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菩萨,与诸众生同一心性,名为亲友。具足权实种种功德,名为大富。诸方便教,名为肴膳。一乘圆顿教理,名为宝珠。惭愧忍辱,名为外衣。信乐之心,名为内衣。初结缘时,具足二衣。退大堕恶,则无外衣。若约现无信乐,乃似内衣亦无,而种子仍在。但是衣弊,非全无也。(末二句,亲友官事当行,贫人醉卧不知也)
是人既已起, 游行诣他国, 求衣食自济, 资生甚艰难, 得少便为足, 更不愿好者。 不觉内衣里, 有无价宝珠。
后二偈,颂起已游行譬也。
卯二颂亲友觉悟譬
与珠之亲友, 后见此贫人, 苦切责之已, 示以所系珠。 贫人见此珠, 其心大欢喜, 富有诸财物, 五欲而自恣。
初颂立譬竟
寅二颂法合二。初颂合醉酒,二颂合觉悟。卯今初
我等亦如是, 世尊于长夜, 常愍见教化, 令种无上愿。
初一偈,颂合系珠。
我等无智故, 不觉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余。
次半偈,颂合醉卧不知。后半偈,颂合起已游行,得少为足也。
卯二颂合觉悟
今佛觉悟我, 言非实灭度, 得佛无上慧, 尔乃为真灭。
初半偈,颂合诃责。次半偈,颂合示珠。
我今从佛闻 授记庄严事, 及转次受决, 身心遍欢喜。
后一偈,颂合劝贸也。初授千二百记竟。释五百弟子受记品竟。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研真,断(见思)惑,慕求(小乘无学道)胜见,名之为学(有学),即三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四向(向,即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一须陀洹向。二斯陀含向。三阿那含向。四阿罗汉向。)真无漏慧也。真(谛理)穷,(见思)惑尽,胜见已极(彻底),无所复学,名为无学,即阿罗汉果也。
约教者,析法研真(修析空观,研真谛理),名学。惑尽真穷(见思惑空,真谛理穷),名无学。三藏意也。体法研真(修体空观,研真谛理),名学。无真无惑(悟达无真谛理可穷,无见思惑可断),名无学,通教意也。研真断惑,自浅之深,名学。通(见思)别(无明)惑尽,权实理穷,名无学,别教意也。研如来藏,有学无学,法性实相,(人各有之),非学非无学,而学而无学(即而常六,六而常即),圆教意也。是二千人,或是学,(初至三果)或是无学,(四果)同是一流。一时受记,同一名号(名曰宝相如来)故别为一品也。
本迹者,阿难迹为学人,(为佛侍者,此时犹未断思惑)罗睺罗迹为无学(已证罗汉果)而本地不可思议(不可测),以例馀二千人,亦应各有本迹。
观心者,名字乃至分证四位,名为学。(有惑可断故)究竟一位,(无惑可断故)名无学。理即一位,非学非无学。
庚授下根记中,二授二千人记二。初请记,二授记。辛初中二。初二人请,次二千人请。壬初又二。初默念请,二发言请。癸今初
尔时阿难、罗睺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
癸二发言请又二。初引例,二引望。子今初
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惟有如来,我等所归。
(我等于此,亦应有分,即引例也。)
子二引望
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罗睺罗是佛之子,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
准前列众。二人皆在多知识中(预众所知识、大阿罗汉中)。今与学无学二千人同记者,为引实故。(从实证论,则阿难是有学须陀洹,罗睺罗是无学阿罗汉)四悉檀故。(与二千同记,帖切二人身分,令大众同喜,有四悉檀利益故)初二人请竟
壬次二千人请
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难、罗睺罗、所愿,住立一面。
但有引例一意,(只能引声闻弟子得记之例)而无引望。(不能引众望所归之理由)故但默念请(记),不发言也。初请记竟。
辛二授记二。初记二人。次记二千人。壬初中二。初记阿难,二记罗睺罗。癸初又五。初长文,二重颂,三新发意者生疑,四如来释疑,五阿难述叹。子今初
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初明得果)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法藏,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明行因)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明说法度人)国名常立胜幡,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劫名妙音遍满。(四明国劫名字)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若人于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算数校计,不能得知。(五明佛寿)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六明法住)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其功德。(七明诸佛称赞)
子二重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今僧中说, 阿难持法者, 当供养诸佛, 然后成正觉,
号曰山海慧 自在通王佛。 其国土清净, 名常立胜幡,
教化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佛有大威德, 名闻满十方。
寿命无有量, 以愍众生故。 正法倍寿命, 像法复倍是。
如恒河沙等、 无数诸众生, 于此佛法中, 种佛道因缘。
子三新发意者生疑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
子四如来释疑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子五阿难述叹
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尔时阿难而说偈言:
世尊甚稀有, 令我念过去, 无量诸佛法, 如今日所闻。
我今无复疑, 安住于佛道, 方便为侍者, 护持诸佛法。
初记阿难竟。
癸二记罗睺罗二。初长文,二重颂。子今初
尔时佛告罗睺罗:“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