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戒淫修福保命▪P6

  ..續本文上一頁責沸湯淋身之刑,先打八十大板再治罪。”之後就將我的名字納入餓冊。”家人安慰他:“不要放在心上,不過是夢境而已,別當真;好好的養病,將來功名利祿少不了你的。”

  第二天,花秀圃的兩股俱腫,疼痛難行。一周後,全身上下長滿膿瘡,紅腫奇癢,抓破後瘡水所流之處又生瘡,醫治了很久,還會不定時複發。

  後來花秀圃參加各種考試,不是因爲錯字、或文不對題,就是因爲墨汁髒汙了考卷而被淘汰;還有一次在試場整日苦思,仍然交白卷,但是出了考場又能振筆而論;每次考試總是令他捶胸頓足,不能如願,可是,實力比他差的同侪反而能入榜。科舉一直無緣得中,事業無成。後來,花秀圃潦倒窮困,饑餓而死;果真是入了餓冊。

  天惡淫人,如棄涕唾。花秀圃誤用他書畫俱佳的專才,令人目醉心迷,神魂顛倒;膽怯者雖不敢輕于嘗試,但身體內在,因爲心神蕩搖已無形受損;而膽大又不能自持的人,則失足沈溺、耗精耗神。所以誨淫書畫,實殺人之利刃,有毒害之美食;惡業中,淫惡爲最,何況以邪書淫畫撩人绮想,誤引歧途,贻害千年!

  自命風流 天網恢恢

  清朝道光乙酉年間,有一位王姓書生,文采豐富,博學能文,又長于詩詞;他聰明好學,但喜歡談論男女閨中之事;因而在同侪之中有“風流才子王”的別號。

  塾師曾經勸誡王生:“風花雪月、男女绮文,于大丈夫功名事有何益?”但王生認爲風流雅事不礙功名。

  王生參加會考時,頭兩場因文章突出而得魁,同學都認爲他笃定上榜。第叁場考試時,他的卷子很快就繳了,也很快的被貼在公告牆上,只見上面寫著:

  誰家女,裙钗到;江邊散心懷。斜秋波,故把風流賣。桃腮杏腮,紅鞋繡鞋,好個巧乖乖;風清月白,爲著誰來?

  主考官風趣、幽默的對批一詞:

  誰家子,秀才到;叁場迷心竅。造淫詞,故把卷寫壞。奇哉怪哉!神差鬼差!好個癡呆呆!山遙路遙,爲著何來?

  在衆人的哄笑中,王生果真癡呆呆的愣在那兒,自己也說不出所以然,爲何會寫出這樣文不對題的绮詞豔句!當然,這次會考,他也就名落孫山了!這件事還被同侪與親友傳爲笑談。之後,又經過二次考試,王生雖有文采,卻均未入榜。他自認命運欠佳,與仕途及功名無緣,也就不再應考,後來潦倒落泊,終其一生。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讀書人明知福善禍淫之理,偏偏走文采風流之路。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第五章 百業篇

  富貴不淫 仁者德行

  尉遲恭(注)之妻,外貌平庸。唐太宗念及他是共創唐朝國基有功之臣而嘉許他,想把幼女賜與尉遲恭爲妾,尉遲恭委婉而恭敬的答曰:“皇上厚愛,微臣銘感于內,實因下官內人雖婦容醜陋,但善守婦德。古有名訓:“富貴不淫,乃仁者德行。”微臣慕此德行而仰之;祈請皇上原諒,臣不敢領旨。”

  唐太宗雖被拒絕,反而更加贊歎其仁者之風,不以妻妾攀結權貴、納妾聯姻,這種人之行爲必光明磊落,可以輔君並且忠君;因此更加尊重與信任尉遲恭。

  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則無有可資動搖之處,必君子!是上司、朋友俱可信任之人。

  注: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人,唐初名將,後封“鄂國公”,與秦叔寶同被世人供奉爲門神。

  二曹將軍

  宋朝魯國公曹彬,被譽爲良將第一。他待人謙和、仁慈,從不妄殺手下或百姓,即使兩軍交戰也不濫殺無辜。乾德初年伐蜀,陝中之郡、縣均被攻下;諸將打算屠城,唯獨曹彬重申命令:嚴禁濫殺。並規定不准奸淫婦女、調戲少女;凡被諸將抓捕之婦女,曹彬將她們集中一處,令衛兵妥善看顧。戰事平息後,曹彬逐一面談,有家者,派兵護送回家,家人已亡故者,爲其備禮而嫁。

  曹彬常想:茫茫宇宙皆天地之蒼生、君王之赤子;于兵戈擾攘時,夫婦分散,母子流離,若能稍開生路,則不至于悲夫泣妻,號子哭母;而能免除蒼生劫難的人,只有當權之將、帥。因此曹彬告誡他的兒子:領兵首重紀律,打仗不可屠城、焚燒民房、掠奪民財、奸淫婦女。見人之父母竄匿逃亡,應作我之父母倉皇無措想;見人之妻女流離失所,應作我之妻女恩情難割舍想。

  後來,曹彬領兵下江南伐金陵時,先焚香禱告上天:“我是武官,必須盡忠職守,希望上天庇佑,減少傷亡。”曹彬並發願,攻下金陵城時,不殺任何人。自出師至凱旋,士兵個個自律,無人輕舉妄動,城內百姓與守城軍士對曹彬敬畏而服從。

  當時同朝爲官之同姓將軍曹翰,攻江州城,屢攻不克,于是下令屠城,並縱容士兵掠奪百姓、奸淫女子,自己行爲也失檢;鄉裏百姓均痛恨曹翰之行爲。

  他死時尚不到叁十歲,他的子孫逃亡外鄉,乞食露宿,流落街頭。

  曹彬的兒子曹璨、曹琮、曹玮均承受乃父愛惜人命、不淫掠之善德。根據史籍記載:

  曹璨,個性沈毅,好讀“左氏春秋”。爲官善于安撫士卒,帶領部屬恩威並施。契丹入侵時,領兵屢戰有功,後封同平章事,卒谥武懿。

  曹琮,個性謹慎,官至都指揮使,谥忠恪。

  曹玮,平日喜讀古書,通“春秋”叁傳;十九歲即爲將,領兵平叛軍,沈勇善謀有若老將;馭軍嚴明,其兵多爲效死之士。曹玮用兵出入神速不可測,爲將領兵四十年,未曾失利過,卒谥武穆。

  二位曹將軍之品格、行爲,大相迳庭,而子孫所得之庇佑與果報,也相去萬裏。

  一丘之貉

  四川成都知府張寶,偶然見過李尉妻子,果然是豔冠蜀中;張寶亟欲占爲己有,于是私下暗托叁姑六婆告訴李妻:張知府對她朝思暮想,極爲愛戀。

  日子久了,由于女人的虛榮心作祟,李妻也有暗許知府之意。適巧李尉貪贓觸法,被張寶逮到機會彈劾,上奏朝廷,李尉先是送獄受審,繼而被流放秦嶺之外,死于途中。

  張寶于是以重金討好李尉的母親,而使李母心甘情願的將新寡的兒媳嫁給知府大人。二人濃情蜜意,歡樂難舍。可是不多久,李尉之妻即病重,終日恍恍惚惚,經常看見前夫李尉跟在身旁,瞪著眼睛瞧自己。李妻臨終時告訴張寶:“您對妾身寵愛之恩,妾不敢不報;現有一事相告:李尉已將我們的事訴于天帝,因此您將命在旦夕,若深居在室,或可暫保性命,但若離室外出,李尉將報複,恐大禍難逃。”說罷即斷氣身亡。

  沒隔多久,張寶也生病了,但因爲先前李尉妻子的警告,而有所防範,避免出門。有一天傍晚,夕陽西沈,張寶病恹恹的在廳堂望著門外的落日,忽見院內翠竹叢旁,有紅袖向他輕招,心想可能是愛妾魂魄來會,急忙趨前,想傾訴自妾離後,自己的病苦與相思情苦;待靠近時定睛一看,紅袖竟然是李尉!李尉痛毆張寶,一面罵道:“你這賊知府!想強占我妻,卻假公濟私陷我于死,你們就可痛快苟合,天下哪有這等便宜事,都讓你占盡!若不是紅袖招搖,豈能引誘你乖乖上當?你這笨官、癡人!你們到陰曹地府再相會吧!”家人聽見張寶大聲告饒,急忙奔出,但見張寶左右閃躲,口鼻大量出血,張寶將這情況告訴家人後,就死了!

  張寶、李尉俱爲官府中人,都是飽學之士,曆經科考才能躍入仕途;可惜,徒具學問,卻欠缺品德;聖賢書是讀了,卻不畏前因與後果,亦不知凡事戒之在貪!張寶貪色,李尉貪財,李妻貪虛榮與男女愛欲而無貞節。這叁條人命,都喪在一字之下——貪!

  果報來時 懵然無知

  有一惡官,素行不良,不但結黨營私,又喜歡利用權勢白吃、白喝、包娼、包賭,因爲他善于交際、逢迎,即使上級派人稽查,也奈何不了他,百姓雖然心裏憤恨,但也沒辦法,只有忍受。

  有一天,他的黨羽聽到牆外有人對話聲音:

  “此人惡貫滿盈,實當受報!”

  “絕子絕孫。”“太重了。”

  “失火。”“太輕了。”

  “王小小。”“可以。”

  這名黨羽聽了,非常驚訝,卻又一頭霧水,弄不清“此人”是指誰?

  五、六年後,惡官迷上一位歡場女子,並將她娶回作妾,對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而原配淪爲下堂婦,連子女都被逼走。不久之後,這妾又把惡官的積蓄花光,家産也悉數變賣殆盡,她卻跟惡官的屬下跑了!這惡官妒恨交加,吐血而死。

  這女子是誰呢?她就是“王小小”。

  “誠勸壞事切莫做,舉頭叁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不是應當得到的,貪不得!損人利己之事,做不得!古語:“小人自有對頭!”五、六年後,對頭來了——就是惡官喜歡、愛戀的“王小小”!

  惡官早年雖占盡便宜,最後卻被歡場女人整得家破人亡,財産殆盡。天理昭彰,秉然無私;現世因果,絲毫不爽!

  顧佐·不納獻女 仁、義、忠、德傳佳話

  明朝太倉州(今江蘇省太倉縣)之州官顧佐,仁厚正直。一次,他聽說城外江家餅店被誣告盜竊而入獄;顧佐知道江家是冤枉的,就代其申訴于官府,經調查後,江家因此得以歸還清白。

  江家主人出獄後,爲了報答顧佐仗義相救,便帶著他十七歲的女兒到顧佐家答謝:“小民無以爲報,願以小女奉君爲妾或爲君照顧起居、灑掃整理。”顧佐沒有接納,知道江家經濟拮據,就准備一些薄禮,送江女返回。江家起初以爲顧佐可能礙于顔面,故作推拒,于是再送、叁送,顧佐始終堅持表示不會接受,並告訴江家:“人生天地間,應當爲其所當爲。我領朝廷俸,爲百姓做事,此即是我當爲者。提振綱常,方能挽回世道,去邪窒欲,才能清明人心;我一向以清淨自守,胸中于禮法因果,確信不疑,我誠心幫你,別無企圖。”

  隔了數年,顧佐任期屆滿,考試晉級,赴京城在韓侍郎的衙門任職。有天因事到侍郎府候見,侍郎外出,尚未歸返。忽聞門下傳報:“夫人到。”顧佐立刻跪在門庭,低頭不敢仰視,夫人說“請起。您是太倉州的顧提控(官名)嗎?我就是江家餅店的女兒,當年蒙您搭救我家,才能洗去不白之冤。後來家境窘困,父親將我賣于商人;幸虧商人待我如女兒一樣,又將我嫁于韓侍郎爲偏房,之後,扶爲正房夫人…

《戒淫修福保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節欲主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