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龍舒淨土文▪P10

  ..續本文上一頁之物。及微細命多之物。隨分用肉。此爲次也。若又未能。且常念阿彌陀佛。遠勝不念。次忏悔發大願雲。願我見佛得道之後。盡度從生以來。一切所殺衆生。及一切所用肉之衆生。使皆生淨土。念念不絕。念自純熟。亦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則可消滅罪業。身後福報無窮。

  勸屠者

  屠者當自念雲。人貪其肉,故養物命。我貪其利故殺物命。殺彼物命。以養我身。以活我家。我有骨肉。欲安樂無疾。彼物性命。我乃殺之。其罪無量。若能斷除屠業。此爲上也。若未能斷除。且從減省。此爲次也。若又未能且常念阿彌陀佛。遠勝不念,次忏悔發大願雲。願我見佛得道之後。盡度從生以來。一切所殺衆生。使皆生淨土。如此念念不絕。念自純熟。亦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則可消除惡業。身後亦福報無窮。

  勸在風塵者

  在風塵者當自念雲。生爲婦人。已非善業。況我又處風塵。其業不善甚矣。若能省悟。斷除淫業。此爲上也。如未能斷。常念阿彌陀佛。發大願雲。願我惡業日消。善業日長。衣食粗足。早離此門。見佛得道之後。盡度一切因我爲淫之人。使皆生淨土。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必除災滅罪。身後亦福報無窮。

  勸罪惡人

  有罪惡人當自念雲。我平生罪惡既多。一旦閉眼之後。當奈之何。須急忏悔回心。念阿彌陀佛。發大願雲。願我見佛得道之後。盡度從生以來。一切所害之人。使皆生淨土。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則可漸除惡業。增長善緣。定生極樂世界。若能轉此以化人。使更相勸化。非徒現世可以滅罪。身後亦福報無窮。

  勸病苦者

  殺衆生者。得命短報。隨喜殺者。得煩惱報。若病苦者。乃殺生之余報。食肉之正報。亦惱害衆生之正報。善惡于人。如影隨形。不可免離。故疾苦者。當自責雲。我以惡緣故至于此。常念阿彌陀佛。發誓願不複爲惡。不複殺生。不複惱害一切衆生。願此身早離病苦。見佛得道之後。盡度脫前生今世一切所殺之衆生。及一切冤親。使皆生淨土。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功力勝時。善報自應。其病苦必愈。身後福報無窮。

  勸疾惡欲爲神者

  世有疾惡者。謂世間爲惡人。予力不能治。死必爲神以痛治之。而不欲生西方。方按佛言神在六道中。爲墮落之數。而西方則超出六道輪回。故修西方者。以正直慈悲爲本。見于所爲。無非慈悲。若人罪惡。則憫其愚癡。人有困苦。則欲其濟拔。是無累于己。而于一切衆生有大良緣也。爲神者。以正直嗔恨爲本。見于所爲。無非嗔恨。若懲人之過。則加以疾病。治人之罪。則加以火镬。是有害于物。而于己則受爲神福。盡以嗔恨作業。故墮地獄。自地獄出。則爲蟒蛇虿蠍之類。無時而超脫也。昔有二僧同修行。一僧作福而多嗔。一僧常戒之不從。後多嗔者死。戒之者附客舟至江上[邱-丘+共]亭。其廟神甚靈。能與人言。客登岸祭神。神告之曰。與汝同舟僧。可來見我。其僧往見之。神乃言曰。我是汝同修行僧。以多嗔故。墮于此爲神。其僧欲見神形。堅不肯。再叁欲見乃露一截蟒形。神又言曰。有人施絹十疋。可爲我作追薦。次于洪州西山上見我。僧如其言。果于西山上見死蟒一條。長二叁裏。嗔恨之報如此。且人有一心虛明。湛然如清冷之水。一起嗔恨。則若投以汙穢之物。敗其清冷甚矣。一起慈悲。則若投以沈檀之香。助其清泠亦甚矣。人何苦不爲慈悲以修西方。必欲嗔恨而墮于爲神。豈不惑哉。

  勸軍中人

  當念我輩受國家所養。其錢糧綿帛。皆自民力辛苦得之。我輩所以日食飽足。衣裝溫涼。上得以奉親老。下得以養妻兒者。皆國家之賜。皆生民之力。無事常修整兵器。馳習騎射。震軍威于可畏。消寇亂于未萌。期于國家安榮。生民休息。每日默念阿彌陀佛千聲。願冥冥中資其氣力。壯其軍容。有難則力以禦之。雖捐驅而不顧。無難則靜以鎮之。非貪功而妄殺。期于國家常安。生民常保而後已。是爲菩薩心。發爲將軍行。又能轉以勸人。使更相勸化。如是則善念純熟。福祿日增。身後必淨土中上品生矣。

  勸惡口者

  身口意謂之叁業。藏經所言果報多因口業者。以口易發也。雲昔有人恨其母送飯來遲。乃雲生于母腹。不如生于鹿腹。後果生于鹿腹中。又有人以食與之。若不如意。則雲。不如與狗。後乃生爲狗頭。是皆口業果報也。所謂惡口者。乃惡怒之口。唯言語不溫和耳。今人所爲惡口。真爲穢語矣。惡口果報。固己不佳。若穢語。則地獄畜生之報也。世人多不知此。乃以惡口穢語爲常。奉勸世人。力以戒此。常念阿彌陀佛。以洗滌口業之穢惡。聞人惡口穢語。亦常念此佛名。以洗滌耳根之穢惡。願以此生念佛之善業。洗滌累世以來之穢惡。如此則善念日熟。惡業日消。又能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則災難可消。福祿可永。身後必于淨土中上品生矣。

  勸童男

  人家生男。七歲即令入學。蓋欲曉解文義。長大成立。父母之心。莫不如是。不知人生難保。少得高年。或遇冤家。以致橫死。或與父母宿爲冤業。托生其家。惱害父母。敗壞家産。奉勸爲父母者。兒童方能言時。即語以日念西方四聖號十聲。大慈菩薩偈一遍。及誦淨土真言。此止五十九字。甚易誦持。若日滿五百遍。或千遍。不一年二年。可足叁十萬遍。自六歲誦起。七歲乃畢。不妨入學習讀。縱此生無冤惡。亦爲此大善。必消災增福。若或有之。因此持誦。遂得以免。不亦善乎。若不信此言。臨時悔之無益。孔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

  勸室女

  予見婦女。多因生産而致大病。或致身亡。此乃與其所生之子前世爲冤。故有此報。據藏經雲。拔一切業障根本往生淨土真言有誦持此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不令冤家爲害。現世安穩。命終任意往生。若滿二十萬遍。則菩提芽生。叁十萬遍。畢竟面見阿彌陀佛。奉勸爲女子時。在父母身傍。清淨少事。可日誦西方四聖號各十聲。大慈菩薩偈一遍外。日誦此真言五百遍。或千遍。不足一年二年。可足叁十萬遍。能令平生不遭産子之厄。父母若驕縱其女。或不信此言。一旦冤債相逢。以爲大厄。悔之無及。縱使其女此生無冤。在父母身傍。先誦此真言叁十萬遍。種此大善根。作此大善緣。有何不可。此恩愛之甚善而大者也。可不勉哉。

  八八兒口生蓮華

  有人養一鸲鹆。俗名八八兒。見僧念佛。亦學念佛。遂舍與僧。此僧常教念阿彌陀佛。後八八兒死。僧爲小棺埋之。墓上生蓮華一朵。開棺看根。自口中生。人爲偈雲。有一飛禽八八兒。解隨僧口念阿彌。死埋平地蓮花發。我輩爲人豈不知。蓋念阿彌陀佛。有誓願雲。衆生念我名號者。必生我國。凡言衆生者。上自天人下至微細蟲蟻之類皆是。以此觀之。則此八八兒必生極樂世界爲上善人矣。 人而不知。人而不修。可痛惜哉。事在潭州城外。因此名其城門。

  龍舒淨土文卷第六終

  龍舒淨土文卷第七

  宋國學進士王日休撰

  參禅者多不信淨土。以謂著相。欲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此說甚善。然極不易到。反成弊者多矣。故今詳言參禅之弊。且引事迹爲證。與諸修行不知其要者。並舉而言之。故此卷名指迷歸要。

  青草堂後身曾魯公

  宋朝有二青草堂。在前者年九十余。有曾家婦人。嘗爲齋供及布施衣物。和尚感其恩乃言。老僧與夫人作兒子。一日此婦人生子。使人看。草堂已坐化矣。所生子。即曾魯公也。以前世爲僧。嘗修福修慧。少年登高科。其後作宰相。以世俗觀之。無以加矣。雖然。此亦誤也。何則。此世界富貴不長久。受盡則空。又且隨業緣去。輪回無有了時。不如且生西。方見佛了生死大事。卻來作宰相。故雖入胞胎中受生。此一性已不昧。所以雖在輪回世界中。實不受輪回而生死去住自如矣。今未能了生死。乃念區區恩惠。爲人作子。則不脫貪愛。永在輪回。其失計甚矣。

  戒禅師後身東坡

  五祖戒禅師。乃東坡前身。應驗不一。以前世修行。故今生聰明過人。以叁毒習氣未除。故今生多緣詩語。意外受竄谪。此亦大誤也。若前世爲僧。參禅兼修西。方則必徑生淨土。成就大福大慧。何至生此世界。多受苦惱哉。聞東坡南行。唯帶阿彌陀佛一軸。人問其故。答雲。此轼生西方公據也。若果如是。則東坡至此。方爲得計。亦以宿植善根。明達過人。方悟此理故也。聞魯直前世爲婦人。誦法華經。以誦經功德。故今生聰明有官職。此隨業緣來者也。若生西方。豈如是而已哉。

  哲老後身多憂苦

  有哲老者。住京師大刹。四十年不睡。坐禅精苦如此。坐化後。紙襖亦燒出舍利。中官有以叁十千買一紙襖者。以其有舍利故也。其效驗已如此。若修西方必爲不退轉地菩薩。即生死自如矣。卻來此世界濟度衆生。有何不可。不知修此。乃生大富貴處。一生多受憂苦。可哀也哉。縱使受大富貴。亦終有盡。依舊輪回。或雲。以哲老之精修。今生多受憂苦。何也。答雲。佛言。假令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永嘉大師亦雲。了則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以哲老不曾了得生死大事。今生于大富貴處。乃前生願心也。多受憂苦者。乃因緣會遇。而還千百世之宿債也。若生西方則宿債不須還矣。何則。生死自如。故雖入一切衆生生死界中。大作濟度。一性已不昧。而超脫叁界。豈須還宿債哉。且以佶老之精修。猶不能超脫叁界。豈非叁界之岸極高。其苦海極深。其波濤極急。故不易超脫乎。修西方而超脫者。仗佛力也。有佛力而不倚仗。猶窮賤餓人。見富貴者而不倚仗。哀哉。

  古老後身耽富貴

  有惠古長老。先住舒州太平。次住浙東大刹。亦名行尊宿也。死而生于宰相家。後生登高科。世固以爲榮矣。然此甚失計也。何則。前世齋戒。今世食肉。必以食肉爲美矣。前世清修。今生近色欲。必以色欲爲美矣。前世恬靜。今生享富貴。必以富貴爲美矣。譬如入泥。一步深…

《龍舒淨土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