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救苦救難.絕症不懼的關鍵▪P10

  ..續本文上一頁生機的。

  貪生怕死,必將難逃一死,倒不如坦然接受死亡的事實,把身後問題交待清楚,甚而不懼死亡,撥空把死亡問題探討清楚;究竟有生必有死,人人都一樣。既然死亡之旅是人人必經之路,能爲自己做好萬全准備,誠不失爲智者之舉呢!

  念佛另一最終目的—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最終目的實如阿彌陀經所言:“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聽到阿彌陀佛,能至誠懇切地執持名號,若一天、若兩天、若叁天、若四天、若五天、若六天、若七天、能一心不亂,等到壽命終了時,阿彌陀佛就會同其他聖衆現身在他(她)面前,使該人臨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觀無量壽經又雲:“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爲說妙法,教令念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亦即念佛成就者,自主生死,超越了生死,煩惱的束縛,已無來去,其示現疾病,死亡無非告誡人們世事無常,人生短暫,若再不修道,必將後悔莫及了。若未能即身成就,則必修“淨土法門”以免六道輪回,苦難無窮。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華化生,蒙阿彌陀佛授記,確知自己成佛的時間,國土、名號……。自己超越了生死,神通自在,必定成佛;還在六道輪回中的六親眷屬,便能隨緣度化,何愁不能保佑,救度他們!因此,凡值遇此法者,皆應徹底放下自己已無能爲力的牽挂和執著,一心一意念佛求生西方,方爲明智選擇。

  經雲:“淨土法門”,凡人一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西方七寶蓮池中,即開有蓮花一朵,標記此人姓名;精進“念佛”蓮花日日高大莊嚴,至人壽命屆滿,要轉生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即將“念佛人”的蓮花化成寶座接引其人往生“西方極樂國中”。

  極樂世界釋疑

  (1)爲什麼那地方叫極樂世界?

  因爲那裏的衆生只有快樂而沒有衆苦,所以叫做極樂。又因極樂國的周圍有七道雕欄,空中有七層羅網,地上有七重排列整齊的樹木;四面八方都是珍寶圍繞,所以叫做極樂。

  (2)爲什麼那尊佛叫阿彌陀佛?

  因爲他的光明無量,照遍十方毫無阻礙,並且他的壽命和極樂國衆生的壽命都是恒久無盡的,所以才叫阿彌陀佛。

  (3)念阿彌陀佛有什麼好處—

  經雲:淨心持念南無阿彌陀佛者,諸天大力神衆常隨守護,諸佛菩薩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護此人;若前生孽障,隨時消滅,增福增壽,今後所作所爲,一切吉利,氣力充盛,身無一切痛苦厄難,直至世壽享滿時,舍報安祥,如入“禅定”,得見阿彌陀佛與諸聖衆接引往生西方極樂國中。亦即平時念佛的人,日夜當得佛、菩薩、天神、護法所保護著,身遇災難(如痛苦惡疾、天災、人禍、戰爭等)能轉禍爲福、轉危爲安,生時福壽康甯,一旦壽限已至、死(謹肉體壞掉,神識、佛性不滅)時,則蒙阿彌陀佛及菩薩聖衆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4)在極樂世界的生活是怎樣呢?

  佛陀說:在極樂國裏,空中時常發出天樂,地上都是黃金鋪飾的。有一種極芬芳美麗的花稱爲曼陀羅花,不論晝夜沒有間斷地從天上落下,滿地缤紛。那裏的衆生每天早晨起來,用他們的衣祴盛裝各種天華,送到十方世界供養諸佛;到吃飯的時間再回來。飯後隨意散行步道。極樂國裏還有各種阿彌陀佛願力變化而成的各種不同顔色的奇異禽鳥;包括白鶴、孔雀、鹦鹉、舍利,歌聲輕妙的杜鵑鳥以及一身兩首的共命鳥。這些禽鳥,日夜不停地從其歌聲,演暢著種種微妙的道理,使那個世界的衆生聽了,都會自然地發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另外在那裏還有一種清妙的聲音,這聲音是微風過處,吹動許多寶樹和許多珍寶羅網所發出來的微妙音聲,好像是千百種音樂同時並作,使人聽了也會自然地發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蓮臺九品憑人座,近佛光明無量期,心想飛遊隨念至,逍遙快樂日日新,口飲食時隨念有,天然百味缽中來,具足“六通”知宿命,永離惡道樂無邊,天上人間總不如,是名極樂國中居”即是。

  (5)極樂世界與天堂有何不同?

  天堂在佛教的觀念是六道(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輪回的産物。佛法雖說天界好,但不勸人生天,因爲天國雖然長壽,但因爲生活太享樂,樂多苦少會忘記繼續修行,一旦福報享完了,還是要墮落,繼續輪回的,由于並沒有完全解決生死的問題,所以佛陀勸人不要生天。佛說:一切唯心造。臨終一念善可轉生“天堂”,一念惡則墮“地獄”,一念淫即墮“畜牲”,一念貪則爲“餓鬼”,一念嗔即變爲“修羅”,若臨終一念爲念佛的心,則蒙阿彌陀佛接引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慈悲願力所化現,由于我們所虛的世界,壽命太短,環境惡劣,天災人禍最多,又容易怠墮。往生淨土,就如同進到好學校,有好的教師,校風又好,可引起學生自然想讀書的風氣,所以念佛求生淨土,並不是因爲淨土衣食豐足,無憂無慮,光去享福的,而是到那裏去跟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繼續學習,直到成佛都不會退轉,且不會再入六道去輪回。生天堂是去享福,福盡還墮;往生淨土是繼續深造不再輪回,所以是不同的。

  (6)往生極樂世界要具備什麼條件?

  須具備信、願、行叁資糧,而以持名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至一心不亂爲主要。

  一、信:信是非常重要。經雲:“信爲道元功德母。”亦即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信”什麼呢?就是深信釋迦牟尼佛宣說淨土的存在,深信人生短,娑婆世界非究竟安居之處,應當發願往生淨土,深信阿彌陀佛于念佛行者命終絕對接引無疑。由于“極樂世界”是超出科學領域而存在的,目前科學仍無法求得證明,所以研讀佛陀開示的經典、真理外,多閱覽往生淨土之實例是必須的。由佛陀開示的真理及實例而來推斷,相信佛陀所言不虛,方爲智信。

  二、願:經雲:“衆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也就是衆生聽到經中所說極樂世界的殊勝,就應當發起求生極樂淨土的大願。能發此願,乃能與阿彌陀佛接引衆生的願相合(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第十八願,願文是“十方衆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人若不發求生的願,便不能往生了。因爲佛恒順衆生,是決不強迫衆生的。人若發願求生淨土,佛的全部願力,就會顯現在這發願人的身上。所以我們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此十念不是念口簧,有口無心的十念,而是一心不亂的十念。)

  叁、行:最爲重要,有信心與發願之後,就必須實行修習,不僅于平時須孝養父母,尊師重道,救護生靈,廣作善事,自利利他,更要堅一生念佛持咒,以一心不亂爲目標,平常于行住坐臥專念彌陀聖號,念得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念到身心兩忘,佛念皆空,生死無懼必生淨土無疑。(念佛方法請參閱前面所述。)

  (7)大惡之人念佛是否可以往生淨土?

  求生淨土必須具足“一心不亂”爲條件,方得往生,否則即使大善根之人,于命終之際,擔心這、擔心那,挂礙生死無法一心不亂,照樣往生不成的。同樣的大惡之人雖犯科作奸,壞事作絕,唯其于命終之際生大恐怖,且蒙善知識爲他開導,當下心開意解,生忏悔心;又得知淨土法門,堅信阿彌陀佛願力不虛,因此以懇切悲願,畢此一生,求生淨土,結果求得一心不亂,必蒙佛慈悲接引,往生淨土無疑。

  唯切莫抱持著先拼命廣造惡業,然後命終前再拼命念佛求生,這是不可能成功的,且“明知故犯”更是罪加一等呢!惡業纏身,臨終索債,要保持“一心不亂”難矣!何況又是“明知故犯”,那有機會往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是對大惡之人,最佳鼓勵之語。

  (8)臨終欲往生淨土不能成功的原因?

  “一心不亂”的相反詞即是“挂礙太多”,其實在這人生必走的一條路—死亡。只要經曆過喪事的人們都會知道;自己的一切挂慮都是沒有用的,因爲(兒孫自有兒孫福,人人皆有他自己的想法,不是自己殘弱之軀所能左右的),且一切的哀傷,或是不想離開這世間,離開至親好友,可愛子女,溫馨家庭或榮華富貴等等,都是沒有用的,因爲死亡這件事既已來臨,是沒人能避免的,且當一口氣不來的時候,停放屍體的棺木,想在自己所珍愛的“家”多停留一天也是不可能的,棺木屆時就會像貨物一樣被載走,從此陰陽兩隔,各奔前程。既然已知這一切的一切都注定不能挽留,自己又何需做無意義的掙紮!

  唯由本書的敘述可知,我們這個肉體生命只是短暫的、不長久的,在這繼續輪回六道受無量苦,或至極樂世界安享福樂,繼續修行深造的關鍵時刻;自己必須明白,死亡這件事,任何親朋好友都無法代受的,一切唯有靠自己持續念佛的功德力,藉著阿彌陀佛的悲願方有可能真正離苦得樂,往生極樂世界的。千萬勿掉以輕心啊!

  永覺法師言:“…我今普勸念佛之人,到此氣息將斷未斷最後一念之際,切莫怕死,只怕不得往生。不管此身如何苦痛,百般決心放下,堅凝正念,一心一意想佛念佛,每句佛號,都要帶有我願往生…如此凝神著力拼命去,身心忽然粉碎,識轉境變,彼時不但不知有此病身,盡大地都變成無量光明寶藏,始知彌陀極樂由我一念心識轉現也。”且華嚴經雲:“是人臨命終時,一切諸根悉皆敗壞,一切親屬悉皆遠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乃至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複相隨,惟有阿彌陀佛之大願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若人臨命終時,凡能信願僅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刹那間,直得往生西方淨土,自得“大安樂的境界”。”

  放下一切念頭,挂慮,專心念佛若能“一心不亂”即使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亦得往生的。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見證—

  經典中的見證:

  …

《救苦救難.絕症不懼的關鍵》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