法名師,稱爲法師。若自軌法,若法匠(造就)他,俱得稱法師。故以法師名品,此因緣釋也。
約教者,四教各有能诠所诠,俱名爲法。各論自行化他,俱得稱師。今經唯在圓(教)也。就圓教五種(法師),若作減數說者,束(歸納)五爲四,即四安樂行。如後說。又:束爲叁,即是叁業。受持是意業。讀誦、說,是口業。書寫是身業。別論,則口業是化他。身意是自行。通論,則叁業自軌,即自行法師。叁業教诏(教他),即化他法師。故言法師品。又是叁門。行此五法,以自熏修,即福德門。宏宣五法,廣利益他,即化他門。自修益彼,皆順佛教,即報恩門。別論,則自修報恩,名自行。益彼(報恩),即是化他。通論,則自軌軌他,皆稱法師。故言法師品。又是叁軌。讀誦書寫是外行。即如來衣。受持是內行,即如來座。解說益他,即如來室。自軌叁法,亦名法師。化他叁法,亦名法師。能行叁法,大教宣通,堪爲世間依止,故名法師品。又束爲二。謂自行化他。又束爲一。謂如來行,具一切行。
(從法師品開始,以下迄至安樂行品,是迹門第叁流通段。故蕅益大師有以下一段文字,懸敘于法師品之前)
迹門第叁流通,凡五品經。不止蔭益(利益)當時,複能津洽(利益)來世。一法師品,二寶塔品,皆明宏經功深福重,利益廣大。叁達多品,引往古宏經,彼我兼益。以證功德深重。四持品,八萬大士忍力成者,此土宏經。新得記者,此土宏經。五安樂行品,外凡初心,欣斯勝福,(欣摹宏經勝福)見聲聞畏憚,聞菩薩擯辱,顧(慮)己力弱,無益自他,便生退沒(之心)。佛爲此(等)人,說安樂行品,依之宏法,不必(顧)慮危難困苦。又法師品,釋尊自說宏經功福,命覓流通。寶塔品,多寶及分身集佛,且證且助。勸覓流通。(寶塔證法華故來,分身助開寶塔故集。)
丁初法師品二。初歎美能持法人,二歎美所持之法及示通經方軌。戊初中二。初明禀道弟子功深福重,二明授道師功深福重。己初又二。初佛世弟子,二滅後弟子。庚今初
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藥王,汝見是大衆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鹹于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因者,憑寄也。(憑借寄托)告者,普告也。藥王菩薩,爲法焚身。八萬大士,忍力深固。故今流通妙法,先因藥王,普告八萬。欲其精勤護持助宣故也。汝見是大衆等者,普授記也。不惟身子、四人、滿慈子、五百及千二、二千得記而已。舉凡八部四衆,求叁乘人。但聞一偈一句,一念隨喜,皆得成佛,決定無疑。故今普皆與授記也。一偈一句者,舉少以況多也。一念隨喜者,舉淺以況深也。所聞不論何偈何句,但令義合權實,本迹十妙四一(即理一、行一、人一、教一也。)之流。功福皆爾。隨喜未論讀誦修行,但令能于一念心中,深解開權顯實。即是理本非權非實,所以能權能實。權實不二,事理圓融。具煩惱性,能知如來秘密之藏。又複即于一念心中,廣解一切心及一切法,皆是佛法,無有障礙。若欲分別,辯說無窮。法既如此,人亦如是。下文常不輕授四衆記,即是得此意也。故大(般涅槃)經雲,甯願少聞,多解義味。此義至後隨喜品當更說之。
庚二滅後弟子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
滅後聞經隨喜,其功福與佛現在(聞經隨喜)是同。故亦同授記也。初明禀道弟子功深福重竟。
已二明授道師功深福重二。初長文,二偈頌。庚初中二。初別明,二總明。別者,人有下上,時有現未。總者,不論下上及以現未,通明逆之得罪,順之得福也。辛初別中二。初明現世,二明來世。壬初又二。初明下品師,二明上品師。皆約凡位判也。癸今初
若複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于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
此先明下品師相也。一受持,二讀,叁誦,四解說,五書寫。即是五種法師。一華,二香,叁璎珞,四末香,五塗香,六燒香,七缯蓋幢幡,八衣服,九技樂,十合掌。即是十種供養。
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于諸佛所、成就大願,愍衆生故,生此人間。”藥王,若有人問,何等衆生,于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于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