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梵語,其意就是覺悟的意思,也就是明白的意思。念佛的意義,就是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換句話說,把現在的一念心,貫注在一句佛號上,那才是真正的念佛。
爲什麼要念佛呢?概而言之,念佛的作用有叁:
(一)消除身口意所犯之罪業。
(二)攝心。
(叁)佛號、佛咒爲諸佛之願力,有得到諸佛加持的大功用。
西藏諾那活佛曾開示:衆生從無量劫來身口意所作之業障,譬喻是一件很汙穢的衣服,念佛持咒或供養禮拜忏悔等事,是用肥皂或石堿洗淨衣上之汙垢一樣,只要天天勤洗,自能洗淨。故念佛持咒之功德就是洗淨身口意之叁業。又由于佛號咒語爲諸佛救度衆生脫離苦海之願力所成,因此人們要蒙其救助,必須念其佛號或持其咒語,才能受益,且若要速得感應,則非攝心念佛及一心祈求,否則是無法立竿見效的,此也是念佛者或祈禱者無法如願的主因。至于“一切所求,須如何祈禱,才易得感應?”諾那活佛曾開示如下:“其難于感應者,不是佛之不靈,唯在心之未誠耳。祈禱之理,能如青年婦女頭發燃火時,一心救撲頭燃之心以求之,則千求千應,萬求萬應矣。蓋青年婦女,視頭發爲唯一最美飾品,受頭發如同生命,其救頭發被燃之心最切。”另世界上各種宗教皆有絕症治愈以及救苦救難的奇迹出現,其共同點亦是“一心不亂”虔誠析求。《佛遺教經》雲:“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如同特異功能人士欲發揮其超能力時,莫不聚精會神,就在其全神貫汪的刹那,激發出自身的潛能,超越科學領域的奇迹,就如是發生了。世間法上集中心念尚且有如此令人驚歎的力量,何況我們是以念佛持咒,來練習心念的集中,把一切妄念都攝歸于一句佛號呢!換句話說,由于我們的腦子隨時都處于妄念紛飛、思想雜亂,自己一刻地無法使其靜止,因此心力(精神力)薄弱,無法發揮潛能,且因自身的天線沒有架妥(精神無法集中)所以也無法得到佛菩薩的幫助,因此必須藉著念佛來訓練自己,集中心念。又我們皆知心,心念是自己的,奈何自己卻無法控製它,作不了主,所以我們的生命就操縱在命運之神(業力)的手裏;若我們能將心念控製在一句佛號或咒語裏,且能運用自如地掌握自己的心念,此時命運便操在自己手裏了(業隨心轉)。
總之“念佛”就是“念覺”,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藉著一句佛號,集中心念于一句佛號,來代替我們那如瀑流似的散亂心,使內心能止于一境(內心所想的只有佛號,而沒有其他的妄念)從而得到定力(精神集中),此心能定,智慧便油然而生,此時不只啓發了自己的潛能,也因自身天線架好,而能獲得佛菩薩的幫助,且在自力與他力融合爲一,不僅惡疾、苦難克服可期,更因智慧開啓,煩惱禱除,而得生死自在呢!因此若人人能發心念佛,則一念念佛,一念覺悟,念念念佛,念念覺悟;一念念佛,一念明白,念念念佛,念念明白,念到自心兩忘,佛號與心念打成一片,佛性(清淨的本性)也就現前了,到此境地,生死自然無挂礙了,那會擔心這個病,或那個病呢?這就是念佛真正的意義,也是人人都需要念佛的原因。
生命的意義—一直這樣念佛有什麼目的?
首先,我們必須先知道:生命的目的,絕對不是名利、財富、地位,因爲這些東西是不長久的。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用盡一輩子所努力的一切榮華富貴,往往經不起一次、甚至一刹那的天災地變,飛機失事、車禍、以及絕症的侵襲,而化爲烏有。所以“忙”字,恰是“心亡”合體,就是表明了我們因不了解生命的意義,定錯了生命的目的,以致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無法掌握的事物,甚至連自己的心都無法掌握了,這就是“忙”啊!真正忙錯頭了。難怪至聖孔子要說:“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不了解生命的意義,就不夠資格受人尊稱爲“君子”。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就是在追求真理,所以孔子又說:“朝聞道,夕死可也。”若是早上能了解到真正的真理,即使晚上就死掉,也是值得,也可以無憾了。
然而,這真理又是什麼呢?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這意思是說:世上的一切價值觀,都是在相對的關系下才能存在,不是絕對永恒不變的。換句話說:人們所追求的,只是相對的價值,相對的快樂,是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不同而改變,並不是真正永恒不變的價值與快樂。
何以說一切價值觀都只是相對的存在呢?比如,一張名畫或一個價值連城的古董,因戰亂而淪落到不爲人知的地方,其價值可能就小的可憐,因爲沒人知道其來曆,或是那地方連叁餐都有問題,誰還會關心這不能當飯吃的東西。另戰爭幾乎是人們的最恨,尤其有錢、有地位、有美滿家庭者最怕遇到的,因戰爭會毀滅一切的努力與希望,但卻也有人很喜歡戰爭,巴不得天天戰爭呢!如軍火商、權力欲望追求者、生活潦倒者、(藉著戰爭來改變其一生)。又運動之目的是爲身體健康,但過度的運動,卻反成爲健康的最大殺手,如某些運動員年紀一大反而百病叢生,且過度激烈運動,要人性命更時有所聞呢!
何以說人們追求的都只是相對的價值和相對的快樂,甚至在此快樂的背後隱藏著極大的痛苦與危險呢?比如許多人拼命賺錢,其目的就爲了能四處旅遊,增廣見聞,但一想到“空難事件”,心裏就快樂不起來了。再如喝酒、飲茶、聊天、交際應酬,有時亦是賞心悅目的事情,但長期下來,因此而中風、肝病、心髒病、身體虛弱,如此是快樂還是痛苦呢?收集古董、黃金、藝術品是令人快樂的,唯一旦收集太多,太價值了,便會擔心破人破壞、偷竊、天災、人禍;更請了保镖來保護自己,搞到最後可能連自己的自由都沒了,整天神經兮兮的,若是名氣太響,樹大招風,讓壞人起了歹念,便易遭搶劫,綁架,若因此喪命,禍及家屬子女,如此是快樂、或痛苦呢!
亦有人把人生的價值,快樂建立在行大事、立大功,以求留名青史,供後人景仰;其實這也是相對的,仍是因人因時因地之不同,評斷就南猿北轍了,比如彼岸的英雄人物,于敵對立場的此岸可能是百姓恨之入骨的漢奸走狗哩!
由于人們無法了解世上一切價值觀,會因人、因時、因地之改變而不同,故而過度喜愛執著、妄想、將是不快樂的根源。那什麼樣的快樂才是真正的,永恒的?教有一句名言:“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速向靈山塔下修。”亦即真正的快樂是從內心去發覺、尋求的。內心清淨,不起妄念,一塵不染才是最快樂的,唯此意境,卻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未親臨其境者是無法體會的,猶如“無欲則剛”之境界,非心境至“無欲”者所能了解、推敲、猜測的一般。
所以念佛就是藉著一句佛號咒語,集中心念于此無盡功德藏中,來代替我們那知瀑流似的散亂心,先使內心能止于一境,從而得到定力,此心能定,智慧便自然而生,但此時雖能控製自己的心念,卻仍有一個“要控製心念,要念佛持咒”的念,有念就會有挂礙,仍不能自在,因此必須要把這個念佛持咒的念也放下。把念放下了,內心依然還是寂靜不動,依然還是明明白白,這才是大自在,才是永恒的快樂。因此,若人能發心念佛,則一念念佛,一念清淨,念念念佛,念念清淨;到此境地,自然對生死無所挂礙,無所疑惑,這就是念佛的意義,也是生命的真正意義;更是行住坐臥不離佛號,一直念佛的最終目的。
念佛加上觀想(精神力)可讓癌症加速治愈
什麼是觀想呢?觀想就是用腦子去想,攝萬念于一念,也就是精神力的應用。爲什麼用情神力可以治病?依照佛教的說法,“病由業起,業從心生”亦即一切的疾病都是因過去世或現世所造罪業引起的。比如我們常聽人說:“我昨夜因爲睡覺沒有蓋被子,著涼了,所以才感冒的。”感冒者把原因歸罪于沒有蓋被子,其實這理由並不圓滿;沒蓋被子,不一定會著涼,而蓋被子也不一定就不會感冒。沒蓋被子只是感冒的“助緣”和“導火線”而已,並非最根本的原因。因爲那天沒有蓋被子的人一樣很多,爲什麼他們就沒有全部著涼,而只有少數人感冒呢?又如最近在臺中市育仁小學發生的飲用水痢疾傳染病,全校近二千名師生皆用同樣的水源,卻不是全部的人都受到感染(只有二百五十人左右受到感染)亦是一例。或是出外旅遊遇到翻船事件、或大車禍,並非全部的人都罹難,確實都有一部份人幸免于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難道完全是或然率?關于這一點已于《防癌、養生、長壽的秘訣》之“了解因果,方能心平氣和來面對苦難”一文已有解釋,亦即只有用佛教的“因果報應”才能圓滿解釋一切疾病的原因。爲什麼有的小孩躺著看書或沈迷于電視遊樂器,就得了近視眼,而有的人卻不會?因爲近視眼者過去世造了近視眼的業因,所以現在躺著看書等不良助緣,就會産生近視的果報……。
所以在此仍奉勸患者必須先相信此論點,如此不僅能坦然面對事實而不怨天尤人,相反的更能對症下藥力求改善呢?
爲什麼“業從心起”呢?意思就是我們爲什麼會犯錯,造惡?其根本原因則是我們內心起了貪愛、憎恨,不正確的見解,所以維摩诘居士曾說:“我現在所有的痛,都是由于過去世的妄想所造成的。”又說:“衆生因爲執著了我相(自我意識太強烈)所以才産生煩惱和疾病。”另外維摩诘經“文殊師利問疾品”雲:“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內心攀緣外境所産生的雜念。”換句話說,我們的病都是因我們過去或現在世造了重大業因,方導致自己罹患絕症,所以忏悔業障也是改善疾病非常重要的因素;且念佛目的在于以一句佛號來集中心力,只要能念至內心清淨,了無雜念,如此絕症、癌症即治愈原因亦在此。
爲什麼運用觀想,精神力可以治病呢?因爲當心中沒有雜念,心力強而且專一時,能“境隨心轉”,用心力來改變外境,因此能産生“超能力”或“奇迹”的現…
《救苦救難.絕症不懼的關鍵》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