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二▪P5

  ..續本文上一頁從大教,故言視父而已。誡又無機,義含息化。初舍幾譬竟

  

寅二用車譬。譬上念同諸佛用叁乘稱宜可得。爲四。初擬宜叁車譬,二知子先心所好譬,叁歎叁車希有譬,四適子所願譬。卯初擬宜叁車譬。譬上尋念過去佛亦作叁乘化也。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舍已爲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爲所焚,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

  

上文能于所燒之門,安隱得出。今何以雲,若不時出,(及時而出)必爲所焚。前得出者,即是法身出。今言若不時出,即是應身同疾。若衆生有善,則與應身同出。若衆生善斷,不與應身時出。即是俱爲所焚。蓋欲以應身擬宜,令其時出也。我今當設方便,即是擬宜欲施權。

  

卯二知子先心所好譬。譬上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等。

  

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

  

昔曾習小,是其先心。性欲不同,是各有所好。又衆生昔曾習大。大習未濃,是爲大弱。欣慕涅槃,是爲小強。如身子(昔)六心中退(大)。知本習大,名知先心。知其退慕涅槃(乃小乘涅槃),名知各有所好。

  

卯叁歎叁車希有譬。譬上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羅奈等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

  

汝等所可下,以譬勸轉(四谛*輪)。如此種種下,以譬示轉。隨汝所欲皆當與汝,以譬證轉。

  

卯四適子所願譬。譬上受行悟入,是名轉*輪等。

  

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

  

言適其願者,機教相稱,即聞慧也。(四念處)勇銳者,即是思慧。思心動慮,正勤方便也。(四正勤)互相推排者,推四真理,排伏見惑。曆觀上下(欲界四谛及色無色界四谛)八谛叁十二行名爲互相。此入修慧,屬暖頂位也。兢者,爭取勝理,是忍位。縮觀趣苦法忍也。共者,是世第一位。同觀苦谛下四隨一行,與苦法忍不別也。馳走者,入見道位。一十六心,速疾見理。譬上便有涅槃音。見道則分得涅槃也。爭出者,思惟道也。爭出叁界,成無學果。斷思惑盡,方出火宅。即譬上偈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也。二舍幾用車譬竟

  

醜叁等賜大車譬。譬上顯實。爲四。初父見諸子免難歡喜譬,二諸子索車譬,叁等賜諸子大車譬,四諸子得車歡喜譬。

  

寅初父見諸子免難歡喜譬。譬上今我喜無畏

  

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複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踴躍。

  

四衢道,譬四谛觀。露地,譬叁界思(惑)盡。坐者,譬住果不進也。子果縛(俱)盡,故無障礙。生安隱想,故其心泰然。子既免難,父則歡喜。

  

寅二諸子索車譬。譬上大乘機發,鹹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也。

  

時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

  

叁車以譬叁乘果位。爲求叁乘果,所以出叁界。既出叁界已,實無叁乘果證可得。而又方等彈诃,般若淘汰。今經彰言方便非實。所以殷勤叁請,名爲索車。指昔所許叁權,正是請今一實。故名大乘機發也。須知在方等時,屢被挫折,不知所雲,便有機索。至般若時,轉教付財,但自未知得與不得,便有情索。今法華會,發言叁請,更加口索也。

  

寅叁等賜諸子大車譬。譬上正明顯實,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也。又爲叁。初標章,二釋車等,叁釋心等。

  

卯今初

  

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

  

各賜諸子者,以子等故,心必等也。譬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佛性既同,等是佛子。佛心無偏也。等一大車者,以法等故,無非佛法。譬一切法,皆摩诃衍也。(梵語摩诃衍,即大乘)無量諸法,各于舊習開示真實。舊習不同,故言各。皆摩诃衍,一攝一切,遍具遍入,故言大車。

  

卯二釋車等又二。初正明車體,二釋有車之由。辰今初

  

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其車高廣,衆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又于其上、張設幰蓋,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寶繩交絡,垂諸華纓,重敷婉筵,安置丹枕。駕以白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又多仆從、而侍衛之。

  

假名車,有高廣相。譬如來知見深遠,橫周法界邊際,豎徹叁谛源底也。衆寶莊校,譬萬行修飾也。周匝欄楯,譬陀羅尼,能持萬善,遮衆惡也。四面懸鈴,譬四無礙辯,下化衆生也。張設幰蓋,譬四無量心,不思議梵行也。衆德之中,慈悲最高,普覆一切。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譬真實萬善嚴此慈悲。故大經雲,慈若具足十力無畏等,名如來慈也。寶繩交絡,譬四宏誓願,堅固大慈心也。垂諸華纓,譬四攝神通等。重敷婉筵,譬觀練熏修一切諸禅,重沓柔軟也。安置丹枕者,丹即赤光,譬無分別法。枕有內外。若車外枕,亦名爲轸。隨所到處,須此支昂。譬即動而靜,即靜而動。若車內枕,休息身首。譬一行叁昧,息一切行身智首也。駕以白牛者,譬無漏般若,能導谛緣度等一切萬行到薩婆若。白是色本,即與本淨無漏相應。體具萬德,如膚充。煩惱不染,如色潔。四如意足,稱行者心。譬形體姝好。筋,譬五根住立能生。力,譬五力摧伏幹用。行步平正。譬定慧均等。又譬七覺調平。其疾如風,譬八正道中行,速疾到薩婆若也。仆從,譬方便波羅蜜。觀心釋者,當知車體,非高非廣而論高廣。即正因理性也。白牛,即了因慧性。衆具,即緣因善性。叁法不縱橫,不並別,不可思議,名爲佛乘。一切衆生,但有性德佛乘。聞此佛乘,能生信解,則爲名字佛乘。念念觀心,無間無雜,則爲觀行佛乘。粗垢先落,六根清淨,則爲相似佛乘。開示悟入,遊于四方,則爲分證佛乘。直至道場,衆行都息(喻五住究盡)則爲究竟佛乘。自行已滿,運他不休。窮未來時,利樂無盡。是爲觀心大白牛車也。又其車高廣,即如是體,種種具度,即如是相。白牛,即如是性。是爲性德叁法。生佛平等。若研此叁法至五品位十信,名如是力,如是作。若至開示悟入,名如是因,如是緣。若至妙覺極位,名如是果,如是報。衆生性具叁法,名之爲本。如來修得叁法,名之爲末。性德修得,無二無別,名究竟等。是則大白牛車,人人自有,何關佛賜。然非佛說,則日用不知。又,非法華開顯,則謂獨一大乘,迥超九界。誰知叁乘權行,乃至世間依正色心惑業苦等,一一無非摩诃衍哉!

  

辰二釋有車之由

  

所以者何。是大長者、財富無量,種種諸藏,悉皆充溢。

  

由財富藏溢,故能各賜諸子等一大車也。財富無量,譬果地福慧圓滿。種種諸藏,謂行藏,理藏。一切法趣檀,是趣不過,戒忍等,亦如是。是約行爲如來藏。一切法趣色,是趣不過,受想行識乃至界入等亦如是。是約理明如來藏。自行此行、理,名充。化他名溢。實智滿名充。權智用名溢。入中道名充。雙照故名溢。非但藏多,又皆充溢。有何一法非摩诃衍,故大乘無量也。二釋車等竟

  

卯叁釋心等。

  

而作是念,我財物無極,不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愛無偏黨,我有如是七寶大車,其數無量,應當等心、各各與之,不宜差別。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給一國,猶尚不匮,何況諸子。

  

(佛)自行既滿,故財富無量。化緣已熟,故子無偏。(等賜大車)言各各與之者,不移本習而示真實。如身子于智慧開佛知見,具一切佛法。目連于神通開佛知見,具一切佛法。馀可例知。又,阿含方等般若等一切教,念處、正勤、根力、覺道等一切行,種種異名,皆開示實相,乃至曆一切法(皆即空假中)亦如是,故言其數無量也。所以者何下,舉況釋成(財多周給一國,猶尚不匮,何況諸子)。一國,譬寂光理性土也。諸子,譬同居結緣人也。叁等賜諸子大車譬竟

  

寅四諸子得車歡喜譬。譬上受行悟入,疑網皆已除等。

  

是時諸子各乘大車,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本求羊鹿水牛,期出分段。今得白牛,盡于變易(生死)。過本所望,豈不歡喜。叁等賜大車譬竟

  

醜四無虛妄譬。譬上不虛。又叁。初問,二答,叁述歎。

  

寅今初

  

舍利弗,于汝意雲何,是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甯有虛妄否?

  

《《妙法蓮華經會義》摘要卷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