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戒淫修福保命▪P2

  ..續本文上一頁羞,命運乖戾。

  這“淫”字果然是無形白刃、害人利器。在家庭教育中,若能自幼蒙受教導最起碼的道德觀——禮、義、廉、恥,則容易做到克己慎獨。並能時刻提醒自己:不可“以俄頃歡娛,敗德傷風,遺恨終生”。

  司馬光·自律清淨 佳人罔顧

  司馬溫公(注)娶妻後,因爲妻子覺得自己未能生兒生女,就爲夫婿選了一位美妾,乘司馬溫公稍作休息時,送妾到書房親近溫公,溫公卻絲毫未注意到:有位姿容姣美的俏佳人臨近身旁;美妾爲了引起溫公注意她的存在,于是故意捧起一本書,上前嬌聲問道:“請問大人,這本是什麼書?”原以爲溫公會留意,多看她幾眼,沒料到溫公卻莊重的拱一拱手答道:“這是《尚書》。”說完之後,又埋首文案,仍然無視于她的存在,美妾只得知難而退。

  常聽人說:“美人當前,秀色可餐”“豔冶當前,勃然難製”,其實這是好淫者的借口;因爲,有欲、無欲全在心念。

  從司馬溫公的例子來看:一位能成就大業的人,必有其高瞻遠矚的智慧與清純的節操。因此,奉勸青年人:平時必須自律嚴謹,才能保持不失于清淨。

  注:世稱司馬光爲司馬溫公——太師溫國公之略稱。公爲宋朝陝州夏縣涑水鄉人。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累官端明學士,哲宗時入相,卒于任上,贈溫國公,谥文正。著有《資治通鑒》《獨樂園集》……等書,留芳後世。

  “義夫”邬憶川

  邬憶川,字孟震,浙江人。當他二十九歲時,妻子何氏去世;憶川感念妻子爲他生育子女、受諸苦惱,日常早起晚睡,憂勞操持直至衰亡,因此,發誓不再續弦,不耽逸樂,也不迷戀男女之欲,免得因此而忽略了對孩子的照顧。

  鄉裏中有一位富孀,聽到有關憶川的傳言,感歎憶川對亡妻的情深義重,由敬仰而生情愫,于是請媒人攜钜金爲她撮合。憶川勃然而怒的對媒人說:“女子應當從一而終,她應該爲夫守節,要求自己清心寡欲,效法古時婦女立德修福。你替她帶著這些錢財來說合,是要羞辱我既愛財又好色,想人財兩得,是嗎?”媒人被說得羞慚萬分,只得告退。

  這件事一經傳開之後,仰慕億川的人就更多了。有些富紳豪門因爲他不貪財,不會有謀奪家産的顧慮;書香門第的人家敬仰他的人格,都願意將少女嫁給憶川;憶川均一一拒絕。

  他獨自含辛菇苦的照顧兩個孩兒衣食溫飽,陪他們讀書作息。邬憶川喪妻不娶的堅持,是吊念亡妻,更是爲了避免:因男女愛戀而忽略了子女的教育;雖辛苦,但省卻不少麻煩事。後來,地方官知道這件事,特地賜給他豐厚的谷糧及布疋,並致送匾額于門庭之上,題曰:“義夫”。

  憶川之子邬元會,學優而仕,官至新安太守,受人愛戴。

  喪妻不娶,並非只有邬憶川專美于前。明朝有一位桑琳(字廷貴),太倉人,也是早年喪偶,終身不娶,得享高壽;著有《蔗鄉雜詠》、《鶴溪集》。唐朝有名之詩人王維(字摩诘,開元進士,累官尚書右丞),工詩善書,又以擅畫而名,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生平奉佛,素服長齋;他也是妻亡而不再娶之高士。

  娶妻不賢 徒遭淫亂

  江蘇省常熟縣武斷裏有一富戶錢外郎。同裏住著一位姿容豔麗的美婦人,她由于家境貧寒,因而常自歎息:不能穿著華衣麗裳,又買不起環佩簪钏,徒負天生姿容。錢外郎常借機往返美婦人家,熟稔之後,就出資給她丈夫,囑咐他到臨清縣(今山東省)作販布的生意,錢外郎才有機會與婦人暗通款曲。貧窮的丈夫,非常感激錢外郎的幫助,他也迫切的希望能改善自己生來的窮命,想賺些錢來妝點妻子,不要讓她怨歎此生;卻不知錢外郎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

  這一天,丈夫又出遠門,但是因爲適逢潮落不能開船,就又折回家來,一進門卻撞見錢外郎正擁著妻子歡飲,頓時怒不可抑,但立刻又隱忍下來,因爲慚愧自己拿人錢財,于是轉身折回船上。

  錢外郎與婦人見事迹敗露,索性雇人追殺,並設計爲財殺,這個可憐又無辜的丈夫,就此喪命。

  後來族人知道事實真相之後,向衙門申訴,因爲凶手坦承受雇行凶,錢外郎與婦人只得俯首認罪。但是,幾天後,錢外郎又翻供,原來他以钜金賄賂官府,上下打通後,竟然宣判無罪釋放。這兩人慶幸終于逃過一劫!出了府衙,經過大街,剛走出城門,忽然一陣驟雨,雷電交加,兩人都被殛斃。族人說:這兩人曝屍城外,死有余辜。人雖巧于謀詐,天更神于報應。

  古德曾警語:“放逸女子,但念彩衣、粉钗、修治面目,望他愛戀,耽著五欲,不避親疏,不畏後果。厭背夫主,無羞追逐;面對夫婿,思他男子;願夫遠行,或願早死;及見夫時,谄媚謀計,身向心背。”這些話宛如警鍾,希望讀到此文的男男女女有所深思。

  第二章 子嗣篇

  袁公·不淫人妻 全人夫婦 失子複得

  袁公,陝西人。明朝末年,在闖賊李自成作亂時,袁公攜子舍家避難,于兵荒馬亂之中,父子失散。後來袁公寄居江南,想再娶妻生子以延續袁家香火。偶然中買了一名女子,這名女子到了袁家後,卻默默的流淚啜泣;袁公詢問她:“什麼事這麼傷心難過?”女子回答說:“不是爲別的事,實在因爲家中清苦,已經到了山窮水盡,沒米下鍋的地步,在這種動蕩不安的歲月裏,想要生存,真難!我丈夫覺得沒有勇氣再活下去,想一死以求解脫,我不忍心丈夫以死了結,才出此下策──賣身讓夫活命,如今面對袁公,想到從前與丈夫生活雖然貧苦,但是夫妻彼此照顧,感情非常好,如今觸景傷情,悲痛人生際遇,爲何會有那麼大的差別?”

  袁公聽了,覺得這女子也真可憐,她的丈夫這麼窮苦,她卻能無怨無悔的共同生活,到了沒辦法可想時,又犧牲自己讓丈夫有錢活下去。如今跟隨了一個有錢的丈夫,卻仍念念不忘窮丈夫,實在是一位有情有義的女子。頓時心中興起了成全這對患難夫妻的念頭。于是袁公親送這名女子回到她丈夫身邊,告訴這對夫妻:“原先所付的賣身錢不用還了,另外我再給你們夫婦一筆錢作小生意,也好有個固定收入,不要有自殺、逃避現實的想法,路是人走出來的,只要肯吃苦耐勞,問題總能解決。”夫婦二人感激得痛哭,再叁拜謝袁公的仁德。

  後來,夫婦二人胼手胝足的努力工作,等到生活好轉後,便想爲袁公物色一位身世清白的閨女,以報深恩,奈何一直找不到適當的物件。有次兩人偶然到揚州,遇到一個人領著一個面貌俊秀的男童要賣;兩人便商議著,在還沒找到適當的女子之前,不如先買下這個男孩,既可以服侍袁公,也可以作個伴。于是買下男孩後,立刻渡江送到袁公的家裏去。袁公面對眼前這個乖巧的男孩,凝視了一會兒,袁公愣住了!這不正是離亂中自己失散的兒子麼?茫茫人海中,以爲再也找不到,見不到的乖兒啊!

  人算不如天算,真是“你有千條妙計,不如老天一算!”冥冥之中的善念、善行、善報、來得實在不可思議!

  袁公舍了錢財,進門的填房又還給人家,旁人看起來真是人財兩失;但是失散的兒子卻又“失而複得”,這“舍”與“得”之間也真是奧妙!

  莫文通·舍財 不貪女色 庇蔭六代

  莫文通,明朝雲閑(今江蘇省松江縣)華亭人。世代務農,樂善好施。有一天乘船到鄉間去買稻種,在江邊看見兩名大漢綁縛著一名少女,正要將她推入江中;莫文通上前問大漢這是怎麼一回事?大漢回答說:“她是我家主人的女兒,主人聽夫人說她與男子有苟且之事,敗壞了名節,叫我們將她推入江中”。少女哭著說:“後母進門以後,一直在我們父女之中挑撥離間,這次竟然以苟且之事誣谄我,父親不察,信以爲真……”莫文通對大漢說:“這種事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是不能聽信的,如果冤枉了她,不僅害了一條人命,一生的名譽也都毀了。放了她吧!她也怪可憐的,後母挑撥,父親也不顧惜她這個女兒了。我這裏有些銀兩給你們,就當作是酬謝你們放她一條生路的報償。”

  少女被松綁後,叩謝莫文通救命之恩:“恩人!小女子願以撿回來的生命奉事恩人。”莫文通答道:“我並不是貪愛你的姿容,要你報答才救你,我是不忍心你年紀輕輕的,就這樣死得不明不白,從今以後,你更要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免落人口實。現在天色已經晚了,孤男寡女不適合同處小舟上;你往前走,到燈火明亮的地方,找適當的居處投宿,我這裏還有些零錢給你作食宿費用。”

  那天晚上,莫文通的妻子夢見一位神人告訴她:“你夫救人一命,複不納受爲妾,于暗處不淫處子,陰德深重,上天將善報你家的數代子孫各個都賢孝有德”。莫文通回到家後,跟妻子談起沒買稻種及救人的事,妻子也將夢境告訴夫君,並贊歎夫君仗義行仁的美德。根據史籍所載,莫文通的子孫果然賢孝:

  莫文通之子:莫勝,字景剛,以明經而通仕途(注);官職虎贲左衛,工書畫,善畫魚。

  莫文通之孫:莫昊(叁代)爲鄉薦第二名。曾孫莫愚(四代)爲舉人。玄孫:莫如忠(五代),字子良,爲鄉薦第二名,嘉靖進士,累官浙江布政使,潔身自好;善草書,詩文有體要,著有《崇蘭館集》(明史)。如忠之子:莫是龍(六代),字雲卿,十歲能文,擅長書畫;皇甫汸及王世貞之輩極爲稱贊。著有《石秀齋集》及《畫說》。

  莫文通雖世代務農,讀書不多,但是他人性命攸關之際,放棄自己買稻種之錢,見義救人,而後,又不爲美色所動,不趁人之危,所受果報使後代子孫俱受庇蔭,從此轉爲書香門第,而入仕途,這種盛德感召的果報,誠然不可思議。

  注:明經,明于經術,舉士科目之一;以詩賦取者謂進士,以經義取者謂之明經。

  錢豪富·仁義助人不貪小妾 貴子“天賜”

  江蘇省武進縣錢君是一位熱心助人、樂善好施的豪富,可惜一直沒有孩子。錢君很達觀,認爲無子清淨自在,出入均無牽挂;有子雖可逗樂承歡,但是需要認真教養;所以有無都任其自然,不像夫人那樣憂急,無人傳宗接代。

  同村中有一喻…

《戒淫修福保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節欲主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